学术投稿

共微囊化大鼠肝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功能评价

张悦;陈学敏;孙冬林;刘胜勇

关键词:共微囊化, 肝细胞,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形态, 功能
摘要:目的 制备共微囊化肝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观察微囊内BMSCs对肝细胞生物学活性的支持.方法 利用微囊发生器制备微囊进行体外培养,同时建立微囊化肝细胞、非微囊化的单纯肝细胞培养组、肝细胞与BMSCs共培养组,通过观察囊内肝细胞形态和测定培养液上清中白蛋白和尿素的浓度评价肝细胞活性和功能.结果 肝细胞与BMSCs共微囊化组肝细胞分泌白蛋白水平、尿素合成能力自第1天起均显著高于单纯肝细胞微囊化组(P<0.05),并在第2天达到高峰,而且下降趋势缓慢,在第7天仍有表达.结论 肝细胞和BMSCs共微囊化能明显改善囊内肝细胞的功能和生存时间.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人乳房脂肪来源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目的 建立人乳房脂肪来源干细胞(hbASCs)分离、培养的方法,并研究其形态特点、生物学特性及表面相关标志.方法 取乳房缩小术中切除乳腺组织内脂肪,采用Ⅰ型胶原酶消化贴壁法分离原代脂肪来源干细胞,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特点、生物学特性,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以免疫荧光法和流式细胞仪对其表面标志物进行鉴定,并向成脂、成骨定向诱导.结果 原代hbASCs呈长梭形贴壁生长,呈漩涡样,经传代后形态均一.经冻存复苏后存活率达85.7%,仍可维持较好的细胞活性、生长和增殖能力.可阳性表达间充质干细胞生长特性相对特异性标志物CD44、CD105,经油红O和茜素红染色鉴定证实体外可成脂、成骨定向分化.结论 可从人乳腺脂肪组织中成功分离获取脂肪组织来源干细胞,为组织工程化乳房提供了取材方便、不增加供区的种子细胞来源.

    作者:杨杰;郭能强;熊凌云;孙家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Dicer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观察Dicer基因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的表达,探讨Dicer基因表达与PTC的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菌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和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Dicer在50例PTC及其配对的癌旁组织(NCE)的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 Dicer mRNA在PTC和NCE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40/50),10%(5 50),其在PTC中的表达显著高于NCE (P<0.01).Dicer蛋白在PTC和NCE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38/50),8% (4/50),其在PTC中的表达明显高于NCE(P<0.01).Dicer蛋白及其mRNA在PTC中的表达与患者的TNM分期及淋巴转移有关(P<0.05).Dicer蛋白和Dicer mRNA在PTC中的表达有明显的相关性(P<0.01).结论 Dicer在PTC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王雅;赵星;马从乾;杨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鱼藤素对结肠癌Lovo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及侵袭的影响

    目的 观察探讨鱼藤素对结肠癌Lovo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EMT)以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分别用Western blot法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法检测鱼藤素对E-钙黏蛋白(E-cadherin)、Twist、Snail、波形蛋白(Vimentin)在蛋白和mRNA水平表达的影响;划痕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鱼藤素对Lovo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1μmol/L鱼藤素作用于结肠癌Lovo细胞0、24、48 h后,蛋白水平Twist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40±0.07、0.41 ±0.07和0.30±0.03;Snail的相对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4±0.11、0.16±0.04和0.23 ±0.02;Vimentin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4.31 ±0.30、1.30±0.27和1.21 ±0.21;E-cadherin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62 ±0.33、3.96±0.27和6.89±0.16.mRNA水平Twist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63±0.09和0.50±0.06;Snail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46 ±0.06和0.51 ±0.19;Vimentin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76±0.05和0.57±0.04;E-cadherin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88±0.27和2.29 ±0.60.1μmol/L鱼藤素作用于结肠癌Lovo细胞24、48 h后,相对迁移率分别为(20.23±5.16)%和(27.94±6.66)%,而无鱼藤素的对照组24、48 h后相对迁移率则分别为(45.65±4.41)%和(66.14±3.31)%(P<0.01).Transwell侵袭实验证实鱼藤素组每个视野穿透细胞数为(130.3 ±16.19)个,而对照组为(459.0±14.19)个(P<0.01).结论 鱼藤素能够有效抑制结肠癌Lovo细胞的EMT及侵袭.

    作者:姜建武;李小兰;冷彦;陶德定;胡俊波;龚建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即刻早期反应基因对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诱导乳腺癌细胞HCC1937凋亡的影响

    目的 观察即刻早期反应基因(IER3)在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诱导乳腺癌细胞HCC1937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PCR)检测TRAIL和IER3干预48 h前后TRAIL和IER3基因表达改变,分别于24、48、72、96、120 h后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HCC 1937细胞的增殖,10 ~ 14 d后采用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能力,24 h后采用Hoechst 33258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与阴性对照组比较,TRAIL组和IER3+TRAIL组的TRAIL相对表达量分别是42.69±3.88和46.36±3.55;IER3组和IER3+ TRAIL组的IER相对表达量分别是5.08±1.40和9.66±2.25.TRAIL、IER3及TRAIL+ IER3组在120 h时的抑制率(%)分别为(50.95 ±7.45)、(25.39±4.49)及(72.01 ±2.95).IER3+ TRAIL组的细胞克隆形成能力明显降低,而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结论 IER3能增强TRAIL诱导乳腺癌细胞HCC1937的凋亡,两者联合具有协同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

    作者:孙言波;刘世海;刘相萍;梁晔;周泉;王海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Cullin7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Cullin7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检测13例正常乳腺组织、20例良性乳腺肿瘤、68例乳腺癌和32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灶组织标本中Cullin7蛋白的表达.结果 正常乳腺组织组、良性乳腺肿瘤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及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灶组中Cullin7蛋白强阳性表达率分别是0、30.0%、55.9%、78.1%.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灶组Cullin7蛋白强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Cullin7蛋白表达与是否绝经、肿瘤大小、临床分期、病理类型之间无相关(P>0.05),但与组织分化程度、腋窝淋巴结是否转移之间有明显相关(P<0.05).Cullin7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与雌激素受体(ER)呈负相关(P<0.05),但与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无相关(P>0.05).结论 Cullin7可能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以及侵袭转移中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

    作者:李洪胜;陈铭生;敖翔;袁南贵;胡欣朋;谭小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细胞周期检测点激酶1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检测点激酶1(Chk1)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技术分别检测62例食管鳞癌组织、31例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62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Chk1蛋白及mRNA的表达,探讨Chk1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 正常食管黏膜组织、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食管鳞癌组织中,Chk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4.5%、38.7%和88.7%,三者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mRNA表达水平亦依次升高,分别为82.3%、35.5%和8.1%,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深层浸润组食管鳞癌组织中Chk1的表达(蛋白:94.5%,mRNA:85.5%)均显著高于浅层浸润组(蛋白:42.9%,mRNA:5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的食管鳞癌组织中Chk1的表达(蛋白:100.0%,mRNA:95.0%)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蛋白:83.3%,mRNA:7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食管鳞癌分化级别的升高,鳞癌组织中Chk1蛋白、mRNA的表达依次升高,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hk1蛋白及mRNA表达与食管鳞癌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有关.

    作者:孙淼淼;孙玉生;赵志华;张明智;张威;于庆凯;陈奎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RNA结合蛋白38基因对人乳腺癌BT474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目的 观察RNA结合蛋白38(RNPC1)基因过表达对人乳腺癌细胞BT474的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实验组,采用慢病毒转染法,利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平板克隆形成实验、Transwell小室实验观察其对BT474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 CCK-8实验显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实验组6d时吸光度(A)值分别为0.7147 ±0.0189、0.770 8±0.016 0、0.5568 ±0.043 6(P <0.05).克隆形成实验显示,14 d时细胞克隆形成数分别为(113.300 ±3.528)、(118.700 ±2.404)、(47.330±2.906)个(P<0.01).Transwell小室实验显示,实验组细胞24h迁移、侵袭实验中滤过膜细胞数分别为(61.670 ±4.842)、(14.670±1.856)个,均比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降低(P<0.01).Western blot法显示,过表达RNPC1a下调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蛋白表达(P<0.01).结论 RNPC1a基因可以抑制BT474细胞的生物学特性.RNPC1a与MMP-2的相互作用关系在乳腺癌的侵袭和转移中起调节作用.

    作者:薛金秋;梁秀清;成琳;石靓;王莹;丁强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基于乳腺癌干细胞的治疗策略研究

    乳腺癌是女性癌症发病率高的恶性肿瘤,同时乳腺癌在世界女性癌症死亡率中居首.根据美国癌症协会统计,2013年有23万新增女性乳腺癌患者,有4万女性乳腺癌患者死亡.目前国内患者人数已经超过50万,并且发病率逐年上升.为什么30%的乳腺癌患者经过治疗后仍然会在5年内复发和转移?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这可能与乳腺癌中存在一部分具有自我更新、多向分化潜能以及高度致瘤能力的细胞亚群,即乳腺癌干细胞紧密相关.由于乳腺癌干细胞对放疗与化疗的抵抗性强,与肿瘤的侵袭转移、复发和治疗抵抗密切相关,故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作者:王深明;王文见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不同长度十二指肠旷置对大鼠能量代谢的影响

    目的 通过植入不同长度的腔内袖管装置(ELS),观察十二指肠肠段旷置对肥胖大鼠能量代谢、血糖调控及胰腺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GLP-1R)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O,n=8)、1 cm ELS管植入组(ELS-1,n=10)、4 cm ELS管植入组(ELS-4,n=8)、10 cm ELS管植入组(ELS-1O,n=9).比较置入ELS组与假手术组的糖尿病大鼠的体质量、能量消耗、胰岛素抵抗、GLP-1水平等多项参数.术后第8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胰腺GLP-1R mRNA的表达变化.比较不同程度的十二指肠旷置对于代谢结果及血糖调控的影响.结果 置入10 cm ELS的大鼠与SO组比较,体质量下降14%(P<0.05),总能量消耗高13% (P <0.05),静息能量消耗高9%(P<0.05),胰岛素抵抗明显改善(P<0.05).空腹GLP-1释放升高(P<0.05),胰腺GLP-1受体表达水平升高(P<0.05).而置入4 cm或1 cm ELS的大鼠与SO组比较,在能量消耗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血糖稳态的影响轻微(P<0.05).结论 十二指肠全段旷置能增加大鼠总能量消耗,尤其是静息能量消耗,改善血糖调控能力,提高胰腺GLP-1受体表达,部分旷置只能引起适当的体质量下降.

    作者:李肖珂;裘年存;张勤;单成祥;仇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白色芸豆防御素协同顺铂抑制肺癌细胞A549增殖

    白色芸豆防御素(defensin-byd)由Wong等[1]于2006年分离鉴定,体外实验显示其具有显著的抗乳腺癌细胞增殖作用,但其对肺癌的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观察其对肺癌细胞株A549的作用.一、材料与方法1.defensin-byd、顺铂(cisplatin)及defensin-byd/cisplatin对A549细胞增殖的影响:取对数生长期的A549细胞(中国科学院细胞所)按每孔5×103个细胞接种96孔板中,每孔100μl,defensin-byd(pcDNATM3.1为载体,脂质体包裹转入细胞内表达)及cisplatin组分别加入2、5、10、15、20、25 mg/L的defensin-byd及cisplatin.defensin-byd与cisplatin联用组分别加入2/2、5/5、10/10、15/15、20/20和25/25 mg/L的defensin-byd/cisplatin.

    作者:刘劝;陶永辉;白瑞珍;华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胃癌细胞对雷帕霉素靶蛋白抑制剂抵抗的研究

    目的 探讨人胃癌细胞AGS对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抑制剂抵抗的机制.方法 用mTOR抑制剂(雷帕霉素和PP242)处理胃癌细胞AGS,观察其对胃癌细胞生长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结果 mTOR抑制剂均可对胃癌的生长起抑制作用,并能够将细胞阻滞在G1期,但并不敏感(半数抑制率SF50>1μmol/L),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雷帕霉素处理胃癌AGS细胞后,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473)增高,PP242则可明显降低p-Akt473的表达,但可引起磷酸化丝裂原细胞外激酶(p-ERK)的表达增高,PP242联合丝裂原细胞外激酶(MEK)抑制剂U0126可以显著抑制胃癌AGS的生长.结论 mTOR抑制后,p-Akt473表达增高以及丝裂原蛋白激酶(MAPK)通路负反馈性活化可能是胃癌细胞对mTOR抑制剂抵抗的重要机制,mTOR抑制剂联合MEK抑制剂对胃癌细胞生长的抑制效果更为显著.

    作者:刘洋;危少华;高德康;徐振华;翟春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胰岛参与胰腺导管癌演进的研究

    目的 观察胰腺导管癌的形态学,探讨胰岛在胰腺导管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52例胰腺导管癌标本进行形态学研究并标记嗜铬素A (CGA)和细胞角蛋白-7(CK-7)以进行定位、定性研究.结果 34例胰腺导管癌组织中胰岛形态失常,其中11例出现胰岛空泡化及导管样结构,其中7例由胰岛细胞化生的导管样上皮CGA染色减弱、CK-7染色阳性.结论 胰岛转分化为导管样组织是胰腺导管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胰腺导管癌的细胞来源之一.

    作者:金俊硕;何淑赛;高英兰;董玉玺;李德旭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增加顺铂对食管鳞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目的 探讨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联合顺铂对食管鳞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分别以顺铂(100 mg/L)、MG132(5μmol/L)及顺铂+MG132处理食管鳞癌EC9706细胞24h,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膜联蛋白V(Annexin V)-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定量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m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8、Caspase-3和核转录因子(NF)-κB的表达.结果 MG132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增强顺铂对食管鳞癌细胞的杀伤作用,使细胞存活率从(68.19±3.41)%降低至(29.37±4.16)%(P<0.05).MG132联合顺铂处理组的细胞凋亡率为(68.45±2.58)%,明显高于单独处理组的(23.55±1.23)%和(25.87±2.07)%(P<0.01).联合用药组细胞Caspase-8、Caspase-3的表达水平高于顺铂处理组,但NF-κB较单独顺铂处理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 MG132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凋亡,提高顺铂对食管鳞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作者:杨洋;樊玉霞;刘东雷;吴恺;温丰标;赵松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细胞毒性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融合蛋白对大鼠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及CD4+、CD8+T淋巴细胞的影响

    目的 观察应用细胞毒性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融合蛋白(CTLA4Ig)对大鼠肝移植术后对CD4+、CD8+T细胞的影响.方法 建立大鼠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模型,随机分为A组:对照组,B组:实验组,CTLA4Ig 80 μg腹腔注射.检测B7-1和B7-2 mRNA的表达,检测CD4+、CD8+T淋巴细胞浸润,确定排斥反应.结果 B组2、3、7 d B7-1和B7-2表达均较A组降低(B7-1:0.166±0.012比0.353 ±0.043;0.375±0.022比0.503±0.058;0.475±0.023比0.799 ±0.135;P <0.01;B7-2:0.170±0.022比0.341±0.040;0.357±0.031比0.475±0.041;0.512±0.103比0.829±0.124;P <0.01).B组2、3、7d CD4+、CD8+T淋巴细胞浸润均较A组降低(CD4+:12.7±3.7比21.0±4.4;15.5±3.8比28.2±5.2;18.6±4.0比35.0±7.0;P<0.01;CD8+:9.3±1.5比16.9±2.9;12.1 ±2.2比19.9 ±5.3;17.1±3.7比29.0±5.4;P<0.01);B组2、3、7 d RAI均较A组降低(1.3±0.2比1.9±0.3,P< 0.05;2.0±0.4比2.6±0.5,P<0.05;2.5±0.7比4.6±1.1,P<0.01).B组大鼠的生存期较A组明显延长[(40.9±9.3)d比(9.2±2.1)d,P<0.01].结论 应用CTLA4Ig可以诱导大鼠肝脏移植免疫耐受.

    作者:米曰堂;米海燕;盈君;付庆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C型凝集素样受体1在卡介苗灌注治疗膀胱癌中的作用及机制

    目的 探讨C型凝集素样受体1(Dectin-1)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其在卡介苗(BCG)灌注治疗膀胱癌中的作用.方法 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膀胱癌组织及T24等膀胱癌细胞中Dectin-1的表达;以0、0.1、1.0、2.0、10.0、20.0g/L6个剂量组的BCG分别刺激T24细胞相应时间(15、30 min、1、2、4、8h),在封闭Dectin-1前后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其核因子(NF)-κB的激活,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其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分泌水平.结果 膀胱癌组织和细胞中均存在Dectin-1的表达;用1.0 g/L的BCG刺激1h后,T24中NF-κB激活明显,且该浓度组的IL-6及TNF-α分泌水平高,分别为(29.10 ±2.89)、(21.57±2.88)ng/L;封闭Dectin-1后,BCG刺激效果明显减弱.结论 BCG可能通过膀胱癌上皮表达的Dectin-1受体激活NF-κB,启动免疫反应,发挥防治膀胱癌的作用.

    作者:陆福鼎;许可慰;毕良宽;刘成;玄绪军;黄海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AT富集序列特异性结合蛋白1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AT富集序列特异性结合蛋白1(SATB1)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直肠癌组织中SATB1 mRNA与蛋白水平的表达,并分析两者相关性;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SATB1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及其预后意义.结果 直肠癌及正常对照组织中SATB1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93±0.36和0.75±0.19,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2.5%和6.25%,直肠癌组织均显著高于正常组织(P<0.05);SATB1 mRNA与其蛋白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649;P<0.05).SATB1高表达与直肠癌患者较高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之间相关(P<0.05).结论 SATB1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SATB1高表达与直肠癌的侵袭、转移潜能密切相关.

    作者:杜超;成超;卢晓明;舒晓刚;刘俊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致雄性大鼠肛门直肠畸形的机制

    对孕晚期(GD12 ~ GD18)孕鼠给予850 mg/(kg-d)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染毒能高效诱导雄性仔鼠发生肛门直肠畸形(ARMs)[1].本研究旨在观察肛门直肠发育过程中相关因子的变化,探讨DBP致子代雄性大鼠发生ARMs的分子作用机制.一、材料和方法1.实验动物及分组:清洁级SD大鼠,约8~9周鼠龄,雌性大鼠体质量(250±15)g,雄性大鼠体质量(320±10)g.适应性饲养l周后,按照雌雄4∶1合笼,次日8:00至9:00雌鼠阴道涂片,显微镜下观察到精子即确认已交配,此日计妊娠0 d(GD0).孕鼠随机分为染毒组和对照组.

    作者:李恩惠;蒋君涛;孙文兰;刘世博;梁胜杰;刘志宏;夏术阶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载小干扰RNA纳米微粒沉默U937细胞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增加砷剂细胞毒效应的研究

    目的 观察载小干扰RNA(siRNAs)纳米微粒沉默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基因联合纳米砷剂协同抗急性髓性白血病效应.方法 凝胶阻滞电泳、荧光显微镜、流式细胞仪及噻唑蓝(MTT)法分别用于评估正聚乙二醇(PEG)-多聚赖氨酸(PLL)负载siRNAs能力、细胞转染效率及对细胞活力影响,Western blot法观察siRNAs沉默靶基因,MTT法评估siRNAs联合纳米砷剂对U937协同抑制效应.结果 N/P-10时,PEG-PLL和siRNAs基本复合,U937细胞活力为(85.06±5.80)%,转染效率为(83.70±0.37)%,转染后bcl-2蛋白表达下降为(44.1 l±4.39)%.空载体、纯砷单药、纳米As单药及联合用药组细胞活力分别为(99.44±1.45)%、(87.76±2.21)%、(92.98±4.34)%、(67.93±8.16)%(P<0.05)(砷1.25 μmol/L);(99.56±2.53)%、(54.08±4.46)%、(57.85±2.11)%、(38.60±6.24)%(P<0.05)(砷2.50 μmol/L); (98.88±1.59)%、(37.62±1.38)%、(51.31±3.14)%、(28.92±4.97)%(p<0.05)(砷5.00 μmol/L);(97.72±2.55)%、(29.44±4.14)%、(40.18±3.72)%、(20.56±4.97)%(P<0.05)(砷10.00 μmol/L); (96.65±2.03)%、(21.49±1.60)%、(26.34±0.97)%、(15.90±1.70)%(P<0.05)(砷20.00 μmol/L).结论 PEG-PLL对U937细胞毒性较低、转染效率较高,PEG-PLL/siRNAs沉默bel-2联合纳米As获得协同抗白血病效应.

    作者:曾林涓;钟淑萍;李学刚;林忠;黄开红;陈茵婷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小鼠胰岛分离改良技术和肾被膜下移植的研究

    目的 改进小鼠胰岛分离技术,结合肾被膜下移植,探讨一套完整的小鼠胰岛移植模型方案.方法 结扎小鼠胆总管末段,2 g/L胶原酶V3 ml灌注胰腺,100μm网筛过滤,显微镜下使用手检法获得胰岛,对胰岛的产量、纯度、体外分泌胰岛素的功能和移植效果进行评估,使用传统的Ficoll梯度离心纯化胰岛法所获得的胰岛作为对照.结果 使用改良法平均每只小鼠可分离出110个胰岛,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但胰岛的纯度无明显差异,改良法所分离的胰岛体外分泌胰岛素的能力强于对照组(P<0.01),且逆转高血糖移植胰岛的量少于对照组.结论 使用小鼠胰岛分离改良法能够获得更大产量和胰岛素分泌功能更好的胰岛,其纯度没有受到影响,改良法较Ficoll法省时、省材,结合肾被膜下移植所构建的胰岛移植模型可以广泛用于小鼠胰岛移植的研究.

    作者:莽源祎;郭彩龙;赵志惠;李正杰;吴星;张雷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活性氧簇介导他克莫司后处理对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信号途径的调控作用

    目的 探讨他克莫司后处理对缺血再灌注脊髓组织中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信号途径的影响及活性氧簇(ROS)在其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Taira法制备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雄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O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他克莫司后处理组(TP组)、缺血后处理+氧自由基清除剂N-乙酰半胱氨酸组(TP+N组).IR组在脊髓缺血20 min后再灌注;TP组在再灌注即刻,经左颈总动脉一次性注射他克莫司0.5 mg/kg,余操作同IR组;TP+N组在脊髓缺血前5min经左颈总动脉注射N-乙酰半胱氨酸150 mg/kg,余操作同TP组;SO组仅行股动脉置管.再灌注15 min取材,采用2',7'-二氯荧光素乙酰乙酸盐(DCFH-DA)荧光分光光度法观察ROS的生成水平;运用Western blot法观察磷酸化Akt(p-Akt)表达水平.再灌注24 h截取相应脊髓节段,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神经细胞凋亡.再灌注7d取材,行神经元尼氏染色观察病理学变化.结果 SO组和再灌注15 min时IR、TP、TP+N组大鼠脊髓组织ROS水平分别为49.0±3.5、145.3±11.7、79.0±6.3和12.8 ±0.9,TP组ROS水平明显低于IR组(P<0.01),TP +N组ROS水平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1).SO组和再灌注15 min时IR、TP、TP+N组大鼠脊髓组织p-Akt表达分别为0.54±0.06、0.34±0.03、0.42 ±0.07和0.28±0,05,IR组p-Akt表达显著低于SO组(P<0.01),TP组明显高于IR组(P<0.05),TP+N组显著低于SO组(P<0.01)和TP组(P<0.01).SO组和再灌注24 h时IR、TP、TP+N组大鼠脊髓组织凋亡率分别为(7.5±1.8)%、(31.4±5.5)%、(22.3±4.0)%和(33.3±3.1)%,IR组和TP+N组凋亡率均明显高于TP组(P<0.01),IR组和TP+N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灌注7d时脊髓组织切片显示SO组无明显病理改变,TP组病理变化较轻,IR组和TP+N组病变严重.结论 他克莫司后处理通过对Akt信号途径的正向调控发挥脊髓保护效应,ROS是启动该机制不可或缺的信号分子.

    作者:潘峰;祝成亮;程艳香;李章华;陶凤华;陶海鹰;贺斌;余铃;戢鹏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