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光;蒋民军;陈建春;侯建全
目的 探讨N-乙酰氨基半乳糖转移酶-14 (GalNAc-T14)在不同级别恶性胶质瘤中的表达差异及其与胶质瘤恶性程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系统(QPCR)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16例正常脑组织标本、11例Ⅱ级脑胶质瘤组织标本、14例Ⅲ级脑胶质瘤组织标本和9例Ⅳ级脑胶质瘤组织标本中GalNAc-T14的表达水平.结果 QPCR方法显示GalNAc-T14在正常脑组织标本及Ⅱ、Ⅲ、Ⅳ级脑胶质瘤细胞标本中的电泳条带的吸光度值分别为0.956 4±0.079 1、0.525 6±0.0647、0.298 9±0.080 8、0.151 4±0.0624.单因素方差分析及LSD、SNK-t分析比较,GalNAc-T14在胶质瘤细胞组中的表达与正常脑组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alNAc-T14在Ⅱ、Ⅲ、Ⅳ级星型胶质瘤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结果显示GalNAc-T14在正常脑组织标本中和Ⅱ、Ⅲ、Ⅳ级脑胶质瘤细胞标本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7%、63.6%、42.9%和33.3%,x2检验及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比较,GalNAc-T14在胶质瘤细胞组中的表达与正常脑组织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级别的脑胶质瘤细胞中,表达存在一定差异.结论 GalNAc-T14在恶性胶质瘤细胞中的表达水平较正常脑组织中明显降低,与病情进展密切相关.
作者:扈玉华;吴建梁;刘兵;田红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作者:李华强;张中原;张青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环氧合酶-2(COX-2)参与了多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1],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可以有效抑制人肝癌细胞HepG2裸小鼠移植瘤生长及肿瘤血管生成,其作用是通过抑制COX-2的表达来实现的[2].本实验旨在观察α-干扰素(α-IFN)和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对体外培养的人肝癌SMMC-7721细胞生长的协同抑制作用.
作者:邱晓昕;刘景诗;左朝晖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神经酰胺信号通路在花生四烯酸乙醇胺(AEA)抑制人胶质瘤U251细胞黏附和侵袭生物学行为的抑制作用.方法 通过5 μmol/L AEA、5μmol/L AEA+ 10 μmol/L C2-神经酰胺作用24h的预处理U251细胞,同时与先用10 μmol/L烟曲霉毒素(FB1)预处理U251细胞24 h后的实验组比较,应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U251细胞黏附作用的影响,应用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U251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5μmol/L AEA、5μmol/L AEA+ 10 μmol/L C2-神经酰胺均能抑制U251细胞侵袭生物学行为的作用,5μmol/L AEA组U251细胞黏附和侵袭能力分别降低66.53%和83.85%,5μmol/L AEA+ 10 μmol/L C2-神经酰胺组分别降低71.64%和86.43%;而用10 μmol/L FB1先预处理U251细胞24 h后,5μmol/L AEA组U251细胞黏附和侵袭能力仅分别降低27.43%和32.23%,5μmol/L AEA+ 10 μmol/L C2-神经酰胺组则分别降低56.61%和68.11%.结论 AEA具有人胶质瘤U251细胞黏附和侵袭生物学行为的抑制作用,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慢反应神经酰胺信号通路来实现的.
作者:马超;江普查;李志强;付锴;王伟;徐成仕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或传统解剖定位下坐骨神经加股神经阻滞麻醉的应用效果.方法 择期行踝关节手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n=30):对照组(A组)和观察组(B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解剖定位穿刺下行坐骨神经加股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采取超声引导下行坐骨神经加股神经阻滞麻醉.对两组患者麻醉完成时间、感觉阻滞与运动阻滞效果、镇痛持续时间、穿刺或调整针头方向次数、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麻醉完成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2~ T3时坐骨神经感觉和运动阻滞程度分别为:1.84±0.16、2.45±0.27,1.52 ±0.09、1.30 ±0.12;股神经感觉和运动阻滞程度分别为:1.91 ±0.20、2.46±0.47、1.49 ±0.10、1.03 ±0.19,与对照组比较感觉与运动阻滞效果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24 h时VAS评分为(2.64±0.28)分、穿刺或调整针头方向次数为2.69±0.76,不良反应与并发症发生例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坐骨神经加股神经阻滞麻醉较传统解剖定位阻滞麻醉效果更确切、安全性高,较传统阻滞方法优越.
作者:张义轩;张挚;张鑫;朱书涛;王朝阳;马传根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检测Eph受体酪氨酸激酶A2(EphA2)和SIAH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83例乳腺癌患者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EphA2和SIAH2的表达水平,分析两者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EphA2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75.90%比12.05%,P<0.01),SIAH2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67.47%比16.87%,P<0.叭);EphA2表达水平与乳腺癌组织学分化程度、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5),SIAH2表达水平与乳腺癌肿瘤大小、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5).结论 联合检测EphA2及SIAH2的表达有助于判断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
作者:白山;高雅慧;李双齐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雷帕霉素对大鼠肝内胆管缺血后磷酸化p70S6激酶含量的影响.方法 将1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4组:A组为对照组(假手术组)28只,B组为假手术+雷帕霉素组28只;C组为缺血组32只,D组为缺血+雷帕霉素组32只.雷帕霉素按每天2.0 mg/kg大鼠胃内注入.各实验组于术后第1、3、7天分别处死6只大鼠,术后14 d处死全部大鼠.切取肝脏组织,Western blot 检测磷酸化p70S6激酶(p-p70s6k)含量.多个独立样本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两样本间的比较经秩转换处理后行One Way ANOVA检验,两独立样本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 缺血组p-p70S6k含量增加,术后7d达峰值(4.81 ±0.45),为对照组9.64倍(P<0.01);雷帕霉素处理后,p-p70S6k含量术后无明显增加,术后3、7d其含量明显低于缺血组(P<0.01).结论 雷帕霉素抑制胆管缺血后p70s6k磷酸化,影响p-p70S6k的生成,这是雷帕霉素抑制胆管缺血后代偿性增生的机制之一.
作者:吴田田;郑方;李虎城;杨广顺;李为民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局部密网血流转向支架治疗兔侧壁型囊状动脉瘤的可行性.方法 10只家兔成功建立侧壁型动脉瘤9个,其中6个作为实验组置入局部密网血流转向支架,支架置入术后立即及术后28 d分别进行造影随访,并行病理学检查;另外3个动脉瘤作为对照组不置入支架,于建模成功后立即及术后28 d分别进行造影随访,并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实验组6个动脉瘤支架置入术后均即刻动脉瘤腔显影,造影剂在腔内滞留时间延长,流速变慢,未见涡流,载瘤动脉通畅无狭窄,支架位置准确;支架置入术后28 d动脉瘤腔闭塞,支架无移位,载瘤动脉通畅无狭窄;病理检查示支架置入术后28 d支架的内皮化基本完成,动脉瘤腔内均有血栓及纤维组织充填,支架嵌于载瘤动脉血管壁内,表面被新生内膜覆盖.而对照组兔3个动脉瘤无变化.结论 局部密网血流转向支架治疗动脉瘤简单、安全、有效.
作者:贺道华;杨铭;潘力;刘鹏;刁波;马廉亭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有丝分裂原和应激活化蛋白激酶1(MSK1)在中枢神经系统炎性反应过程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将90只SD大鼠分实验组(35只)、假手术组(35只)及对照组(20只).实验组以脂多糖(LPS)侧脑室注射建立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模型,假手术组以生理盐水注入侧脑室建立模型,模型建立后观察时间点设置为0、3、6、12h、1、3、5d,采集标本.分别采用Western blot、免疫荧光双染等方法观察脑损伤及炎性反应过程中,MSK1及磷酸化MSK1(p-MSK1)蛋白表达的时空变化和细胞定位及其与炎症相关凶子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iNO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相关性.结果 在炎性受损的大脑皮层中,p-MSK1主要表达在星形胶质细胞及神经元中;0、3、6、12h、1、3、5d时段采集标本进行Western blot检测,p-MSK1(Set360位点)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746 ±0.075、0.988±0.101、1.126±0.097、1.096±-0.103、1.168±0.095、0.757±0.082、0.726±0.090,p-MSK1(Thr581位点)相对表达量分别值为0.298±0.034、0.441 ±0.052、0.679±0.075、0.831±0.107、0.888±0.103、0.426±0.051、0.419±0.057;6~ 24 h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K1的磷酸化主要位于苏氨酸581号位的磷酸化位点.1d时行免疫荧光染色量化分析,MSK1及p-MSK1在大脑皮层中表达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在LPS刺激1d后的大脑皮层中,iNOS、TNF-α及GFAP等表达均显著增加,1、3、6、9、12h、1、3d时段采集标本进行Western blot检测,iNOS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463±0.056、0.925±0.095、0.889±0.101、1.224±0.121、1.375 ±0.119、1.095 ±0.106、0.862±0.105;TNF-α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501±0.053、0.425±0.041、0.670±0.082、0.995±0.110、1.007±0.108、0.845±0.093、0.817 ±0.095;GFAP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385±0.037、0.403 ±0.061、0.695±0.084、0.791±0.075、1.092±0.107、1.195±0.108、1.092±0.107;与p-MSK1表达有相关.免疫荧光双标法结果表明,LPS侧脑室注射1d后,皮层中p-MSK1表达阳性的星形胶质细胞与TNF-α有共定位.结论 MSK1磷酸化与中枢神经系统炎性反应密切相关,可通过调控其表达,抑制星形胶质细胞炎性因子的产生,发挥中枢神经系统炎性反应的调节作用,减轻中枢神经系统进一步损伤.
作者:徐希德;龚佩佩;施炜;陈建;倪兰春;樊健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白藜芦醇对脑胶质瘤U87细胞自噬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白藜芦醇抗肿瘤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0、12.5、25.0、50.0、100.0、150.0、200.0 μmol/L白藜芦醇分别处理脑胶质瘤U87细胞12、24、48 h后,锥虫蓝拒染法检测白藜芦醇对U87细胞生长曲线的影响,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白藜芦醇对自噬相关基因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β(LC-3)、Beclin-1、VPS34 mRNA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白藜芦醇作用后对LC-3、Beclin-1、VPS34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对照组细胞数呈上升趋势,而经白藜芦醇处理的U87细胞数呈明显下降趋势.经25.0、50.0、100.0 μmol/L白藜芦醇处理24h后,LC-3 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升高(1.71± 0.28)、(2.65±0.54)、(3.03±0.61)倍;Beclin-1 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升高(1.96±0.07)、(3.22±0.19)、(6.15±0.10)倍;VPS34 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升高(2.14±0.23)、(4.13±0.27)、(6.21±0.45)倍.Western blot结果显示LC-3、Beclin-1、VPS34蛋白表达条带明显增强.结论 白藜芦醇能明显抑制脑胶质瘤U87细胞生长,自噬参与了白藜芦醇诱导的U87细胞死亡,LC-3、Beclin-1、VPS34基因表达上调是其诱导自噬的可能机制.
作者:胡火军;黄益玲;汪雷;郭金满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使用ω-6多聚不饱和脂肪酸(单药组)和ω-3联合ω-6多聚不饱和脂肪酸(联合组)对开颅血肿清除术患者白细胞介素(IL)及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 将21例开颅血肿清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单药组(n=10)和联合组(n=11).观察两组术前、用药后第3天、用药后第7天IL、CRP、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 用药后第3天,单药组IL-6[(318.5 ±51.7) mg/L]和CRP浓度[(93.1±33.6)mg/L]较术前IL-6[(338.9 ±44.6)mg/L]和CRP浓度[(123.7 ±37.2) mg/L]显著降低(P<0.05),联合组IL-2[(650.1 ±59.3)mg/L,P<0.01]、IL-6[(286.4±34.9)mg/L,P<0.01]、IL-8[(306.4 ±44.8) mg/L,P<0.01]、IL-10[(82.8±32.1)mg/L,P<0.05]和CRP浓度[(89.2±37.1)mg/L,P<0.01]较术前显著降低;使用后第7天,单药组IL-2[(635.1 ±70.3)mg/L,P<0.01]、IL-6[(286.2 ±41.8) mg/L,P<0.01]、IL-10[(158.6±51.1)mg/L,P<0.05]和CRP浓度[(88.9±29.2) mg/L,P<0.05]较术前显著降低,联合组中IL及CRP浓度进一步降低.结论 联合使用ω-3和ω-6多聚不饱和脂肪酸可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及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张新元;冯娟;秦海林;王在贵;刘征;范艳;别毕洲;祝源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人脑胶质瘤中疱疹病毒相关性泛素特异性蛋白酶(HAUSP)与脑肿瘤干细胞(BTSCs)标志物CD133之间表达的关系,并探讨其在脑胶质瘤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 (1)取人脑胶质瘤组织标本72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HAUSP、CD133的表达,比较不同级别胶质瘤HAUSP+细胞和CD133+细胞所占百分比并分析其与胶质瘤级别的相关性.(2)血清剥夺法从U87胶质瘤细胞株分离培养BTSCs,通过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分化,免疫细胞荧光双重染色观察HAUSP及CD133在不同时期表达.结果 Ⅱ~Ⅳ级胶质瘤中HAUSP+细胞率分别为(25.9±11.3)%、(49.8±19.8)%、(63.7±20.4)%;CD133+细胞率分别为(12.60±3.49)%、(18.90±5.81)%、(24.80±7.54)%,不同级别胶质瘤中HAUSP+细胞、CD133+细胞百分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级别组胶质瘤中HAUSP+细胞、CD133+细胞表达水平高于低级别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AUSP+表达和CD133+表达呈正相关(r=0.915,P<0.01);随着U87胶质瘤干细胞分化,HAUSP、CD133表达逐渐减少.结论 HAUSP与干细胞标志物CD133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HAUSP在维持脑胶质瘤干细胞未分化或低分化的状态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程传东;牛朝诗;杨洋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通过有限元方法动态模拟Ni-Ti伞状记忆合金在早期坏死股骨头内打开的过程.方法 应用UG 6.0、Mimics 10.0、Geomagic Studio 11.0、Hypermesh 11.0等软件,采用快速个体化建模方法对早期坏死的股骨头螺旋CT数据进行快速建模;根据记忆合金伞的各个参数,建立Ni-Ti记忆合金伞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记忆合金伞通过骨隧道植入股骨头内后打开的过程,采用Lsdyna分析Ni-Ti记忆合金伞打开后的位置,以及股骨头内破坏的情况.结果 记忆合金伞植入过程需要伞的顶部全程固定,才能放到预想位置,有效率为82.4%.患者骨密度直接影响记忆合金伞植入的效果;骨量较低的患者,记忆合金伞穿透股骨头的风险极高.记忆合金伞套筒的位置对放置时产生的股骨头骨质破坏的范围有影响,套筒初始置放于合金伞中部对股骨头骨质破坏轻.结论 骨密度是Ni-Ti伞状记忆合金植入坏死股骨头手术成败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有助于评估患者手术风险.
作者:代志鹏;陈志雄;许伟华;杨述华;贾杰;冯晓波;周武;田青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比较3种不同大脑中动脉线栓改良方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的效果.方法 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A、B、C组,每组20只.对3组大鼠采用不同线栓插入方法建立大脑中动脉线栓模型.分别检测3组大鼠的模型制作成功率、术后72 h内死亡率、平均手术时间及插入线栓所需时间.观察术后72 h存活的成功模型大鼠脑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 C组大鼠术后72 h内死亡率为5%、平均手术时间为(18.20±0.99) min,插入线栓所需时间为(3.05±0.23) min,均低于A、B组(P<0.05).3组成功模型大鼠脑组织均显示有明确脑梗死病理改变.结论 C组大鼠所用的改良手术方法能明显降低手术难度,缩短手术时间,可更加快速、有效的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
作者:朱宁;陈东晖;刘合玉;李付广;郑鹏远 刊期: 2014年第09期
为探讨一期PCNL的可操作性,我们2009年6月至2013年6月应用F24通道经皮肾镜超声弹道碎石清石术治疗结石性肾积脓33例,现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33例单侧上尿路结石梗阻性肾积脓,男16例,女17例,年龄(52±4)岁.病程3 d~3个月,平均26d.结石位于右侧20例,左侧13例.
作者:任选义;张雪培;刘建华;黄随富;李华强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微小RNA(miR)-145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评估其在预测胶质瘤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检测96例胶质瘤及26例正常脑组织中miR-145的表达水平,用Kaplan-Meier法评估胶质瘤患者累积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结果 miR-145在胶质瘤中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脑组织(P<0.01);miR-145的表达和胶质瘤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级、KPS评分、复发时间及生存时间显著相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大小、肿瘤切除范围、辅助治疗方式等无明显相关(P >0.05);miR-145高表达患者与低表达患者生存时间分别为(45.89±2.53)、(36.29±2.88)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145低表达胶质瘤患者死亡风险比(HR)为miR-145高表达胶质瘤患者的2.023倍(95%可信区间:1.107 ~3.695,P<0.05).结论 miR-145在胶质瘤中起到抑制肿瘤的作用.胶质瘤中miR-145异常低表达,其表达水平与胶质瘤患者生存时间呈正相关.
作者:马金阳;陈谦学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转化生长因子(TGF)-β2在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能力.方法 取第3代BMSCs接种于3.5×103个/孔密度培养板,分为3组:A、B、C组,A组不做任何处理,B、C组培养基中分别添加5 μg/L TGF-β1、5μg/L TGF-β2,每孔200μl,每组4孔.7d对3个实验组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检测和Western blot检测Collagen Ⅰ表达,第3代BMSCs以5×107/L细胞浓度接种于6孔培养板,每组1板,分组添加方式同前,21d细胞爬片行Von kossa染色.结果 A、B、C组第7天的ALP活力值分别为1.15±0.16、4.26±0.39、4.34±0.14,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P的染色面积及深度、Von kossa染色钙化结节C组强于B组和A组,B组强于A组;Collagen Ⅰ表达C组高于B组和A组,B组高于A组(P<0.05).结论 在一定条件下,TGF-β2体外诱导BMSCs成骨能力较转化生长因子-β1强.
作者:朱磊;谭金海;肖紫春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从人脑胶质瘤新鲜标本中分离相关间充质干细胞完成鉴定并对其生物特性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将肿瘤组织经过机械法和胰酶消化后经梯度离心法所得的单个细胞悬液使用磁珠分离法筛选CD133阴性细胞进行培养.使用流式细胞术分析表面标志物,使用细胞计数法分析细胞亚群的生长曲线和促肿瘤细胞增殖作用.结果 脑胶质瘤相关间充质干细胞呈贴壁生长,该细胞阳性表达CD73、CD90、CD105,而阴性表达CD14、CD45、CD31,体外诱导条件下可向脂肪细胞和成骨细胞分化,且其条件培养液可促进脑胶质瘤细胞的增殖.结论 胶质瘤相关间充质干细胞存在于脑胶质瘤微环境中,并可能对脑胶质瘤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作者:付朋;黄琴;姜晓兵;王旋;张方成;赵洪洋;项炜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外源性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SPARC)对胰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力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将胰腺癌细胞Mia PaCa-2和PANC-1中加入不同浓度的外源性SPARC(0、0.5、1.0、3.0、5.0、10.0 mg/L)作为实验组,以空白组作对照,采用噻唑蓝(MTT)实验分析胰腺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将胰腺癌细胞Mia PaCa-2和PANC-1中加入5 mg/L外源性SPARC,以空白组为对照,培养24 h,采用单个细胞移动实验分析胰腺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变化,采用Matrigel侵袭力实验分析胰腺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 外源性SPARC能够抑制胰腺癌细胞的增殖,且抑制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10.0 mg/L外源性SPARC可使Mia PaCa-2和PANC-1细胞的增殖能力分别下降(32.8±7.4)%和(32.5±1.8)%.5.0 mg/L外源性SPARC能够使Mia PaCa-2和PANC-1细胞在24 h的移动距离分别下降26%和39%,细胞侵袭转移数目分别下降30%和56%.结论 外源性SPARC可抑制胰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细胞外基质成分对恶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可产生影响.
作者:孙烈;陈国卫;尹杰;朱静;田孝东;杨尹默;万远廉;刘玉村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G蛋白耦联受体137(GPR137)对胶质瘤细胞增殖、克隆形成能力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胶质瘤细胞U251、U-87中GPR137 mRNA的表达.构建包含GPR137基因的慢病毒载体,转染人人胶质瘤U251细胞,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Western blot法验证GPR137 mRNA和蛋白的表达.应用噻唑蓝比色法、克隆形成实验和流式细胞分析法评价GPR137对U251细胞增殖、克隆形成和周期分布的影响.结果 GPR137在两种胶质瘤细胞中均显著表达[在U251中表达增加了(66.2±1.8)%,在U87中表达增加了(33.8±3.4)%)].GPR137-shRNA对U251的抑制率达到76.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减少了37.4%;克隆实验表明克隆形成能力明显受到抑制;流式细胞分析显示周期分布为:G0/G1:52.18%,S:41.05%,G2/M:6.77%,周期停滞在S期.结论 GPR137在胶质瘤细胞中高表达,沉默GPR137基因可明显抑制U251细胞的增殖及克隆,并阻滞其细胞周期于S期.
作者:宗钢;李佳;卞尔保;王洪亮;赵兵 刊期: 2014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