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基因多态性及单倍型研究

吴江华;王耀勇;王桦;叶旭军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 肿瘤坏死因子, 基因多态性
摘要: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基因多态性及单倍型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关系.方法 收集NSCLC患者592例,健康对照者636例,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TRAIL目的基因后,直接测序检测TRAIL基因3’非编码区(G1525A/G1588A/C1595T)3种单核苷酸多态性,并做TRAIL单倍型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TRAIL G1525A突变等位基因(A)和基因型(GA+ AA)的频率在NSCLC组中明显降低(P<0.01);NSCLC组TRAIL GI588A和C1595T两位点突变等位基因(A)和(T)的频率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进一步分层分析显示,Ⅰ期+Ⅱ期NSCLC患者中TRAIL C1595T突变等位基因(T)和(CT+ 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7.89%和62.01%,Ⅲ期+Ⅳ期NSCLC患者中分别为58.80%和74.65%,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优势比(OR)值分别=1.553和1.804,95%可信区间(CI):1.234 ~1.955和1.268~2.567,P<0.01].Ⅲ期+Ⅳ期NSCLC患者中TRAIL G1525A突变等位基因(A)的频率为47.54%,较Ⅰ期+Ⅱ期NSCLC患者明显增加(40.75%,OR=1.318,95% CI:1.658 ~1.047,P<0.05).单倍型分析TRAIL基因(G1525A/G1588A/C1595T)3个位点紧密连锁,NSCLC组中AAT单倍型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42.45%比58.23%,95%CI:1.525~2.824,P<0.01);GAT单倍型频率在NSCLC组中明显增高(9.98%比0.21%,95% CI:0.015~0.059,P<0.01).结论 TRAIL(G1525A/G1588A/C1595T)基因多态性及单倍型与NSCLC的易感性密切相关.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大鼠阴茎海绵体肌源性干细胞向内皮细胞分化的研究

    目的 观察大鼠阴茎海绵体肌源性干细胞(MDSCs)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共同作用下向内皮细胞分化的潜能.方法 采用Preplate差速贴壁法结合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纯化大鼠阴茎海绵体MDSCs,获得差速贴壁细胞(PP1-PP6),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法检测PP6细胞干细胞抗原-l(Sca-1)和结蛋白(Desmin)的表达,并传代培养.取PP6第3代细胞在VEGF和bFGF共同诱导21 d后,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法鉴定内皮细胞标志物[CD31、胎肝激酶-l(Flk-1)]的表达;分别在诱导0、5、10、15、21 d,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干细胞标志物(Oct-4)和内皮细胞标志物[CD31、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Flk-1] mRNA的表达量;通过Dil-Ac-LDL摄取实验检测细胞吞噬低密度脂蛋白的能力;划痕24h后观察划痕空白处的距离,评估细胞的迁移能力.结果 PP6细胞表达肌源性干细胞标志物Sca-1和Desmin;PP6诱导21 d后表达内皮细胞标志物(CD31和Flk-1),诱导21 d后与诱导0d比较,干细胞标志物Oct-4的mRNA表达量下降(下降倍数为0.445±0.025),而内皮细胞标志物mRNA表达量升高(CD31、eNOS、Flk-1升高倍数分别为2.541±0.146、2.364±0.175、2.538±0.1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il-Ac-LDL摄取实验提示诱导后的细胞具有吞噬低密度脂蛋白的能力;划痕实验观察到诱导组空白处距离为282.01±3.84,未诱导组空白处距离为450.35±1.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鼠阴茎海绵体MDSCs在VEGF和bFGF的共同诱导下可分化为内皮细胞,且具有成熟内皮细胞的功能.

    作者:邓新喜;高洁;许立军;薛波新;肖克兵;单玉喜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水泡口炎病毒在人前列腺癌模型的溶瘤效应

    目的 探讨利用水泡口炎病毒(VSV)作为一种新型药物治疗前列腺癌的可能性.方法 (1)确定VSV-绿色荧光蛋白(GFP)在不同时段对癌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2)利用DU145细胞在裸鼠建立动物肿瘤模型,荷瘤动物经注射不同剂量的VSV-GFP(1×106、1×107 PFU/100μ1)后,观察不同时间点肿瘤的变化及治疗效果,并确定瘤体内病毒的复制水平、肿瘤大小变化及动物生存期的相关性.结果 VSV-GFP能选择性地杀伤前列腺癌细胞,在转染倍数(MOI) =0.1时,DU145细胞死亡率>85%,与之比较,RWPE-1细胞死亡率<20%,而RPMI 1640对照组细胞死亡率<5%.体内实验中,移植瘤体内不同时间点(12、24、48 h)病毒复制滴度分别为2.36×107 PFU/g、3.82×107 PFU/g、4.38×107 PFU/g,1×107 PFU剂量组,1×106 PFU剂量组,RPMI 1640对照组在治疗48 d后,移植瘤平均体积分别为(1470.54±480.67)、(903.40±3245.50)、(408.54±224.40)mm3,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注射不含病毒RPMI 1640对照组比较,肿瘤明显缩小,动物生存期延长.结论 溶瘤病毒VSV-GFP在DU145为模型的体内、外实验中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赵鑫;黄盛松;李军亮;张琪敏;孙涛;吴登龙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靶向小干扰RNA对小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细胞凋亡及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的作用

    目的 观察靶向小干扰RNA (siRNA)对小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PIRI)时细胞凋亡及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的影响.方法 荧光标记法观察靶向siRNA在小鼠体内的分布并评估转染效率.C57BL/6J小鼠50只,随机分为5组(n=10):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I/R+载体组(VR+ Vehicle组)、I/R+阴性对照组(I/R+ Control-siRNA组)和I/R+ CHOP-siRNA组(I/R+ CHOP-siRNA组).取左肺,检测肺湿/干重比(W/D)、总肺水含量(TLW)和肺泡损伤定量评估(IQA),光镜和电镜观察肺组织结构改变,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 blot检测CHOP、葡萄糖调节蛋白78 (GRP78)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指数(AI).结果 靶向siRNA通过滴鼻法可有效分布于肺脏中.与Sham组比较,I/R组中CHOP、GRP78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0.80±0.03、0.80±0.02;0.80±0.04、0.84±0.02)均升高(P <0.05),W/D(5.24±0.49)、TLW(4.24 ±0.49)、IQA[(42.80 ±4.21)%]和AI[(34.50±1.51)%]均明显增加(P<0.01);肺组织形态结构发生明显损伤;与I/R+ Vehicle组和I/R+ Control-siRNA组比较,I/R+ CHOP-siRNA组中GRP78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0.84±0.04、0.85±0.04)无明显变化(P>0.05),而CHOP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0.40±0.03、0.44±0.04)均降低(P<0.05),W/D(2.54±0.24)、TLW(1.54±0.24)、IQA[(16.71±2.33)%]和AI[(11.50±1.58)%]亦均降低(P<0.01);肺组织形态结构损伤减轻.结论 靶向siRNA对I/R损伤肺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对抗过度的未折叠蛋白反应(UPR)中CHOP介导的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周俊辉;王良荣;郝卯林;应磊;孙勤;王万铁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乳腺癌脑转移预测模型的研究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发生脑转移的危险因素和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乳腺癌脑转移概率.方法 对165例乳腺癌患者的年龄、分期、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评分、月经状态、是否进行辅助化疗、远处第一转移灶、无转移生存期进行分析,建立乳腺癌脑转移预测模型.结果 确诊年龄< 35岁、腋淋巴结转移数≥4个、ER阴性、Her-2阳性是乳腺癌发生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获得的预测模型的预测能力为0.783±0.037,预测脑转移发生的灵敏度、特异度可分别达0.786和0.765.结论 临床可利用该模型预测乳腺癌患者脑转移的概率,且预测概率≥0.75.

    作者:薛军;黄晶;杨劲松;程晶;彭纲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一种大鼠带血管的骨髓移植模型

    目的 构建一种简单可靠的带血管的骨髓移植模型.方法 将供体带血管蒂的股骨通过显微血管吻合的方式移植到受体腹股沟区,20只Lewis近交系大鼠随机分3组:同基因移植组Lewis→Lewis;排斥组Lewis→BN;免疫抑制组Lewis→BN,术后给予环孢素A.通过大体和病理学检查观察各组移植物存活情况,流式细胞计数监测外周血嵌合水平.结果 术后30 d,同基因移植组股骨存活良好,骨髓苏木素-伊红(HE)染色与正常骨髓无异,而排斥组第7天即发生显著的排斥反应,骨髓细胞明显减少、坏死,外周血嵌合水平几乎为0;和同系移植组一样,免疫抑制组术后30 d移植物存活良好,术后1、2、3、4周外周血中可检测到供体特异性嵌合,嵌合水平分别为(4.7±2.0)%、(2.2±1.2)%、(1.8±0.9)%、(1.5±0.3)%.结论 带血管蒂的股骨移植是一种简便可靠的骨髓移植模型,可作为一种新的骨髓移植方法诱导免疫耐受.

    作者:陈建武;陈晨;苏映军;王师平;杨阳;郭树忠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常压直接质谱分析技术快速诊断肺癌的应用

    目前手术中快速诊断肿瘤主要依靠冰冻切片,但该方法需冰冻、切片、染色等预处理,增加了麻醉和手术时间[1].常压直接质谱分析(AMS)可在无需复杂的样品预处理的情况下对各种样品进行快速检测分析[2].我们采用自制的甲醇萃取辅助的针尖电喷雾离子源检测肺癌及肺癌旁组织,利用主成分分析(PCA)能快速(<1 min)区分肺癌及肺癌旁组织,为术中快速诊断肺癌提供一种新方法.

    作者:魏益平;陈立如;朱腾高;陈焕文;徐建军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部分液体通气对无心跳供体肺的保护作用

    目的 观察部分液体通气对无心跳供体(NHBD)肺的保护作用.方法 36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氧气组(C组)、盐水组(B组)和部分液体通气组(A组).建立NHBD肺模型后行机械通气2h并监测大鼠气道压,2h后测量P-V曲线,切除大鼠左肺下叶,观察供体肺病理特点.行右肺支气管灌洗,测量灌洗液中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B、C(SP-B、SP-C)的浓度.切除大鼠右肺上叶,并进一步行SP-B、SP-C的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结果 A组大鼠动态顺应性和静态顺应性在2h热缺血期间都优于B和C组(P<0.05);病理组织评分A组优于B组和C组(P<0.05);肺泡灌洗液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和肺组织的Real-time PCR检测说明SP-B和SP-C蛋白和RNA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A组含量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5).结论 部分液体通气可以对热缺血期间供肺的肺功能和肺组织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并对SP-B和SP-C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作者:闫宇博;崔键;张凯;曹守强;韩敬泉;董庆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同步检测胆囊及Oddi氏括约肌电活动和胆管压力的兔模型

    目的 建立同步检测胆囊及Oddi括约肌肌电活动及胆囊、胆总管压力的动物模型.方法 对6只家兔用7F静脉深穿管分别经肝穿刺进入胆囊腔及经十二指肠腔插入胆总管.将铂金电极缝在胆囊底部浆膜上.以多通道生理仪记录家兔的胆囊及Oddi括约肌肌电信号和胆囊、胆总管压力.结果 Oddi氏括约肌肌电的峰电位>0.05 mV,大电位为0.26 mV,频率为0~2次/分;而慢波电位≤0.05 mV,频率为8⒍11次/分.胆囊内压力大为15 cm H2O(6.83~15.00 cm H2O),胆总管大压力为22 cm H2O(11~22 cm H2O).胆囊肌电活动的波形缺乏规律性.结论 兔可以作为同步检测胆囊及Oddi氏括约肌肌电活动和胆囊、胆总管压力的模型.

    作者:文辉清;沈磊;时鑫;龙萍;刘衍民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胃癌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及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

    目的 探讨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与胃癌各种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 分析201例胃癌患者术前NLR与肿瘤浸润深度、病理组织学特征、淋巴结转移及复发等各种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 胃癌术前的NLR与肿瘤浸润深度(x2=6.147,P<0.05)、淋巴结转移(x2=28.297,P<0.01)、术前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2=25.722,P<0.01)、复发(x2=43.620,P <0.01)呈正相关,与肿瘤的组织学类型无明显相关.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NLR升高的胃癌患者生存时间为(28.448±3.395)个月,NLR正常组生存时间为(65.802±2.982)个月,预后明显差于NLR值低者(x2=54.585,P<0.01).结论 NLR可能是胃癌预后的重要指标,NLR是胃癌淋巴结转移及术后复发的指标之一.

    作者:余发斌;熊斌;宋海滨;李春光;毛明;兰海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人促血管生成素2单链抗体对裸鼠人肝癌血管生成及肿瘤生长的作用

    目的 观察促血管生成素2(Ang2)单链抗体(ScFv-Ang2)对人肝癌血管生成及肿瘤生长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各组分别添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VEGF+ Ang2、VEGF+ Ang2+ ScFv-Ang2,通过HUVEC增殖测定、迁移实验、小管形成实验观察ScFv-Ang2在体外对HUVEC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建立荷人肝癌细胞株MHCC97的肝原位移植瘤模型裸小鼠24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瘤内注射ScFv-Ang2 (4×1011 pfu/ml),对照组予以生理盐水,测量肿瘤大小、肺转移灶数目、癌组织CD31蛋白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计数,观察ScFv-Ang2对肝细胞癌(HCC)血管生成及肿瘤生长的作用.结果 体外实验中观察到ScFv-Ang2可抑制VEGF和Ang2诱导的HUVEC增殖、迁移及小管形成;ScFv-Ang2瘤内注射组肿瘤体积、重量、肺转移灶数目、CD31表达水平以及MVD计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ScFv-Ang2在体外实验中具有抑制HUVEC形成血管的作用,体内实验中对裸鼠人肝癌具有抑制血管生成和肿瘤生长的作用.

    作者:张中林;毛晓雯;张吉发;袁玉蜂;刘志苏;何跃明;刘权焰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心胸血管外科的研究热点回顾与展望

    目前,心胸血管外科临床工作发展迅速,但基础研究工作方面,由于实验步骤程序复杂,或受各种因素,诸如经费、设备、伦理学等的限制,至今进展仍较缓慢滞后.下面就几项心胸血管外科的研究热点和存在问题作简略回顾.一、组织工程器官与高分子材料的应用组织工程学是希望通过组织再生来获得可代替病变的组织或器官.在心胸血管外科范畴内研究时间较久、探索范围较广泛的有心脏瓣膜、气管等.

    作者:高尚志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膀胱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

    目的 观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人膀胱癌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EMT)及分子机制.方法 5 μg/L TNF-α处理BLX细胞,凝胶迁移实验(EMSA)观察NF-κB活性,Westem blot和免疫荧光检测波形蛋白(Vimentin)和E-钙黏蛋白(E-cadherin)的表达及定位,体外侵袭转移实验观察细胞侵袭转移能力.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EMT相关转录因子的表达.结果 TNF-α激活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促使细胞由多边形向纺锤形转换,E-cadherin表达下调(0.37±0.08比0.75±0.15,P<0.05)且细胞膜定位消失,Vimentin表达上调(0.46 ±0.12比0.00±0.00,P<0.05),细胞转移和侵袭能力提高(182.00±17.58比134.00 ±9.00;119.00±7.21比85.33±10.11,P<0.05).TNF-α诱导Twist和Slug转录因子表达上调(0.91 ±0.03比0.36±0.07;0.78±0.11比0.22±0.10,P<0.01).结论 TNF-α激活NF-κB诱导膀胱癌细胞发生EMT,可能在膀胱癌侵袭转移中发挥作用.

    作者:张丽瑞;陈葳;赵乐;刘婷;李旭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自体毛发移植治疗秃发12例

    自体毛发移植术是将自体的健康毛发通过外科手术的方式重新移植到脱发区域的过程,是目前治疗永久性脱发有效的方法.毛发永久脱失的原因诸多,为常见的是男、女性雄激素源性脱发,也有外伤、烧烫伤、感染及肿瘤切除后等的瘢痕性脱发.通过自体毛发移植后的新生毛发无论色泽、质地、生长速率、数量、毛发生长周期均保留原有毛发的特征,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至目前为止我院治疗秃发、秃眉患者12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连波;秦海燕;陈婉莹;孙晓杰;金冬梅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肺癌抑癌基因1对人骨肉瘤细胞株MG63生长和增殖的影响

    目的 观察肺癌抑癌基因1(TSLC1)对人骨肉瘤细胞株MG63的生长和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稳定表达TSLC1的人骨肉瘤MG63细胞株M8T设为研究对象,转染空载体的骨肉瘤MG63细胞株M8P设为对照组,人骨肉瘤细胞株MG63设为空白组.噻唑蓝(MTT)法检测M8T细胞增殖;FACSort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及细胞凋亡;将2×107个瘤细胞皮下注射裸鼠,观察体内成瘤的影响.结果 稳定转染TSLCl的实验组M8T细胞株与对照组及空白组细胞比较,其细胞增殖能力下降,生长速度明显受到抑制;M8T细胞G0-G1期细胞数为(63.76 ±2.78)%,生长周期出现了G0~G1期阻滞,细胞凋亡总数为(28.45 ±0.65)个,显著增加(P<0.01);裸鼠皮下成瘤于皮下注射后3周开始形成.结论 TSLC1能明显抑制骨肉瘤MG63细胞的生长和增殖.

    作者:覃莉;林阳;陈文坚;陈安民;祝文涛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微小RNA的差异表达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和健康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已知微小RNA(miRNA)差异表达.方法 分别构建1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和9例健康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小RNA文库,并运用新一代高通量Solexa测序技术,进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已知miRNA的检测;运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进一步验证部分差异miRNA表达.结果 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与对照组中小RNA文库中,共获得小RNA总量分别是7511 859和10 178 958,比对上基因组部分小RNA分别是6052911 (80.58%)和8 476 243(83.27%);已知miRNA分别是267和231个,通过miRNA差异性分析,129个上调miRNA和28个下调miRNA,其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Q-PCR进一步验证了let-7b-3p、miR-146a-5p、miR-155-5p、let-7g-5p和miR-323a-5p差异表达水平与Solexa测序结果相似趋势.结论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iRNA的差异表达,可能与强直性脊柱炎发病密切相关.

    作者:蔡安季;戴勇;李武县;李紫微;涂植光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黏蛋白1在食管鳞癌上皮细胞-间质细胞转化过程中的作用

    目的 观察黏蛋白1(MUC1)对食管鳞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并探讨其在上皮细胞-间质细胞转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设计构建靶向MUC1基因的短发卡RNA(shRNA)慢病毒载体pGC-LV-MUC1小干扰RNA(siRNA)并感染人食管癌细胞株Eca109,检测其对MUC1表达的抑制作用;应用噻唑蓝(MTT)与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抑制MUC1对肿瘤细胞增殖、侵袭能力的影响,并采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与Western blot检测E-钙黏蛋白(E-cadherin)在各组细胞中的表达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感染pGC-LV-MUC1 siRNA后,Eca109细胞内MUC1基因水平(1.000±0.061比0.612±0.019)和蛋白水平(11.230±1.120比7.440±0.970)明显降低(P<0.05);感染pGC-LV-MUC1 siRNA能显著抑制Eca109细胞的增殖活性,48 h (0.393±0.028比0.281 ±0.020),72 h(0.792±0.052比0.463 ±0.028,P< 0.05);感染pGC-LV-MUC1 siRNA后,Eca109细胞的侵袭数量也明显降低[(87±4)个比(48±7)个,P<0.05];而Eca109细胞内E-cadherin基因水平(1.000±0.072比2.510±0.767)和蛋白水平(0.070±0.020比0.130±0.030)明显增高(P<0.05).结论 MUC1可能通过诱导上皮细胞-间质细胞转化(EMT)而促进食管鳞癌细胞增殖、侵袭.

    作者:何晓鹏;刘曦;孙智;史墨;陈钢;姜文鹏;王洲;刘相燕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肥大细胞通过细胞紧密接触对肺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转化及功能的影响

    目的 通过肥大细胞与肺成纤维细胞接触和非接触共体培养,观察肥大细胞对肺成纤维细胞增殖、转化及功能的影响.方法 分离大鼠肺成纤维细胞和腹腔肥大细胞,实验分为3组:接触共育组、非接触共育组、对照组.计数各组肺成纤维细胞数量,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肌成纤维细胞特异性标志物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肺成纤维细胞增殖率,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培养液中Ⅰ型胶原蛋白含量.结果 各组肺成纤维细胞数目在培养的第5天均达峰值,分别为接触共育组(3.70±0.83)×106个/孔;非接触共育组(1.40 ±0.32)×106个/孔;对照组(1.10 ±0.23)×106个/孔,接触共育组与非接触共育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TT检测各组肺成纤维细胞吸光度(A)值:接触共育组为0.2520±0.0318,非接触共育组为0.1250±0.0212,对照组为0.1210±0.0124,接触共育组与非接触共育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α-SMA染色的平均吸光度(IA)值分别为0.3190±0.0436、0.1840±0.0190、0.1730±0.0226,接触共育组与非接触共育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触共育组,培养液中Ⅰ型胶原蛋白含量明显高于非接触共育组和对照组[(192.56±2.37)、(143.58±2.07)、(121.43±1.98) μg/L,P<0.05).结论 肥大细胞可能通过紧密接触来促进肺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转化及胶原合成.

    作者:程真顺;谭维军;杨炯;叶燕青;江平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4在血吸虫病门脉高压小鼠肠系膜静脉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

    目的 探讨血吸虫病门脉高压小鼠肠系膜静脉组织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4(IRAK-4)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 将55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5)和感染组(n=40).感染组采用腹部敷贴法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分别于感染后12、20周随机分为12周组(n=20)、20周组(n=20);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肠系膜静脉IRAK-4 mRNA表达与肿瘤坏死因子(TNF)-α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肠系膜静脉IRAK-4蛋白表达.结果 感染组小鼠肠系膜静脉IRAK-4 mRNA表达强度值(12周组0.734±0.081,20周组0.682±0.069)和IRAK-4蛋白表达水平(12周组:1034.52±89.72,20周组:989.56±69.35)较对照组(IRAK-4mRNA表达强度值0.163±0.031,IRAK-4蛋白表达水平667.45±72.22)明显升高(P<0.01,P<0.05);20周组IRAK-4 mRNA和蛋白表达与12周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IRAK-4mRNA的表达与其效应分子TNF-α mRNA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5.56,P<0.01).结论 门静脉高压症小鼠内脏血管IRAK-4在转录和翻译水平的表达升高,并激活下游炎性反应,是参与门静脉高压性血管病变的重要因素.

    作者:易旻晓;李岽健;杨镇;王超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Smo小干扰RNA对人食管癌EC9706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目的 通过Smoothened (Smo)基因位点阻断Hh信号通路抑制食管癌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方法 运用Smo小干扰RNA(siRNA)转染食管癌EC9706细胞,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各组细胞Smo和Glil mRNA及蛋白表达,并以噻唑蓝(MTT)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SmosiRNA对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结果 (1)Smo siRNA转染细胞24、48和72 h后,Smo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4.20±1.10、2.80±1.10和1.00±0.71;Glil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4.60±1.34、3.00±0.71和1.20 ±1.10,与各对照组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2) Smo siRNA转染细胞72 h后,Smo和Glil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330±0.016和0.324±0.021,与各对照组比较均明显下降(P<0.05);(3)SmosiRNA转染细胞72 h后,细胞生长抑制率为(88.06±7.56)%,明显高于各对照组,并随转染时间延长抑制率升高(P<0.05);(4)SmosiRNA转染细胞72h后,早期凋亡细胞所占的比例均明显增高.结论 Smo基因具有调控食管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

    作者:马怡晖;丁胭脂;张红新;赵志华;张虎;陈奎生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原发性肝癌50例

    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恶性程度高,预后差.高强度聚焦超声(海扶)是一种以超声波为基础的新技术,对肝癌具有独特的治疗优势.我们从2010年起对海扶治疗肝癌的免疫效应进行了初步探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我院50例诊断明确的肝癌患者,满足海扶治疗适应证,其中男31例,女19例,年龄29~ 72岁(TNM分期:Ⅲ期27例,Ⅳ期23例).患者均在《知情同意书》和《治疗同意书》上签字.

    作者:钟国成;张小玉;孙薏;冯怀志;郑放超;李硕 刊期: 2013年第08期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