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勇;赵红勇;袁振山;张美超;徐荣明;顾勇杰
目的 通过有限元分析的方法评估人工寰齿关节置换对寰枢关节三维活动度的影响.方法 将CT扫描数据导入Mimics软件重建寰枢椎体及人工寰齿关节三维模型,去除模型中寰椎前弓、齿状突和枢椎部分椎体,模拟前路减压术,将人工寰齿关节模型装配于处理过的寰枢椎模型上.导入Ansys软件分析计算模型的三维活动度.结果 人工寰齿关节在前屈、后伸、右侧弯、右旋转状态下的位移分别为1.109、3.310、0.528、9.678 mm,活动度分别为1.6°、5.1°、4.6°和22.0°.结论 改良人工寰齿关节置换既可稳定寰枢关节又可保留寰枢关节运动.
作者:胡勇;赵红勇;袁振山;张美超;徐荣明;顾勇杰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雷帕霉素对大鼠肝内胆管缺血术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mRNA的影响.方法 1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A组为对照组(假手术组)28只;B组为假手术+雷帕霉素组28只;C组为缺血组32只,D组为缺血+雷帕霉素组32只.雷帕霉素按2.0 mg/(kg·d)胃内注入.术前、术后7d及术后14d分别测量实验大鼠体质量.各实验组于术后第1、3、7天分别处死6只大鼠,术后14 d处死全部大鼠.切取肝脏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观察肝组织内VEGF表达,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染料法)检测VEGF mRNA表达.多个独立样本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两样本间的比较经秩转换处理后行one way ANOVA检验,两独立样本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 对照组及假手术+雷帕霉素组未见明显VEGF阳性染色;缺血组术后VEGF阳性染色明显,主要定位于汇管区内血管内皮;缺血组及缺血+雷帕霉素组术后VEGFmRNA明显升高,术后3d达到峰值(5.19±0.15),术后1、3、7d,缺血组血清VEGF mRNA水平高于缺血+雷帕霉素组(P<0.05).结论 雷帕霉素抑制胆管缺血后VEGF mRNA表达,这可能是雷帕霉素抑制胆管缺血后代偿性增生的机制之一.
作者:吴田田;李虎城;黄辉;张维;赵军;杨广顺 刊期: 2012年第11期
随着人工髋关节置换日益普及,假体无菌性松动、下沉、脱位或各种技术因素造成人工关节失败,需再次手术翻修的病例愈来愈多.现将武汉市普爱医院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31例非感染性全髋关节翻修术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探讨非感染性全髋关节翻修术常见原因、困难及对策.
作者:沈波;魏忠民;张克良;许闫严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红花对HSC-T6细胞基质分解素-1(MMP3)及其抑制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以不同浓度的红花(1.0、0.5 g/L)作用于培养的肝星状细胞株HSC-T6细胞48 h,收集细胞,提取总RNA;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测定MMP3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MMP3基因表达水平在红花1.0、0.5 g/L两组分别为2.80±0.36、2.52±0.32,而空白对照组为2.13 ±0.30.TIMP-1基因表达水平在红花1.0、0.5 g/L两组分别为1.66±0.23、2.04±0.30,而空白对照组为4.03±0.56.结论 红花可增强HSC-T6细胞MMP3的基因表达,并显著抑制HSC-T6细胞TIMP-1的基因表达,且与剂量有关.
作者:王爱民;阴赪宏;张莉;马雪梅;耿焱;王宝恩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黏蛋白4(MUC4)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在ⅢA~ N2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探讨其对ⅢA~N2期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96例ⅢA~N2期肺癌患者的石蜡标本构建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MUC4、IGF-2在ⅢA~ N2期肺癌中的表达,并分析MUC4及IGF-2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淋巴结转移情况及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全组患者中,MUC4表达率高,为48.9%,在不同的淋巴结转移站数、个数,隆突下淋巴结转移,区域淋巴结转移及临床(病理)N2的癌组织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UC4高表达患者其中位生存期达到43个月,5年生存率为32.6%,明显优于低表达患者(P<0.01),而IGF-2高表达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9个月,5年生存率仅为15.1%,明显低于低表达组(P<0.001),在COX多因素分析中,MUC4及IGF-2的表达水平均是影响ⅢA~ N2期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1),且MUC4与IGF-2的表达呈负相关(r=-0,226,P<0.05).联合MUC4及IGF-2将全组患者行进一步亚组分析,其中MUC4+ + IGF-2-组的预后好,其5年生存率高达49.7%,均优于其他3组(P<0.01).结论 MUC4及IGF-2可作为影响ⅢA~N2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分子标志物,联合MUC4及IGF-2可将N2期非小细胞肺癌分为不同的亚组,其中MUC4+ + IGF-2-组的预后好,可行积极的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作者:张连民;张真发;孙冰生;李跃;刘洋;张铁梅;王长利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丹参对HSC-T6细胞基质分解素-1(MMP3)及其抑制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以不同浓度的丹参(0.8、0.4 g/L)作用于培养的肝星状细胞株HSC-T6细胞48 h,收集细胞,提取总RNA;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测定MMP3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MMP3基因表达水平在丹参0.8、0.4 g/L两组分别为2.03±0.32、2.19±0.26,而空白对照组为2.13±0.30.TIMP-1基因表达水平在丹参0.8 g/L、0.4g/L两组分别为2.11±0.32、3.12±0.46,而空白对照组为4.03±0.56.结论 丹参可明显抑制HSC-T6细胞TIMP-1的基因表达,且与剂量有关;但对MMP3的基因表达无明显影响.
作者:王爱民;阴赪宏;魏艳荣;马雪梅;李洵;王宝恩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体外增殖及其分化潜能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BMSCs,分别设对照组和bFGF处理组,bFGF作用浓度分别为1、10、100 μg/L.作用72 h后,噻唑蓝(MTT)测吸光度(A)值反映细胞增殖.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测细胞CD44的累积A值;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细胞CD44的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 在1 μg/L bFGF作用下其MTT A值为0.334±0.036较对照组A值0.251 ±0.033明显增高(P<0.05).在1 μg/L bFGF作用下其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测得CD44的累积A值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其RT-PCR测得CD44的mRNA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结论 作用浓度为1 μg/L的bFGF可促进BMSCs的体外扩增并有助于保持BMSCs的分化潜能.
作者:黄桂玲;邓宇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构建载有自体骨骼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聚ε-己内酯(PCL)/明胶补片,观察其对大鼠肛门括约肌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 制备Wistar大鼠肛门括约肌损伤模型,分为3组:A组不做处理,B组直接缝合,C组外科缝合+富含MSCs的PCL/明胶补片.术后30 d评估肛门括约肌收缩能力,观察肛管及下端直肠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 MSC均匀分布于PCL/明胶支架,MSCs特异性抗原(81.5±7.1)% CD45+,(97.6±1.6)%CD90+,(85.3±5.1)%CD44-,(95.4±1.5)% CD34-,MSCs未发生表型改变;细胞生长较常规方法缓慢[(0.27 ±0.25) ×104比(5.12±0.48) ×104,P <0.05).组织学观察C组新生的括约肌区域胶原沉积较少,并有明显的新生血管形成.结论 联合MSC-PCL/明胶补片修补肛门括约肌损伤,具有减少瘢痕和促进组织血管生成的作用.
作者:丁召;陈炜;袁玉峰;刘志苏;Tran Nguyen;江从庆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结肠癌Rho解离抑制因子2(RhoGDI2)基因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 运用组织芯片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5例结肠癌患者原发癌灶和癌旁正常结肠组织的RhoGDI2的表达及其与相应结肠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运用Western blot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18例配对结肠腺癌原发灶组织和癌旁5 cm正常结肠组织的RhoGDI2的表达.结果 RhoGDI2阳性率在结肠癌原发癌灶和癌旁正常组织分别为73.33%和33.33% (P<0.05);RhoGDI2阳性率与临床TNM分期相关(P<0.01),与原发灶T分期范围相关(P<0.05),与淋巴结N分期、远处转移M无明显相关(P>0.05).18例结肠癌RhoGDI2 Western blot灰度值高于正常组织的4.8倍(P<0.05).Real-time PCR结果显示癌灶组RhoGDI2相对表达量高于癌旁对照组(P <0.05);RhoGDI2表达阳性率与临床TNM分期明显相关(P<0.01),与原发灶T分期明显相关(P<0.05).结论 RhoGDI2在结肠癌中表达上调,与临床TNM分期明显相关.
作者:李守峰;刘璐;伍衡;曾育杰;许鹤洋;来伟;褚忠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调控前列腺癌干细胞(PCSCs)中微小RNA-101(miR-101)表达,观察细胞中EZH2表达及其增殖迁移能力的变化.方法 通过流式分选从LNcap细胞株中获取PCSCs;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Western blot、双荧光素酶、细胞凋亡、细胞周期、细胞迁移实验观察miR-101对前列腺癌干细胞EZH2表达及增殖迁移能力影响.结果 在PCSCs中转染miR-101后,实验组较未处理组EZH2表达量下降46% (P <0.05);双荧光素酶实验证实PCSCs中miR-101直接调控EZH2;凋亡实验中,实验组细胞凋亡率为(3.79±0.24)%,较对照组凋亡率明显增加(P<0.05);周期实验中,实验组细胞G1期比例为(82.95±0.78)%,较对照组比例增加(P<0.05),细胞被阻滞在G1/S期;迁移试验中,细胞迁移率为0.38±0.01,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过表达miR-101能下调前列腺癌干细胞中EZH2的表达并能降低细胞的增殖迁移能力.
作者:周邦奋;李奎庆;范新兰;毕良宽;刘成;许可慰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在小鼠胚胎干细胞(ESC)源性肝细胞移植中,应用半成熟树突状细胞(smDC)诱导免疫耐受.方法 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的129小鼠ESC按前期方法向肝细胞诱导分化,129小鼠smDC亦按前期方法由骨髓单核细胞诱导获得.smDC注入BALB/C小鼠3d后,再将ESC分化的肝细胞移植入BALB/C小鼠肝被膜下.检测肝转氨酶、外周血白细胞介素-2(IL)-2和IL-10水平变化,观察移植细胞生长及淋巴细胞浸润情况.结果 移植后7d,smDC组肝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为212.58 U/L,较对照组512.27 U/L明显改善(P<0.05),7d和14 d外周血IL-10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而IL-2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移植细胞存活率在14、21 d smDC组较对照组明显增高,CD4 +T细胞浸润较对照组明显减轻.结论 在ESC源性肝细胞异基因移植中,smDC预输注可诱导部分免疫耐受,有望作为一种良好的移植耐受原应用于ESC分化细胞移植研究中.
作者:胡安斌;何晓顺;付必莽;商昌珍;闵军;蔡继业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异基因骨髓注射在大鼠小肠移植中的免疫耐受作用和意义.方法 选用近交系大鼠F344/N和Wistar/A进行全小肠异位移植,实验组在异基因移植前7d取供体BMC行受体胸腺内注入,对照单纯同基因及异基因大鼠移植模型了解异基因供体骨髓在受体胸腺内注射能否减少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观察其生存时间、病理结果及CD4、CD8、CD25的变化.结果 (1)A组移植大鼠平均存活时间为(7.33±1.03) d;B组为(43.76 ±4.57) d;C组为(55.28±7.48)d.(2)异基因大鼠异位全小肠移植术后3、7、15 d可出现典型的轻、中、重度排斥反应,而同基因组和实验组中未出现排斥反应.(3)异基因移植组术后CD4、CD25+,高于其他组(P<0.05).而CD8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移植术前7d异基因供体骨髓在受体胸腺内注射能显著减少小肠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并可以抑制移植肠CD4、CD25细胞的表达.
作者:罗长江;焦作义;李继鹏;王为忠 刊期: 2012年第11期
NS-398是一种选择性环氧合酶-2(COX-2)的抑制剂,其抗肿瘤作用与其抑制COX-2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生成有关[1].本研究旨在探讨NS-398对人胆管癌细胞QBC939的作用机制.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人胆管癌QBC939细胞株购买于上海中国科学院细胞库.0.25%胰蛋白酶、改良RPMI 1640培养液、胎牛血清、噻唑蓝(MTT,美国Hyclone公司),二甲基亚砜(DMSO)、NS-398(美国Sigma公司),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人COX-2 ELISA试剂盒(烟台塞尔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细胞周期与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碧云天生物技术研究所),Alexa Flour 488膜联蛋白Ⅴ(Annexin Ⅴ)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美国Invitrogen公司),Transwell小室(美国Corning公司),流式细胞仪(美国Beckman Coulter公司).
作者:范友杰;曹景玉;孙文德;韩瑞;李舰;刘世海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比较醋酸钠林格氏液(AR)、乳酸林格氏液(LR)和生理盐水(NS)对失血性休克犬碱剩余(BE)、乳酸(LAC)水平及其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将健康成年雄性犬15条随机分为3组:AR组、LR组和NS组,用放血法复制失血性休克模型.分别于放血前、复苏前和复苏后5、30、60 min检测血流动力学参数、动脉血气和血乳酸值.结果 平均动脉压(MAP)恢复至休克前的水平,AR组[(41.10±2.18) ml/kg、(28.15±0.29) min]较LR组[(54.17±2.97) ml/kg、(43.26±0.87) min]、NS组[(59.61±2.88) ml/kg、(48.19±1.23) min]所需输液量更少、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30 min后,MAP AR组[(99.25±12.13) mmHg(1mmHg=0.133 kPa)]较LR组[(84.25±11.87)mm Hg]、NS组[(81.25±13.26) mm Hg]明显升高,且AR组较其他组血液pH值、BE及LAC水平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醋酸钠林格液比乳酸林格氏液和生理盐水更适合失血性休克犬的早期紧急液体复苏治疗.
作者:闵维雄;徐亮;王育斌;袁世荧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索建立3种不同类型的鼠胰腺癌动物模型,基于核磁共振代谢组学技术发现鼠及人类胰腺癌的生物标志物.方法 模型1:人胰腺癌细胞株2×106个/只接种于裸鼠皮下,建立裸鼠皮下植入人胰腺癌细胞动物模型;模型2:取成模的皮下荷瘤鼠肿瘤组织,剪成1 mm3小粒后植入裸鼠胰体尾处被膜下,建立裸鼠胰腺原位植癌动物模型;模型3:将致癌剂7,12-二甲基苯并蒽(DMBA)混悬液以10 mg/100 g注入仓鼠胰腺体部被膜下,术组乙醇饮水,建立DMBA胰腺原位诱癌动物模型.结果 裸鼠皮下植入人胰腺癌细胞动物模型组成瘤率为100%;裸鼠胰腺原位植癌动物模型组成瘤率为90%;DMBA胰腺原位诱癌动物模型成瘤率为43% (13/30).结论 建立了成熟可靠的各种鼠胰腺癌模型.
作者:欧阳东;黄鹤光 刊期: 2012年第11期
有研究结果表明,树突状细胞(DC)是一种异质性的细胞群体,在不同的成熟阶段具有不同功能,其中处于未成熟阶段DC可诱导免疫耐受,而成熟DC诱导机体免疫应答[1].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i)主要作为抗癌药物在临床使用,研究结果显示其在非细胞毒性剂量时还具有抗炎、抗过敏等功效[2].本实验旨在观察HDACi曲古霉素A(TSA)在体外对小鼠骨髓源性DC表型及功能的影响.
作者:江涛;刘牧林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设计一种大鼠下肢神经及肌肉功能测定系统,以实现对单组肌肉力量变化的无创动态观测,并评估该系统在生理及病理状态下的应用价值.方法 测定系统由固定装置、传动装置、张力换能器、电刺激仪、生物信号采集系统及计算机等组成;评估SD雄性大鼠下肢肌肉收缩强度与电刺激脉冲宽度(0.1、0.2、0.3、0.4、0.5、0.6、0.7 ms)/脉冲强度(8、12、16、20、24、28、32、36、40 V)的量效关系;评估A型肉毒毒素腓肠肌麻痹模型(保妥适,1 U/0.1 ml)及对照组(0.1 ml生理盐水)腓肠肌收缩强度的动态变化.结果 腓肠肌收缩强度随脉冲强度(0 ~28 V)或脉冲宽度(0~0.4 ms)的递增呈增强趋势;当脉冲强度超过28 V或脉冲宽度达到0.4 ms以上,腓肠肌收缩强度曲线呈平台样改变[达大值(28.2±2.1)g];注射肉毒毒素后靶肌肉收缩强度于第7天降至低水平[(1.87±0.66)g],然后开始缓慢恢复,第3、7、14、30、45、60、75天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鼠下肢神经肌肉功能测定系统可以实现对单组肌肉功能的无创量化评估,能够有效反映肉毒毒素生物学效应的动态演变规律.
作者:靳令经;刘务朝;张磊;刘黔云;管强;潘丽珍;聂志余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用纯化的人血管生成素2(Ang2)蛋白,通过噬菌体展示技术从非免疫小鼠噬菌体展示抗体库中淘选、鉴定Ang2单链抗体.方法 以纯化的人Ang2蛋白为抗原,对非免疫小鼠噬菌体展示抗体库进行富集和筛选,获得Ang2单链抗体,利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目的蛋白的表达并测序.结果 经过3轮富集和筛选,获得了1个能特异性识别Ang2蛋白的阳性噬菌体克隆,DNA测序表明其含有完整的单链抗体基因片段,大小约750 bp,表达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33.7×103;通过SDS-PAGE进一步实现Ang2单链抗体(phage-Ang2-scFv)的鉴定.结论 成功分离并鉴定人Ang2-scFv,为进一步的功能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张中林;艾勇彪;张吉发;袁玉蜂;刘志苏;何跃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抗体对慢性卡压致神经纤维化的抑制作用.方法 将实验大鼠分为A、B、C3组.A组(假手术组):仅暴露坐骨神经;B组(单纯卡压组):依照Mackinnon建立坐骨神经慢性卡压模型设计的方法行坐骨神经套管卡压术;C组(卡压+抗体注射组):行坐骨神经卡压术,并在术中及术后3、6、9d定时注射CTGF多克隆抗体,A、B两组在相同部位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做对照.于术后2、4、6、8、10周取神经行电镜、免疫组织化学、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 blot等检测方法分别检测不同时段卡压神经组织形态学变化及CTGF、Ⅰ型、Ⅲ型胶原蛋白(COL-Ⅰ、Ⅲ)含量.结果 坐骨神经单纯卡压组较假手术组CTGF、COL-Ⅰ、Ⅲ含量明显增多;CTGF多克隆抗体注射组神经形态学上纤维组织明显减少,COL-Ⅰ、Ⅲ含量降低,B组和C组神经中COL-Ⅰ mRNA表达量分别为:2周组(27.96±2.89、19.83±2.86)、4周组(32.29±3.58、24.18±3.17)、6周组(35.26±3.42、29.48±2.19),与单纯卡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周围神经慢性卡压后可致神经纤维化,CTGF在此纤维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CTGF抗体可有效抑制周围神经卡压后胶原合成,缓解慢性卡压后神经纤维化病变.
作者:胡锐;陈振兵;贾中尉;孟繁斌;劳杰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使用超声检查对轻微胸腰段骨折患者脊柱后方韧带复合体(PLC)进行评估,了解超声对脊柱PLC的诊断意义和其影像学特点.方法 对21名诊断为胸腰段骨折的患者胸腰段PLC进行超声检查,检查结果由包括2名脊柱外科医师和1名超声医师组成,对超声影像资料进行评估,同时对比相应患者超声影像与核磁影像差异.结果 21名患者韧间/棘上韧带内均发现异常回声,其中3名患者被诊断为棘上韧带断裂;85.7%的患者在损伤椎体棘突远端发现棘间韧带血肿信号,其中6名患者同时行核磁检查,结果发现超声检查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优于核磁检查.结论 超声对脊柱PLC的检查结果清晰可靠,同时简便易行,通过对诊断标准进行详细分类,可以成为胸腰段骨折患者后方韧带符合体诊断的“金标准”.
作者:尹若峰;刘艳;赵建武;杨小玉;赵宝林;刘鹏 刊期: 2012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