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发生低血糖病例分析

贾冬梅;丘军

关键词:
摘要:胰岛素泵使用过程中难免有低血糖发生,这与患者的病程长短、饮食、运动、剂量的调整,是否有并发症,联合使用的药物等诸多因素有关.现将我科近两年来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泵强化降糖发生低血糖症的病例进行回顾分析,并提出预防对策.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为2011年6月至2013年12月本院内科采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308例2型糖尿病患者,年龄13~80岁,平均59岁;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1999年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病程1月至28年;所有患者都采用美敦力712型胰岛素泵强化降糖.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骨质疏松风险与定量超声骨密度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以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OSTA)确定的不同骨质疏松风险与骨定量超声T值(QUS-T)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定量超声骨密度仪,对8711例成年人进行左跟骨骨密度检测,获得QUS-T,完成身高、体质量测定.依据OSTA指数划分为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依据WHO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分为骨量正常组、低骨量组和骨质疏松组.比较各组间的差异,分析OSTA与QUS-T值的相关性.结果 QUS-T值在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患者中逐渐降低,男性低于女性,分别为(-1.3874士1.2063)、(-1.4950±1.2126)、(-1.913±1.2472)和(-1.1228±1.8720)、(-1.5983±1.2572)、(-2.0094±1.2920),男性组间无差异,女性组间有极显著差异(P<0.001).在骨量正常组、低骨量组、骨质疏松组QUS-T值逐渐降低,女性骨质疏松的发生率随着OSTA的降低显著增高,分别为9.80%、23.50%、45.65%.结论 随着OSTA指数降低、骨质疏松风险增高,QUS-T值逐渐下降,OSTA指数与QUS-T值呈线性正相关.

    作者:郭来敬;陈素燕;吴京海;关丽兰;马晓婧;周瑾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高海拔地区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对老年患者血凝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是目前公认的切实有效的血液保护手段,但其对血凝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却研究不足,尤其是高海拔地区等容量血液稀释对老年患者的血凝和血流变学的影响国内还未见报道.高海拔地区的老年患者红细胞压积和血液黏滞度都明显高于其他地区,血流缓慢和淤滞是造成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本文主要对高海拔地区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对老年患者血凝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进行研究,对老年患者围术期行急性等容血液稀释的安全性进行初步探讨.

    作者:解智超;陆卫升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冠心病120例心电图分析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不良饮食习惯的增加,冠心病发病有年轻化趋势,目前是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心电图检查是临床心脏学中重要诊断方法之一,具有简便、经济、安全、无创性、重复性好而适合临床广泛应用,尤其在冠心病诊断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现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临床诊断为冠心病的120例患者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俊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硝酸甘油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心绞痛是因冠状动脉供血障碍引起的心肌缺血、心脏血液供给不足所致的心血管疾病.硝酸甘油作为硝酸脂类药物,是目前治疗心绞痛的首选药物.为了深入了解硝酸甘油治疗心绞痛的疗效和治疗方案,本文观察了硝酸甘油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心绞痛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戢良银;李春慧;吕文杰;陆正书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发生低血糖病例分析

    胰岛素泵使用过程中难免有低血糖发生,这与患者的病程长短、饮食、运动、剂量的调整,是否有并发症,联合使用的药物等诸多因素有关.现将我科近两年来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泵强化降糖发生低血糖症的病例进行回顾分析,并提出预防对策.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为2011年6月至2013年12月本院内科采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308例2型糖尿病患者,年龄13~80岁,平均59岁;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1999年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病程1月至28年;所有患者都采用美敦力712型胰岛素泵强化降糖.

    作者:贾冬梅;丘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老年患者术后血压监护管理与脑梗死的关系

    随着现代社会医疗技术的进步,各种治疗技术的提高,人们的生存寿命也明显延长,老龄患者相应增多,需要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也明显增加.老年患者往往合并有多种疾病,如冠心病、心功能不全、高血压、糖尿病、肾功能不全等等,这些基础疾病都会增加老年患者围术期的风险,由于动脉粥样硬化等原因,老年患者本身血管功能就存在一定的异常,术中出血及术后渗血较多,一旦失血造成有效血容量不足发生失血性休克时,老年患者的脑组织灌注压不够则容易发生脑梗塞[1,2].所以患者术后护理过程中,监测患者血压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观察分析临床上的不同监测血压方法预警老年患者术后的风险,防止脑梗死的发生,为临床护理此类疾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

    作者:声飞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孟鲁司特联合布地奈德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浆炎症因子及肺功能的影响

    哮喘是一种复杂的炎症性疾病,其病理特征为长期的气道炎症和气道的高反应性(AHR),而气道变应性炎症是哮喘临床症状和气道高反应性的基础,多种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参与了哮喘发生发展过程.T细胞及其分泌的各种炎症因子在哮喘中起到非常重要的调控作用,即调节Th1/Th2型细胞之间的平衡成为治疗哮喘免疫的热点之一[1].其中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IL-8和γ-干扰索(IFN-γ)是Th1和Th2细胞的特征性细胞因子,是引起哮喘发病炎症细胞和炎性介质中的重要因素,监测气道炎症标记物能有效评估哮喘患者体内炎症活动状态,指导临床抗炎治疗.本文通过口服孟鲁司特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患者,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鹏珍;杨敬平;宋慧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青霉素皮试液致迟发型严重过敏反应1例分析

    1病例报告患者,女,42岁,既往体健.2013年5月14日早上因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在我院发热门诊就诊.经仔细询问,患者无青霉素过敏史.医嘱给予患者进行青霉素皮试.于注射室取新配置的青霉素皮试液(浓度为500 U/ml)0.1 ml,皮内注射.20 min后观察患者皮试阴性,皮丘无伪足,无硬块、无红晕,无痒感,患者无不适症状,嘱患者在输液室等待输液.青霉素皮试注射35 min后,患者出现四肢麻木,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心悸.立即测心率110次/分;呼吸频率36次/分;血压未测出.立即给予异丙嗪注射液25 mg肌肉注射;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注射用甲泼尼龙80 mg静脉滴注,给予吸氧.此时,患者出现烦躁、双手抽搐、昏迷,口唇紫绀,测得血压80/55 mmHg.立即给予肾上腺素注射液0.5 mg肌内注射,20 min后,患者逐渐清醒,神志恢复正常,口唇紫绀明显减轻,测血压110/70 mmHg,心率78次/分,呼吸26次/分,可对答.2h后,患者好转,血压稳定105/70 mmHg,心率76次/分,呼吸20次/分,脸色红润,无紫绀.

    作者:唐洁;刘智慧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呼吸困难病人的护理体会

    呼吸困难是老年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由于老年人多患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有的尚患有传染性疾病.因此,引起呼吸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复杂的.老年人在原有疾病的基础上继发呼吸困难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临床护理人员必须熟悉呼吸困难的性质和主要临床表现.我科从2013年1月至2014年4月共收治呼吸困难患者211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蒋化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老年低血糖昏迷患者的诊治体会

    近年来,糖尿病患病率呈急速上升趋势,由于老年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下降、降糖药物使用不当等原因,低血糖昏迷患者屡见不鲜.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4年9月共收治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48例,现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男32例,女16例;年龄61~82岁,平均67岁.均为2型糖尿病;糖尿病病程小于5年6例,6~15年20例,16~20年12例,20年以上10例,平均病程14年.合并高血压32例,冠心病23例,脑梗塞21例,肾脏病变29例,周围神经病变39例,眼底病变17例,糖尿病足12例,肝损伤10例,手术后4例.

    作者:高彦田;刘佩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并发淋巴结核1例

    1病例报告患者,男,61岁,于3年前因慢性肾小球肾炎致慢性肾功能衰竭,行动静脉造瘘术,术后予以定期维持血透,每周3次,病情稳定.于2013年1月、2月、4月、5月,反复因发热、阵发性咳嗽入住我科.体温高达40℃,查体未扪及浅表淋巴结肿大,双肺音粗,可闻及细湿啰音.多次胸部CT示“肺部感染,纵膈淋巴结肿大”,动态观察纵膈淋巴结逐渐增大.4月住院时加强CT回报:(1)双肺肺尖及右肺中下叶钙化灶;两侧胸膜腔少量积液.(2)纵膈及腹主动脉旁多发肿大淋巴结.

    作者:肖霞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肾部分切除术切缘厚度的选择及阳性切缘的处理与体会

    肾细胞癌是起源于肾实质泌尿小管上皮系统的恶性肿瘤,又称肾腺癌,简称为肾癌,占肾脏恶性肿瘤的80%~90%.治疗上外科手术是局限性肾癌首选治疗方法.针对对侧肾功能正常,肿瘤≤4 cm,位于肾脏周边,单发的无症状肾癌患者可行肾部分切除术,且肾部分切除术的疗效同根治性肾切除术.本文收集了自2010-2014年以来我科行肾部分切除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手术选择及术后并发症的处理与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黄学宏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Ⅰ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破裂1例行升主动脉置换的急救手术护理配合

    主动脉夹层破裂的病人病情严重、手术难度大,要求护士要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我院于2015年1月2日,为1例Ⅰ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破裂的患者行升主动脉置换手术,经过周密的术前准备及完善的手术配合,病人抢救成功.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51岁,患高血压10年.手术当日无明显诱因出现晕厥,10 s后意识恢复,感头晕、心悸、胸闷、胸痛、全身湿冷.入院时查体:BP 74/42 mmHg,P 85次/分.心脏彩超显示:升主动脉内径5.7 cm,前后壁限性增厚0.4 cm,心包积液.胸部CT检查示:升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破裂,心包积血.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及心脏彩超、CT,明确诊断为升主动脉瘤破裂出血.

    作者:王英民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护理实习生医院感染知识调查分析

    对于临床护理实习生带教工作,时间短、任务重,如何在短时间内做好护理实习生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工作,取决于有针对性的带教措施.因此,笔者就护理实习生医院感染知识及带教对策做探讨分析.1对象与方法1.1调查对象选择医院2013年在临床实习前的护理专业学生54名,全部为女性,年龄16~20岁,平均17.8岁;专科学历30名,中专学历24名;均已完成医学基础知识及护理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

    作者:何连秀;李蔚;彭艳华;敖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MICU中机械通气患者痰液引流不同方式的效果观察

    机械通气的建立是指将导管经口、鼻或气管切开插入气管内建立的气体通道,可改善患者的缺氧状态和通气功能,有效清除气道内的分泌物,如果吸痰方法不当可引起诸多并发症.所以医生和护理人员均应熟练掌握痰液引流技术.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我院MICU病房自2011年12月至2013年11月期间住院患者中行有创机械通气患者118例,按随机原则分成密闭式气管内吸痰组(实验组)和开放式气管内吸痰组(对照组)各59例.其中男81例,女37例,年龄18~93岁,平均68岁.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59例,重症肺炎26例,多脏器功能不全(MODS) 15例,各种中毒11例,肾移植合并肺部感染2例,其他重症患者5例,均建立人工气道需机械辅助通气.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姚翠玲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左耳化脓中耳炎并发化脓性脑膜炎脑脓肿1例的术后护理

    慢性中耳炎是我科常见病,但化脓性中耳炎并发化脓性脑膜炎、脑脓肿实属罕见.若得不到及时治疗,将危及生命.该病人经过医生的精心治疗,护士的细心护理,患者康复.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9岁.头痛,左耳痛10余天,抽搐4天于2013年10月11日收入院.既往中耳炎病史8年.诊断:左耳化脓性中耳炎并发化脓性脑膜炎,脑脓肿.急诊在全麻下行乳突单纯凿开术及脓肿探查术.左乳突骨皮质易出血.凿开乳突腔见大量黄绿色浓汁涌出约10 ml.乳突腔内可见炎性肉芽组织,乙状窦前壁下端暴露约2 cm×1.5 cm表面紫红色肉芽覆盖,增厚,窦内血栓形成.扩大术腔探查中颅凹见硬脑膜呈慢性炎性改变,行颞叶穿刺抽出1 ml脓性分泌物.CT见:脓肿形成,脑内多发脓肿大者2 cm.

    作者:李舸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

    近年来,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成形术,因为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及术后无体位限制等优点,目前已取代经股动脉途径成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首选方法.我院自2014年1~6月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198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198例,男116例,女82例,年龄38~83岁,平均63.5岁,其中冠状动脉造影81例,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117例.

    作者:张英慧;未术红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固位纤维用于外伤前牙固定的临床效果观察

    口腔颌面部损伤是口腔颌面外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原因多为道路交通事故和生活中的意外伤害,并且经常伴发或原发前牙外伤[1].我院将固位纤维与树脂联合应用于前牙外伤松牙固定,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作者:谢竞;李莹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外剥内扎保留齿线治疗53例环状混合痔的临床效果观察

    痔属于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类型之一,从临床数据统计资料上分析,其临床普查患病率高达40%以上的水平[1].鉴于此,为了进一步研究和探讨临床有效治疗环状混合痔的可靠方法,从而为环状混合痔的临床治疗提供借鉴和参考.本文对我院临床治疗环状混合痔的相关临床经验进行了如下总结.

    作者:程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单脐动脉妊娠27例临床分析

    单脐动脉是较少见的脐血管数目异常,常伴发胎儿多种畸形、胎儿宫内生长受限、早产、染色体异常,且围生儿病死率高,是妊娠的高危因素,近年来已日益受到临床重视.本文通过对我院收治的27例单脐动脉病例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我院妇产科1997年1月至2011年12月,经孕期超声检查或引产后、产后特殊检查确诊为单脐动脉27例,产妇共分娩或引产男婴15例,女婴12例,平均体重(2579.32±365.91)g,其中早产儿7例,足月产儿12例,引产儿8例;阴道分娩15例,剖宫产分娩12例.新生儿Apgar平均评分为(7.94±2.35)分.

    作者:田虹;郑莹 刊期: 2015年第04期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主办:鞍山钢铁(集团)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