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勉之;张大宁;赵松;张艳秋;刘淑霞;王丽敏
探讨中医论治肝豆状核变性的思路与方法,认为该病病因乃是脏腑功能失调,铜浊代谢排出障碍,蓄积体内致病的一种毒邪为患,病机特点为肝胆郁结、铜浊蓄积,毒邪滞络而发病.治疗应采取辨病机治疗,疏肝利胆,通利二便,活血通络,降浊排毒.据此思路研制的柴黄肝豆散治疗本病,收到满意的治疗效果,且血清铜、铜蓝蛋白和血清氧化酶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推测机理中药柴黄肝豆散,有可能扭转肝豆状核变性患者体内的铜代谢机制,使之渐趋于正常.
作者:王殿华;陈金亮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四物汤治疗血虚证的机理.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治疗组、正常组各6只.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在第1、4、7d皮下注射2%乙酰苯肼生理盐水注射液,第4d起模型组生理盐水灌胃,治疗组给予四物汤灌胃,正常组给予生理盐水,连用7d后,检测外周血象、肝脾湿重;提取肝脏线粒体蛋白质,用双向电泳等蛋白质组学技术测定大鼠肝线粒体中有影响的蛋白质.结果 模型组大鼠出现萎靡、苍白等血虚症状,肝脾明显肿大,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明显降低,白细胞、网织红细胞计数明显升高(P<0.01);四物汤治疗后外观较快恢复,红细胞、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数较上升(P<0.01);模型大鼠肝线粒体蛋白质与正常相比有14个能量代谢相关蛋白质的水平发生改变,四物汤可使这些改变的蛋白质水平有所恢复.结论 四物汤可以调节肝线粒体内一些酶和伴侣分子,清除自由基和过氧化物,稳定线粒体结构,保护线粒体功能;改善糖、脂类、蛋白质代谢,从蛋白质分子水平改善血虚动物的虚损状况.
作者:龚文君;沃兴德;卢德赵;丁慧登;李毅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玄参味苦、甘、咸,性寒,入肺、胃、肾经.功能滋阴降火,清热生津,凉血解毒.临床常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温毒发斑、目赤咽痛、痈肿疮毒等症.肉桂辛、甘、热,归脾、肾、心、肝经,以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脉为其主要功效.笔者用二药配伍治疗高血压病伴失眠颇多效验.举1例说明之.
作者:苏慧敏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美国的多元文化孕育了美国针灸流派的多样性,除占主导地位的传统中医针灸(TCM)外,尚有欧式五行体质针灸流派、日式松本岐子针灸流派和美国针灸物理医学流派等.从这3种具有代表性的非主流针灸流派人手,在分析其形成背景、发展现状、诊疗特点的基础上,探讨非主流针灸流派在美国生存发展源流.
作者:郑欣;张群策;陈业孟;李蕙;王天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玄参味苦、甘、咸,性寒质润,归肺、胃、肾经,功能清热凉血、滋阴解毒,多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血分发斑和咽喉肿痛、痈肿疮疡等症.我们在临证中以玄参为主治疗肾阴虚型慢性再牛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收到较好疗效.现举典型病例如下.
作者:徐文江;李青;乔子剑;贾学军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清开灵主要组分黄芩苷、栀子苷及其配伍干预脑缺血损伤的基因表达模式.方法 12只4周龄小鼠随机分为黄芩苷组(BA组)、栀子苷组(JA组)、栀子苷+黄芩苷组(BJ组)、尼莫地平组(NM组),建立全脑缺血再灌注小鼠模型后,各组分别给予尾静脉注射黄芩苷、栀子苷、栀子苷+黄芩苷以及尼莫地平.抽提小鼠脑组织的总RNA,制备小鼠全基因组表达谱,对其进行基因本体论功能分类,构建相关系数矩阵,对差异表达的细胞黏附相关基因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 获取16 463个小鼠脑测全基因组表达谱,筛选出32个差异表达的细胞黏附相关基因.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4组的前2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度为100%,BJ组总得分大于单一组分组,NM组对细胞黏附相关基因干预的总得分高于BA和JA组.各次榆测的主成分分布显示,NM组和3个中药组均距离较远,BJ组和BA组的距离均近于JA组.结论 黄芩苷、栀子苷及其配伍均能有效干预细胞黏附相关基因,配伍后的干预对黏附相关功能基因的影响大于单一组分组,其基因表达模式和黄芩苷相近.
作者:荆志伟;周才秀;王忠;张占军;王丽颖;胡木林;武红莉;张亮;李澎涛;王永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补肾活血方防治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大鼠肾小球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5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治疗组,每组18只,尾静脉注射抗大鼠胸腺细胞抗血清(ATS)建立MsPGN模型,治疗组在ATS注射后即以补肾活血方灌胃,每日1次,灌胃剂量为5ml/kg.各组分别于第2、4、8周各取6只大鼠,测定尿蛋白(Upro)、血尿素氮(BUN)和肌酐(SCr)含量;切取肾脏用于病理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检测肾组织Ⅳ型胶原(Col-Ⅳ)和层粘连蛋白(LN)的表达.结果 病理学检查治疗组较同时间点模型组相比,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程度明显减轻,系膜基质明显减少.治疗组大鼠各时间点Upro、BUN和SCr含量较模型组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治疗组8周时,肾组织LN、Col-Ⅳ相对含量、积分光密度(ILD)值均较模型组亦明显降低(P<0.05).结论 补肾活血方能抑制MsPGN大鼠.肾组织Col-Ⅳ和LN的表达,这可能是防治肾小球硬化机制之一.
作者:张勉之;张大宁;赵松;张艳秋;刘淑霞;王丽敏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玄参味苦甘咸,性寒,归肺胃肾经.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养阴的功效.急、慢性咽炎属中医学喉痹范畴.急性咽炎发病时咽部疼痛较重,伴随声音嘶哑、咳嗽等症状;慢性咽炎咽部疼痛症状较轻,但病情时间较长,而且时常发病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咽部检查可发现局部充血水肿,淋巴滤泡增多,用玄参为主进行治疗常可收到良好疗效.
作者:朱衡社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我们于2007年1月~2009年1月运用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曾启全;孙智锋;陈强松;周波;陈慧 刊期: 2010年第02期
张燕萍(主任医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甲型H1N1流感轻症患者目前已经不是救治的重点,救治主要针对危重症.危重症主要分两类,一类是有基础病的患者,如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脏疾病等,其救治重点往往是基础病.另一类是年轻力壮平素身体健康的,感染了甲型H1N1流感后直接就进入了重症阶段,很快发生出血性肺炎,短时间内可导致死亡,这些病例是目前关注的重点.
作者:《中医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笔者用玄参为主药,组方治疗扁桃体增生(石蛾)、痿证,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1 扁桃体增生(石蛾)常某,男,8岁.主因间断扁桃体发炎5年,咽痛3天就诊.患儿于5年前开始经常出现扁桃体发炎,时有化脓,每次发病需抗菌消炎药物治疗,数日方可缓解.
作者:张芬梅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本病为临床常见多发病,多为腰椎骨质增生,或腰椎间盘脱垂所为.中医认为,本病多为肝肾亏虚,筋骨失养,气滞血瘀所为,当以补益肝肾,活血通络,化瘀止痛为治,可选用下列中成药治疗.
作者:胡献国;胡皓 刊期: 2010年第02期
中国古代之阴、阳,具有语言学、哲学、天文、气象、地理、物理、医学等多个学科的多层次涵义.其中,阴、阳的中医学涵义,于医者尤为重要.
作者:马予良;石玉山 刊期: 2010年第02期
2006年4月~2008年10月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脑梗死32例,疗效满意.现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王旭东;喜新;朱向阳;季炜鹏;郭正刚 刊期: 2010年第02期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免疫复合物介导的系统性血管炎,广泛的毛细血管及小动脉炎症是本病的基本病理改变.现代医学多施以抗过敏、抗炎甚至免疫抑制剂治疗,但远期疗效不肯定,且副作用大.北京中医药大学周平安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此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其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马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现代医学的发展使脑卒中的诊断和抢救水平明显提高,降低了死亡率,但其致残率仍居高不下,约有80%的患者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其中运动功能障碍发生率高,直接影响着患者的生存质量,而手指屈伸功能障碍则是脑卒中后肢体恢复的难点之一.关于本病的治疗,现代康复医学主要采用以神经促通技术为核心的运动治疗和物理治疗,但疗效尚不满意.近年来,我们根据传统中医推拿中推、擦、抹法和导引、八段锦中调身的理论,总结出自身诱导法,用于治疗脑卒中后手指屈伸功能障碍,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任亚锋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疏肝健脾方联合拉米呋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病例180例,其中治疗组62例给予疏肝健脾方联合拉米呋定治疗,对照1组58例单纯服用拉米呋定治疗,对照2组60例单纯服用疏肝健脾方治疗,3组均治疗12个月及随访6个月,观察血清肝功能、HBV DNA定量、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eAg)血清学转换、HBV DNA聚合酶活性区发生变异(YMDD变异)发生率、临床证候积分、总有效率等.结果 治疗组治疗12个月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改善情况优于对照1组(P<0.05);HBeAg阴转率在随访6个月时,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1、2组(P<0.05);HBV DNA阴转率,治疗组治疗6个月、12个月和随访6个月均高于两个对照组(P<0.05);随访结束时,治疗组HBV DNA阳性患者中YMDD变异检出率低于对照1组(P<0.05);治疗组和对照1组、对照2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5.5%、65.5%、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疏肝健脾方联合拉米呋定治疗对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恢复肝功能、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抗病毒疗效、减少拉米呋定耐药的发生均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作者:张盛杰;孙莲娜;薛建华;杜秀萍;王春芳;齐艳艳;明利平;朱敏芳;陈建杰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盛世修书,当今中医书籍的编纂形势喜人,宏篇钜制不断涌现.尤其是中医药古籍整理(汇编、校点、影印等)方面的丛书更是卷帙浩大,令人目不暇给.在众多现代编纂的中医药文献中,曹洪欣教授总主编的<温病大成>令人耳目一新.该书编纂者匠心独具、创意新颖,出色地将中医药文献的整理研究与相关知识的深度发掘紧密结合起来,为今后继承整理中医原创优捃的学科理论开拓了一条新路.
作者:李经纬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一种顽固难治的消化系统常见病.我们自2006年5月~2009年4月采用经验方泻心消痞汤治疗CAG患者64例,并与养胃颗粒治疗的32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郑逢民;吴品琮;季海锋;王志栋;郑中坚 刊期: 2010年第02期
通过对国际循证性临床实践指南制定程序与方法的研究,结合中医临床实践指南制定的现状,指出作为指南制定基础的相关临床研究匮乏以及指南制定的程序与方法欠规范是目前中医临床实践指南制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指南制定的程序与方法欠规范的具体情况提出建议,以期为中医相关临床实践指南的制定提供方法学参考,并为建立符合中医特点的、具有示范意义的指南/专家共识制定模式进行有益探索.
作者:赵静;韩学杰;王丽颖;史楠楠;吕爱平;王永炎 刊期: 2010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