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成腊;陈安民;白祥军;宋先舟;徐卫国
目的比较缺血时猫脑不同部位脑血流、氨基酸的变化并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激光多普勒血流计,持续监测猫脑不同部位(颞叶、枕叶)在脑缺血时脑皮层表面的血流变化;利用微透析技术,测定相同位置细胞间隙中的氨基酸变化.结果在阻断猫大脑中动脉(MCA)后,颞叶和枕叶部位的脑血流迅速下降,分别为正常值的21.44%和23.61%,并在2 h内缓慢下降;微透析液中谷氨酸浓度迅速增加,可达到正常值的80余倍.结论缺血时猫颞叶和枕叶的脑血流与谷氨酸浓度变化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张绍东;张淑珍;罗芳;翟晶;史广志 刊期: 2005年第08期
为探讨肥大细胞对胃癌生长的影响机制,我们采用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及显微图像分析系统,同步检测分析胃癌组织中肥大细胞的数量与其邻近癌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bcl-2基因表达的关系,以期阐明肥大细胞对胃癌发生发展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作者:柳雅玲;唐华美;王琳;李亚鲁;赵苗青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T-cadherin分子表达对胶质母细胞瘤C6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利用脂质体将pcDNA3和pcDNA3.T-cadherin表达质粒转染C6细胞,以克隆形成试验和细胞增殖试验研究T-cadherin表达对C6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转pcDNA3.T-cadherin质粒的C6细胞形成的细胞克隆数显著少于转染pcDNA3载体质粒的C6细胞形成的克隆数,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转染后表达T-cadherin分子C6细胞的生长速度明显慢于转染空载体不表达T-cadherin的C6克隆(P<0.01),且T-cadherin表达水平与C6细胞增殖速度呈负要关.结论 T-cadherin分子表达显著抑制胶质母细胞瘤C6细胞的增殖.
作者:黄志勇;王克琼;陈孝平;吴在德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奥曲肽对胰腺炎相关性腹水(PAAF)诱导的大鼠肝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以PAAF诱导的大鼠肝损伤模型(B组)为研究对象,监测4、7 h血清肝功能酶学指标(ALT、AST)、总胆红素(TBiL)、淀粉酶(AmYL)及转化生长因子(TGF)-β1浓度.同时对胰腺、肝组织进行组织学观察;TUNEL法流式细胞术定量检测肝细胞凋亡情况,以及应用奥曲肽后(C组)对上述指标的变化.对比评估B组与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模型(ANP组)胰腺损伤程度.结果 B组各血清学指标均比空白对照组(A组)显著升高(P<0.01);C组上述各指标显著下降(P<0.01);ANP组与B组相比,7 h时间点AmYL浓度明显升高(P<0.01).PAAF诱导7 h后(20.13±3.84)%的肝细胞发生凋亡,其中(49.04±1.44)%细胞生长停滞在G2/M期.电镜(TEM)下可见典型的晚期凋亡肝细胞;ANP组胰腺损伤程度明显重于B组.结论 (1)TGF-β1在肝细胞增殖(G2/M)期诱导其凋亡损伤;(2)奥曲肽通过抑制TGF-β1在肝脏的表达而对PAAF诱导的大鼠肝细胞凋亡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3)PAAF诱导的大鼠肝损伤模型中的胰腺病变明显轻于ANP时的胰腺病变.
作者:程若川;王建忠;马万里;刁畅;罗华友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纳络酮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浆内皮素(ET)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评价纳络酮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意义.方法观察了52例纳洛酮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浆ET含量在治疗前1 d、治疗后3、8 d及2周的变化,并且以46例颅脑损伤患者按常规治疗作对照组.结果颅脑损伤24 h内两组患者血浆内皮素较正常人均明显升高(P<0.05),伤后第3天、第8天两治疗组血浆内皮素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但纳络酮治疗组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治疗2周后两组ET水平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浆内皮素含量明显升高,与病情轻重相关,纳络酮治疗较常规治疗能更迅速地降低血浆ET水平.
作者:孙志香;黄志雄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评价微创张力带固定法治疗横断型髌骨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及牢固性.方法保留胫骨、股骨及完整膝关节新鲜成人尸体膝关节标本.制作髌骨横断骨折模型,采用微创或开放手术的张力带固定.膝关节屈曲36°位固定胫骨及股骨端将标本安装在MTS实验机上,通过牵拉股四头肌来拉伸和疲劳循环载荷来测试固定的稳定性.用线性传感器测量骨折分离距离,大于1 mm为固定失败.结果所有固定在500 N外加拉力作用下骨折分离距离均小于1 mm,大于固定后即可活动所需小294 N的限度.微创和开放手术在即时和疲劳后的生物力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心钉张力带的稳定性好(P<0.05).结论根据生物力学原则,微创张力带固定法治疗髌骨骨折能够满足骨折愈合所需的稳定性,允许骨折固定后即可活动和功能锻炼.
作者:李健;颜登鲁;张在恒;谭平先;赵卫东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研究转人α-1,2岩藻糖苷转移酶基因(HT)在克服超急性排斥反应(HAR)中的作用.方法通过脂质体转染将人HT基因转入猪血管内皮细胞(PIECs)中,利用显微注射建立转HT基因小鼠模型,经流式细胞仪检测转HT基因阳性的PIECs表面抗原及小鼠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抗原的变化.结果转HT基因的PIECs表面的α-1,3半乳糖(α-Gal)比阴性对照下降了50%~60%,H抗原由无表达到44%~78%表达阳性;转HT基因小鼠白细胞表面的α-Gal比阴性对照下降了63%左右,H抗原阳性表达率为95%以上.结论 HT基因在细胞和小鼠体内均有较好的表达,可减少异种抗原与异种抗体的反应,在克服超急性排斥反应中能发挥一定的作用.
作者:李胜芝;刘秉乾;马志方;张玥;王广有;马腾骧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乙酰肝素酶(HPA)mRNA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点突变的意义.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33例HCC中HPA的表达,用T-A克隆测序法检测其扩增产物有无突变,并与HCC临床病理学指标分析.结果有16例癌组织HPA表达阳性,阳性率(48.5%)显著高于癌周肝组织(P<0.01).术后转移复发组HPA阳性率显著高于无转移复发组(P<0.01).7例PCR产物测序发现有4例均存在2处点突变,其中一处为有义突变,突变率为57.1%.结论 HCC中HPA mRNA表达率增高,可作为HCC术后预测转移复发的一个重要指标.HPA基因点突变可能是其表达率增高的原因之一.
作者:陈晓鹏;刘颖斌;彭淑牖;史良会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葛根素对离体兔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应用离体肺缺血再灌注模型,将20只健康家兔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将葛根素(100 mg/L)加入含前列腺素E1(PGE1)的低钾右旋糖酐(LPD)液进行肺灌注及保存,对照组则以含PGE1的LPD液灌注及保存,4 ℃保存12 h再灌注1 h后测定肺组织湿/干重比(W/D)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应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肺凋亡细胞并观察肺组织结构变化.结果实验组肺组织W/D及MPO活性分别为(4.90±0.86)、(3.21±0.48) U/100 mg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52±1.05)、(4.02±0.69) U/100 mg蛋白(P<0.05),SOD活性为(61.37±10.08) U/100 mg蛋白,则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85±11.40) U/100 mg蛋白(P<0.05),其细胞凋亡指数(AI)为6.25±0.72亦较对照组的7.96±0.61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组织病理变化较对照组轻.结论葛根素能减轻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其作用机制与抑制中性粒细胞聚集、清除氧自由基、抗氧化及抗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耿庆;高尚志;乌达;张本固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观察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及肝纤维化形成环境中移植情况.方法首先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提取、分离和培养,加入肝细胞生长因子(HGF,20 μg/L)和表皮生长因子(EGF,1.5 mg/L)诱导定向分化.肝纤维化形成的大鼠随机分成2组,每组10只.使用5-溴脱氧尿苷(BrdU)标记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门静脉向肝纤维化形成的SD大鼠肝脏移植,对照组用BrdU标记未经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2周后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肝脏标记细胞的分布及BrdU+/ALB+细胞数量.结果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的细胞CK8及ALB表达阳性.移植2周后大鼠肝脏均可检测到BrdU标记细胞,与对照组相比诱导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BrdU+/ALB+细胞数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分化为肝细胞,移植在大鼠肝纤维化形成环境中,白蛋白表达细胞数更多.
作者:安伟德;胡祥;曹亮;王金晶;刘巨超;李力;宋旭华;徐迎新 刊期: 2005年第08期
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早期难以诊断,预后极差的恶性肿瘤,临床确诊者大多属于晚期癌,5年生存率总体低于5%.我们采用突变体富集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胰腺癌细胞系K-ras基因点突变,以期为早期诊断胰腺癌提供一种简便、灵敏而有效的检验方法.
作者:张峰;刘三光;刘晔;李冬斌;李荣琴;谢绍建;蔡建辉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抑制枯否细胞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制作部分肝脏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80只,实验组注射氯化钆,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检测两组大鼠缺血前、再灌注后5 min、1和6 h血压、心率的变化,血清转氨酶(AS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IL-1)的水平及肝组织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实验组再灌注6 h血清TNF-α和IL-1为(0.475±0.069) μg/L和(0.221±0.056) μg/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0.831±0.167) μg/L和(0.335±0.127) μg/L(P<0.05),两组血压、心率和AST变化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大鼠肝脏超微结构的损伤程度轻于对照组.结论抑制枯否细胞活化可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枯否细胞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很重要.
作者:王东;朱继业;冷希圣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利用组织工程方法和原理初步构建血管化肝小块组织.方法肝细胞和肝窦内皮细胞取自小鼠肝脏.采用内管网高分子聚酯类聚合物(PLGA)材料作为支架.肝窦内皮细胞接种在内管网PLGA支架管道的内壁使之在体外预内皮化.肝细胞与纤维蛋白原混合制成肝细胞/纤维蛋白原混合液,接种在喷洒有凝血酶的预内皮化的内管网支架上.构建的复合物分别植于小鼠肠系膜部位(A组)和肝组织表面(B组),2周后将支架取出观察,比较不同部位的植入效果.结果支架体外预血管化后,其管道内可见内皮细胞均匀贴壁;体内植入后内皮细胞优势生长;A组小鼠肠系膜间支架中有血管长入,但未见有肝细胞留存;B组可见支架内有少量肝细胞团,并有血管长入.结论简易PLGA内管网多孔支架可以用于肝组织小块的构建,而肝组织表面更适合组织工程肝小块的体内植入.
作者:徐迎新;吴仕和;杨洪义;宋旭华;王金晶;刘巨超;李荣;颜永年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基因改变与脊索瘤发生的关系.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对18例脊索瘤和瘤旁正常组织FHIT基因RNA转录本和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RT-PCR检测可见11例(61.1%)存在FHIT基因RNA转录本缺失,1例还同时含有正常和异常转录本.对其中2例进行测序,证实1例转录本缺失全部E5~E7外显子及部分E8外显子和部分E10外显子等2个片段;另1例转录本缺失全部E5~E9外显子及绝大部分E10外显子.脊索瘤中FHIT蛋白表达阳性百分比为55.6%(10/18),瘤周正常组织为100.0%(1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HIT蛋白在脊索瘤中表达减低.结论 FHIT基因表达缺失是脊索瘤发生的重要事件之一,可能与脊索瘤的发生机制有关.
作者:韩壮;王敏;吕刚;王太一;金春莲;富伟能 刊期: 2005年第08期
Tsai等[1]近发现多种癌细胞中均存在Nucleostemin(NS)蛋白,其对癌细胞维持增殖状态是必须的.我们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前列腺癌(PCa)及前列腺增生(BPH)组织中NS基因的表达,探讨其在PCa中的作用及其与患者血清中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的关系.
作者:刘秉乾;李沛寰;张彤;范志强;王广有;马腾骧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转染小鼠pSG5-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SG5-mPPARα)质粒对小鼠原代肝细胞细胞周期调节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在小鼠原代肝细胞培养中转染pSG5-mPPARα质粒及加入PPARα配体(WY-14643)后,检测即时反应基因(IEG)如fos癌基因 (c-fos)、jun癌基因(c-jun)和早期生长反应因-1(EGR-1),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表达的变化.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方法.结果 EGR-1基因表达在小鼠原代肝细胞培养中转染pSG5-mPPARα质粒及加入PPARα配体WY-14643组与未转染加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c-jun、c-fos和Cyclin D1基因表达,较未转染加药组明显增强.结论 EGR-1、c-jun、c-fos和Cyclin D1基因在肿瘤发生前阶段肝脏中的异常表达,对肿瘤形成可能具有一定的重要性.
作者:陈德烽;张万广;陈孝平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人胚神经干细胞(hNSC)移植治疗脊髓损伤(SCI)的可行性.方法分离、培养和鉴定hNSC;用5溴-2脱氧尿苷嘧啶(BrdU)标记hNSC,并将其移植到14只T10半横断的Wistar大鼠损伤脊髓内(另外14只T10半横断损伤的大鼠作为对照组,仅损伤脊髓内注射DMEM/F12培养液),用BrdU的FITC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移植细胞的存活和迁徙,用NF-200、GFAP免疫组织化学鉴定移植细胞的分化,BBB评分评定大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1)获得了大量的hNSC;(2)用免疫组织化学可以检测到移植的hNSC能在体内长时间存活(达2个月)并向远处迁徙,并分化为神经元和胶质细胞;(3)检测到实验组大鼠BBB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大鼠(P<0.01),在SCI后第10周时实验组和对照组BBB得分大差距达到2.1分.结论 hNSC移植能促进SCI大鼠后肢功能恢复,它是SCI移植治疗较有价值的细胞资源.
作者:蔡培强;汤逊;林月秋;徐林;阳运康;周田华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大鼠肝卵圆细胞的活化,为进一步研究肝卵圆细胞特征建立简单的分离培养方法.方法利用2-乙酰氨基芴/部分肝切除建立肝卵圆细胞活化的大鼠模型,采用选择性消化法从该模型中分离纯化肝卵圆细胞,并做免疫细胞荧光鉴定.用丁酸钠诱导其分化.结果成功地建立了肝卵圆细胞活化模型,并从中分离培养了表达OV6、CK19、AFP、白蛋白、c-kit、Thy1、CD45和CD34的卵圆细胞.在丁酸钠刺激下它可向肝细胞分化.结论利用选择性消化法可以分离到肝卵圆细胞,并且其具有肝干细胞的特征.
作者:单云峰;周伟平;杨文;刘淑琴;曹惠芳;邱秀华;吴孟超;王红阳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脂氧合酶抑制剂去甲二氢愈创木酸(NDGA)对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噻唑蓝(MTT)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及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率;倒置相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凋亡.结果 MTT法显示NDGA对MCF-7细胞生长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效应;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NDGA阻滞细胞周期于S期,诱导细胞凋亡;在光镜和扫描电镜下,NDGA诱导细胞发生凋亡形态学变化,导致细胞表面超微结构的改变和凋亡小体的形成.结论 NDGA能够抑制MCF-7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凋亡,为脂氧合酶抑制剂临床应用于乳腺癌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者:刘焕涛;孙靖中;马榕;唐鲁兵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构建重组人早幼粒白血病基因(PML)的逆转录病毒载体及稳定表达PML的膀胱肿瘤细胞株.方法应用DNA重组技术,将PML基因亚克隆后连接在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上,经酶切鉴定正确后,磷酸钙沉淀法转染到PA317包装细胞包装病毒,并计算重组病毒的滴度.聚合酶链反应(PCR)鉴定重组PML逆转录病毒能够成功感染靶细胞.激光共聚焦和Western blot鉴定PML蛋白的表达.结果经酶切分析证实有大约2.1 kb大小的片段插入到逆转录病毒载体中.PCR结果显示感染重组PML逆转录病毒的细胞可以扩增出304 bp大小的片段.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显示,感染重组PML病毒的膀胱肿瘤细胞胞核内有散在的斑点样的绿色荧光亮点.Western blot也发现感染PML组有大约90×103的特异性的蛋白条带.结论我们成功构建重组人PML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并且建立了稳定表达PML的膀胱肿瘤细胞株.
作者:李磊;贺大林;何辉;王新阳;南勋义 刊期: 2005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