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早幼粒性白血病基因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构建及表达

李磊;贺大林;何辉;王新阳;南勋义

关键词:PML, 逆转录病毒, 基因表达
摘要:目的构建重组人早幼粒白血病基因(PML)的逆转录病毒载体及稳定表达PML的膀胱肿瘤细胞株.方法应用DNA重组技术,将PML基因亚克隆后连接在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上,经酶切鉴定正确后,磷酸钙沉淀法转染到PA317包装细胞包装病毒,并计算重组病毒的滴度.聚合酶链反应(PCR)鉴定重组PML逆转录病毒能够成功感染靶细胞.激光共聚焦和Western blot鉴定PML蛋白的表达.结果经酶切分析证实有大约2.1 kb大小的片段插入到逆转录病毒载体中.PCR结果显示感染重组PML逆转录病毒的细胞可以扩增出304 bp大小的片段.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显示,感染重组PML病毒的膀胱肿瘤细胞胞核内有散在的斑点样的绿色荧光亮点.Western blot也发现感染PML组有大约90×103的特异性的蛋白条带.结论我们成功构建重组人PML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并且建立了稳定表达PML的膀胱肿瘤细胞株.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内毒素受体Tlr4及CD14基因在脓毒症大鼠肺、肝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CLP)法制备脓毒症模型,探讨脓毒症时大鼠肺、肝组织内毒素受体Tlr4及CD14 mRNA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 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CLP组(40只),CLP后24、48、72和96 h处死动物,留取肺、肝、肾及空肠组织,分别检测Tlr4、CD14 mRNA的表达.CLP组24、48、72和96 h肺、肝组织Tlr4及CD14 mRNA的表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肾、空肠组织Tlr4及CD14 mRNA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示肺、肝组织中Tlr4及CD14基因的表达改变与脓毒症的发生发展过程有密切的关系.

    作者:乔安意;钱以德;杨星;黎介寿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大鼠肝卵圆细胞的分离培养和体外分化研究

    目的观察大鼠肝卵圆细胞的活化,为进一步研究肝卵圆细胞特征建立简单的分离培养方法.方法利用2-乙酰氨基芴/部分肝切除建立肝卵圆细胞活化的大鼠模型,采用选择性消化法从该模型中分离纯化肝卵圆细胞,并做免疫细胞荧光鉴定.用丁酸钠诱导其分化.结果成功地建立了肝卵圆细胞活化模型,并从中分离培养了表达OV6、CK19、AFP、白蛋白、c-kit、Thy1、CD45和CD34的卵圆细胞.在丁酸钠刺激下它可向肝细胞分化.结论利用选择性消化法可以分离到肝卵圆细胞,并且其具有肝干细胞的特征.

    作者:单云峰;周伟平;杨文;刘淑琴;曹惠芳;邱秀华;吴孟超;王红阳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脂氧合酶抑制剂对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脂氧合酶抑制剂去甲二氢愈创木酸(NDGA)对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噻唑蓝(MTT)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及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率;倒置相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凋亡.结果 MTT法显示NDGA对MCF-7细胞生长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效应;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NDGA阻滞细胞周期于S期,诱导细胞凋亡;在光镜和扫描电镜下,NDGA诱导细胞发生凋亡形态学变化,导致细胞表面超微结构的改变和凋亡小体的形成.结论 NDGA能够抑制MCF-7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凋亡,为脂氧合酶抑制剂临床应用于乳腺癌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者:刘焕涛;孙靖中;马榕;唐鲁兵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α-干扰素对人功能性垂体腺瘤细胞的作用

    目的采用体外细胞培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放射免疫测定方法,研究α-干扰素(α-IFN)对体外培养人垂体功能性腺瘤细胞激素分泌的影响.方法对11例垂体生长激素(GH)及GH/催乳素(PRL)腺瘤和15例垂体PRL腺瘤进行体外细胞培养,观察细胞形态的改变和生长特点.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研究α-IFN和αR-IFN在侵袭性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功能性和非功能性垂体腺瘤之间阳性表达率差异.结果大多数垂体腺瘤细胞有α-IFN和αR-IFN表达,尤其在侵袭性垂体腺瘤细胞中呈高表达;α-IFN对垂体腺瘤细胞激素分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α-IFN对大多数溴隐亭(BC)或奥曲肽(SMS)耐药的腺瘤细胞仍有抑制激素分泌效应;α-IFN能增强BC对垂体PRL腺瘤分泌的抑制作用.结论α-IFN具有用于临床治疗功能性垂体腺瘤的可能性.

    作者:李杰;张华楸;万锋;舒凯;雷霆;李龄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雌激素受体表达和微血管密度改变在肝门部胆管癌中的意义

    目的研究在肝门部胆管癌(HCCA)中雌激素受体(ER)表达水平和微血管密度(MVD)的改变,探讨它们在HCCA中可能发挥的作用.方法使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HCCA组织中ER和CD34的表达情况.结果 ER的阳性率为66.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肿瘤组的MVD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ER可能通过影响血管的生成在HCCA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为诊断和治疗HCCA提供新途径.

    作者:范正军;吴阳;张志永;李德旭;王陆林;谢志徵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α1(I)型前胶原基因反义寡核苷酸转染人瘢痕成纤维细胞的条件优化

    目的优化α1(I)型前胶原基因反义寡核苷酸(ASODN)转染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条件.方法 ASODN经FITC标记,以阳离子脂质体Oligofectamine为载体转染体外培养的第2~6代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转染后24 h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记录荧光素的细胞内分布;流式细胞术计数荧光细胞百分率、作细胞凋亡分析,以荧光细胞百分率高者为佳转染效率,依次筛选细胞接种数量、ASODN浓度和脂质体量.结果 (1)脂质体转染ASODN,所用各转染条件未引起成纤维细胞凋亡;转染后细胞浆和细胞核内均有荧光素聚集.(2)接种细胞数量为14.25×104个/孔的荧光细胞百分率为74.0%,接种数量为30.00×104个/孔的为73.3%,接种数量为32.25×104个/孔的为94.3%,接种数量为39.00×104个/孔的为64.2%.(3)转染液中ASODN浓度100 nmol/L,荧光细胞百分率为38.1%;150 nmol/L时,为62.6%;200 nmol/L时49.5%;250 nmol/L时35.8%.(4)转染所用的脂质体量2 μl时,荧光细胞百分率为77.01%,3 μl时85.05%,4 μl为71.64%.结论α1(I)型前胶原基因ASODN脂质体转染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佳转染条件为:接种细胞数量32.25×104个/孔,反义核酸浓度150 nmol/L,脂质体3 μl/孔.通过优化转染条件可提高转染效率,为下一步设计药物开发研究提供基础.

    作者:袁即山;利天增;祁少海;谢举临;徐盈斌;潘姝;张珑娟;孔庆瑜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体神经-内脏神经吻合后再生神经逆行追踪和组织化学研究

    目的对大鼠体神经-内脏神经(副交感神经)吻合后再生神经的物质转运功能和递质性质进行定性研究.方法在建立了人工体神经-内脏神经膀胱反射弧的5只大鼠的左侧盆神经节(MPG)、尿道外括约肌(EUS)分别注射荧光金(FG)和快蓝(FB),通过逆行追踪检测再生神经的物质转运功能,酶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再生神经中的乙酰胆碱酯酶(AChE).结果逆行追踪结果显示FG、FB单标神经元及FG和FB双标神经元主要分布于脊髓L3尾部至L5头侧左侧前角.神经吻合口远心端和近心端,以及支配膀胱的节前有髓神经纤维,支配EUS的有髓神经纤维多为AChE反应阳性.结论人工体神经-内脏神经膀胱反射弧建立后,再生的传出神经有物质转运功能,体神经-内脏神经(副交感神经)吻合后再生神经纤维多为胆碱能.

    作者:李兵;肖传国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奥曲肽对胰腺炎相关性腹水诱导的大鼠肝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奥曲肽对胰腺炎相关性腹水(PAAF)诱导的大鼠肝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以PAAF诱导的大鼠肝损伤模型(B组)为研究对象,监测4、7 h血清肝功能酶学指标(ALT、AST)、总胆红素(TBiL)、淀粉酶(AmYL)及转化生长因子(TGF)-β1浓度.同时对胰腺、肝组织进行组织学观察;TUNEL法流式细胞术定量检测肝细胞凋亡情况,以及应用奥曲肽后(C组)对上述指标的变化.对比评估B组与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模型(ANP组)胰腺损伤程度.结果 B组各血清学指标均比空白对照组(A组)显著升高(P<0.01);C组上述各指标显著下降(P<0.01);ANP组与B组相比,7 h时间点AmYL浓度明显升高(P<0.01).PAAF诱导7 h后(20.13±3.84)%的肝细胞发生凋亡,其中(49.04±1.44)%细胞生长停滞在G2/M期.电镜(TEM)下可见典型的晚期凋亡肝细胞;ANP组胰腺损伤程度明显重于B组.结论 (1)TGF-β1在肝细胞增殖(G2/M)期诱导其凋亡损伤;(2)奥曲肽通过抑制TGF-β1在肝脏的表达而对PAAF诱导的大鼠肝细胞凋亡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3)PAAF诱导的大鼠肝损伤模型中的胰腺病变明显轻于ANP时的胰腺病变.

    作者:程若川;王建忠;马万里;刁畅;罗华友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乙酰肝素酶mRNA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点突变研究

    目的探讨乙酰肝素酶(HPA)mRNA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点突变的意义.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33例HCC中HPA的表达,用T-A克隆测序法检测其扩增产物有无突变,并与HCC临床病理学指标分析.结果有16例癌组织HPA表达阳性,阳性率(48.5%)显著高于癌周肝组织(P<0.01).术后转移复发组HPA阳性率显著高于无转移复发组(P<0.01).7例PCR产物测序发现有4例均存在2处点突变,其中一处为有义突变,突变率为57.1%.结论 HCC中HPA mRNA表达率增高,可作为HCC术后预测转移复发的一个重要指标.HPA基因点突变可能是其表达率增高的原因之一.

    作者:陈晓鹏;刘颖斌;彭淑牖;史良会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肝细胞及肝内移植研究

    目的观察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及肝纤维化形成环境中移植情况.方法首先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提取、分离和培养,加入肝细胞生长因子(HGF,20 μg/L)和表皮生长因子(EGF,1.5 mg/L)诱导定向分化.肝纤维化形成的大鼠随机分成2组,每组10只.使用5-溴脱氧尿苷(BrdU)标记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门静脉向肝纤维化形成的SD大鼠肝脏移植,对照组用BrdU标记未经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2周后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肝脏标记细胞的分布及BrdU+/ALB+细胞数量.结果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的细胞CK8及ALB表达阳性.移植2周后大鼠肝脏均可检测到BrdU标记细胞,与对照组相比诱导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BrdU+/ALB+细胞数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分化为肝细胞,移植在大鼠肝纤维化形成环境中,白蛋白表达细胞数更多.

    作者:安伟德;胡祥;曹亮;王金晶;刘巨超;李力;宋旭华;徐迎新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血管化组织工程肝小块构建的研究

    目的利用组织工程方法和原理初步构建血管化肝小块组织.方法肝细胞和肝窦内皮细胞取自小鼠肝脏.采用内管网高分子聚酯类聚合物(PLGA)材料作为支架.肝窦内皮细胞接种在内管网PLGA支架管道的内壁使之在体外预内皮化.肝细胞与纤维蛋白原混合制成肝细胞/纤维蛋白原混合液,接种在喷洒有凝血酶的预内皮化的内管网支架上.构建的复合物分别植于小鼠肠系膜部位(A组)和肝组织表面(B组),2周后将支架取出观察,比较不同部位的植入效果.结果支架体外预血管化后,其管道内可见内皮细胞均匀贴壁;体内植入后内皮细胞优势生长;A组小鼠肠系膜间支架中有血管长入,但未见有肝细胞留存;B组可见支架内有少量肝细胞团,并有血管长入.结论简易PLGA内管网多孔支架可以用于肝组织小块的构建,而肝组织表面更适合组织工程肝小块的体内植入.

    作者:徐迎新;吴仕和;杨洪义;宋旭华;王金晶;刘巨超;李荣;颜永年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硫化砷对骨肉瘤细胞生长和凋亡的影响

    目的研究硫化砷对骨肉瘤细胞生长和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应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AnnexinⅤ法检测细胞凋亡、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bcl-2及bax基因的表达,观察硫化砷对骨肉瘤细胞株MG-63诱导凋亡的作用.结果硫化砷可明显抑制MG-63细胞的增殖,1.0 mg/L浓度的硫化砷作用24 h后,MG-63细胞的抑制率可达26.43%.倒置显微镜观察被硫化砷抑制的MG-63细胞呈典型的凋亡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率与硫化砷处理时间、处理浓度呈正相关.在硫化砷的作用下,MG-63细胞的bcl-2表达下调,而bax表达无明显改变.结论硫化砷可有效地诱导骨肉瘤细胞凋亡,bcl-2表达下调是诱导细胞凋亡的重要机制.

    作者:刘勇;郑启新;杜靖远;杨述华;邵增务;段德宇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急性早幼粒性白血病基因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构建及表达

    目的构建重组人早幼粒白血病基因(PML)的逆转录病毒载体及稳定表达PML的膀胱肿瘤细胞株.方法应用DNA重组技术,将PML基因亚克隆后连接在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上,经酶切鉴定正确后,磷酸钙沉淀法转染到PA317包装细胞包装病毒,并计算重组病毒的滴度.聚合酶链反应(PCR)鉴定重组PML逆转录病毒能够成功感染靶细胞.激光共聚焦和Western blot鉴定PML蛋白的表达.结果经酶切分析证实有大约2.1 kb大小的片段插入到逆转录病毒载体中.PCR结果显示感染重组PML逆转录病毒的细胞可以扩增出304 bp大小的片段.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显示,感染重组PML病毒的膀胱肿瘤细胞胞核内有散在的斑点样的绿色荧光亮点.Western blot也发现感染PML组有大约90×103的特异性的蛋白条带.结论我们成功构建重组人PML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并且建立了稳定表达PML的膀胱肿瘤细胞株.

    作者:李磊;贺大林;何辉;王新阳;南勋义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活体转染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对小鼠急性肝功能衰竭的治疗作用

    目的研究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基因治疗对小鼠急性肝衰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构建人肝细胞生长因子(hHGF)表达载体,利用脂质体介导法在活体内转染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利用荧光显微镜检测肝组织内绿色荧光蛋白(GFP)表达了解目的基因的表达,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中人肝细胞生长因子的含量,通过观察小鼠急性肝衰模型的生存率、肝功能变化、肝组织病理改变来检测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对急性肝衰的治疗作用,通过检测肝组织中PCNA指数的变化了解肝脏的增殖能力的变化.结果荧光显微镜下可见肝组织内有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转染人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后在血清中可检测到hHGF的表达,而且可持续1周以上,与对照组相比,转染hHGF基因组的生存率明显提高(40.0% vs 11.5%,P<0.05),血清ALT、TBi明显降低,肝组织中PCNA指数也明显升高.结论活体转染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可获得表达,而且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对急性肝衰小鼠有治疗作用.

    作者:何勇;周峻;陈勇;李海民;赵青川;窦科峰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赫赛汀联合干扰能对肾癌细胞的杀伤抑制作用

    目的了解赫赛汀联合干扰能(IFNα-2b)对肾癌细胞在体外的杀伤抑制作用,同时检测肾癌细胞在药物作用前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MRP1)的表达情况.方法肾癌细胞系通过细胞培养技术进行培养,用噻唑蓝(MTT)法观察赫赛汀联合IFNα-2b对该细胞系的抑制杀伤效果,过河实验检测癌细胞的侵袭能力,进而运用链霉抗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HER2、MRP1表达情况进行测定.结果赫赛汀联合IFNα-2b对肾癌细胞的生长抑制及耐药性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经药物处理后,HER2、MRP1表达明显下降,由用药前的62.82%、69.42%降到用药后的24.35%、16.87%(P<0.05).结论联合用药能有效抑制肾癌细胞的生长,对瘤细胞的耐药性也有一定的逆转作用.

    作者:胡志全;王家菁;叶章群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细胞周期素D1反义cDNA治疗肝癌的研究

    目的通过基因反义封闭技术抑制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的表达,研究其对肝癌细胞增殖以及成瘤性的影响.方法以肝癌HepG2细胞株为研究对象,通过转染可表达Cyclin D1反义互补脱氧核苷酸(AScDNA) 的质粒后,观察Cyclin D1反义cDNA对肝癌细胞Cyclin D1基因表达、体外增殖活性及裸鼠体内成瘤性的影响.结果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显示转染表达反义Cyclin D1的质粒后,HepG2细胞的增殖受到抑制,抑制作用在48 h左右强;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显示Cyclin D1 mRNA基因的表达明显被抑制;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Cyclin D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G0/G1期的细胞比例增高,G2+M和S期的细胞比例下降,HepG2细胞周期在G1期被阻滞;裸鼠成瘤试验显示肝癌HepG2细胞的成瘤性受到明显抑制.结论 Cyclin D1反义cDNA 可以特异性的抑制肝癌HepG2细胞株Cyclin D1蛋白的表达,从而调控细胞周期,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及体内成瘤性.Cyclin D1反义cDNA对于肝细胞癌的生物治疗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作者:肖震宇;陈孝平;黄志勇;杨镇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肿瘤坏死因子-α对肝星状细胞形态及表达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的影响

    目的通过观察肿瘤坏死因子(TNF)-α对肝星状细胞(HSC)形态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的影响,探讨TNF-α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体外培养大鼠肝星状细胞,加入TNF-α和TGF-β1,透射电镜观察肝星状细胞的形态学改变并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不同处理组HSC中CTGF的表达.结果 TNF-α、TGF-β1均诱导HSC中CTGF表达;10 μg/L浓度的TNF-α作用6、24和48 h后,检测到CTGF mRNA表达,而TGF-β1在1 μg/L浓度作用4 h后,即可诱导HSC中CTGF mRNA表达.结论 TNF-α诱导HSC中CTGF的表达可能参与早期肝纤维化的形成.

    作者:陈伟锋;汪谦;张可飞;黄洁夫;徐鸿绪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人激肽释放酶对离体动物阴茎海绵体平滑肌的舒张效应

    目的探讨人组织激肽释放酶对离体动物阴茎海绵体平滑肌的舒张效应,以初步探讨其对阴茎勃起的调节作用.方法通过离体阴茎海绵体平滑肌肌条实验方法,利用PowerLab 4SP微弱生物信号采集系统记录人组织激肽释放酶对离体家兔和大鼠阴茎海绵体平滑肌的舒张效应.结果 100 mU人组织激肽释放酶可分别使去氧肾上腺素诱导的家兔和大鼠阴茎海绵体平滑肌舒张(65.98±6.98)%和(54.86±9.65)%.结论人组织激肽释放酶可强力地舒张离体家兔和大鼠阴茎海绵体平滑肌,推测其对人阴茎海绵体平滑肌也会有较强的舒张效应,可能是勃起功能障碍药物开发的一个新靶点.

    作者:王涛;刘继红;尹春萍;肖恒军;陈俊;叶章群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猪全层皮肤缺损创面bax和bax mRNA的表达

    目的观察bax和bax mRNA在猪全层皮肤缺损创面中心和新生上皮下的表达.方法在6头小型猪的背部各造成8个直径为4 cm的圆形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在创面形成后当日及3、6、9、12、15、20、25和40 d,取创面中心及创面边缘的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原位杂交检测bax和bax mRNA的表达.结果伤后15 d和伤后20 d可以在创面中心观察到bax mRNA的表达,bax mRNA阳性细胞数分别为(65.83±9.35)和(10.33±5.57)个/400×视野;伤后20 d可以在创面中心观察到bax的表达,bax阳性细胞数为(62.30±17.78)个/400×视野;新生上皮下观测不到bax和bax mRNA的表达.结论在猪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愈合后期,创面中心的肉芽组织中bax和bax mRNA的表达增高,且该部位的细胞凋亡可能与bax有关;新生上皮下的细胞凋亡与创面中心的细胞凋亡机制不同.

    作者:李金清;付小兵;都义日;孙同柱;程飙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对小鼠原代肝细胞即时反应基因和细胞周期蛋白D1表达的影响

    目的转染小鼠pSG5-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SG5-mPPARα)质粒对小鼠原代肝细胞细胞周期调节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在小鼠原代肝细胞培养中转染pSG5-mPPARα质粒及加入PPARα配体(WY-14643)后,检测即时反应基因(IEG)如fos癌基因 (c-fos)、jun癌基因(c-jun)和早期生长反应因-1(EGR-1),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表达的变化.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方法.结果 EGR-1基因表达在小鼠原代肝细胞培养中转染pSG5-mPPARα质粒及加入PPARα配体WY-14643组与未转染加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c-jun、c-fos和Cyclin D1基因表达,较未转染加药组明显增强.结论 EGR-1、c-jun、c-fos和Cyclin D1基因在肿瘤发生前阶段肝脏中的异常表达,对肿瘤形成可能具有一定的重要性.

    作者:陈德烽;张万广;陈孝平 刊期: 2005年第08期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