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业
目的 观察筋骨痛消颗粒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化分组,试验组与对照组按1∶1分配,以筋骨痛消丸为对照药物,采用双盲双模拟临床试验方法.观察安全性检测指标和主要症状、体征、膝关节X线检查疗效性指标.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控显率,两组间的治疗前、中、后病情总积分,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控显率,两组主要症状体征的总有效率,两组治疗前后的膝X线检查变化,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筋骨痛消颗粒治疗膝骨关节炎能有效缓解关节疼痛、晨僵、屈伸不利等临床症状,安全性好.同丸剂相比,在疗效与安全性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保持了原剂型的效果.
作者:杜天信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蜂贝化瘀胶囊对2型糖尿病(DM)大鼠微血管病变的作用及机理.方法 将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DM模型组、中药治疗组、中药对照组和西药对照组,测定各组大鼠血糖、血脂、脂质过氧化物、糖基化终末产物、醛糖还原酶(AR)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 DM模型组大鼠血糖、甘油三酯、糖化血红蛋白、AR活性、丙二醛和T细胞凋亡率均明显上升,T细胞中Fas配体(FasL)、脂肪细胞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表达均明显增高,中药治疗组大鼠以上指标显著降低,与DM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蜂贝化瘀胶囊能有效降低2型DM模型组大鼠的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AR活性和丙二醛含量,减少相关基因表达和T细胞凋亡率,对2型DM微血管病变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段文卓;宫海民;金光香;李曰庆 刊期: 2007年第08期
脑卒中所致的偏瘫,不仅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同时给家庭、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发挥中医优势,探索针灸治疗偏瘫的有效疗效,使偏瘫患者得以良好的功能康复,是针灸临床工作者密切关注的问题.笔者于2003年2月~2004年12月间采用浅刺法治疗中风偏瘫42例取得了理想的疗效,并于常规针刺治疗40例作对照观察,现总结如下.
作者:俞国桥 刊期: 2007年第08期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8期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答:头颅部任何具有疼痛感觉的组织受到刺激、牵拉、压迫均可导致头痛.引起头痛的原因很多,应尽快查明病因,治疗方能奏效.而中医无论是外感头痛,还是内伤头痛,都要根据病证表现而审证求机,以法选用治疗方药.
作者:王付 刊期: 2007年第08期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基本特征,反映了中医学个体化诊疗特色.辨证是论治的前提和基础,只有依据准确辨证确立的治法与方药才能发挥更具针对性的治疗作用.正是基于辨证在中医诊疗体系中所处的重要地位,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的证候规范化研究始终是中医学现代化和标准化研究的热点.相继开展的研究从证候概念及其内涵探讨、证候分类和命名以及证候量化诊断标准研究等方面进行了规范,系统回顾研究过程并分析其发展趋势,对准确把握证候规范研究方向,进一步推动相关研究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贾振华;吴相锋;吴以岭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清上治下法治疗伴有扁桃体炎、咽炎的慢性肾小球肾炎(CGN)的疗效.方法 观察120例患者经口服中药汤剂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完全缓解25例(20.8%),基本缓解42例(35.0%),好转38例(31.7%),无效15例(12.5%),总有效率87.5%;结果显示,病程越短,病情越轻,疗效越好;尿蛋白定性、尿红细胞、尿白细胞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1);尿蛋白定量、血总胆固醇较治疗前也有明显改善(P<0.05),其余指标虽有所改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前肾功能异常者治疗后血肌酐、尿素氮均有显著改善(P<0.05或P<0.01).结论 应用清上治下法治疗伴有扁桃体炎、咽炎的CGN,能有效控制咽部病灶,避免了感染后引起的免疫反应,防止因咽部感染迁延致CGN经久不愈,缩短疗程,防止复发.
作者:童延清 刊期: 2007年第08期
以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生发展不同阶段的病理表现和临床特点为依据,对其早期、中期、晚期三个不同阶段的病因病机特点和治法方药进行了探讨.指出非酒精性脂肪肝早期以肝郁脾虚为主要病机,治宜疏肝健脾为主,同时要注意祛除致病因素、治疗原发疾病;中期主要表现为痰湿内阻或湿热蕴结,主以祛湿化痰清热之法,阻断病势;晚期痰瘀互结证候突出,并常兼见正气不足之证,以化痰散结活血通络法治疗为主,同时扶正之剂不可或缺.提出疏肝健脾法应贯穿其治疗的始终.
作者:杨钦河;凌家生;平换换;温承远 刊期: 2007年第08期
我科近期应用通天口服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32例,临床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短暂性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标准和国内学者提出的诊断标准:(1)40岁以上发病,有反复发作性眩晕,在头部或体位改变时症状明显或加剧.(2)发病急(2分钟内发生).(3)伴有1种或1种以上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发作的症状和体征,如眼震、行走不稳、吞咽困难、构音障碍、听力障碍等,并且经颅多普勒(TCD)提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4)排除其他以眩晕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如耳源性眩晕、小脑或脑干出血或梗死.共观察病例62例,年龄在40~75岁之间,均为四川省泸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根据住院先后顺序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2例,男性15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58.78±11.24)岁.对照组30例,男性13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57.38±12.42)岁.两组具有可比性(P>0.05).
作者:熊文中;陈建霞;欧阳静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笔者于2002年1月~2005年12月,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44例,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共观察80例住院患者,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确诊,随机分为两组.
作者:景昕 刊期: 2007年第08期
本研究观察中医养肝熄风方药对缺血脑损伤大鼠侧脑室下区(SVZ)细胞增殖及nestin阳性细胞表达的影响.1材料和方法12周龄SD雄性大鼠,体重250~280g,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行右侧大脑中动脉线栓法(MCAO)造模,方法如下:大鼠以10%水合氯醛(0.36g/kg,腹腔注射)麻醉,正中切开颈部皮肤,分离颈总动脉、颈外动脉和颈内动脉,电凝并剪断颈外动脉分支.暂时夹闭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结扎颈外动脉远心端并剪切口,插入4-0尼龙线,并疏松结扎,剪断颈外动脉,拉直颈外动脉并使之与颈内动脉呈一直线,缓慢推进尼龙线,直到遇到阻力为止,使尼龙线进入颈内动脉18~20mm,松开颈总动脉,2小时后拔线再灌注.动物直肠温度维持在37~38℃.假手术动物不插入尼龙线.
作者:赵永厚;唐红敏;唐宇平;杨云柯;范越;顾喜喜;蔡定芳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痛风是一组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其临床特点是高尿酸血症以及由此引起的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慢性间质性肾炎、尿酸肾结石.吕兰凯老师为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对痛风治疗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兹介绍如下.
作者:申康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针刺手厥阴经穴对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心肌细胞蛋白激酶C(PKC)表达的影响,探讨PKC介导的信号转导机制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电针大鼠手厥阴经穴位20分钟后,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40分钟,心电图监测,再电针穴位20分钟,松扎,恢复灌流60分钟,摘取心脏,免疫组化方法分析细胞蛋白激酶C的表达.结果 缺血再灌注模型组PKC表达的阳性率明显增高,针刺手厥阴经穴后阳性表达率明显降低(P<0.01).结论 针刺手厥阴经穴对PKC表达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从而发挥对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
作者:田岳凤;王荣;李雷勇;靳聪妮;郝重耀;王军 刊期: 2007年第08期
徐景藩(1927~),男,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江苏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江苏省中医学会原副会长,内科专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原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脾胃病专业委员会顾问,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白求恩奖章获得者.出生于中医世家,1940年随父学医,后又师承苏浙名医朱春卢先生研习,1947年悬壶行医,1952年考取北京医科大学,1957年毕业后分配在江苏省中医院工作至今.业医60余载,学贯中西,勤耕不辍,精通医典,学识渊博,是现代吴门医学代表人物,发表论文100余篇,代表著作为《徐景藩经验辑要》.
作者:叶柏 刊期: 2007年第08期
我们自2003年以来,对肛瘘术后患者采用中药坐浴,疗效满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我们对2003年1月~2006年10月在湖北省中医院肛肠科住院的160例肛瘘患者,采用随机的方法分组,单日住院的为治疗组,双日住院的为对照组.治疗组85例,男性52例,女性33例,年龄(37.8±7.6)岁,病程5个月~11.8年,平均(4.2±3.4)年.对照组75例,男44例,女31例,年龄(37.3±7.8)岁,病程3个月~12年,平均(4.3±3.9)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60例患者诊断均符合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作者:林爱珍;吴汉泉;杨德群 刊期: 2007年第08期
《正体类要》是明代医家薛己伤科损伤内外治法的专著.全书记载跌仆伤医案60则,其中运用小柴胡汤加减论治的7则.小柴胡汤,为伤寒六经辨证少阳之主方.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中间型地中海贫血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 参考国内近10年有关地中海贫血的中医药文献,结合临床制定了《地中海贫血中医证候临床观察表》,在广西对112例中间型地中海贫血患者进行了中医证候调查.结果 地中海贫血患者的基本临床表现为面色淡白或萎黄,爪甲色淡,倦怠乏力,心悸,自汗,易于感冒,潮热盗汗,口咽干燥,舌质淡红,舌苔薄或白,脉象细或数.地中海贫血患者的基本中医证型为精血亏虚、肝肾阴虚证.此外,相关因素如性别、年龄、切脾与否、不同诊断类型对地中海贫血中医证型的分布有一定的影响.结论 本研究为地中海贫血中医辨证治疗提供了参考依据.
作者:王文娟;刘文军;吴志奎;张新华;刘咏梅;王荣新;周天红;李平萍;罗瑞贵;张冲 刊期: 2007年第08期
我们于1999年12月~2006年12月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法配合自拟鱼败合剂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观察报告如下.
作者:傅绪梅;邹玉珍;范杰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对人们健康的危害日趋明显,除植入永久起搏器外,西医尚缺少有效的药物治疗,本研究采用中医经方参附汤治疗SSS,疗效明显,报告如下.
作者:赖忠民;周晓;游天国;王静;麦少云 刊期: 2007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