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翔东;邵爱民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41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先后行下肢动脉M S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两者检查间隔≤2周.以DSA为金标准,对比分析CTA与DSA在下肢动脉各节段动脉狭窄程度、狭窄或闭塞周围侧支上的显示能力.结果 MSCTA与DSA在下肢动脉狭窄(≥50%)、狭窄或阻塞病变周围的代偿的侧支血管显示能力上无明显差异.MSCTA诊断下肢动脉狭窄(≥50%)的敏感度为97.2%,特异度为98.2%,阳性预测值为94.6%,阴性预测值为98.2%.结论 MSCTA为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可靠检查方法,能有效指导其治疗方案的制定.
作者:曹登攀;陈宏;何绍强;陈大荣;林锦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根据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情况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1 00例,其中颈动脉正常患者5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50例,检测所有对象血中H-FABP水平及其他血脂生化指标.结果 颈动脉粥样硬化组的患者血H-FABP水平显著高于颈动脉正常患者[分别为(23.70±3.56),(8.85±3.81)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FABP水平与糖尿病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
作者:龙炫辉;蒋知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胆石症与体重指数(BMI)、血尿酸(UA)、空腹血糖(FBG)、血脂、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之间的关系及胆石症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 将在体检中B超检出的233例胆石症患者(排除脂肪肝、胆囊息肉及其他肝胆系统疾病)作为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监测两组体重指数、血尿酸、血糖、血脂、肿瘤指标水平,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胆石症患者BMI、UA、FB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AFP、CEA均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示BMI、UA、FBG、TG、TC与胆石症的发生密切相关,是胆石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胆石症患者伴有血脂、血糖、血尿酸代谢异常,是胆石症的危险因素,减轻体重、改善代谢紊乱,可降低胆石症患病率.
作者:王敏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现状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度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患者300例送检做支原体培养及药敏标本的检测结果.结果 支原体感染总检出率为39.0%,其中解脲脲支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Uu+Mh混合感染阳性率分别为33.3%、1.0%、4.7%;女性检出率(52.5%)明显高于男性(26.8%);药敏结果表明解脲脲支原体对1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从高到低依次是司帕沙星(42.0%)、克拉霉素(37.0%)、甲矾霉素(36.0%)、罗红霉素(23.0%);敏感率高的是美满霉素和交沙霉素(均为96.0%),其次是强力霉素(94.0%).Uu+Mh混合感染的耐药率明显高于单纯解脲脲支原体.结论 非淋球菌性尿道炎感染以Uu为主,对支原体感染治疗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目前可选用交沙霉素、美满霉素、强力霉素等.
作者:洪亚明;李珺;陈金云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儿童指伸肌腱Ⅰ区断裂的治疗方法.方法 2008年2月至2013年12月,对8例(8指)儿童指伸肌腱Ⅰ区断裂患儿的治疗中,首先用直径0.8~1.0mm克氏针自指端紧贴指骨穿入,超远侧指间关节固定,将远侧指间关节固定于伸直位或略过伸位,然后在放大3~4倍的手术显微镜下用7/0无损伤缝线间断水平褥式缝合指伸肌腱,术后用支具固定患指于远侧指间关节过伸、近侧指间关节屈曲的体位,术后4周拔除克氏针,早、中、傍晚各行关节主动屈被动伸锻炼,其余时间继续予支具固定,6周后去除支具固定.结果 术后本组8例患儿伤口均一期愈合,均获随访,随访3~6个月,指伸肌腱均愈合良好,锤状指畸形得到矫正,外形无肿胀,关节活动良好,骨骺生长未受影响,不影响学习及生活.根据Dargan功能评定法:优6例,良2例,可0例,差0例,优良率100%.结论 该手术固定方法作为儿童指伸肌腱Ⅰ区断裂的治疗是简单、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章建新;谢伟;吴向科;留成胜;冯继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老年人随着衰老,各系统功能退变,心肺功能储备差,脊柱椎间小关节韧带老化退变,脊柱弯曲变形等,老年人麻醉存在一定的难度.对老年人实施椎管内麻醉后易引起低血压,穿刺困难;实施全麻易出现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苏醒延迟等风险.而外周神经阻滞(PNB)对患者生理干扰轻微,可显著减少应激反应,现各种神经定位辅助仪器的应用,PNB技术的精确性明显提高.因此,对于全麻诱导过程可能存在危险(如饱胃、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困难插管等)或者椎管内穿刺困难与禁忌的高龄患者,该技术是很好的替代措施,本文将外周神经阻滞在高龄患者的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作者:周小莲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D-二聚体和白细胞介素-6(IL-6)对脓毒血症的诊断及疗效观察的临床价值.方法 以68例脓毒血症患者为观察组,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PCT,免疫比浊法检测D-二聚体和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ELISA)测定血清IL-6,并将各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脓毒血症组治疗前PCT、D-二聚体和IL-6水平显著高于其恢复期水平(P<0.01),恢复期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死亡组三个指标显著高于生存组(p<0.01).三个指标联合检测灵敏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6%、96.7%、98.5%和90.6%.结论 PCT、D-二聚体和IL-6能够用于脓毒症的早期判断及预警,并可用来判断病情.联合检测可提高灵敏性和特异性,减少漏诊和误诊.
作者:张虹;喻长法;段达荣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行胆囊切除及胆总管探查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96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开腹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取石术,观察组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对照组术中出血量(174.93±25.89) ml,肛门排气时间(3.67±1.15)d,术后住院时间(13.33±2.52)d;观察组术中出血量(82.67±15.04) ml,肛门排气时间(1.33±0.58)d,术后住院时间(8.00±1.73)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对照组为(140.33±13.29) min,观察组为(131.00±15.62) min,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2.92%,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关凯林;刘敏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对于胆囊结石合并肝硬化患者的可行性.方法 对2006年8月至2013年8月39例胆囊结石合并肝硬化患者行LC的围手术期处理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39例患者中ChildA期26例、ChildB期13例;择期手术34例、急诊手术5例;其中LC33例,中转开腹手术6例;中转开腹中包括胆囊切除1例,胆囊大部切除3例,胆囊造瘘2例;中转开腹原因:calot三角结构不清3例、术中出血3例.全部病例无手术后大出血、腹腔脓肿、肝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胆囊结石合并ChildA、B级肝硬化患者行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行急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有发生术中大出血的危险,同时重视术前后处理和术中的正确操作可减少中转开腹及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禹良国;王崇高 刊期: 2015年第01期
临床路径是管理、医技和临床医生、护士等多学科专家的临床路径发展小组根据某种诊断、疾病或手术而制定的一种治疗护理模式,即整合检查、诊断、治疗和护理等多种诊疗措施制定的标准化、表格化的诊疗规范,并让患者从住院至出院都按照此模式来接受治疗护理[1].以患儿的住院时间为序,护理人员在患儿入院时即严格按照时间性,遵循路径所预定的标准程序为其进行护理工作.把临床护理内容细化到患儿住院的每一天,有效地控制了环节质量,使患儿就医的全过程不中断.
作者:王霞容;陈静;方江丽;张爱丽;杨鹏锳;王红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地特胰岛素联合利拉鲁肽对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使用基础胰岛素联合餐时胰岛素血糖控制不达标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42例,将其治疗方案调整为地特胰岛素联合利拉鲁肽,总疗程12周,治疗期间根据血糖监测水平调整地特胰岛素及利拉鲁肽用量.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测定患者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腰围(cm)、空腹c肽(ng/ml)、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胰岛素日用量(IU),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体质量、BMI、腰围、FBG、HbAlc、胰岛素日用量较治疗前均有降低,而空腹c肽较前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血糖控制不佳的肥胖2型糖尿病,利拉鲁肽联合地特胰岛素治疗可有效降低血糖,控制体质量及改善胰岛功能,是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有效且安全的降糖药物.
作者:李意;赵丹威;祝开思;李丽;王彤;曲建昌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初步探讨和评价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NAP)积分三项指标的联合检测在儿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37例经病原学检查明确诊断的呼吸道感染患儿,采集这些患儿的PCT、CRP及NAP积分,并予统计学综合分析.结果 与正常健康儿童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上述三项指标均呈不同程度异常,且PCT在细菌性感染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论 联合检测血清PCT、CRP和NAP积分有助于儿童呼吸道感染疾病的诊断,并可提高儿童呼吸道细菌性感染疾病的早期诊断率.
作者:叶卫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母乳是新生儿理想的食物,其中含有的各种营养物质适合新生儿的生长发育需求,增强其抗病能力;利于新生儿的消化吸收,不会引起新生儿腹泻、便秘、过敏等不良反应.这是其他乳品无法取代的[1].世界卫生组织(WHO)及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为保障新生儿的健康成长,均极力推荐母乳喂养[2].但由于多种因素,母乳喂养常不能得到有效保证[3].据WHO统计,4~6个月内母乳喂养的新生儿患病机会低于非母乳喂养新生儿的2.5倍,发展中国家中每天约有4万新生儿因腹泻与营养不良而死亡[4].如何激发产妇母乳喂养的积极性,提高产妇产后母乳喂养率已成为产科护理人员关注的热点.作者在初产妇围生期施行护理干预措施,明显改善了初产妇哺乳方式,现报道如下.
作者:潘凌云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PICCO)指导下强化液体管理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急性左心衰竭患者60例,均实施PICCO指导下强化液体管理,并与之前未实施患者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心肺功能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PICCO)指导下强化液体管理可有效改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心肺功能,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覃春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BI-RADS)在不同年龄人群中评价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 对本院2013年5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550例不同年龄段乳腺疾病患者的505个乳腺结节进行超声检查和BI-RADS分级诊断.结果 20~29岁年龄段129个乳腺结节病理证实良性91个(70.5%),恶性38个(29.5%);30~39岁年龄段186个乳腺结节病理证实良性125个(67,2%),恶性61个(32.8%);≥40岁年龄段190个乳腺结节病理证实良性113个(59.5%),恶性77个(40.5%);在不同年龄段患者中,超声BI-RADS分级评价乳腺良恶性病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BI-RADS分级在不同年龄段患者中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周维;司徒明珠;杜岳武;严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总结198例细菌性肝脓肿(PLA)的临床特点,旨在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198例PLA的临床资料.结果 糖尿病为PLA的独立重要的基础疾患,肺炎克雷伯杆菌为主要致病菌种,并在此基础上出现了广谱耐药菌.结论 个体化治疗方案能使PLA得到有效的控制.
作者:夏婷婷;叶建新;许春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X射线躯体辐射对小鼠胸腺重量、细胞计数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2.0Gy与0.075Gy X射线照射后0、2、4、8、16、24及48h,采用直接称重、显微镜下计数、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小鼠胸腺的重量、细胞数及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2.0Gy X射线照射后小鼠胸腺重量先升高后下降,而胸腺细胞数显著下降,到48h两者均降至低水平;而胸腺细胞凋亡显著增加,48h达到高水平.0.075Gy照射后胸腺重量及胸腺细胞数显著升高而胸腺细胞凋亡没有明显变化.结论 高剂量辐射(HDR)作用下胸腺的重量、细胞计数下降,而胸腺细胞凋亡增加,对免疫系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低剂量辐射(LDR)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胸腺的重量增加、细胞数目增多,细胞凋亡减少,有免疫兴奋作用.
作者:徐瑞明;张占春;金顺子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进一步探讨医用透明质酸钠(HA)预防子宫肌瘤剔除术盆腔粘连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2011年4月至2013年7月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共453例,符合条件32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60例)和对照组(65例).术中在其病灶及相应的腹膜部位涂抹HA 20ml,术后根据月经情况、腹部体征、盆腔B超判定,对患者术后粘连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B超及月经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用透明质酸钠预防子宫肌瘤剔除术盆腔粘连有治疗意义.
作者:郭锦芳;杜军强;厉华卿 刊期: 2015年第01期
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胆囊相关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对于胆囊炎、胆石症等疾病,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相关医护人员通过腹腔镜进行观察,并在腹腔壁上切出一个小口,使用特殊的仪器在腹腔中将胆囊切除的手术方法.其安全性高,创伤小,患者痛苦小且恢复快[2].但若手术操作或护理不当,亦可能出现一些不良反应与并发症,如胆管损伤、腹腔出血、胆漏等.因此,对于胆囊疾病,不仅需手术成功同时也需要通过恰当的护理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3].本文旨在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对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的效果.
作者:洪水英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前,欧美国家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已跃居女性生殖器官恶性肿瘤的首位,我国的发病率也呈逐渐上升趋势,手术+化疗仍是目前治疗子宫内膜癌的主要手段,而恶性肿瘤的诊断、手术及化疗使患者心理、生理上受到多重打击,导致患者术后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和生存质量明显下降[1,2].舒适护理是一种全新的护理理念,使患者在心理、生理达到佳状态,是整体护理的一种完美体现[3].为减轻子宫内膜癌术后化疗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提高生活质量,作者对31例子宫内膜癌术后化疗患者实施舒适护理,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永花;黎娇 刊期: 201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