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儿童乳糜腹水大隐静脉倒转分流术

郎诗民;钟麟;李福玉;胡廷泽;张凌燕

关键词:儿童, 乳糜腹水, 大隐静脉, 术治疗, 病因诊断, 姑息性, 经验, 患儿, 分流, 方法
摘要:乳糜腹水是一种少见疾患,病因诊断困难,故而治疗有一定难度,目前治疗多为姑息性方法.本文介绍我科25年来,收治5例乳糜腹水患儿的体会,重点介绍利用大隐静脉倒转分流术治疗3例乳糜腹水的经验.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Ilizarov外固定器治疗小儿先天性胫骨假关节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Ilizarov外固定器的加压和稳定功能及其他有关因素对小儿先天性胫骨假关节的疗效.方法用Ilizarov外固定器加压治疗5例先天性胫骨假关节,同时局部行病变切除,植骨髓内针控制角度以及用足部配件以稳定踝关节.结果经0.6~5年随访,4例患儿假关节愈合,已拆除外固定器,在支具的保护下负重,1例患儿2次采用本法治疗后愈合.结论小儿先天性胫骨假关节的治疗在于强调切除局部病变组织的重要性.同时,行胫骨近端骨延长术可能影响远端假关节的愈合.早日手术更为有益.

    作者:邓京城;孙保胜;祁新禹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小儿非嵌顿性腹股沟斜疝对精索、睾丸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非嵌顿性腹股沟斜疝对精索、睾丸的影响.方法阴囊外手法测定163例无嵌顿史、单侧腹股沟斜疝患儿睾丸体积,作为对照同时测定131例同年龄段正常儿双侧睾丸体积;患儿组有97例、对照组有82例,同时采用B超阴囊外测定.将采用不同方法测定的患儿睾丸体积分别进行统计学处理;同时将患儿组双侧睾丸体积差和对照组双侧睾丸体积差进行统计学处理.患儿组均手术治疗,术中观察精索静脉,术后3个月、6个月及6~12个月随访测定患睾体积的变化.结果患儿组双侧睾丸体积有明显差异(P<0.05),患侧大于健侧;术后6个月内患睾与健睾仍存在较明显差异(P<0.05),术后6~12个月后双侧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非嵌顿性腹股沟斜疝对精索、睾丸的发育有不良影响,应重新认识腹股沟斜疝及其并发症.

    作者:刘国昌;耿进妹;常敏;王圣石;吕镔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自杀基因治疗裸鼠神经母细胞瘤的实验研究

    1998年世界肿瘤会议公推自杀基因疗法是治疗肿瘤有希望,有前途的方法.但是目前国内未见HSV-tk/GCV体系临床治疗神经母细胞瘤的报道.为了探讨HSV-tk/GCV体系治疗神经母细胞瘤的可能性,本研究将含有hytk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LXpsp-hytk,以脂质体Lipofectin介导,转染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系SY5Y,用潮霉素B进行筛选,获得了阳性克隆,并在体外能够稳定传代.利用筛选出来的阳性细胞SY5Y-hytk,探讨了HSV-tk/GCV体系对神经母细胞瘤裸鼠的治疗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毕迅;何延兴;毕红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采用交替或多药联合化疗治疗晚期神经母细胞瘤

    目的观察交替化疗与多药联合化疗治疗晚期儿童神经母细胞瘤的疗效,毒性反应及对生存期的影响.方法对29例晚期神经母细胞瘤的患儿给予术前或术后化疗,14例采用COA/VIP或VP方案交替化疗共155疗程,15例采用COPE等多药联合化疗共84疗程.结果交替化疗组14例可评价疗效13例,CR 0,PR12例,NC1例,PD 0.有效率12/13(92.3%).化疗后手术完整切除率10/13(76.9%).多药联合化疗组15例,可评价疗效11例,CR1例,PR5例,NC3例,PD2例,有效率6/11(54.5%).化疗后手术切除率为5/11(45.5%).两组比较P<0.05(X2检验),化疗的毒性反应主要表现为骨髓抑制,恶心呕吐等,均为可逆性.两组生存期比较经秩和检验P>0 05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交替化疗较之多药联合化疗治疗晚期儿童神经母细胞瘤疗效好,手术切除率高.毒性反应大致相同,两组生存期也大致相同.

    作者:刘魁风;李桂生;温宗秋;李红;刘钧澄;李穗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兔胎仔椎板切除术后局部的病理变化

    目的研究兔胎仔椎板切除术后脊髓和脊神经的局部病理改变.方法选用胎龄24~25 d的兔仔24只子宫内切除第5~7腰椎椎板.妊娠足月29~30 d,剖腹观察存活的实验胎仔20只和对照组胎仔16只.观察局部改变,用光镜和电镜观察脊髓和神经节细胞的病理变化.结果实验兔胎仔椎板缺损处有不同程度的脊膜膨出,神经与脊膜粘连,尼氏小体和线粒体,内质网肿胀和细胞膜破裂等病理损害.结论本实验提示胎儿期椎板缺损也可发生脊膜膨出、神经粘连和神经细胞的病理损害.这些可能是脊髓脊膜膨出手术治疗效果不佳的病理基础.

    作者:胡月光;唐彦萍;都定元;李春鸣;肖庆帮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先天性巨结肠内皮素B受体基因突变的研究

    目的研究先天性巨结肠(HD)的发生与内皮素B受体基因(EDNRB)突变间的关系.方法 40例HD患儿(37例散发性和3例家族性)和40例无便秘正常健康对照者,分别抽取外周静脉血3 nl并经盐析法提取DNA,然后运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银染色法检测EDNRBG中的第4、5、6外显子(E4、E5、E6)的突变情况,并对阳性片段进行DNA测序.结果37例散发型中的1例短段型HD患儿E4扩增片段在SSCP分析时发现有泳动变位,而且该样品DNA测序核苷酸位点831密码子277位点上出现G→A的置换,证实为同义突变.结论 EDNRB基因突变与中国人HD的发生有密切关系,且主要为短段性HD.

    作者:陈秋红;魏明发;袁继炎;史慧芬;李俊果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神经压榨股薄肌转移治疗小儿直肠尿道瘘

    小儿直肠尿道瘘主要是由于肛门成形术行肛周解剖时损伤尿道或术后感染所引起,此类患儿不少都经过多次手术,肛周瘢痕多,肛门括约肌功能不全(先天性发育不良/或手术损伤),常合并大便失禁,如单纯行瘘修补术,手术效果常不理想,本文总结近年来采用神经压榨股薄肌转移治疗小儿直肠尿道瘘,获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林破;陈雨历;林秀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儿童乳糜腹水大隐静脉倒转分流术

    乳糜腹水是一种少见疾患,病因诊断困难,故而治疗有一定难度,目前治疗多为姑息性方法.本文介绍我科25年来,收治5例乳糜腹水患儿的体会,重点介绍利用大隐静脉倒转分流术治疗3例乳糜腹水的经验.

    作者:郎诗民;钟麟;李福玉;胡廷泽;张凌燕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改良莎氏手术治疗182例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我院自1984~1998年采用改良莎氏手术治疗4~10岁儿童先天性髋脱位182例(232髋)其中术后复发再次手术的病例有12例(12髋),随访94例(110髋)短3年,长14年,现将随访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夏榕圻;楼跃;唐凯;范毓华;黄禄基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关于<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与<中华理疗杂志>合刊并重新确定承办单位的通报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ISOLA器械治疗小儿脊柱侧凸

    目的定期随访评价ISOLA器械治疗小儿脊柱侧凸.方法 41例小儿脊柱侧凸患儿,特发性脊柱侧凸32例,神经肌肉性脊柱侧凸5例,其他类型的脊柱侧凸4例,术前、术中、术后均摄X线片,记录Cobb角,顶椎的移位及旋转,躯干偏离中线程度.结果 Cobb角术前平均为66°,术后1年为36°,术后2年为36°.1年后,所有患儿的脊柱均完全融合.顶椎的偏离改善了14 mm.躯干偏离改善了5mm.特发性脊柱侧凸患儿1年后有基本的正常活动.术后4例出现并发症,1例深部感染,1例骶尾部褥疮,1例横钩脱落,1例L3椎弓根螺丝钉脱落.结论目前有多种后路器械治疗小儿脊柱侧凸.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及ISOLA的原理,该术式能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作者:唐盛平;林子平;吴建华;郑振耀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以色列小儿矫形外科见闻

    笔者有幸于21世纪初赴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参加国际医学毕业后培训班,历时4个月.

    作者:王浩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分娩性臂丛损伤后的肩外展及外旋功能重建

    目的评价斜方肌和(或)背阔肌移位术重建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产瘫)后肩外展及外旋功能的疗效及临床应用前景.方法对34例产瘫后肩外展及外旋功能障碍的患儿行斜方肌和(或)背阔肌移位术并经术后1年以上的随访.34例中25例行单纯背阔肌移位术以重建肩袖功能,另9例行背阔肌及斜方肌的组合式移位以同时重建三角肌功能.采用Gilbert肩关节功能5级评定法作术后评价.结果 25例行单纯背阔肌移位者,肩外旋功能均有较明显的改善,但外展功能仅13例有明显改善,另12例改善不显著(Gilbert分级无进步);9例行斜方肌背阔肌组合式移位者,8例肩外展及外旋功能均有明显的改善,仅1例无效.结论对于产瘫的肩外展及外旋功能障碍者,若术前外展达到90°以上,则可仅行背阔肌移位术,否则应行背阔肌与斜方肌的组合移位重建其肩外展及外旋功能.

    作者:陈亮;顾玉东;胡韶楠;苏昌祺;闵若良;傅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全肠外营养在小儿肠穿孔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全肠外营养在治疗小儿肠穿孔中的作用.方法对48例肠穿孔患儿术后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全肠外营养(TPN)支持,TPN主要成分有:葡萄糖、电解质、氨基酸、维生素混合液与脂肪乳剂,经周围静脉输入.另设对照组36例肠穿孔患儿只给予综合治疗和部分静脉营养.结果 TPN组患儿全身情况改善,体重增加32例,淋巴细胞数明显增加40例.对照组体重增加8例,淋巴细胞数量明显增加16例.两组体重、淋巴细胞数增加经x2检验,P<0.001,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TPN组治愈41例,死亡7例;对照组治愈22例,死亡14例,两组治疗结果经x2检验,x2=12 96,P<0.001,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证明TPN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本组TPN配方合理、方便、安全、有效,为肠穿孔术后患儿提供了足够的各种营养,疗效显著.

    作者:刘泽茹;徐向荣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Peutz-Jeghers综合征的并发症及治疗对策

    Peutz-Jeghers综合征(Peutz-Jegherssyndrome,PJS),亦即色素沉着-胃肠道多发性息肉症,临床上较少见.我科近18年共收治6例,报告如下

    作者:李仲荣;陈肖鸣;谢小志;刘平;林进汉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深低温停循环灌注降温期血气管理对婴儿脑保护的研究

    目的探索一种适合于小婴儿深低温停循环灌注时的脑保护血气管理策略.方法 20例VSD(年龄2~13个月)婴儿按照不同血气管理和降温速度随机平均分4组对照,脑功能的监测包括:脑氧代谢参数、生化指标、脑温均匀度的比较及脑电图等.结果快速降温期采用alpha稳态血气管理脑损害较重,在不同降温速度中应用pH稳态血气管理脑损害均较轻.结论小婴儿深低温体外循环快速降温期应用pH稳态血气管理对改善降温期的脑损害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王顺民;苏肇伉;徐志伟;朱德明;陈煜;丁文祥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小儿食管瘢痕性狭窄的治疗

    小儿误服各种化学腐蚀剂所引起的食管损伤,发生食管瘢痕性狭窄者可达56.0%~70.0%[1],此并发症严重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处理上仍有一定的困难,笔者从1984年4月~1999年9月共收治29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冯爱强;闫增亮;张泉;李群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小儿睾丸恶性生殖细胞瘤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索小儿睾丸恶性生殖细胞瘤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Ⅰ期无高危因素18例行睾丸高位切除术后密切随访(A组);Ⅰ期有高危因素和Ⅱ期31例分为13例行睾丸切除加腹膜后淋巴结清扫加不规则化疗(B组),10例行睾丸切除加腹膜后淋巴结清扫加规则化疗(C组),8例行睾丸切除加规则化疗(D组).结果 A组、B组间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B组与C组、D组间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C组、D组间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年龄小、分期早预后好,Ⅰ期有高危因素及Ⅱ期者应行与化疗的综合治疗,有效联合化疗可代替常规腹膜后淋巴结清扫.

    作者:陈尔成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先天性巨结肠术后发生小肠结肠炎的高危因素

    目的分析先天性巨结肠术后发生小肠结肠炎的高危因素.方法 1991年1月~1999年6月行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手术155例,获随访141例,进行10个相关因素调查,包括非手术因素和手术因素.结果34例发生不同程度小肠结肠炎(24%),吻合口狭窄或瘘和肠梗阻是术后发生小肠结肠炎的高危因素,术前患小肠结肠炎是术后发生小肠结肠炎的另一危险因素.小肠结肠炎患儿上呼吸道或肺部感染增加一倍.结论术后小肠结肠炎是肠道梗阻和肠粘膜抵抗力降低共同作用的结果,避免和解除梗阻因素的同时改善患儿肠道粘膜功能是降低该并发症发生并使其疗效有显著性改善的新途径.

    作者:汤绍涛;周欣;阮庆兰;郭筱兰;刘春萍;毛永忠;王勇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小儿脑瘤中CD44基因mRNA内含子9的潴留初探

    目的探讨CD44基因mRNA中内含子9在小儿脑瘤中的潴留情况及其肿瘤学意义.方法采用组织选择性方法提取标本RNA,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18例小儿恶性脑膜瘤,16例脑癌旁组织标本及脑胶质瘤7例中CD44基因mRNA内含子9的潴留情况.结果 18例恶性脑膜瘤中有16例CD44内含子9含量高,其中10例表达明显(88.9%);16例脑癌旁组织只有1例内含子潴留,15例无潴留现象(6.25%);脑胶质瘤7例有5例CD44基因mRNA内含子9表达阳性(71.4%).恶性脑瘤中含量高于脑癌旁组织(P<0.01),内含子9的潴留与小儿恶性脑瘤的组织学类型无明显关系.结论小儿恶性脑瘤组织中存在内含子9的潴留现象,而脑癌旁组织基本无潴留现象.CD44基因mRNA中内含子9的检测在恶性脑瘤中表达阳性可能与肿瘤的发生有关.

    作者:高红;张志波;于明;龚小玺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