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金宏柱运动养生研究中“柔筋养精”学术思想探析

胡斌;金宏柱;马巧琳

关键词:金宏柱教授学术思想, 柔筋养精, 运动养生, 中医运动保健处方
摘要:目的:对金宏柱教授运动养生研究中“柔筋养精”学术思想进行探析.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方法,探析金宏柱教授的“柔筋养精”学术思想中“筋”、“精”、“柔筋养精”的实质,介绍金宏柱教授的运动养生研究及实践,对其提出的中医运动保健处方的科学概念、中医运动保健处方体系进行分析.结论:金宏柱教授提出的“柔筋养精”的学术思想,符合中医学“整体观念”和“辨证”原则,是中医运动养生各种方法的理论总则,不仅在临床“治未病”、已病防变、愈后防复方面有重要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辽宁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风药在脑血管病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风药是历史悠久、临床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类药物.近20年来风药在脑血管病中的运用报道渐多,已研究发现很多风药对脑血管病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周德生;王仙伟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宫腔镜插管通液术配合中药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宫腔镜插管通液术配合中药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2010年4月收治的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181例,行宫腔镜插管疏通通液术配合中药口服治疗,共观察3个疗程.结果:181例患者输卵管复通成功率80.2%;随诊3~6个自然周期或药物促排卵周期,宫内妊娠率达25.4%.结论:宫腔镜插管通液结合中药可提高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治愈率,无损伤,远期疗效及病人依从性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冯秋霞;王庆;韩献琴;李永乐;张宁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高脂血症大鼠模型在针灸研究中的现状分析与优化思考

    良好的动物模型是确保针灸研究质量的关键环节,通过分析目前高脂血症大鼠模型造模方法的概况以及造模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可能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本课题组的研究实践进行思考,提出在针灸研究中建立病因病理复杂的病证结合模型及评价方法的思路.适宜的造模思路和方法,可以更好体现针灸的作用特点和优势,进一步推动针灸实验研究的深入发展,以期为临床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王耀帅;嵇明月;王士超;徐斌;张建斌;王玲玲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范在文及其《卫生要诀》学术思想研究

    文章对清代医家范在文代表著作《卫生要诀》,从文献研究、学术思想研究两个方面进行考察.由于《卫生要诀》一书,自初刻以来,翻印较少.而其养生采用瓜果蔬菜等日常食物,便于捡用,故对于当前提高民众自我保健具有现实意义.此外,范氏在孕妇摄养、医学普及、医学伦理等方面,也有独到的认识.

    作者:陈曦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扶阳派医家运用姜桂附的特点探讨

    从5位扶阳派医家的医案入手,采用数理统计方法,结合《伤寒论》理论对扶阳派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遗一步证实了《伤寒论》与扶阳派之间既一脉相承又发展创新的关系;并对扶阳派医家运用姜、桂、附的用量、用法、使用比例、配伍、加减变化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本文即对其中发现的一些问题作出探讨.

    作者:徐姗姗;叶俏波;赖宇;郑丰杰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浅谈脂肪肝的护理干预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检出率日益增多,在有些地区已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而其中去除病因及诱因,积极控制原发病为关键.治疗上主要以调脂、护肝为主,强调患者增强健康意识,合理膳食,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调节不良心理和情绪,适当运动,提高生活质量等综合治疗.而护理干预是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积极配合饮食和运动治疗的保证.

    作者:汪乃一;卢秉久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浅议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采取内科抗高血压治疗后进行护理干预,主要进行心理护理、观察护理、运动护理和饮食护理、健康教育.结果:血压患者经过治疗和护理血压控制良好.无近期并发症发生.结论:护理人员与患者有良好的沟通,建立抵抗疾病的信心,合理的饮食、适当的锻炼能控制血压和体重,增强身体免疫力,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能够使患者自觉配合治疗,减少高血压病人的并发症,使血压稳定.

    作者:刘红艺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益气养阴通络汤配合刺络拔罐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通络汤配合刺络拔罐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8例符合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门诊患者,采用随机对照单盲法,按1:1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9例,对照组29例.治疗组服用益气养阴通络汤配合刺络拔罐,对照组口服尼美舒利,配合肌注维生素B1和维生素B12.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益气养阴通络汤配合刺络拔罐能有效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作者:严张仁;谌莉媚;邢宏青;龚丽萍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中风醒脑液对大鼠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和治疗时间窗

    目的:研究中风醒脑液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和治疗时间窗.方法: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阻断(MCAO)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缺血前给予中风醒脑液(25/60)×大鼠体重×6,25,每日1次,给药7天.末次给药1h制备MCAO模型,缺血2h,再灌注24h,评价神经功能状态、脑梗死范围;放免法测定血清白介素-8(IL -8)、肿瘤坏死因子(TNF-α)、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含量;中风醒脑液的治疗时间窗研究:采用MCAO局灶性脑缺血2h,再灌注24h模型,分别在缺血开始2、3、4、5、6、12、24h再灌注并继续灌胃,每6h给药1次,再灌注24h,评价神经功能状态、脑梗死范围.结果:中风醒脑液能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功能评分,减少脑梗死范围,降低血清IL-8、TNF-α,提高血清中BDNF的含量;在缺血后2h治疗用药,能有效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功能评分,减轻脑水肿和减少脑梗死范围,并明显优于依达拉奉组,12h开始用药,疗效下降,24h开始用药,上述各指标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中风醒脑液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有效治疗时机在缺血2~6h内.

    作者:谢荃;李艳青;张晓云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颈灵合剂配合推拿整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颈灵合剂配合推拿整复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方法:将50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200例服用颈灵合剂配合推拿整复;对照组(1)150例仅服用颈灵合剂治疗.对照组(2)150例仅以推拿整复治疗,3组均以10天为1疗程,治疗3个疗程.主要观察3组临床疗效、彩色多普勒血流动力学变化( TCD、CDFI)、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及血液流变学(血浆黏度值)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颈灵合剂配合推拿整复治疗推动脉型颈椎病的总有效率100%(治愈率69.5%),显著高于对照组(1)(颈灵合剂组)的90%(治愈率38.7%)及对照组(2)(推拿整复组)的78.8%(治愈率30.7%)(P<0.01).结论:颈灵合剂配合推拿整复法治疗推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地缓解血管痉挛,降低血液黏稠度,从而改善椎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

    作者:胡卫玉;刘智宇;杨松柏;许可;孙思杰;刘盛华;张万桂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金宏柱运动养生研究中“柔筋养精”学术思想探析

    目的:对金宏柱教授运动养生研究中“柔筋养精”学术思想进行探析.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方法,探析金宏柱教授的“柔筋养精”学术思想中“筋”、“精”、“柔筋养精”的实质,介绍金宏柱教授的运动养生研究及实践,对其提出的中医运动保健处方的科学概念、中医运动保健处方体系进行分析.结论:金宏柱教授提出的“柔筋养精”的学术思想,符合中医学“整体观念”和“辨证”原则,是中医运动养生各种方法的理论总则,不仅在临床“治未病”、已病防变、愈后防复方面有重要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作者:胡斌;金宏柱;马巧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咳喘散穴位敷贴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咳喘散穴位敷贴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咳喘散穴位敷贴组(简称敷贴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平喘对症等西药基础治疗;敷贴组患者在给予基础治疗的同时加用咳喘散穴位敷贴治疗,疗程为6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变化、肺功能[大呼气流量(PEF)、第一秒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及治疗后1年内的急发次数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28%,敷贴组为86.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敷贴组在改善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中医证候积分、ACT积分及减少患者1年内急发次数、提高肺功能PEF、FEV1水平方面的疗效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咳喘散穴位敷贴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减轻症状,控制发作,减少急发次数,改善肺功能,从而减缓疾病进展的目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喻晓;石克华;折哲;熊必丹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化痰泻浊法治疗高效抗反转录病毒疗法后高脂血症临床分析

    目的:评价化痰泻浊法治疗高效抗反转录病毒疗法后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针对艾滋病高效抗反转录病毒疗法后高脂血症患者,中医辨证属痰浊瘀阻,采用实用性随机对照研究的试验方法,给予化痰泻浊治疗,同时测定血脂、肝肾功能等指标.结果:化痰泻浊法治疗可以显著降低TC和LDL -C水平,对照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化痰泻浊法治疗高效抗反转录病毒疗法后高脂血症,可以改善脂代谢异常,提高HAART的依从性和临床疗效.

    作者:李强;翟春苗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通肺饮吸入法治疗痰瘀互结型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通肺饮超声雾化吸入联合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采用随机法将90例非小细胞肺癌痰瘀互结型患者分为治疗组(化疗加通肺饮雾化)30例、对照组(化疗加通肺饮口服)30例和空白组(单纯化疗)30例,比较3组临床完成情况、近期客观疗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生活质量卡氏评分、体重、免疫功能(NK细胞)的变化和毒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可较好改善部分临床症状,稳定并增加体重,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保护机体免疫功能,减轻化疗毒副反应;但在减小和稳定病灶方面与单纯化疗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雾化吸入法通过呼吸道给药,可直接作用于病灶,易于被患者接受(P<0.05).结论:肺饮超声雾化吸入对非小细胞肺癌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王希胜;李鹏;张亚密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中风醒脑液对体外培养缺血再灌注PC-12细胞GAP-43和NF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中风醒脑液对体外培养缺血再灌注PC -12细胞GAP - 43和NF蛋白表达的影响,观察中药有效组分作用于神经细胞生长过程中,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探讨中风醒脑液促神经生长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采用western - blot法检测神经生长相关蛋白GAP - 43和神经丝蛋白NF的表达变化.结果:中风醒脑液可使PC - 12细胞GAP- 43和NF的表达量增加.结论:中风醒脑液可作用于体外培养的神经细胞.使神经生长相关蛋白表达上调.

    作者:李艳青;谢荃;张晓云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羟考酮缓释片治疗中晚期癌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羟考酮缓释片治疗中、重度癌痛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120例癌痛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分别给予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羟考酮缓释片治疗和羟考酮缓释片治疗.结果:治疗组癌痛中度缓解7例,明显缓解29例,完全缓解18例,疼痛缓解率96.4%;对照组癌痛中度缓解16例,明显缓解18例,完全缓解10例,疼痛缓解率77.2%.两组间疼痛缓解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均较用药前明显改善,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羟考酮缓释片能有效地控制中重度癌痛患者,并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符颖;符英金;贺海萍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消痞通降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消痞通降汤治疗寒热错杂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观察方法,将12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采用消痞通降汤,对照组采用吗丁啉治疗.经过4周治疗,采用临床症状积分法,观察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上腹饱胀、早饱、嗳气、上腹疼痛等症状缓解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中药消痞通降汤可以明显改善上腹饱胀、早饱、嗳气、上腹疼痛、恶心、厌食、烧心、泛酸症状(P<0.01),尤其是早饱感、上腹痛、烧心、泛酸、嗳气的改善效果非常显著,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其总疗效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辛开苦降法为组方原则的消痞通降汤对FD的临床症状评分和治疗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吗丁啉对照组,有一定的疗效.

    作者:来要良;魏玮;刘永;史海霞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曹式丽治疗狼疮性肾炎临床经验述要

    介绍曹式丽教授治疗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经验,认为本病发生以肾虚为内在基础,热毒为重要诱因,湿热与瘀血贯穿于整个病程,是病情发展演变的关键因素.临床应辨证施治,重视感染的控制,主张从络论治,治宜分清层次.

    作者:黄勇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地域性名老中医经验传承研究的意义和思考

    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和技术专长是其学术研究、临床实践与中医药理论、前人经验成功结合的体现,是中医不断创新和发展的源泉,目前已引起广泛关注,成为中医研究的热点之一[1-2].见于中医发展存在的地域性特点,使得名老中医诊疗疾病的宝贵经验和学术思想存在明显的地域相关性,对该地区常见、多发、重大疾病的防治和当地居民的健康调护具有更为确切和现实的针对性和指导意义.

    作者:刘敬霞;姚乃礼;张润顺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沈丕安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经验介绍

    总结沈丕安教授以养阴清热法为主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经验,文章从沈老中医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思路、辨证分型以及用药特点等方面进行介绍.

    作者:赵凯;钱月慧 刊期: 2012年第05期

辽宁中医杂志

辽宁中医杂志

主管:辽宁省卫生厅

主办: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省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