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益气养阴通络汤配合刺络拔罐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研究

严张仁;谌莉媚;邢宏青;龚丽萍

关键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益气养阴通络汤, 刺络拔罐
摘要:目的:观察益气养阴通络汤配合刺络拔罐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8例符合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门诊患者,采用随机对照单盲法,按1:1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9例,对照组29例.治疗组服用益气养阴通络汤配合刺络拔罐,对照组口服尼美舒利,配合肌注维生素B1和维生素B12.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益气养阴通络汤配合刺络拔罐能有效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辽宁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社区干预措施对TIA发作预防效应的临床研究

    目的:在TIA患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社区干预,评价社区干预措施在预防TIA发作中的影响.方法:将2008年12月-2010年12月,于成都市青羊区新华社区和草市御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集的120例TIA受试者,随机分至社区措施干预组(干预组),非社区措施干预组(对照组),各60例.干预组在常规TIA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社区干预措施(健康教育、生活方式引导、正规治疗);对照组不进行社区干预,保持原有生活习惯和治疗手段不变.结果:①6个月后,干预组在控制血压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但在控制餐后2h血糖、血脂、心电图方面与对照组没明显差异(P>0.05);(6个月后,干预组在TIA和中风的发生情况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③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可明显降低TIA的发生频率(P<0.05),但在TIA发作持续时间方面没明显差异(P>0.05).结论:通过社区措施对TIA患者进行干预,可以良好的控制TIA患者的血压,并减少TIA的发作次数,降低TIA和中风的发生率,降低医疗成本,减轻患者和社会的负担,具有广阔的前景和推广价值.

    作者:何佳;周建伟;左甲;唐昊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针灸从心肾论治颈椎病颈痛的疗效评价研究

    目的:分析针灸从心肾论治90例颈椎病颈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纳入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从心肾论治方案及常规方案针灸治疗,疗程共5周要求完成10次治疗.以两组治愈天数、复发次数作为主要评价指标,NPQ颈痛量表评分、McGil疼痛作为次要评价指标,评价两组近期及远期疗效优劣势.统计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组内及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多时点测量变量采用重复测量多元方差分析.结果:(1)经过5周治疗,从心肾论治组痊愈41例,未愈4例;常规方案组痊愈38例,未愈7例.两组痊愈天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PQ得分、MPQ评分均较干预前下降,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经过3个月的随访,从心肾论治组41例痊愈病例复发23例;常规治疗组38例痊愈病例亦复发23例.两组复发次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NPQ得分、MPQ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心肾论治组优于常规针刺组.结论:针灸从心肾论治颈椎病颈痛,对比常规针灸方案,能更好地缩短疗程、提高治愈率、减低远期复发率.

    作者:于鹏;王谦;狄忠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抗柯萨奇B病毒性心肌炎胶囊复方提取物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血清AST、LDH的影响

    目的:观察抗柯萨奇B病毒性心肌炎胶囊复方(K - CoxB - JN)提取物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肢体Ⅱ导联心电图正常的雄性Balb/c小鼠腹腔注射CVB3,建立实验性小鼠病毒性心肌炎模型.将120只造模成功的雄鼠随机分模型组、黄酮低剂量组、多糖中黄酮中剂量组、原方水煎组,每组30只,各组小鼠在腹腔接种CVB3稀释液半小时后即给予相应药物(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另选取10只健康雄鼠作为正常对照组,腹腔接种同体积的生理盐水后给予生理盐水.将接种病毒当天定为第实验的1天,每日给药1次,连续给药14天,于第15天处死.观察小鼠生存状态及体重的变化,统计小鼠死亡率,计算心重指数,用分离的血清检测心肌酶CK、LDH的活性.结果:K - CoxB -JN各提取物组均能显著降低小鼠血清中AST、LDH的活性(P<0.05),改善小鼠心功能及病变小鼠体重情况、减少死亡率,其中多糖中黄酮中剂量组、原方水煎组效果佳.结论:K - CoxB - JN提取物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细胞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作者:包巨太;马会霞;姚荣妹;韩淑英;李洁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冠心康对镉染毒大鼠镉蓄积和锌、钙浓度的影响

    目的:观察冠心康颗粒剂对镉染毒大鼠镉蓄积及脏器钙、锌稳态变化的影响,分析中药对镉染毒大鼠的保护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镉染毒大鼠补锌及中药干预60天,处死后对心、肝和肾中镉、锌、钙含量进行测定;结果:与空白组比较,各染镉组大鼠心、肝、肾中镉浓度均明显升高(P<0.01),模型组伴钙含量升高和锌含量下降(P<0.01);补锌组及冠心康各组与模型组比较,心、肝、肾镉蓄积量明显减少(P<0.01),钙、锌含量变化亦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镉可在体内蓄积并引起钙、锌稳态失调,锌和冠心康颗粒剂可以减少镉蓄积,并拮抗镉对机体锌、钙稳态的干扰.

    作者:詹杰;刘永林;柳承希;魏树和;张静生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中风醒脑液对大鼠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和治疗时间窗

    目的:研究中风醒脑液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和治疗时间窗.方法: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阻断(MCAO)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缺血前给予中风醒脑液(25/60)×大鼠体重×6,25,每日1次,给药7天.末次给药1h制备MCAO模型,缺血2h,再灌注24h,评价神经功能状态、脑梗死范围;放免法测定血清白介素-8(IL -8)、肿瘤坏死因子(TNF-α)、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含量;中风醒脑液的治疗时间窗研究:采用MCAO局灶性脑缺血2h,再灌注24h模型,分别在缺血开始2、3、4、5、6、12、24h再灌注并继续灌胃,每6h给药1次,再灌注24h,评价神经功能状态、脑梗死范围.结果:中风醒脑液能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功能评分,减少脑梗死范围,降低血清IL-8、TNF-α,提高血清中BDNF的含量;在缺血后2h治疗用药,能有效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功能评分,减轻脑水肿和减少脑梗死范围,并明显优于依达拉奉组,12h开始用药,疗效下降,24h开始用药,上述各指标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中风醒脑液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有效治疗时机在缺血2~6h内.

    作者:谢荃;李艳青;张晓云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小儿多发性抽动症临床症状传变规律初探

    多发性抽动症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常伴随精神行为异常、注意力及记忆缺陷等认知问题,一旦发病,各种伴随症状及被歧视等社会问题会给患儿及家长造成沉重的心理负担,严重影响患儿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现代医学对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发病原因、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确.其治疗多采用氟哌啶醇、泰必利、肌苷等药物,虽有一定疗效,但因服药周期长、副作用大、复发率高等原因,使治疗难以持久.目前中医界对于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诊断、治疗缺乏明确统一的诊疗准则.该研究从祖国医学传统的经络辨证入手,对小儿多发性抽动症与经络的相关性做初步探讨,以期为该病的中医诊疗提供更为明确的思路方法,为今后制定有针对性的诊疗方案奠定基础.

    作者:张葆青;周朋;杨悦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肾病综合征治疗过程中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实践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患儿易发呼吸道感染的病因病机及相应对策;方法:通过参阅相关文献,阐述肾病综合征患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病因病机,结合临床经验,总结归纳相应的对策和方法;结果:肾病综合征患儿呼吸道感染的病因病机更加复杂,滋肾阴、温肾阳、养心阴、补肺脾、清热毒可减少肾病综合征患儿罹患呼吸道感染的机会,同时可预防肾病反复;结论:肾病综合征患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与一般患儿的反复呼吸道感染在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上存在较大差异,滋肾阴、温肾阳、养心阴、补肺脾、清热毒等方法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翟文生;陈霞;杨濛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疏肝理气法在恶性肿瘤中的临床应用

    气机失调是引起肿瘤的重要病机之一.肝性条达,主疏泄,其在调节全身气机方面占有重要作用.提出疏肝理气法应作为治疗肿瘤的基本方法,并与其他法则相结合贯穿治疗肿瘤的全过程.临床实践表明恰当的运用疏肝理气的方药治疗多种肿瘤在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以及延长生存期方面均可收到较好的疗效,因而疏肝理气治疗恶性肿瘤应受到广泛运用并得到重视.

    作者:刘瑞;李杰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咳喘散穴位敷贴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咳喘散穴位敷贴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咳喘散穴位敷贴组(简称敷贴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平喘对症等西药基础治疗;敷贴组患者在给予基础治疗的同时加用咳喘散穴位敷贴治疗,疗程为6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变化、肺功能[大呼气流量(PEF)、第一秒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及治疗后1年内的急发次数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28%,敷贴组为86.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敷贴组在改善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中医证候积分、ACT积分及减少患者1年内急发次数、提高肺功能PEF、FEV1水平方面的疗效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咳喘散穴位敷贴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减轻症状,控制发作,减少急发次数,改善肺功能,从而减缓疾病进展的目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喻晓;石克华;折哲;熊必丹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高脂血症大鼠模型在针灸研究中的现状分析与优化思考

    良好的动物模型是确保针灸研究质量的关键环节,通过分析目前高脂血症大鼠模型造模方法的概况以及造模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可能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本课题组的研究实践进行思考,提出在针灸研究中建立病因病理复杂的病证结合模型及评价方法的思路.适宜的造模思路和方法,可以更好体现针灸的作用特点和优势,进一步推动针灸实验研究的深入发展,以期为临床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王耀帅;嵇明月;王士超;徐斌;张建斌;王玲玲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中医病机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中医病机特点及规律.方法:归纳总结古今中外关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病机理论及临床诊疗等相关性资料.结果与结论:脏腑虚损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病变之源,是促发一系列病理变化的始动因素;血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是病变的关键性环节;虚瘀夹杂,终导致并发症的发生则是病变的基本特征.临床防治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应树立“未雨绸缪,既病防变”的理念,以求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

    作者:邓鑫;文彬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温胆汤加减治疗更年期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温胆汤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更年期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均为疲热内阻而导致的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用清热化痰,和中安神方法,选用温胆汤治疗;对照组40例,给予更年康治疗;均以10天为1疗程.3疗程后观察两组更年期综合征症状改善的情况.结果:更年期综合征改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用温胆汤加减治疗更年期综合征取得显著疗效.

    作者:冀秀萍;马骋宇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疏肝活血法对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NIH-CPSI的影响

    目的:探讨疏肝活血法及其组方丹七柴胡疏肝散对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NIH - CPSI的影响.方法:采用单盲法,将60例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左氧氟沙星治疗组(A组),左氧氟沙星合丹七柴胡疏肝散治疗组(B组).A组内服左氧氟沙星;B组内服左氧氟沙星及丹七柴胡疏肝散.观察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NIH - CP-SI总分.结果: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疗效评价,B组(86.67%)与A组(53.33%)比较,收到满意效果(P<0.01),且B组NIH - CPSI总分(15.80±6.96)较A组(9.77±6.39)明显下降(P<0.001).结论:加用疏肝活血法治疗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能明显提高疗效,且能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常建国;李天禹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中药益糖康治疗痰热互结型并有糖调节受损的代谢综合征临床研究

    目的:客观评价中药益糖康对并有糖调节受损( IGR)的代谢综合征(MS)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的试验方法,选择符合WHO诊断标准的患者165例,随机分成治疗组(83例)和对照组(82例).治疗组予综合治疗并口服益糖康,对照组予综合治疗并口服安慰剂,疗程12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压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益糖康治疗可显著降低患者的餐后2h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体重指数和血压,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益糖康对痰热互结型并有IGR的MS具有肯定的治疗作用.

    作者:王莉;石岩;杨宇峰;连捷;郭建彪;张冰冰;姜楠;刘小溪;王宏涛;秦伟锋;冀天威;陈红谨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化痰泻浊法治疗高效抗反转录病毒疗法后高脂血症临床分析

    目的:评价化痰泻浊法治疗高效抗反转录病毒疗法后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针对艾滋病高效抗反转录病毒疗法后高脂血症患者,中医辨证属痰浊瘀阻,采用实用性随机对照研究的试验方法,给予化痰泻浊治疗,同时测定血脂、肝肾功能等指标.结果:化痰泻浊法治疗可以显著降低TC和LDL -C水平,对照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化痰泻浊法治疗高效抗反转录病毒疗法后高脂血症,可以改善脂代谢异常,提高HAART的依从性和临床疗效.

    作者:李强;翟春苗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中医辨证与辨体质的关系探讨

    该文通过分析证和体质的区别与联系,提出在临床应用中,对疾病的诊治应分清辨证与辨质的不同,在区别的基础上注意将辨证与辩体质相结合,建立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共同防治疾病.

    作者:覃骊兰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浅议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采取内科抗高血压治疗后进行护理干预,主要进行心理护理、观察护理、运动护理和饮食护理、健康教育.结果:血压患者经过治疗和护理血压控制良好.无近期并发症发生.结论:护理人员与患者有良好的沟通,建立抵抗疾病的信心,合理的饮食、适当的锻炼能控制血压和体重,增强身体免疫力,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能够使患者自觉配合治疗,减少高血压病人的并发症,使血压稳定.

    作者:刘红艺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沈丕安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经验介绍

    总结沈丕安教授以养阴清热法为主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经验,文章从沈老中医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思路、辨证分型以及用药特点等方面进行介绍.

    作者:赵凯;钱月慧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41例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治疗原发病和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大承气汤口服或高位灌肠加复方丹参针穴位注射;对照组仅治疗原发病和西药常规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0天,于入选后24h、48h、72h、第7天、10天,观察患者肠功能恢复情况及腹腔压力变化.结果:治疗第10天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比较为P<0.05,有统计学意义,腹腔压力比较无明显差异性,腹腔压力恢复时间治疗组较对照组短.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更利于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的胃肠功能障碍.

    作者:连永红;刘艳红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新冠心苏合滴丸对实验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新冠心苏合滴丸对实验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①用异丙肾上腺素复制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观察新冠心苏合滴丸对心电图(ECG)的影响,免疫组化检测心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和一氧化氮(NO)含量.②摘取大鼠心脏,分离并截取相连的左右心房,悬挂、固定,维持在34.5~ 35.5℃左右;用MS4000U - 1C生物信号定量记录分析系统采集不同浓度新冠心苏合滴丸对离体心房肌张力和心搏频率的影响.结果:①新冠心苏合滴丸能明显改善大鼠ECG;提高大鼠心肌组织中NO含量、SOD活性;降低MDA含量,与模型组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②有降低离体心房肌张力和减慢心房心搏频率作用;其中200~250mg/L浓度范围作用明显(P<0.05,P<0.01).结论:新冠心苏合滴丸对大鼠离体心房心肌张力和心搏频率有明显降低作用,对实验性急性心肌缺血模型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李春香;丁芳;王亮;丁里玉;孙琦;侯小双 刊期: 2012年第05期

辽宁中医杂志

辽宁中医杂志

主管:辽宁省卫生厅

主办: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省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