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大脑胼胝体发育不全的CT和MRI诊断(附29例分析)

马东东;章辉庆

关键词:胼胝体发育不全, 计算机体层摄影, 核磁共振
摘要:目的:探讨大脑胼胝体发育不全的CT和MRI影像学表现。方法对29例经CT或MRI检查诊断为胼胝体发育不全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胼胝体发育不全的CT和MRI诊断要点:(1)半球间裂异常靠近第三脑室前部;(2)侧脑室体部平行、分离;(3)第三脑室扩张并向上向前移位;(4)侧脑室枕角扩大;(5)侧脑室额角呈倒“八”字形分离结论根据CT和MRI的特征表现,均可对胼胝体发育不全作出诊断;MRI多平面扫描可更直观地显示胼胝体的发育异常,有利于鉴别诊断。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参麦注射液在妊高征产妇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是产科常见的产妇严重并发症之一,近年来随着高龄产妇的逐渐增加,妊高征的发病率也逐渐增高。妊高征产妇大多需要进行剖宫产终止妊娠。术前主要表现为水肿、高血压、蛋白尿,严重者出现头晕、头痛、眼花、黄疸,甚至抽搐昏迷,麻醉后和术中主要表现为低血压。因此麻醉及手术过程中维持循环的稳定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观察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之前静脉滴注参麦注射液对妊高征产妇循环的影响。

    作者:刘晓权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Cook球囊与缩宫素用于足月孕妇促宫颈成熟及引产效果观察

    目的:利用Cook球囊对足月孕妇进行促宫颈成熟和引产,以评价其用于足月妊娠孕妇促宫颈成熟的可行性和护理对策。方法50例孕妇按其意愿分为两组,观察组26例采用Cook球囊引产,对照组24例采用普通催产素引产,比较两组分娩方式、产程、出血量和新生儿状况。结果观察组72h内引产成功22例(84.6%),72h后引产成功2例(7.7%),转剖宫产2例(7.7%);对照组72h内引产成功17例(70.8%),72h后引产成功3例(12.5%),转剖宫产4例(16.7%)。两组72h引产成功率和剖宫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促宫颈成熟有效率92.3%,对照组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9.815,P=0.000)。两组产妇第一产程和总产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二产程和第三产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产妇分娩时、产后2h出血量和新生儿出生体重、Apgar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ook球囊引产可提高产妇宫颈成熟度、提高引产成功率,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高章萍;于建萍;李晓萍;赵彩珍;赵玉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疗效观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病,多见于老年人,一旦出现感染,可发生呼吸衰竭。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多采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方法,但是机械通气治疗后拔管成功率很低。近年来,多采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方法,即开始治疗时给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有效控制肺部感染后改为无创机械通气,该模式能够有效提高临床疗效[1]。作者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给予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也收到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贾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自我效能理论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植骨融合术后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损伤严重,可导致患者完全或不全性瘫痪,伤椎减压、复位、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是目前手术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1]。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植骨融合的患者由于严重创伤打击,自我效能感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而术后康复护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何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大程度地恢复脊髓神经功能、减轻腰背部疼痛,是广大护理工作者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本科将美国心理学家Albert Bandura的自我效能理论应用于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植骨融合术后患者的康复护理中,取得了满意的康复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江育琴;吴水团;林志玲;陈媛;刘喜梅;龚国龄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急诊科医护人员自行实施抢救性气管插管的可行性分析

    气管插管开放和控制气道是急诊抢救的重要措施之一,位列急救复苏步骤之首。插管操作的顺利实施常是抢救成功的首要步骤和关键所在,以往插管操作多为麻醉科医师实施,为进一步缩短抢救插管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本科尝试部分急救患者由急诊室医护人员自行实施抢救性气管插管,现对其可行性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吴振威;黄冰;孙磊;陆雅萍;孙建良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炎性细胞因子和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因子在过敏性紫癜患儿肾损伤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2(IL-2)及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内皮素(ET-1)与过敏性紫癜患儿肾损伤的相关性。方法64例过敏性紫癜患儿(紫癜性肾炎33例,无肾炎31例),采用ELISA法及放射免疫法分别检测急性期和缓解期的血清TNF-α、IL-6、IL-2及血浆vWF、ET-1水平,并与正常儿童对照。结果两组过敏性紫癜患儿急性期血清TNF-α、IL-6、IL-2及血浆vWF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缓解期均明显下降。紫癜性肾炎组患儿急性期血清TNF-α水平明显升高,缓解期虽有明显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F=4.973,P<0.05),血清IL-6、IL-2及血浆vWF缓解期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无肾炎组患儿缓解期血清TNF-α、IL-6、IL-2及血浆vWF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过敏性紫癜患儿的血浆ET-1水平在急性期、缓解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肾功能评分与vWF、TNF-α呈正相关(rho=0.73,rho=0.92,P均<0.01)。结论血清TNF-α、IL-6、IL-2及血浆vWF参与过敏性紫癜的发病过程,TNF-α、vWF有望作为检测过敏性紫癜患儿肾损伤程度的指标。

    作者:张琳琼;陈善昌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剖宫产术中对子宫肌瘤不同处理方式的探讨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良性肿瘤,育龄期女性高发。近年来其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发病率占妊娠女性的0.5%~3.9%[1]。子宫肌瘤已成为产科较常见的妊娠合并症。剖宫产术中是否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一直存在着争议。为此,作者对剖宫产术中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117例与未作肌瘤处理的48例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胥红斌;吴强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髓内钉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比较

    目的:比较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LPF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42例,行PFNA治疗23例(骨折按Evans分型Ⅱ型7例、Ⅲ型9例、Ⅳ型7例),行LPEP治疗19例(Evans分型Ⅰ型3例、Ⅱ型8例、Ⅲ型3例、Ⅳ型5例)。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X线复查。结果参照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PFNA组优良率95.6%,LPEP组优良率9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LPFP系统与PFNA系统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均能取得较好的疗效,但从力学角度分析,由于髓内钉系统力臂短,固定更为稳固。

    作者:张善征;钱军;方美园;罗志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Epworth嗜睡量表和颈围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病情评估的意义

    目的:评价Epworth嗜睡量表(epworth sleepiness scale, ESS)和颈围对评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患者病情的意义。方法经多导睡眠监测仪(polysomnography, PSG)确诊的OSAHS患者96例,单纯鼾症30例,所有对象均进行ESS评分和颈围测量,并比较两组患者ESS评分、颈围和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夜间低血氧饱和度(LSaO2)的关系。结果 ESS评分、颈围在鼾症组、OSA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ESS评分、颈围与AHI呈正相关,而与LSaO2呈负相关。结论 ESS评分、颈围与OSAHS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可用于基层医院及在人群疾病普查时对可疑OSAHS患者进行初筛诊断。

    作者:李国平;金前;许雯;姜琴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钼靶联合MRI在早期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探讨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有年轻化趋势。全球每年新增约120万女性乳腺癌患者,约有50万人死亡[1]。在欧美发达国家其发病率占女性肿瘤的首位,在我国占女性肿瘤的第二位。早期确诊是乳腺癌治疗的关键。乳腺钼靶摄片是诊断乳腺癌的主要方法,但对于<2cm 的癌漏诊率较高[2]。近年来,随着MRI 技术的不断进展(特别是增强MRI),已成为乳腺癌诊断的重要方法[3]。作者采用钼靶联合MRI 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较单一检查方法效果更好。

    作者:巴图尔·吐尔地;马福明;古兰白尔·买买提;赫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金属钛夹在内镜消化道息肉摘除术中的应用

    临床上金属钛夹首先用于消化道出血的止血治疗,随着金属钛夹制作的改进和临床内镜治疗技术的发展,金属钛夹已被应用到各种消化道疾病的诊疗中,包括在消化道息肉摘除术中的应用。现将作者在消化道息肉摘除术中联合应用金属钛夹治疗的一组病例做一回顾性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吴乾能;周辛欣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62例感染性心内膜炎外科治疗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感染性心内膜炎外科治疗的临床经验,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中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经外科手术治疗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术后55例治愈出院,随访3个月~5年,无复发,心功能(NYHA)恢复I~II级;术后住院时间死亡7例。结论感染性心内膜炎早期诊断、适时手术,术中无菌操作和彻底清除赘生物、矫治心内畸形或病变,术后合理应用抗生素,是成功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关键。

    作者:许经伟;沈振亚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颏下反流面动脉岛状皮瓣修复口底恶性肿瘤术后缺损

    口底肿瘤切除后遗留的组织缺损涉及下颌骨和舌体,直接拉拢缝合会限制舌体活动、发音、张口等[1],需要转移组织瓣进行修复。游离皮瓣耗时长,技术复杂,需作第二手术野,创伤大且皮瓣不易成活;胸大肌皮瓣组织量大,修复后显得臃肿,且胸部创伤大,尤其是女性患者难以接受。根据术后组织缺损修复的原则,能简单修复就不用复杂组织瓣,作者采用颏下反流面动脉岛状皮瓣修复口底恶性肿瘤术后缺损,取得较好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黄绍贤;李家锋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降钙素原和L型细菌在新生儿败血症中的相关性分析

    L型细菌是一种细胞壁有缺陷的细菌,由于细胞壁缺失使抗原结构变化,致使体液或细胞免疫不能有效地作用于L型细菌,从而使其逃避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形成免疫耐受状态而在宿主体内存活,一旦停止用药仍可返祖为原菌,重新对人体致病,引起临床症状[1]。降钙素原(PCT)在细菌感染时具有高选择性,与感染严重程度及预后直接相关[2]。本文通过新生儿患儿的血培养及PCT变化分析,探讨L型细菌在新生儿败血症中所起的作用及PCT的应用。

    作者:邵亚望;张熊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老年骨折患者便秘防治的护理对策

    老年骨折患者由于卧床,全身代谢降低,排便姿势的改变,骨折引起的损伤性疼痛,胃肠活动功能减弱,饮食质量减少和结构不合理等原因,常会发生便秘[1]。便秘所造成的痛苦有时甚于创伤本身,轻者影响病人的饮食、睡眠,重者影响骨折的治疗与康复,甚至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急性发作[2]。为探求合适的护理措施,有效预防和缩短便秘时间,本科对老年骨折患者在综合实施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应用适当的通便药,取得了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金芳;徐姬妍;占换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贯叶金丝桃提取物对抑郁模型小鼠行为及海马神经元损伤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究贯叶金丝桃提取物(hypericum perforatum extracts,HPE)对抑郁模型小鼠行为、海马神经元损伤的影响。方法用小鼠尾悬挂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对HPE的抗抑郁作用进行研究;将50只昆明种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氟西汀组,HPE高(1.2g/kg)、中(0.60g/kg)、低剂量(0.20g/kg)组,采用长期不可预见性中等强度应激造成小鼠慢性应激抑郁模型,Nissl染色法观察海马CA1,CA3区神经元形态及锥体细胞数目。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HPE能显著缩短强迫游泳小鼠及尾悬吊小鼠的不动时间,并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氟西汀组小鼠海马CA3区锥体细胞数量明显减少(P<0101),HPE高、中、低剂量组能明显增加海马CA3区锥体细胞数量。结论贯叶金丝桃提取物能改善小鼠的抑郁样行为,保护抑郁模型小鼠海马神经元损伤。

    作者:马晓华;王一奇;毛水龙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健康营养指导干预对预防和减少小儿屏气发作的作用

    屏气发作(breath holding spells,BHS)为多发于6~18个月的婴幼儿时期的一种异常性格行为,临床主要表现为呼吸暂停,多在5岁前逐渐消失。BHS常在哭闹、恐惧、剧痛叫喊等情绪急剧变化时诱发,有时以缺铁性贫血为首发症状[1]。喂养不当,尤其是在偏远山区,由于缺少健康营养指导,BHS更为常见。作者使用健康营养指导的方法对BHS患儿进行干预,取得了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柯晓燕;魏荣;马晓玉;林刚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Narcotrend在老年骨科手术麻醉深度监测中的应用评价

    麻醉意识深度监测仪(narcotrend,NT)是一新型脑电意识深度监测系统,能将麻醉/镇静下的脑电图自动分析并分级,从而显示麻醉/镇静深度。NT能很好反映意识状态,麻醉镇静程度与麻醉药物的用量,与镇静药的血药浓度有较好的相关性,可减少丙泊酚用量[1],对围手术期麻醉安全,减轻疼痛,创造良好的手术条件,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观察骨科手术患者应用丙泊酚、舒芬太尼及七氟醚全麻过程中NT的监测与变化,旨在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宋美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酒精性脂肪肝疗效观察

    酒精性肝病是西方国家中青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酒的危害也越显严重。长期大量饮酒可导致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等,其中以酒精性脂肪肝为多见,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主要采取戒酒、营养支持及非特异性抗炎治疗。酒精性脂肪肝常伴有肝功能异常及高脂血症,有研究发现多烯磷脂酰胆碱对酒精性脂肪肝有一定的治疗效果[1]。本文对采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辛伐他汀的效果作一分析报告。

    作者:叶瑞印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大骨窗开颅联合显微镜下手术治疗脑溢血合并脑疝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大骨窗开颅联合显微镜下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溢血合并脑疝的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比较开颅联合显微镜下手术与传统单纯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溢血合并脑疝的死亡率及伤残程度。结果开颅联合显微镜下手术组死亡率15.0%(6/40),传统单纯开颅组死亡率32.5%(1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骨窗开颅联合显微镜下手术既能迅速降低颅压,又能用以小的创伤清除血肿,减少并发症,能降低脑溢血合并脑疝的死亡率,是治疗高血压性脑溢血合并脑疝的较好方法。

    作者:孙坚钧;郑东红;郭雷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浙江中医药大学 浙江省科普作家协会医学卫生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