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业琴;马代远;任涛;李贤富;胡劲;谭榜宪
2001年版WHO淋巴造血肿瘤分类中提出了髓系肉瘤的概念:它是由原始或幼稚的髓系细胞在骨髓以外的器官和组织中浸润形成的肿瘤性团块[1].将其分为三类,即粒细胞肉瘤,单核细胞肉瘤和有三系造血细胞或主要由红系或巨核系前体细胞构成的肿瘤[2].
作者:谢敏;常青;杨伯君;谈凯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胃癌根治术后放疗适应证的相关性因素,用以指导临床.方法 选取我院2004年2月-2006年1月间110例临床病理学资料齐全的胃癌根治性切除的患者.所有患者均为初诊,术前经胃镜取材病理组织确诊并排除远处转移,采用D1或D2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证实残端阴性.先后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1)单因素分析表明,胃癌T分期、淋巴结转移与肿瘤直径、分化程度、血管侵犯、淋巴管侵犯、神经侵犯具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T分期与血管侵犯、淋巴管侵犯有关;淋巴结转移与淋巴管侵犯密切相关.(2)淋巴管侵犯为T分期、淋巴结转移的强烈相关因素.结论 淋巴管侵犯为T分期、淋巴结转移的强烈相关因素,可根据淋巴管侵犯预测T分期及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对于临床病理发生淋巴结侵犯的患者,建议行术后辅助放疗.
作者:罗居东;王建华;卢绪菁;汤华;章青;傅深 刊期: 2011年第04期
0引言目前对肿瘤发病、转移、复发的研究主要在免疫机制等方面.肿瘤抗原免疫原性较弱以及存在肿瘤免疫逃逸问题是肿瘤免疫治疗效果尚不令人满意的原因.细胞免疫是抗肿瘤免疫的主力,在细胞免疫机制中起主要作用的效应细胞为T淋巴细胞等.近年来,国内外掀起了对T-bet研究的热潮,已在胃癌、肝癌、恶性黑色素瘤等肿瘤中作了相关研究,为肿瘤的早期发现、免疫治疗提供一个切入点.肿瘤免疫治疗己成为继手术、化疗和放疗等常规治疗外的第四种模式.本文拟对T-bet基因的功能、调控以及在肿瘤发生、转移和治疗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田云鸿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对比观察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与超声引导穿刺无水酒精注射治疗门静脉癌栓(PVTT)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原发性肝癌(PLC)合并PVTT患者86例的治疗情况,在肝癌肿块行TACE治疗的基础上,对于癌栓的治疗,52例(A组)为HIFU治疗,34例(B组)为超声引导穿刺无水酒精注射治疗,对比评价两组PVTT治疗的近期有效率(CR+PR)%、临床受益率(CBR)、生存期及不良反应.结果 A组近期有效率40.38%,B组41.1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93).A组CBR为48.08%,B组为23.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2).两组的生存期和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6~23.5月和12.3月、4.2~21.3月和11.5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04).主要不良反应为:A、B两组少数病例有上消化道出血,B组多数病例有肝区胀痛、发热、肝包膜下出血,B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1).结论 HIFU与无水酒精注射治疗的近期疗效与远期疗效相似,在改善患者临床状态等方面优于无水酒精注射治疗,治疗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无水酒精注射,HIFU比无水酒精注射有更高的安全性,应用范围广,能适合肝功能异常、伴有腹水、病情较重不能耐受其他方法治疗的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
作者:裴峰;徐周敏;李娜;黄德美;秦士新;刘玉祥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肿瘤标志物在癌性胸腔积液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免疫放射分析法对108例癌性胸腔积液和90例良性胸腔积液的CYFRA21-1、CEA、NSE和CA153含量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癌性胸腔积液中四种肿瘤标志物指标明显高于良性组(P<0.01),四项联检后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明显升高.结论 肿瘤标志物CYFRA21-1、CEA、NSE和CA153四项联检在癌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中具有明确的意义.
作者:范国宇;吴晓葵;李春国 刊期: 2011年第04期
TLRs在固有免疫系统中是宿主对抗入侵病原体的第一道屏障.TLRs不但在免疫细胞上有表达,近年来发现,其在肿瘤细胞上也有不同组合的表达[1-3].肿瘤细胞上表达的TLRs对肿瘤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拟就TLR7/8激动剂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简要综述如下.
作者:杨恒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筛选鼻咽癌患者血清蛋白差异表达并建立诊断模型,分析不同临床特征患者的血清蛋白质谱差异.方法 应用SELDI技术分析102例鼻咽癌患者及118例健康对照的血清样本,Biomarker Wizard和Biomarker Pattern软件分析两组之间的差异,建立分类树诊断模型并进行盲筛验证;进一步分析鼻咽癌不同临床分型及EB病毒感染状态对患者血清蛋白质表达谱的影响.结果 发现鼻咽癌与健康对照之间有25个血清蛋白质谱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3个蛋白峰表达下调,12个蛋白峰表达上调.经Biomarker Pattern软件建立分类树模型,盲法验证其敏感度为97.56%,特异性为88.89%,准确率迭92.63%;上行型和下行型鼻咽癌之间发现M/Z为10286Da、7569Da及8149Da的3个血清蛋白质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B阳性和EB阴性鼻咽癌间M/Z为9354Da及4596Da的2个血清蛋白质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ELDI-TOF-MS技术可筛选出鼻咽癌差异性蛋白并建立鼻咽癌诊断的分类树模型,有望成为鼻咽癌早期诊断的辅助指标;并且用SEDLI技术可以发现一些与鼻咽癌临床特征相关的血清蛋白差异峰.
作者:陈慧菁;倪晓雷;叶韵斌;李建成;徐鹭英;刘枋;潘建基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恶性胸腔积液来源 DCs(dentritic cells,DCs)对自体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ion lymphocytes,TILs)增殖及杀伤肿瘤细胞能力的影响.方法 用体外培养方法从16例肺癌患者恶性胸腔积液来源分离单个核细胞,再用密度梯度离心辅以免疫磁珠分选细胞,用白细胞介素4(IL-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粒-单核细胞刺激因子(GM-CSF)等诱导出DCs,用流式细胞仪和电子显微镜鉴定分离DCs;用IL-2、植物血凝素诱导同一患者胸腔积液单个核细胞中的TILs,用HEA-125磁珠分选纯化肿瘤细胞,3H-TdR渗入法检测DCs对TILs增殖能力;MTT法检测TILs对肿瘤细胞杀伤活性.结果 从肺癌患者恶性胸腔积液单个核细胞中可诱导成熟DCs,电镜和光镜观察结果显示,这类DCs具有典型的DC形态,高表达HLA-ABC、HLA-DR、CD86,较高表达CD80、CD54,也表达CD83、CD1a.DCs可明显促进TILs增殖能力(增加约1.7倍).以TILs本身为对照,DCs激活的TILs对肿瘤细胞杀伤活性明显增加[从(31.80±14.05)%提高到(51.89±13.27)%,P<0.05].结论 肺癌患者恶性胸腔积液单个核细胞中可诱导成熟DCs,这种DCs可刺激自体TILs扩增,增加TILs杀伤肿瘤细胞的活性.
作者:曾波航;陈静琦;黄慧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前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乳腺癌已成为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1].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多发性骨髓瘤发病率也有所增加[2].我院于2009年5月收治1例原发性乳腺癌同时合并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报告如下.
作者:林晓燕;胡赟宏;崔嵘嵘;左小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0引言转录信号传导子与激活子3(signal transducers and activators of transcription 3,STAT3)通路与细胞增殖、分化及凋亡密切相关,该通路持续激活可导致细胞异常增殖和恶性转化,因此被认为是一种癌基因[1].STAT3异常表达的肿瘤对于化疗药物具有耐药性,检测肿瘤细胞中STAT3表达与活化可以用来评价治疗效果,抑制该通路可能逆转肿瘤细胞耐药.
作者:马向涛 刊期: 2011年第04期
HIF-1α是缺氧条件下的一种转录因子,MMP-2是降解细胞外基质和基底膜的重要因子,VEGF有促进肿瘤血管生长的作用,三者在胶质瘤的发展和浸润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检测HIF-1α、MMP-2和VEGF蛋白在不同脑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与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以探讨它们在胶质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意义.
作者:张明阳;范宏宇;韩新华;王东林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鼻咽癌(NPC)患者放疗前后抗EBV特异性CTL细胞免疫功能、EBV-DNA、T细胞亚群及CD4+CD25+Tr淋巴细胞水平,为临床选择免疫治疗方案及预测预后提供理论依据及客观指标.方法 收集标本105份(NPC患者放疗前35份、NPC患者放疗6月后40份和健康人30份),ELISPOT检测外周血LMP2特异性CTL;荧光定量PCR检测EBV-DNA;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亚群及CD4+CD25+Tr淋巴细胞,统计分析各指标变化的特点及相互关系.结果 抗EBV-LMP2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大频率见于健康对照组,NPC放疗前患者中则仅少数呈阳性反应,NPC放疗后组反应率介于NPC放疗前组和健康对照组之间;NPC放疗前组血清EBV-DNA的阳性率均高于其他两组,对EBV-LMP2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的阳性率与血清中EBV-DNA病毒载量的阳性率呈负相关;放疗前NPC患者外周血CD3+、CD4+T细胞百分率及CD4+/CD8+比值降低,CD8+T细胞百分率升高,CD4+CD25+Tr细胞水平升高,放疗后情况有所缓解.结论 EBV-LMP2特异性CTL反应在NPC放疗前患者低,EBV-LMP2特异性CTL反应阳性率与血清中EBV-DNA载量相关,增强CTL应答可改善EBV相关肿瘤的治疗效果,EBV-DNA载量水平一定程度上可反映NPC患者的肿瘤负荷.NPC患者外周血CD3+、CD4+T细胞降低,而CD8+T细胞升高,CD4+CD25+Tr细胞比例升高,监测患者T细胞亚群有助于对NPC患者的治疗及预后的判断.
作者:聂明;唐安洲;黄光武;李剑军;莫武宁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宫颈癌俯卧住IMRT时Belly-board不同位置对靶区动度和剂量分布的影响.方法 分别测量10例宫颈癌患者在Belly-board上两种体位(PI:耻骨联合上缘置于Belly-board孔下缘;PⅡ:骶髂关节的下缘置于Belly-board孔下缘)下靶区移动的范围及靶区剂量分布,比较两者的关系.结果 靶区在腹背方向存在一定的移动(1~1.5cm),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水平及头脚方向的移动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靶区移动时,靶区本身在各剂量区的受照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elly-board的位置不同会造成靶区的空间位置改变,但靶区移动对靶区剂量分布无影响.
作者:余建云;李林均;陈萍;冉立;洪卫;常建英;付和宜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不良心理应激对人卵巢上皮性癌荷瘤裸鼠血清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CA125影响.方法 将24只裸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生长组(I)、单纯应激组(Ⅱ)、单纯荷瘤组(Ⅲ)、荷瘤+应激组(Ⅳ),每组6只,建立相应的人卵巢上皮性癌荷瘤裸鼠模型和不良心理应激模型.观察皮下瘤生长情况、裸鼠体重的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裸鼠血清中sIL-2R、CA125、VEGF的含量.结果 Ⅳ组裸鼠皮下瘤比Ⅲ组生长较快,肿瘤增长率达66.33%.Ⅱ组裸鼠血清中sIL-2R、VEGF水平与I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L-2R、VEG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Ⅱ组裸鼠血清中CA125水平与I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与I组Ⅳ组与I组相比sIL-2R、VEGF、CA125水平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良心理应激可抑制荷瘤裸鼠的免疫功能,导致肿瘤快速增长.
作者:张艳玉;高国兰;高军;王芬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紫杉醇联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动员乳腺癌患者外周血干细胞(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PBSC)的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2006年2月至2009年6月我科收治行紫杉醇动员的26例乳腺癌患者,紫杉醇(PTX,175 mg/m2持续静脉滴注24 h)化疗后,白细胞降至1.0×109/L左右时使用rhG-CSF 5μg/(kg·d)动员至采集结束.并进一步分析患者年龄,化疗后白细胞低数,采集前各类血细胞数,术后分期以及既往化疗等因素对采集单个核细胞(mononuclear cell,MNC)、CD34+细胞数的影响.结果 白细胞计数于紫杉醇化疗后中位7d降至1.0×109/L左右,皮下注射rhG-CSF中位4d进行外周造血干细胞采集,采集总MNC平均(7.89±1.45)×108/kg,采集总CD34+细胞平均(4.88±1.54)×106/kg.年龄与采集CD34+细胞数显著相关.而其他因素对MNC及CD34+细胞数均无显著影响(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PTX(175 mg/m2持续静脉滴注24h)联合rhG-CSF为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动员的有效安全方案.患者年龄显著影响CD34+细胞的采集数量.
作者:祝毓琳;邵彬;余靖;邸立军;宋国红;张洁;梁旭;车利;姜晗昉;贾军;尤缈宁;张春荣;孟松娘;杨玉琴;高敏;黄晓红;谢嵘;王小利;周心娜;任军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检测宫颈癌组织中HGF及其受体原癌基因c-Met和VEGF-C的分子表达水平及三者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Real 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FQ RTPCR)技术相对定量检测43例宫颈浸润癌,30例CIN Ⅲ和27例正常宫颈组织标本中HGF mRNA、c-Met mRNA和VEGF-C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HGF mRNA、c-Met mRNA和VEGF-C mR-NA在正常宫颈、CIN Ⅲ和宫颈浸润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组织中三者表达水平与肿瘤临床分期、肿瘤直径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HGF mRNA与c-Met mRNA和VEGF-C mRNA表达相关(P<0.01).结论 HGF、c-Met和VEGF-C在宫颈癌发生、发展、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它们参与了宫颈癌新生血管和淋巴管的形成,对宫颈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有指导意义.
作者:张雪玉;张咏梅;杨彩虹;刘莉莉;吴蔚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S100P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93例胃癌石蜡组织标本及相对应的部分冻存胃癌组织及其配对正常组织为研究对象,应用免疫组织化学、RT-PCR、Western Blot方法检测S100P在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分析表明,胃癌中S100P蛋白主要定位于胞质和胞核,在52.7%(49/93)的胃癌组织和几乎所有的正常胃黏膜中可检测到表达,与正常胃黏膜相比,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下调,其下调表达与患者肿瘤的侵袭深度(P=0.006)及肿瘤的大小相关(P=0.001).同时,S100P在核酸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具有相关性(P=0.030),不能够作为独立的预后因素(P=0.347).结论 S100P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下调,其表达与肿瘤的侵袭转移及肿瘤大小相关,并可以作为判断患者顸后的辅助指标.
作者:贾淑芹;季加孚;苏秀兰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血管生成素(Angs)与多发性骨髓瘤(MM)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60例MM患者不同时期的Angs血清浓度,观察其与MM临床分期、肿瘤量分级和治疗效果的关系.结果 MM患者血清中Ang-2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血清Ang-1含量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M患者Ⅱ期的Ang-2血清水平显著低于Ⅲ期.不同肿瘤量分级的MM患者血清Ang-2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M治疗有效者,血清Ang-2水平比治疗前明显降低,血清Ang-1水平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无效者,其血清Ang-1、Ang-2含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M患者血清Ang-2水平测定对MM的发病机制研究、病情评价、疗效监测、预后预测有一定意义.
作者:陈浩;师亮;李玉红;郭晓玲;潘崚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三维适形放疗配合腔内后装治疗宫颈癌的临床疗效及放疗并发症.方法 60例宫颈癌随机分为两组.适形组30例采用6MVX线适形放疗,全盆腔DT40Gy后重新定位,重新作治疗计划继续照射至50Gy,有局部宫旁残留者缩野推量到60Gy.腔内后装治疗A点总剂量30Gy/5次.常规组30例则采用全盆腔放疗40Gy后改为盆腔四野照射10Gy,有局部宫旁残留者缩野推量到60Gy.腔内后装治疗A点总剂量(30~36)Gy/(5~6)次.两组均作同期化疗.结果 适形组和常规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6.7%、93.3%、90.0%和86.6%、76.7%、70%(P=0.04、P=0.02和P=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反应比较,适形组Ⅰ~Ⅱ级放射性膀胱炎、直肠炎及盆腔纤维化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07、P=0.006和P=0.003)),其他不良反应相似.结论 全程三维适形放疗配合腔内后装治疗加同期化疗是治疗宫颈癌的有效肯定的方法,能提高近期生存率,晚期并发症较常规放疗低.
作者:周业琴;马代远;任涛;李贤富;胡劲;谭榜宪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云克和99Sr联合治疗骨转移癌性疼痛的效果.方法 对120例确认为骨转移癌患者首先静注89Sr 3mci,一周后,静脉滴注云克22 mg/d,连续10 d,每月一疗程,连用3~6月;89Sr每隔3~4月应用1次,多用3次.结果 止痛效果明显107例,有效8例,无效5例,有效率96%(多在2~3周内获效);止痛时间长达一年半以上;骨髓抑制极少;部分骨质破坏者明显修复.结论 云克和89Sr联合应用对骨转移癌引起的疼痛有很好的治疗和止痛效果;对骨转移癌引起的骨质破坏有明显的修复作用;骨转移患者应及早应用云克和89Sr联合治疗.
作者:于仁波;孙振秀;王青民 刊期: 201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