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治未病与冠心病治疗预防

王天怡;陈岩

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胸痹, 治未病, 未病先防, 既病防变, 瘥后防复, 健康干预
摘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属“胸痹”、“心痛”范畴,证属本虚标实,本虚为气虚,气阴两虚及阳气虚衰;标实有血瘀,寒凝,痰浊,气滞,且可相兼为病.治未病包含未病先防(温阳散寒、顾护阳气,调节饮食、健脾益气,调畅情志、舒通气机,劳逸适度、淡泊养心,滋养肾阴、强筋壮骨),既病防变(早检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防出现并发症),瘥后防复(缓解期宜补脾益肾,固其根本).将治未病思想融入冠心病的预防中,根据不同发病阶段或康复阶段有针对性的进行健康干预,可有效减少冠心病的发生、巩固治疗效果、延缓病情发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相关文献
  • 天麻素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目的]观察天麻素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06例住院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3例20mL丹红注射液+250mL0.9%生理盐水,1次/d,静滴.治疗组53例0.6g天麻素注射液+250mL0.9%生理盐水,1次/d,静滴.连续治疗14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31例,有效1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45%.对照组显效24例,有效14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71.7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天麻素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何开兰;张萍;刘雪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黄芪建中汤+二陈汤治疗高脂血症

    高血脂症与脾胃关系密切,饮食不节、劳逸失度、情志失常等均可引发此病.治疗以疏肝健脾为主,兼以化痰祛湿,黄芪建中汤合二陈汤加减为主方,同时注意饮食起居,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以防复发.

    作者:罗腾月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芪桂生肌膏湿敷联合西药干预糖尿病足血管介入术后恢复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目的]观察芪桂生肌膏湿敷联合西医干预糖尿病足血管介入术后恢复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80例住院患者按抛硬币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降糖药控制血糖至正常范围,控制血压,使用抗生素,血管介入干预.治疗组40例芪桂生肌膏(黄芪、桂枝各30g,川芍、当归、牛膝各20g,红花、参三七、鸡血藤各10g),研成颗粒,麻油调糊,创面清创消毒,将调好的药糊滩涂在无菌纱条上,厚约2mm,湿敷在患肢溃疡部,包扎固定,1次/2d换药;下次换药时先清洗残余药渣,重新清创消毒,敷药原则先远后近,先软后韧,先易后难,若创面渗液过多,用纱条引流;西医干预同对照组.连续治疗7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溃疡创面、踝肱指数、不良反应.连续干预4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28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00%.对照组显效21例,有效8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2.5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溃疡创面愈合及踝肱指数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芪桂生肌膏湿敷联合西医干预糖尿病足血管介入术后恢复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王国立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人文素养对中医护理影响

    人文属性是中医护理的大特色,医起源于护,护理起源于生活.传统中医学是人文主导型医学,具有丰富的人文精神资源,中医学几乎与人文科学完全一致.中医护理与传统医学一脉相承,在护理过程中贯穿尊重病人、关怀病人的思想,以病人为中心,坚持整体护理观,是中医护理的灵魂和精髓.中医人文护理沉寂原因主要有现代化新型诊疗技术广泛使用、医疗行为市场化和医疗制度改革冲击、医学院校人文教育课程设置薄弱.中医护理发展到21世纪,早已不单纯是一门复杂的科学技术体系,已经扩展为集保健、养生、临终关怀等一系列功能的社会服务体系.中医护理与人文精神的融合,不仅包含了对病人个体的关照,而且还意味对整个社会群体精神健康的保护.因此,创造人文硬件环境,营造人文氛围;激发人文情感,塑造人文精神;俯下身体倾听,完善护患交流;提倡和加强人文关怀,是21世纪中医护理发展的主旋律,它不仅是对中医护理的要求,也是对整个卫生服务系统的期望.

    作者:秦雯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小蓟饮子与六味地黄汤联合西药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目的]观察小蓟饮子与六味地黄汤联合西药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00例门诊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卧床休息,低盐饮食,限制水和蛋白质的摄入;感染者控制感染,青霉素10~20万IU·kg-1+0.9%氯化钠100mL,1次/d,静滴;过敏者可选用阿奇霉素500mg+0.9%氯化钠100mL,1次/d,静滴;少尿水肿者双氢克尿噻25mg/次,1次/d,口服;水肿严重时速尿1mg·kg-1,静滴/肌注;血压高者利血平降压,首剂可按0.07mg·kg-1口服/肌注,首剂后0.02~0.03mg·kg-1,2次/d,口服.治疗组50例小蓟饮子与六味地黄汤(小蓟20g,生地15g,滑石、炒蒲黄、藕节各10g,淡竹叶、当归、栀子、熟地各15g,山药20g,山茱萸、丹皮各15g,泽泻10g,茯苓15g),水煎200mL,1剂/次,早晚温服;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7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1h尿红细胞排泄率、24h尿蛋白定量、血尿素氮(BUN)和血肌酐(SCr)、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29例,好转18例,未愈3例,恶化0例,总有效率94.00%.对照组治愈21例,好转20例,未愈9例,恶化0例,总有效率82.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症状、体征积分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生化指标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蓟饮子与六味地黄汤联合西药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杨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健脾化瘀抑萎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目的]观察健脾化瘀抑萎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53例住院患者按病志号抽签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6例维酶素,0.8g/次,3次/d;症状较重可用吗丁啉,20mg/次,3次/d;阿莫西林胶囊,5g/次,3次/d.治疗组27例健脾化瘀抑萎汤(党参20g,苍术、焦白术各10g,茯苓15g,炙甘草、莪术各10g,丹参15g,姜半夏10g,陈皮6g;泛酸加黄连、吴莱萸各3g,煅瓦楞子15g;肠上皮化生加刺猬皮12g,黄芪30g,乌梢蛇10g;胃黏膜脱垂加升麻、柴胡各6g,枳壳15g;胃黏膜糜烂加炒薏苡仁15g,桂枝6g;幽门螺杆菌(HP)阳性加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各30g),1剂/d,水煎400mL,早晚温服;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90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幽门螺杆菌、胃黏膜性状、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9例,有效1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2.59%.对照组痊愈5例,有效14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3.08%.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化瘀抑萎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张传光;张秦海;贾立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辨证论治肾性血尿

    肾性血尿乃本虚标实之候,病机为虚、热、瘀,分为外感风热型、湿热下注型、气阴两虚型,以扶正祛邪为主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文彬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伤寒杂病论》中体质学说

    《伤寒杂病论》是汉代医家张仲景所著,蕴含着丰富的体质学说内容,揭示了中医体质学说在辨证论治过程中规律和重要意义,尤其是能结合辨证并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李晓晨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中医药分期联合西药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目的]观察中医药分期联合西药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55例住院患者按病志号抽签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7例氟康唑滴眼液与那他霉素滴眼液交替点眼,1次/h;托吡卡胺滴眼液,3次/d;妥布霉素滴眼液冲洗结膜囊,6次/d;维生素C,50mg/次,3次/d.治疗组28例早期龙胆泻肝汤(龙胆草12g,栀子9g,黄芩6g,柴胡12g,车前子10g,生地黄12g,泽泻、夏枯草、茯苓、厚朴各9g,甘草6g);中晚期托里消毒散(黄芪20g,当归、白芍、川芎、党参、白术、茯苓各10g,甘草6g,金银花15g,连翘、蝉蜕、白蒺藜各10g);水煎200mL,1剂/d,早晚口服;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20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角膜、前房、视力、真菌菌丝、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11例,有效1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9.29%.对照组痊愈4例,有效14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66.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药分期联合西药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舒琴;丁伟;程改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中医内治法治疗颈椎病研究简况

    颈椎病是以颈椎退行性改变为基础的疾病,发病率逐年增高,无特效疗法,中医药治疗颈椎病有丰富的经验,但中医的认识和治疗尚无统一标准.查询古籍,检索文献数据库,总结归纳了中医古籍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和现代学者对中医治疗方法的相关研究,为本病的中医治疗理清了思路,为临床发挥中医特色更好的治疗本病提供了参考.

    作者:黄明亮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气滞胃痛冲剂治疗消化性溃疡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目的]观察气滞胃痛冲剂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53例门诊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8例奥美拉唑80mg+5%葡萄糖25mL,1次/d,静滴,0.5~1h内完成.治疗组75例气滞胃痛冲剂,2.5g/次,3次/d,开水冲服.均连续治疗5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溃疡状况、呕血、黑便症状、出血量、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40例,显效23例,有效1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治愈35例,显效15例,有效17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85.9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气滞胃痛冲剂治疗消化性溃疡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单静喜;时树龄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参仙升脉口服液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目的]观察参仙升脉口服液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47例住院及门诊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2例通脉养心丸,40丸/次,2次/d,口服.治疗组25例参仙升脉口服液,20mL/次,2次/d,口服.连续治疗15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动态心电图、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12例,有效1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00%.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72.7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动态心电图改变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仙升脉口服液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白晶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针灸治疗内科杂病

    针灸刺激穴位,保障患者气血通畅,对感冒、哮喘、胃痛等内科疾病有明显疗效,且对人体的伤害小,值得推广.

    作者:黄海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电针联合经筋刺法对中风后肢体痉挛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影响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经筋刺法对中风后肢体痉挛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影响.[方法]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80例住院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经筋刺法,取穴:上肢取手阳明、手少阳经筋循行所过的位于肩、肘、腕、手的经筋结点,即肩后伸旋外结点,伸肘结点,伸腕伸指结点,拇指展结点,指外展结点;下肢取足太阴,足厥阴,足少阳,足太阳经筋循行所过的位于髓、膝、踝、足的经筋结点,即屈髋结点,屈膝结点,足外翻结点,屈踝结点,留针30min.治疗组40例电针,上肢:内关,极泉,尺泽,肩骼,手三里,合谷,外关;下肢:委中,足三里,阳陵泉,环跳,阴陵泉,风市;连接电针正极在上,负极在下,选取疏波,30min/次,强度以患者能够耐受并且可以看到肌肉抽动为度;经筋刺法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10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疗程,判定疗效.[结果] ADL、四肢FMA评分两组均有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升高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联合经筋刺法可有效改善中风后肢体痉挛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无副作用,值得推广.

    作者:孙秀业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葛根芩连汤联合思密达治疗湿热型小儿泄泻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目的]观察葛根芩连汤联合思密达治疗湿热型小儿泄泻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384例住院患者按掷骰子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92例营养补给,对症治疗;思密达,8~12月3g/d,12~24月6g/d,>24个月9g/d.治疗组192例葛根芩连汤(葛根、茯苓各10g,黄芩、苍术、藿香、厚朴、陈皮各6g,黄连、甘草、乌梅各3g);1剂/d,水煎200mL,早晚口服;呕吐加姜竹茹、半夏、柿蒂;脱水加太子参,白术;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3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大便、体温、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163例,显效20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95.31%.对照组痊愈138例,显效22例,无效32例,总有效率83.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葛根芩连汤联合思密达治疗湿热型小儿泄泻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陆振瑜;孙晶;赵泾泾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导痰汤联合西药治疗复发性多软骨炎1例报告

    报告1例导痰汤联合西药治疗复发性多软骨炎.强的松40mg/d,环磷酰胺0.6g冲击治疗、马斯平、沐舒坦抗炎平喘等对症治疗.导痰汤(半夏20g,陈皮15g,枳实、茯苓各15g,白术、当归各12g,木香、桔梗、白前各10g,甘草6g,生姜10片),1剂/d,水煎200mL,早晚温服.经治疗,患者咳嗽、咳痰,憋气等症状逐渐减轻,出院前复查血恢复正常,疗效满意.

    作者:金昕;汲泓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活血化瘀方联合西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方联合西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72例住院及门诊患者按病志号抽签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①基础治疗;②极化液,1次/d,静滴;维生素C,200mg/次,3次/d,口服;肌苷片,0.4g/次,3次/d,口服;辅酶Q10,40mg/次,3次/d,口服.治疗组36例活血化瘀方(黄芪28g,党参18g,生地14g,麦冬13g,当归、五味子各9g,白芍14g,益母草13g,甘草7g;发热加黄芩、金银花及大青叶;失眠加柏子仁、酸枣仁及夜交藤;心前区疼痛加蒲黄、丹参及甘松;精神萎靡加桂枝与附子;口渴心悸加知母、石膏及玄参;胸闷气短加薤白与茯苓),1剂/d,水煎200mL,早晚口服;西医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14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心肌酶谱、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20例,显效9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22%.对照组痊愈8例,显效10例,有效1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7.78%.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心肌酶谱两组均有下降(P<0.05),治疗组下降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血化瘀方联合西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姚胜青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房颤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房颤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42例住院患者按掷骰子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胺碘酮,第1周0.6g/次,第2周0.4g/d,第3周0.2g/d,1次/d,此后长期口服.治疗组22例稳心颗粒,9g/次,3次/d;胺碘酮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15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心律、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痊愈9例,显效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1.82%.对照组临床痊愈3例,显效7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50.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房颤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金德运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辨证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目的]观察辨证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0例住院及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甘草酸二铵胶囊,150mg/次,3次/d,口服;胆红素升高加茵栀黄颗粒,6g/次,3次/d,口服.治疗组30例①湿热蕴结,清利湿热方(薏苡仁、茵陈各30g,山药15g,黄荟、防风、五味子、白术、山栀炒、白芍各10g,甘草、大黄各8g,柴胡6g;阳黄身热加茵陈蒿12g,栀子、大黄各9g);②气滞血瘀,舒肝理气通补方(香附、陈皮、枳实、防风、赤白芍、茵陈、五味子、丹参各10g,甘草8g,川芎、鳖甲粉、柴胡各6g;血虚、血瘀加熟地、当归各15g,白芍10g,桃仁9g,红花6g);③肝肾阴虚,补肾固精方(郁金、茵陈、当归、麦冬、白芍、防风、沙参、生地、川楝子、五味子、郁金各10g,甘草8g);④肝郁脾虚,健脾疏肝方(扁豆、山药各15g,防风、茯苓、郁金、当归、茵陈、白芍、五味子、白术各10g,甘草8g,柴胡6g;头痛目眩,口燥咽干加生姜15g,薄荷、甘草炙各6g);上方均1剂/d,水煎400mL,早晚口服.连续治疗90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中医症候积分、肝功能指标、不良反应.连续治疗3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15例,有效9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0.00%.对照组显效6例,有效12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60.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中医症候积分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肝功能指标两组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辨证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郭艳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温针灸联合牵引及红外线照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牵引及红外线照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50例门诊及住院患者按病志号抽签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5例①牵引:腰椎自动牵引床牵引,30min/d;②红外线照射:牵引完毕后进行,根据患者皮肤感觉调整距离,30min/d.治疗组75例温针灸:腰部夹脊穴、腰阳关、肾俞、阿是穴,症状循太阳经者配委中、承山、秩边、昆仑,症状循少阳经者配阳陵泉、环跳、风市、足临泣;以2寸或1.5寸毫针常规消毒后针刺,行提插泻法,得气后留针,以约2cm艾条套于针柄,点燃后根据皮温及患者感受调整距离,2cm艾条燃烧所需时间记为1壮,连续行3壮后起针,每壮之间行针1次;牵引及红外线照射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10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腰痛评分、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痊愈17例,显效31例,有效2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6.00%.对照组临床痊愈12例,显效26例,有效21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78.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腰痛评分两组均有改善(P<0.01),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温针灸联合牵引及红外线照射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杨学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主管:辽宁省卫生厅

主办:辽宁省中医药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辽宁省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