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林宜先;熊永炎
目的探讨保肛术后,可能导致复发的各种因素.方法通过复发病例的分析,寻找出复发的主要因素.结果除因癌细胞脱落造成种植等因素外,主要原因是切缘与癌下缘距离过近.结论保肛手术应避免癌细胞脱落、种植而造成的复发;直肠癌保肛手术要针对具体病例进行;下切缘厘米数应视不同情况决定
作者:徐雷;刘大伟;邵明吉;贾尔民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为筛选有抗突变作用的天然水果.方法采用抗突变和致突变同步快速试验对猕猴桃、石榴籽、冬雪蜜桃及野茄果4种可食性水果进行了试验.做加和不加大鼠肝脏微粒体酶(S9)的两种试验.结果全部受试物均未发现致突变毒性;猕猴桃及石榴籽显示对丝裂霉素C引起的致突变作用有拮抗效应;冬雪蜜桃有间接抗突变作用;野茄果未显示抗突变性 .结论猕猴桃、石榴籽及冬雪蜜桃是抗突变剂.
作者:赵泽贞;魏丽珍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分析2000例肿瘤术后经硬脊膜外或静脉镇痛效果及副反应.方法对肿瘤常规和急诊手术后自愿接受镇痛治疗的患者,术毕用泵经硬脊膜外或静脉给予不同配伍的麻醉镇痛药物行镇痛.结果 2000例均获满意的效果.结论两种途径的镇痛效果确切.持续低浓度小剂量的镇痛药能达到满意的镇痛效果,其循环呼吸系统稳定,副反应小,有利于肿瘤患者术后心理及生理状态恢复,尽早进行其它治疗.
作者:余鸣;薛亚军;杜嘉陵;刘义树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研究癌标CYFRA21-1及CEA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诊断、病情及预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检测101例NSCLC患者和112例良性肺疾病患者血清CYFRA21-1和CEA,比较NSCLC的不同组织类型、临床分期、手术前后差异.结果 CYFRA21-1对NSCLC诊断敏感性、特异性、有效性为72.4%、87.3%、79.1%,CYFRA21-1对鳞癌诊断敏感性、有效性高于腺癌(P<0.05),而CEA对NSCLC诊断敏感性、特异性、有效性为47.5% 、 94.0% 、 71.6%,CEA对腺癌诊断敏感性、有效性高于鳞癌(P<0.01),CYFRA21-1与CEA联合应用可提高对NSCLC诊断敏感性、有效性.血清CYFRA21-1水平与TNM分期有关,随病情变化而改变.结论血清CYFRA21-1检测特别是与CEA联合应用对NSCLC患者诊断、病情监测、预后判断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曾波航;李丹;黄慧;吕嘉春;于宪;邬勇坚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晚期胃癌联合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联合应用HCPT+FUDR+CF+DDP治疗54例均经病理检查确诊的晚期胃癌患者,28天为一周期.每个病历应用2~6个周期.观察近期疗效及毒性.结果近期疗效CR 2例 (3.70%),PR29例(53.7%),NC14例(25.9%),PD 9例(16.6%),有效率CR+PR为57.4%,毒副反应以胃肠道和骨髓抑制为主,经一般处理可耐受.结论 HCPT+CF/FUDR+DDP(HFP)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高于文献报道,值得进一步观察研究.
作者:陆海波;白玉贤;吴瑾;杨淑萍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转移抑制基因nm23及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在人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病理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83例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转移抑制基因nm23及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表达蛋白水平进行了研究.结果 nm23和TGFβ1表达水平与肺癌的TNM分期、细胞分化程度及肺癌的转移有密切关系(P<0.05).结论 nm23、TGFβ1基因表达水平同时降低,预示肺癌的转移和预后不良.
作者:陈晓峰;周清华;许军涛;张尚福;王海峰;李化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恶性肿瘤特异性标志物(TSGF)在肺癌早期诊断中的实用价值.方法采用对比分析法,检测TSGF的敏感性、特异性及诊断正确率.结果TSGF对肺癌诊断的敏感性为82.5%、特异性为96.2%及诊断正确率为91.7%.结论TSGF在肺癌诊断中具有敏感性和特异性高的特点,如果将TSGF检测与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影像学资料结合起来,并且动态观察TSGF的变化,可望进一步提高肺癌早期诊断率.
作者:薛建平;王先广;朱虎;李伯良;刘大珍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胃癌预后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了40例胃癌术后标本中VEGF及以原位杂交技术检测MMP-9 mRNA的表达.结果 VEGF、MMP-9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60%;VEGF蛋白表达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MMP-9mRNA的表达与胃癌的浸润程度、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性别、肿瘤大小、部位无关.结论 MMP-9、VEGF在肿瘤侵蚀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其共位表达有助于判断胃癌预后.
作者:金海燕;沈志祥;谭诗云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研究E-Cad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染色技术测定65例NSCLC组织标本E-Cad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病理类型、区域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病理分级及TNM分期之间的关系.结果 E-Cad在正常肺组织细胞膜上均清晰染色,在NSCLC组织中异常表达率为52.31%,显著高于正常肺组织(P<0.01),且E-Cad的表达与肺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病理分级及TNM分期有关(P<0.05),但与肿瘤大小和病理类型无关(P>0.05).结论检测E-Cad的表达,有可能为临床判断NSCLC区域淋巴结转移、病变的发展以及评估预后提供依据.
作者:褚晓源;陈龙邦;王靖华;张群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术前静脉化疗和术中腹腔化疗是否会延误手术时机,增加手术危险和术后并发症以及对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对入院的进展期胃癌患者,在控制对观察结果影响较大因素的条件下,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及对照两组比较.观察组术前静脉、术中腹腔用MMC、5-Fu、CF(甲酰四氢叶酸钙)化疗.对照组术前、术中不给化疗.记录术前住院日,术中失血、输血量和术后恢复情况,观察化疗的毒副作用.结果观察组术前化疗后24例出现毒副反应.术前住院日,术中失血、输血量,术后并发症和恢复情况,两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选用适当药物、剂量和疗程,术前静脉和术中腹腔化疗不延误手术时机,是安全可行的,但需严密监测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作者:李文惠;杨文举;高峰;韩晓鹏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检测卵巢肿瘤组织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л)的表达,探讨其与临床及病理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7例卵巢恶性肿瘤,30例卵巢良性肿瘤中GST-π的表达.结果(1)卵巢恶性肿瘤术前接受化疗组GST-π阳性表达率52.38%,未接受化疗组32.14%,卵巢良性肿瘤组6.67%,三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2)低分化肿瘤较高、中分化者GST-л阳性表达率显著增高(P<0.01).结论卵巢恶性肿瘤组织中GST-л表达与其化疗有关,对临床判断化疗敏感性和预后有一定参考价值.
作者:李春荣;程鸾;宋志琴;尹善德;刘江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抗人肝癌单抗HAB18早已证实与肝癌组织有很好的亲和力,以其为载体的导向药物治疗肝癌目前已进入临床实验.为了更好的了解其相应抗原在肝癌表达的意义,我们对四种肝癌细胞与正常肝细胞HAB18GmRNA及相应蛋白的表达进行了细胞内定位及半定量分析,试图探索HAB18G基因蛋白产物的表达规律.
作者:段旭东;石梅;陈志南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研究p53、p21WAF1、p16在胃癌前病及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探讨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慢性萎缩性胃炎65例、肠化93例、胃上皮不典型增生94例、胃癌60例中三者的表达.结果随着病变的发展三者均有较明显失活(P<0.05).结论 p53、p21WAF1及p16的失活对于胃癌的发生有重要作用,p53和p21WAF1的失活有协同性属于癌症发生的相对晚期事件,p16的失活发生于病变早期.
作者:蓝菁;熊永炎;田素芳;余少平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研究TGF-βRⅠ表达与老年胃癌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50例内窥镜胃良性活检标本及61例老年胃癌手术标本中TGF-βRⅠ的表达情况.结果胃良性活检标本TGF-βRI表达阳性率>95.00%,胃癌表达阳性率为31.5%,其表达水平与胃癌浸润胃壁深度和pTNM分期呈负相关(P<0.01).TGF-βRⅠ阳性者术后3、5年生存率优于阴性者.结论检测胃活检粘膜及老年胃癌组织中TGF-βRⅠ表达状况,有助于了解胃粘膜癌变倾向及老年胃癌生物学行为和对患者预后的判断.
作者:官国先;寿楠海;姜希宏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肿瘤异质性(heterogeneity)是指肿瘤性质上的多样性.异质性对于解释肿瘤基础研究及临床研究中出现的许多疑问具有重要意义.有关肿瘤异质性的研究,已经从肿瘤病理学深入到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分子病理学等方面.肺癌异质性较为明显,一直是讨论肿瘤异质性的主要对象.大量研究表明肺癌的形态学表现、核型、生长速率、DNA含量、转移潜能、对化疗药物的耐药性等各方面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异质性.
作者:张伟;林宜先;熊永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通过多形性腺瘤内癌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研究1、探讨多形性腺瘤伴细胞生长活跃,原位癌及其亚型之间的差异.2、对多形性腺瘤内癌病理形态、细胞增殖活性及癌基因方面的联合指标进行测定,加深对生物学行为的认识.方法选用多形性腺瘤伴细胞生长活跃36例、恶性混合瘤9例、侵袭性癌26例、良性多形性腺瘤18例重新连续节片,作特染AgNORs,免疫组化PCNA、Ki-67、p53、VEGF并复习临床资料.结果多形性腺瘤内癌及其亚型,AgNORs及Ki67、PCNA、VEGF、p53表达阳性,而癌旁组织表达为可疑阳性或阴性.结论根据多形性腺瘤内癌病理形态,细胞增殖活性、VEGF、p53的检测,首次在国内提出了原位癌、侵袭性癌及恶性混合瘤病理学诊断标准及其鉴别诊断.
作者:杨小玲;朱剑;毛永荣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研究β-胡萝卜素对人体乳腺癌MCF-7细胞毒杀作用.方法应用MTT比色法,在试管内研究β-CA对MMT OD值的影响,检测β-CA对MCF-7人乳腺细胞的毒杀作用.结果不同浓度的β-CA对MCF-7癌细胞均有杀伤作用.特别是0.5、0.1、0.05mg/ml组,其对癌细胞的杀伤率分别达到99%、88.19%和56.35%,有极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β-CA在试管内对MCF-7乳腺癌细胞有直接的毒杀作用,作用机理可能与其直接调控癌基因和抗癌基因的表达有关,终可导致癌细胞的死亡.
作者:王成鑫;鲁汉兰;刘冬玲;屈三甫;甘孝英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一年一度的ASCO,总是给人带来一些希望,也给人留下一些遗憾.希望在于:癌症的分子靶向治疗终于走出实验室并在临床试验中带来鼓舞人心的前景,Iressa和C225在肺癌的应用,让我们看到一种新的希望.而遗憾呢?借用Sause的大会发言,是“everything, everywhere”.在探索肺癌佳治疗模式过程中,我们就像小脚女人一样,小步挪移,而蓦然回首,才发现一些我们自以为是的治疗模式,原来存在重大缺陷,它只是对病人的一种过度治疗.笔者借参加ASCO之便,参与和复习了本次大会所有的肺癌临床研究论坛的论文,写就这篇综述,期望同道们能分享这些肺癌临床研究的新信息.
作者:吴一龙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贲门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与其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对48例具有较完整临床病理资料的贲门癌组织,进行了CD34、VEGF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分析VEGF和微血管密度(MVD)与贲门癌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VEGF阳性表达与MVD均与癌组织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5),并且在VEGF阳性表达的肿瘤中,MVD明显高于阴性者(P<0.05).结论 VEGF与贲门癌的血管生成密切相关,对肿瘤生长、浸润和转移有促进作用.VEGF和MVD可作为预测贲门癌生物学行为指标之一.
作者:刘钧;赵永年;朱治键;黄一凡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