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检测血清恶性肿瘤特异性标志物在肺癌早期诊断中的实验研究

薛建平;王先广;朱虎;李伯良;刘大珍

关键词:恶性肿瘤特异性标志物, 肺癌, 早期诊断
摘要:目的研究恶性肿瘤特异性标志物(TSGF)在肺癌早期诊断中的实用价值.方法采用对比分析法,检测TSGF的敏感性、特异性及诊断正确率.结果TSGF对肺癌诊断的敏感性为82.5%、特异性为96.2%及诊断正确率为91.7%.结论TSGF在肺癌诊断中具有敏感性和特异性高的特点,如果将TSGF检测与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影像学资料结合起来,并且动态观察TSGF的变化,可望进一步提高肺癌早期诊断率.
肿瘤防治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三氧化二砷对人肝癌细胞增殖和超微结构的影响

    目的明确三氧化二砷(As2O3)对人肝癌细胞生长和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活细胞观察法、台盘兰拒染法、MTT法和透射与扫描电镜观察了As2O3对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株QGY-7701和QGY-7703的生长活力和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 As2O3能显著地抑制人肝癌细胞QGY-7701和QGY-7703的生长,用药后诱导其出现了典型的细胞凋亡超微结构改变.结论 As2O3对人肝癌细胞的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该抑制作用与诱导细胞凋亡密切相关.

    作者:刘琳;秦叔逵;王锦鸿;陈惠英;陈洪;马军;刘文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p27kipl蛋白与雌、孕激素受体在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p27kipl、雌激素受体(ER)与孕激素受体(PR)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6例子宫内膜癌、29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病变和31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p27kipl蛋白及其癌组织中ER和PR的表达.结果在癌组织中p27kipl的表达率为53.0%,明显低于非典型增生病变的75.8%和正常子宫内膜的87.1%,并与其分级有关;ER和PR的表达与p27kipl相似.结论 p27kipl与此癌的发展和恶性程度有关,这对其治疗和预后有参考价值.

    作者:安天义;刘民培;吕振涛;张晓艳;蔺迪;戴兵;刘亚革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脑胶质瘤IL-6/IL-6R自分泌或旁分泌环路的存在及意义

    目的研究脑胶质瘤中IL-6/IL-6R自分泌或旁分泌环路的存在和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和IL-6受体(IL-6R)基因在脑胶质瘤细胞株、脑胶质瘤组织标本和正常人脑胶质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2株脑胶质瘤细胞株均有IL-6和IL-6R的表达,52例脑胶质瘤组织标本中有38例(73.1%)表达IL-6、44例(84.6%)表达IL-6R、33例(63.5%)同时表达IL-6和IL-6R.人脑正常胶质细胞仅有IL-6基因弱表达,而无IL-6R表达.结论脑胶质瘤可能存在IL-6/IL-6R自分泌或旁分泌环路,此环路与肿瘤的恶性增殖有关.

    作者:胡永生;张庆林;田志刚;魏海明;李刚;庞琦;王成伟;张建华;冯进波;许晓群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人肝癌细胞放射敏感性体外研究

    目的用体外实验方法探讨人肝细胞癌的放射敏感性.方法三株人肝癌细胞HepG2、SMMC-7402、SMMC-7721体外培养,应用集落形成法和MTT法测定6MVX线不同剂量照射后细胞的存活率,计算三株细胞放射敏感性参数.结果 HepG2的D0为1.5,SF2为0.45;7402的D0为1.6,SF2为0.63;7701的D0为1.8,SF2为0.79.MTT法与集落形成法相关性较好,r=0.958(P<0.05).结论 HepG2具有较高的放射敏感性,7402和7721的放射敏感性较低;MTT法可替代集落形成法作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快速测定.

    作者:石卫民;范义湘;陈龙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术前静脉术中腹腔化疗对胃癌手术影响的观察

    目的观察术前静脉化疗和术中腹腔化疗是否会延误手术时机,增加手术危险和术后并发症以及对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对入院的进展期胃癌患者,在控制对观察结果影响较大因素的条件下,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及对照两组比较.观察组术前静脉、术中腹腔用MMC、5-Fu、CF(甲酰四氢叶酸钙)化疗.对照组术前、术中不给化疗.记录术前住院日,术中失血、输血量和术后恢复情况,观察化疗的毒副作用.结果观察组术前化疗后24例出现毒副反应.术前住院日,术中失血、输血量,术后并发症和恢复情况,两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选用适当药物、剂量和疗程,术前静脉和术中腹腔化疗不延误手术时机,是安全可行的,但需严密监测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作者:李文惠;杨文举;高峰;韩晓鹏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微血管密度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贲门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贲门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与其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对48例具有较完整临床病理资料的贲门癌组织,进行了CD34、VEGF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分析VEGF和微血管密度(MVD)与贲门癌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VEGF阳性表达与MVD均与癌组织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5),并且在VEGF阳性表达的肿瘤中,MVD明显高于阴性者(P<0.05).结论 VEGF与贲门癌的血管生成密切相关,对肿瘤生长、浸润和转移有促进作用.VEGF和MVD可作为预测贲门癌生物学行为指标之一.

    作者:刘钧;赵永年;朱治键;黄一凡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肺癌临床研究新进展——来自ASCO的报告

    一年一度的ASCO,总是给人带来一些希望,也给人留下一些遗憾.希望在于:癌症的分子靶向治疗终于走出实验室并在临床试验中带来鼓舞人心的前景,Iressa和C225在肺癌的应用,让我们看到一种新的希望.而遗憾呢?借用Sause的大会发言,是“everything, everywhere”.在探索肺癌佳治疗模式过程中,我们就像小脚女人一样,小步挪移,而蓦然回首,才发现一些我们自以为是的治疗模式,原来存在重大缺陷,它只是对病人的一种过度治疗.笔者借参加ASCO之便,参与和复习了本次大会所有的肺癌临床研究论坛的论文,写就这篇综述,期望同道们能分享这些肺癌临床研究的新信息.

    作者:吴一龙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生化调节方案MTX/5-FU/DDP(MFP)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生化调节方案MTX/5-FU/DDP(MFP)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与毒性.方法 1998年6月至2000年6月应MTX/5-FU/DDP(MFP)治疗晚期胃癌42例.结果全组总有效率(CR+PR)47.6%,对初次化疗患者有效率66.7%,对曾接受过化疗者有效率37.04%,对曾接受过5-FU治疗者有效率36.8%.统计学分析显示MFP方案对初次化疗者的有效率显著高于以往接受过化疗者.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该方案对晚期胃癌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轻,而且十分经济便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哲海;孔莉;张恩宁;冯斌;周登光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原发性肝癌的局部治疗

    局部治疗是不能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以下简称肝癌)的重要治疗方法,其方法简便,疗效确切,自80年代开展以来,显著地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了生存期.现将肝癌的局部治疗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作者:李琦;凌昌全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肺癌异质性的分子病理学研究

    肿瘤异质性(heterogeneity)是指肿瘤性质上的多样性.异质性对于解释肿瘤基础研究及临床研究中出现的许多疑问具有重要意义.有关肿瘤异质性的研究,已经从肿瘤病理学深入到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分子病理学等方面.肺癌异质性较为明显,一直是讨论肿瘤异质性的主要对象.大量研究表明肺癌的形态学表现、核型、生长速率、DNA含量、转移潜能、对化疗药物的耐药性等各方面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异质性.

    作者:张伟;林宜先;熊永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端粒酶在乳腺癌临床上的应用

    1 端粒酶的研究概貌人染色体的末端有一个重要的复发结构(TTAGGG)称端粒,发现于30年代.它随细胞的分裂而缩短,到一定的程度,细胞将不再分裂,进入衰老、死亡期.即端粒的长度限制了细胞分裂的次数[1].端粒酶——一种依赖RNA的DNA核糖核酸蛋白聚合酶,是在特定的条件下被激活,修复缩短的端粒来稳定染色体,阻止TTAGGG重复结构的持续丢失.50年代检测出端粒酶.它是“永生”细胞和肿瘤细胞得以“永生”的关键.

    作者:余建军;高标;周咸亮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河北磁县、河南林县食管癌流行趋势

    目的对我国河北磁县、河南林县食管癌发病死亡率进行趋势分析及预测.方法采用磁县、林县食管癌发病、死亡资料进行流行病学研究分析,并用灰色系统GM(1,1)模型预测其发病率、死亡率趋势.结果近十年来磁县、林县食管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但较为缓慢.预测2002年食管癌发病率男性为99.60/10万,女性为65.81/10万,食管癌死亡率男性为75.54/10万,女性为44.76/10万,食管癌发病率、死亡率均仍属较高水平.结论磁县、林县食管癌发病率、死亡率均仍属较高水平,提示我们应该继续深入地在该地区开展食管癌的综合防治工作,坚持不懈.

    作者:贺宇彤;杨玲;侯浚;邵壮;张思维;孟凡书;连士勇;乔友林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VEGF与MMP-9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胃癌预后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了40例胃癌术后标本中VEGF及以原位杂交技术检测MMP-9 mRNA的表达.结果 VEGF、MMP-9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60%;VEGF蛋白表达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MMP-9mRNA的表达与胃癌的浸润程度、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性别、肿瘤大小、部位无关.结论 MMP-9、VEGF在肿瘤侵蚀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其共位表达有助于判断胃癌预后.

    作者:金海燕;沈志祥;谭诗云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C-erbB-2及nm2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C-erbB-2和nm2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预后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5例临床随访资料完整的乳腺癌患者标本中,C-erbB-2和nm23的表达情况,用Cox回归分析其预后意义.结果 C-erbB-2及nm2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和55.4%.C-erbB-2表达与腋淋巴结状态呈正相关,与生存率呈负相关,而nm23表达则相反.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腋淋巴结状态,C-erbB-2及nm23过度表达等3项指标反映乳腺癌预后情况,危险度分别为3.1046,2.6582,0.3704.结论 C-erbB-2及nm23是仅次于乳腺癌腋淋巴结状态的独立的预后指标,联合检测可提高其预后价值.

    作者:王涛;周云峰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低位直肠癌术前放疗对保肛的意义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行术前放疗对保肛的价值.方法应用60CO对37例低位直肠癌进行全盆腔放疗,1月后再手术.结果低位直肠癌病人行术前放疗后再手术与未放疗而直接行手术组进行对照研究,在保肛率,生存率和局部复发率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低位直肠癌行术前放疗可以提高其保肛率,并且能降低局部复发率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黄小明;葛旭明;匡久树;高方喜;蒋芹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环胞菌素A逆转数种人类胶质瘤细胞多药耐药性的体外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环胞菌素A体外逆转人类胶质瘤细多药耐药性的作用及其机理.方法采用有MDR1和MRP表达的人类胶质瘤细系,通过放射自显影观察应用环胞菌素A前后抗癌药物在细胞内的积累与外排量.结果在有MDR1和MRP表达的人类胶质瘤细胞系中,加入环胞菌素A后细胞内抗癌药物积累量显著增加(P<0.05).结论环胞菌素A可增加耐药细胞对抗癌药的敏感性,在体外能有效地逆转入类胶质瘤细胞的多药耐药性.其作用机制除了与细胞膜上的P-糖蛋白竞争性结合、抑制药物外排,对MRP过度表达的胶质瘤细胞系也有逆转作用,这可能与细胞类型有关.

    作者:焦保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麻醉中2例心跳呼吸骤停的抢救

    例1.男,59岁,体重69kg,ASAⅠ级.在连硬外麻醉下行左乳癌根治术,T2-3穿刺顺利.术中以0.25%布比卡因维持麻醉,手术结束前15min推注10ml.患者术中清醒,监测心电图、血压正常.手术结束时患者突然出现叹气样呼吸,随即呼叫患者发现意识丧失,ECG显示HR 8 bpm,血压消失.急行面罩加压给氧、气管插管,同时胸外心脏按压.静注肾上腺素1mg,2分半钟后HR 58bpm、BP11.3/6kpa,5min后患者自主呼吸恢复.考虑术毕前推注0.25%布比卡因10ml剂量偏大、浓度偏高、阻滞范围较大而使胸交感神经广泛阻滞致循环功能不全,肋间肌、膈肌麻痹致呼吸功能不全,仍维持通气.8min后患者完全清醒拔出气管导管.观察10min未见异常后出室,12天后康复出院.

    作者:李英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β-胡萝卜素对人体乳腺癌MCF-7细胞的细胞毒性研究

    目的研究β-胡萝卜素对人体乳腺癌MCF-7细胞毒杀作用.方法应用MTT比色法,在试管内研究β-CA对MMT OD值的影响,检测β-CA对MCF-7人乳腺细胞的毒杀作用.结果不同浓度的β-CA对MCF-7癌细胞均有杀伤作用.特别是0.5、0.1、0.05mg/ml组,其对癌细胞的杀伤率分别达到99%、88.19%和56.35%,有极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β-CA在试管内对MCF-7乳腺癌细胞有直接的毒杀作用,作用机理可能与其直接调控癌基因和抗癌基因的表达有关,终可导致癌细胞的死亡.

    作者:王成鑫;鲁汉兰;刘冬玲;屈三甫;甘孝英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原位复发性脑转移瘤的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手术后原位复发脑转移瘤再次手术的可能性及对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对7例脑转移瘤术后原位复发患者进行了再次手术和随访.结果 7例患者术后颅内压均明显下降,6例好转出院,1例并发症死亡.随访6例存活时间均超过半年,2例存活时间超过一年.结论脑转移瘤术后复发并不是绝对的手术禁忌症,对于肿瘤位置表浅,无颅内及全身多发转移灶,全身状况良好者仍可通过手术达到延长生存期,改善生存质量的目的.

    作者:黄强;戴伟民;余国峰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细胞凋亡及其与肿瘤治疗

    细胞死亡是细胞生命活动的重要过程.细胞死亡有两种形式:坏死(necrosis)和凋亡(apoptosis).坏死是由于某些病理因素造成细胞被动死亡,凋亡是指象秋天树叶凋谢一样,细胞遵循自身基因的程序结束生命,是一种自主性死亡过程.长期以来,人们总认为细胞死亡是由于有害因子直接作用的结果,忽视了基因指导下的程序性细胞自然死亡.细胞凋亡这一概念的提出为阐明某些疾病发病机制和寻找新的防治措施带来新思路,对肿瘤的研究也不例外.本文将对细胞凋亡的概念、特征、调控和对肿瘤治疗的意义作一综述.

    作者:江曼;刘铭球;林宜先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肿瘤防治研究杂志

肿瘤防治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湖北省卫生厅;中国抗癌协会;湖北省肿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