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细胞凋亡及其与肿瘤治疗

江曼;刘铭球;林宜先

关键词:细胞凋亡, 肿瘤, 治疗
摘要:细胞死亡是细胞生命活动的重要过程.细胞死亡有两种形式:坏死(necrosis)和凋亡(apoptosis).坏死是由于某些病理因素造成细胞被动死亡,凋亡是指象秋天树叶凋谢一样,细胞遵循自身基因的程序结束生命,是一种自主性死亡过程.长期以来,人们总认为细胞死亡是由于有害因子直接作用的结果,忽视了基因指导下的程序性细胞自然死亡.细胞凋亡这一概念的提出为阐明某些疾病发病机制和寻找新的防治措施带来新思路,对肿瘤的研究也不例外.本文将对细胞凋亡的概念、特征、调控和对肿瘤治疗的意义作一综述.
肿瘤防治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多形性腺瘤内癌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研究

    目的通过多形性腺瘤内癌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研究1、探讨多形性腺瘤伴细胞生长活跃,原位癌及其亚型之间的差异.2、对多形性腺瘤内癌病理形态、细胞增殖活性及癌基因方面的联合指标进行测定,加深对生物学行为的认识.方法选用多形性腺瘤伴细胞生长活跃36例、恶性混合瘤9例、侵袭性癌26例、良性多形性腺瘤18例重新连续节片,作特染AgNORs,免疫组化PCNA、Ki-67、p53、VEGF并复习临床资料.结果多形性腺瘤内癌及其亚型,AgNORs及Ki67、PCNA、VEGF、p53表达阳性,而癌旁组织表达为可疑阳性或阴性.结论根据多形性腺瘤内癌病理形态,细胞增殖活性、VEGF、p53的检测,首次在国内提出了原位癌、侵袭性癌及恶性混合瘤病理学诊断标准及其鉴别诊断.

    作者:杨小玲;朱剑;毛永荣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呕必停改进方案预防大剂量顺铂所致迟发性恶心呕吐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单用呕必停与呕必停联用地塞米松、胃复安预防大剂量顺铂所致恶心呕吐的效果 .方法病人分为两组,一组单用呕必停(对照组),一组应用呕必停联合地塞米松、胃复安(观察组),共观察4天.顺铂用量40~60mg/m2.结果控制迟发呕吐有效率:在观察组为93.8%(平均),对照组为73.9%(平均),控制迟发恶心有效率:观察组为91.8%(平均),对照组为68.7%(平均),有明显差异(P<0.05),但急性反应有效率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大剂量顺铂引起的迟发恶心、呕吐有效率,观察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而急性反应两组效果差异不明显.

    作者:马磊;马海龙;赵旭林;贺利民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首发为乳腺癌的多原发性癌10例报道

    多原发性癌(Multifocal Primary Carcinoma)简称MPC,是指同一患者在身体的不同部位或器管同时或异时发生二个或二个以上的原发性恶性肿瘤.近年来对MPC的报道逐年增多.我院1990年至1999年收治了首发为乳腺癌的多原发性癌10例,现就其临床诊治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见表1)

    作者:肖昌蔚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河北磁县、河南林县食管癌流行趋势

    目的对我国河北磁县、河南林县食管癌发病死亡率进行趋势分析及预测.方法采用磁县、林县食管癌发病、死亡资料进行流行病学研究分析,并用灰色系统GM(1,1)模型预测其发病率、死亡率趋势.结果近十年来磁县、林县食管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但较为缓慢.预测2002年食管癌发病率男性为99.60/10万,女性为65.81/10万,食管癌死亡率男性为75.54/10万,女性为44.76/10万,食管癌发病率、死亡率均仍属较高水平.结论磁县、林县食管癌发病率、死亡率均仍属较高水平,提示我们应该继续深入地在该地区开展食管癌的综合防治工作,坚持不懈.

    作者:贺宇彤;杨玲;侯浚;邵壮;张思维;孟凡书;连士勇;乔友林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C-erbB-2及nm2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C-erbB-2和nm2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预后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5例临床随访资料完整的乳腺癌患者标本中,C-erbB-2和nm23的表达情况,用Cox回归分析其预后意义.结果 C-erbB-2及nm2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和55.4%.C-erbB-2表达与腋淋巴结状态呈正相关,与生存率呈负相关,而nm23表达则相反.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腋淋巴结状态,C-erbB-2及nm23过度表达等3项指标反映乳腺癌预后情况,危险度分别为3.1046,2.6582,0.3704.结论 C-erbB-2及nm23是仅次于乳腺癌腋淋巴结状态的独立的预后指标,联合检测可提高其预后价值.

    作者:王涛;周云峰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肾颗粒细胞癌合并回肠间质瘤1例

    患者女,59岁.因间断黑便1年余,近来加重,并伴上腹部隐痛,恶心、呕吐,于2000年10月11日以“消化道出血”入院.检查:一般情况欠佳,神清,重度贫血貌.遂行急诊肠镜检查见升结肠及回盲部有较多积血致视野不清,未发现肿瘤及明确出血点.于10月19日行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检查,提示空肠占位性病变,考虑平滑肌肉瘤可能性大.后行腹部CT检查发现左侧肾腔占位.于11月13日行左肾切除及部分空肠切除吻合术.

    作者:任勇;陈寿松;齐曼丽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食管穿孔修补术后并发食管癌1例报告

    病人,男,60岁.1991年11月因吞食肉团阻塞于食管下段,在当地医院采用纤维食管镜取出异物.术后出现右上腹剧烈疼痛,疑为胃穿孔而行急诊剖腹探察术,术中未发现穿孔病灶,实施了远端胃大部切除术.术后5小时出现左下胸痛,高烧,呼吸急促,经相关检查后疑为食管穿孔,当晚又经左胸剖胸探察,术中见胸腔有大量脓液,食管下段穿孔,冲洗胸腔,修补食管穿孔,并置胸管引流,术后抗炎治疗.至99年3月始出现进食梗阻,呈进行性加重.

    作者:周磊;周叔恭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卵巢肿瘤组织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表达与临床及病理因素的关系

    目的检测卵巢肿瘤组织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л)的表达,探讨其与临床及病理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7例卵巢恶性肿瘤,30例卵巢良性肿瘤中GST-π的表达.结果(1)卵巢恶性肿瘤术前接受化疗组GST-π阳性表达率52.38%,未接受化疗组32.14%,卵巢良性肿瘤组6.67%,三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2)低分化肿瘤较高、中分化者GST-л阳性表达率显著增高(P<0.01).结论卵巢恶性肿瘤组织中GST-л表达与其化疗有关,对临床判断化疗敏感性和预后有一定参考价值.

    作者:李春荣;程鸾;宋志琴;尹善德;刘江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改刊申明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人肝癌细胞放射敏感性体外研究

    目的用体外实验方法探讨人肝细胞癌的放射敏感性.方法三株人肝癌细胞HepG2、SMMC-7402、SMMC-7721体外培养,应用集落形成法和MTT法测定6MVX线不同剂量照射后细胞的存活率,计算三株细胞放射敏感性参数.结果 HepG2的D0为1.5,SF2为0.45;7402的D0为1.6,SF2为0.63;7701的D0为1.8,SF2为0.79.MTT法与集落形成法相关性较好,r=0.958(P<0.05).结论 HepG2具有较高的放射敏感性,7402和7721的放射敏感性较低;MTT法可替代集落形成法作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快速测定.

    作者:石卫民;范义湘;陈龙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nm23和TGFβ1在人体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关系的探讨

    目的探讨转移抑制基因nm23及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在人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病理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83例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转移抑制基因nm23及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表达蛋白水平进行了研究.结果 nm23和TGFβ1表达水平与肺癌的TNM分期、细胞分化程度及肺癌的转移有密切关系(P<0.05).结论 nm23、TGFβ1基因表达水平同时降低,预示肺癌的转移和预后不良.

    作者:陈晓峰;周清华;许军涛;张尚福;王海峰;李化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细胞凋亡及其与肿瘤治疗

    细胞死亡是细胞生命活动的重要过程.细胞死亡有两种形式:坏死(necrosis)和凋亡(apoptosis).坏死是由于某些病理因素造成细胞被动死亡,凋亡是指象秋天树叶凋谢一样,细胞遵循自身基因的程序结束生命,是一种自主性死亡过程.长期以来,人们总认为细胞死亡是由于有害因子直接作用的结果,忽视了基因指导下的程序性细胞自然死亡.细胞凋亡这一概念的提出为阐明某些疾病发病机制和寻找新的防治措施带来新思路,对肿瘤的研究也不例外.本文将对细胞凋亡的概念、特征、调控和对肿瘤治疗的意义作一综述.

    作者:江曼;刘铭球;林宜先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晚期胃癌联合化疗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晚期胃癌联合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联合应用HCPT+FUDR+CF+DDP治疗54例均经病理检查确诊的晚期胃癌患者,28天为一周期.每个病历应用2~6个周期.观察近期疗效及毒性.结果近期疗效CR 2例 (3.70%),PR29例(53.7%),NC14例(25.9%),PD 9例(16.6%),有效率CR+PR为57.4%,毒副反应以胃肠道和骨髓抑制为主,经一般处理可耐受.结论 HCPT+CF/FUDR+DDP(HFP)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高于文献报道,值得进一步观察研究.

    作者:陆海波;白玉贤;吴瑾;杨淑萍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环胞菌素A逆转数种人类胶质瘤细胞多药耐药性的体外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环胞菌素A体外逆转人类胶质瘤细多药耐药性的作用及其机理.方法采用有MDR1和MRP表达的人类胶质瘤细系,通过放射自显影观察应用环胞菌素A前后抗癌药物在细胞内的积累与外排量.结果在有MDR1和MRP表达的人类胶质瘤细胞系中,加入环胞菌素A后细胞内抗癌药物积累量显著增加(P<0.05).结论环胞菌素A可增加耐药细胞对抗癌药的敏感性,在体外能有效地逆转入类胶质瘤细胞的多药耐药性.其作用机制除了与细胞膜上的P-糖蛋白竞争性结合、抑制药物外排,对MRP过度表达的胶质瘤细胞系也有逆转作用,这可能与细胞类型有关.

    作者:焦保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脑胶质瘤IL-6/IL-6R自分泌或旁分泌环路的存在及意义

    目的研究脑胶质瘤中IL-6/IL-6R自分泌或旁分泌环路的存在和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和IL-6受体(IL-6R)基因在脑胶质瘤细胞株、脑胶质瘤组织标本和正常人脑胶质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2株脑胶质瘤细胞株均有IL-6和IL-6R的表达,52例脑胶质瘤组织标本中有38例(73.1%)表达IL-6、44例(84.6%)表达IL-6R、33例(63.5%)同时表达IL-6和IL-6R.人脑正常胶质细胞仅有IL-6基因弱表达,而无IL-6R表达.结论脑胶质瘤可能存在IL-6/IL-6R自分泌或旁分泌环路,此环路与肿瘤的恶性增殖有关.

    作者:胡永生;张庆林;田志刚;魏海明;李刚;庞琦;王成伟;张建华;冯进波;许晓群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端粒酶在乳腺癌临床上的应用

    1 端粒酶的研究概貌人染色体的末端有一个重要的复发结构(TTAGGG)称端粒,发现于30年代.它随细胞的分裂而缩短,到一定的程度,细胞将不再分裂,进入衰老、死亡期.即端粒的长度限制了细胞分裂的次数[1].端粒酶——一种依赖RNA的DNA核糖核酸蛋白聚合酶,是在特定的条件下被激活,修复缩短的端粒来稳定染色体,阻止TTAGGG重复结构的持续丢失.50年代检测出端粒酶.它是“永生”细胞和肿瘤细胞得以“永生”的关键.

    作者:余建军;高标;周咸亮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肺癌临床研究新进展——来自ASCO的报告

    一年一度的ASCO,总是给人带来一些希望,也给人留下一些遗憾.希望在于:癌症的分子靶向治疗终于走出实验室并在临床试验中带来鼓舞人心的前景,Iressa和C225在肺癌的应用,让我们看到一种新的希望.而遗憾呢?借用Sause的大会发言,是“everything, everywhere”.在探索肺癌佳治疗模式过程中,我们就像小脚女人一样,小步挪移,而蓦然回首,才发现一些我们自以为是的治疗模式,原来存在重大缺陷,它只是对病人的一种过度治疗.笔者借参加ASCO之便,参与和复习了本次大会所有的肺癌临床研究论坛的论文,写就这篇综述,期望同道们能分享这些肺癌临床研究的新信息.

    作者:吴一龙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p53、p21WAF1及p16在胃癌前病变和胃癌中的表达

    目的研究p53、p21WAF1、p16在胃癌前病及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探讨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慢性萎缩性胃炎65例、肠化93例、胃上皮不典型增生94例、胃癌60例中三者的表达.结果随着病变的发展三者均有较明显失活(P<0.05).结论 p53、p21WAF1及p16的失活对于胃癌的发生有重要作用,p53和p21WAF1的失活有协同性属于癌症发生的相对晚期事件,p16的失活发生于病变早期.

    作者:蓝菁;熊永炎;田素芳;余少平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HAB18G在肝癌细胞中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的研究

    抗人肝癌单抗HAB18早已证实与肝癌组织有很好的亲和力,以其为载体的导向药物治疗肝癌目前已进入临床实验.为了更好的了解其相应抗原在肝癌表达的意义,我们对四种肝癌细胞与正常肝细胞HAB18GmRNA及相应蛋白的表达进行了细胞内定位及半定量分析,试图探索HAB18G基因蛋白产物的表达规律.

    作者:段旭东;石梅;陈志南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直肠癌保留肛门诸手术局部复发原因探讨及预防对——附39例分析

    目的探讨保肛术后,可能导致复发的各种因素.方法通过复发病例的分析,寻找出复发的主要因素.结果除因癌细胞脱落造成种植等因素外,主要原因是切缘与癌下缘距离过近.结论保肛手术应避免癌细胞脱落、种植而造成的复发;直肠癌保肛手术要针对具体病例进行;下切缘厘米数应视不同情况决定

    作者:徐雷;刘大伟;邵明吉;贾尔民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肿瘤防治研究杂志

肿瘤防治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湖北省卫生厅;中国抗癌协会;湖北省肿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