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迟发性放射性脑坏死

辛利平;宗淼

关键词:颅内肿瘤, 放射治疗, 脑坏死
摘要:我院自1996年至2000年共收治迟发性放射性脑坏死8例,现报道如下.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神经内窥镜手术并发症及处理

    于1998年9月至2001年3月,我院以德国产ZEPPLIN神经内窥镜完成神经外科手术41例,现报告其初步结果,重点分析并发症.

    作者:陈建良;吴耀晨;向进;陈旭东;陈洪;陈锦伦;张清平;吕文;郭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中、老年人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151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中、老年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DTICH)临床特点、伴随危险因素及诊疗过程中注意问题.方法回顾分析151例中老年DTICH病例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DTICH占中老年颅脑损伤病人的77.8%,死亡率为25.2%.结论对于中老年颅脑损伤患者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警惕DTICH的发生,及时作出诊断、治疗.DTICH多出现于颅脑损伤后72 h内或清除其它颅内血肿后突然出现,高峰期是伤后24 h.

    作者:林其昌;林少华;陈信康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三叶皮瓣转移并帽状腱膜间断切开修复大面积头皮缺损

    头皮外伤清创或头皮肿瘤切除后遗留大面积头皮缺损修复比较困难.我院从1994年7月至1999年10月,采用三叶皮瓣转移并帽状腱膜间断切开修复大面积头皮缺损,共15例,效果满意.

    作者:薛建荣;张作洪;陈世洁;刘建雄;余辉;吴明灿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紫外线照射充氧液体输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观察

    近几年,我院采用紫外线照射充氧液体输注疗法(UltraViolet drug solution irradiation and oxygenation,UDIO)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取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赵时雨;肖红枝;江普查;袁先厚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引流手术的改进

    钻孔冲洗引流术是目前治疗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首选方法,但仍有一些严重并发症影响其病程和预后.笔者近五年来对该方法作了一些改进,手术40例,无1例发生并发症,报告如下.

    作者:环一雷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MRI海马特殊扫描在颞叶癫痫海马硬化诊断中的应用

    随着影像学发展和显微外科技术的进步,使颞叶癫痫外科治疗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尽管外科方法治疗颞叶癫痫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但确定癫痫病因和癫痫病灶定位对制定手术方案及判断预后至关重要[1,2].

    作者:林志国;王丹;沈红;王晓峰;阎志钧;浦松;杨富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不同程度的颅脑创伤对CEC的影响

    目的研究颅脑创伤的严重程度与血液循环内皮细胞(CEC)含量的关系.方法在家兔上制成不同严重程度颅脑创伤模型,采用Percoll密度梯度法测定家兔颈内静脉血中的CEC,应用BH-2型光学显微镜、JEM-1000SX型透射电镜观察脑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动物致伤后颈内静脉血中的CEC显著升高,在同一时相点对照组、轻伤组、重伤组两两间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伤情愈重,病理损伤愈明显.结论创伤可致CEC升高,受伤早期CEC升高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伤情的轻重.

    作者:陈火明;叶梅;张保中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早期手术改善动脉瘤所致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早期手术和动脉瘤所致动眼神经麻痹神经功能恢复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过去9年我科28例颈内-后交通动脉动脉瘤所致动眼神经麻痹的手术效果.结果动眼神经麻痹后3 d内手术(0~3 d)的9例病人中有8例,4~6 d手术的6例病人中有4例,7~13 d手术的4例病人有2例,14~30 d手术的3例病人中1例,其动眼神经功能完全恢复.30 d后手术效果差,6例中仅1例完全恢复.结论为避免神经功能废损,建议动脉瘤致动眼神经麻痹好在3日内手术.

    作者:叶伟;陈政良;李永利;王社军;康军;杨立庄;刘岩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重型颅脑损伤后非酮症性高渗性高血糖昏迷5例报告

    非酮症性高渗性高血糖昏迷(NHHC)多见于重型颅脑损伤后接受高渗脱水的病例,死亡率高达75%~100%.自1996年9月以来,我院共收治疗5例NHHC病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那汉荣;冯东侠;周新民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颅脑损伤术后继发颅内血肿分析

    颅脑损伤术后继发颅内血肿虽然少见,但病情复杂,诊治困难,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已日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现将我院1998年至2000年底收治的25例报告如下.

    作者:王维平;董家军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Liliequist膜的显微外科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了解Liliequist膜的解剖学特点.方法对Liliequist膜进行显微镜下的解剖和观察.结果①Liliequist膜由中脑叶、间脑叶和中间叶组成;②间脑叶分隔视交叉池、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池、后交通动脉池或颈内动脉池与脚间池和动眼神经池,中间叶分隔脚间池和动眼神经池;③间脑叶和中间叶有游离缘,中脑叶无;④Liliequist膜与下丘脑关系密切.结论Liliequist膜是鞍区及颅底手术中重要的解剖标志,熟悉其解剖学特点有助于改善术中显露,减少手术侵袭.

    作者:吕健;朱贤立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脑肿瘤术后并发非手术区硬脑膜外血肿成因及预防

    脑肿瘤术后非手术区出现硬脑膜外血肿是一种少见的并发症.1994年1月至1997年10月我院各类脑肿瘤术后并发非手术区硬脑膜外血肿12例.现就其病因及预防分析如下.

    作者:邓斌;张承徐;王军;孙波;叶应湖;陈坚;王国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貌似椎管脓肿的白血病1例报告

    1临床资料患者男,18岁,以反复发作性腰背部放射痛伴双下肢疼痛无力1月就诊.入院前2 d高热,尿潴留伴便秘.体检:T40.6℃,神清,贫血貌,双耳听力差.膀胱充盈,腰4、5棘突压痛(+),双下肢深浅感觉存在,双侧直腿抬高试验(++),以右下肢为重.左下肢肌力Ⅳ级,右下肢肌力Ⅱ级.

    作者:吕华荣;周滨音;李钧;余向东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神经内窥镜手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神经内窥镜手术的应用.方法应用神经内窥镜手术治疗有颅内庄增高症状的蛛网膜囊肿5例,脑积水20例,囊性颅咽管瘤4例,脑穿通畸形1例,脑室内囊肿1例.结果所有患者术后临床症状、体征均有不同程度好转.术后影像学检查改善者30例,无明显变化1例.31例中4例术后出现并发症,发热1例,颅内感染1例,一过性外展神经麻痹1例,癫痫1例.结论神经内窥镜手术适用于颅内囊性占位病灶及脑积水的治疗,其损伤小,术后康复较快,可缩短住院时间,为神经外科的治疗方法之一.

    作者:钟东;支兴刚;唐文渊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微创钻孔穿刺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脑膜下血肿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是指头部外伤三周以后出现症状,位于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具有包膜的颅内血肿.我们复习了大宗经过各种手术治疗的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病例,对其中每一种方法均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采用北京朝阳医院神经外科研制的穿刺针治疗该病具有更好的效果.

    作者:李东升;李玉辉;雷国亮;张建雷;杨炯达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上矢状窦插管溶栓治疗颅内静脉窦闭塞性颅内压增高(附1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静脉窦插管溶栓加导丝疏通治疗颅内静脉窦闭塞性颅内压增高的治疗效果.方法经上矢状窦插入导管鞘,滴注尿激酶溶栓的同时,在DSA下用导丝机械疏通上矢状窦、左右横窦.结果12例病人颅内压增高症状全部缓解,无1例死亡,无并发症发生.有7例视力逐渐恢复,1例术前失明术后未能复明.结论在DSA下进行静脉窦插管溶栓加导丝疏通,是治疗颅内静脉窦闭塞性颅内压增高的一个安全有效、创伤较小的方法.

    作者:蔺志清;曹道俊;崔彦魁;崔建军;夏国庆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分期脑室-腹腔分流治疗结脑性脑积水(附30例报告)

    1996年以来,我科对结核性脑膜炎并发脑积水的30例病人采用分期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杨晓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大脑后动脉远侧段血管病变的栓塞治疗

    目的评估血管内栓塞治疗大脑后动脉(PCA)远侧段血管病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来经血管内治疗的12例PCA远侧段血管病变(其中动脉瘤4个,血管畸形9个)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个动脉瘤采用GDC栓塞载瘤动脉,2个动脉瘤采用50%NBCA栓塞,均无偏盲等症状出现;6个AVM栓塞后造影不显影;2个P4-AVM 80%栓塞;另1个P4-AVM 95%栓塞;仅1例出现1/4象限盲,1例原有偏盲加重.临床随访平均15个月,无再出血和再通.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PCA远侧段血管病变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万杰清;李善泉;熊文浩;郑彦;潘耀华;罗其中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伴颅盖骨折的颅脑损伤的手术指征

    回顾总结14年来79例伴颅盖骨骨折的颅脑损伤的治疗情况,认为伴颅盖骨折的颅脑损伤放宽手术指征有利于降低死亡率.

    作者:陈善;常会民;林永青;姚雪峰;田喜光;刘清流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锁孔入路超早期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

    目的为进一步提高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经锁孔入路超早期显微手术治疗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6例中死亡13例,存活53例.术后3个月根据ADL分级法结果如下,Ⅰ级8例;Ⅱ级14例;Ⅲ级20例;Ⅳ级9例;V级2例.结论手术效果令人满意.我们认为本术式有以下优点:①手术入路解剖结构简单,易于为术者掌握;②手术创伤小;③止血彻底.

    作者:李国峰;阳小生;吴小兵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主管:广州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