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分期脑室-腹腔分流治疗结脑性脑积水(附30例报告)

杨晓黎

关键词:脑积水, 结核性, 分流术, 治疗效果
摘要:1996年以来,我科对结核性脑膜炎并发脑积水的30例病人采用分期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颅内结核瘤4例报告

    1临床资料例1女,52岁,因头痛、呕吐、面肌抽搐4 h来院,MRI示右额叶一直径约2.0 cm、边界欠清晰的占位性病变,T1W略低信号,T2W混杂信号,明显结节状强化,周围大片指套样水肿.

    作者:何明方;岳志健;周晓平;刘建民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22例巨大听神经瘤的手术治疗

    巨大听神经瘤是指肿瘤大径大于40 mm的肿瘤[1].我院自1990年1月至2001年2月共收治巨大听神经瘤22例,均经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作洪;陈世洁;刘建雄;吴明灿;余辉;李懋坤;张志文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复发性脑膜瘤22例再手术的治疗体会

    我们自1985年1月至2001年1月,共收治复发性脑膜瘤22例,占同期收治209例脑膜瘤的10.53%.现将其诊断和手术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林绿标;林时松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脑创伤后bcl-2蛋白的神经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液压脑损伤后凋亡抑制基因bcl-2的变化规律及bcl-2基因在创伤性脑损伤后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观察大鼠中型液压脑损伤伤前及伤后6 h、12 h、1 d、3 d、7 d bcl-2蛋白表达情况,应用TUNEL和电镜观察伤后细胞死亡的形态.结果免疫反应阳性细胞主要位于伤侧大脑半球皮质、皮层下白质、海马CA1、CA3及齿状回的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以海马CA3区为显著.在高倍镜下,表达Bcl-2蛋白的神经细胞胞核形态正常,很少见到凋亡或坏死的形态特征.伤后早期(6h),打击侧海马CA3区Bcl-2蛋白表达显著下降;Bcl-2早期改变出现在伤后6 h,比细胞凋亡提前表现;伤后1~3h,Bcl-2的表达下降相对缓慢.结论bcl-2蛋自在抑制脑创伤后细胞凋亡中起重要作用,bcl-2可能是一种可诱导的神经保护因子.

    作者:骆纯;朱诚;卢亦成;江基尧;张光霁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超早期治疗壳核部高血压脑出血70例分析

    自1998年1月至2002年1月,我科对70例壳核部的高血压脑出血病人进行超早期手术治疗,随访半年,效果良好.

    作者:蔡曙洲;彭付学;何贵山;夏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立体定向手术展望

    现代立体定向手术无论是在精确度,还是应用范围都有极大的提高,随着科技进步,仍存在极大的发展空间.

    作者:崔高宇;冯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MRI海马特殊扫描在颞叶癫痫海马硬化诊断中的应用

    随着影像学发展和显微外科技术的进步,使颞叶癫痫外科治疗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尽管外科方法治疗颞叶癫痫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但确定癫痫病因和癫痫病灶定位对制定手术方案及判断预后至关重要[1,2].

    作者:林志国;王丹;沈红;王晓峰;阎志钧;浦松;杨富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前颅底嗜酸性肉芽肿1例

    1临床资料患者女,5岁.因头痛、左眼视力下降1个月,鼻腔流血10 d入院.查体:左眼视力0.6,右眼视力1.0,鼻腔内有血痂.CT见前颅底、蝶窦、筛窦略高密度占位性病变,左眶内侧壁、颅底骨质破坏.MRI见前颅底、蝶窦、筛窦略长T1、略长T2占位性病变,左眶内侧壁、颅底骨质破坏.

    作者:单振宇;周定标;徐龙庆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老年人脑膜瘤50例

    我院自1986年10月至2000年12月共收治颅内脑膜瘤250例,其中老年人脑膜瘤50例,占20%,报道如下.

    作者:王玉亭;王成东;王道奎;王永和;曹培成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腰池持续引流在神经外科的应用

    腰穿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可通过脑脊液引流来进行各种检查和治疗.我科自1997年1月至2001年6月采用腰池持续引流治疗各种颅内疾患89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胜;戴学元;裴永恩;王峻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中、老年人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151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中、老年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DTICH)临床特点、伴随危险因素及诊疗过程中注意问题.方法回顾分析151例中老年DTICH病例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DTICH占中老年颅脑损伤病人的77.8%,死亡率为25.2%.结论对于中老年颅脑损伤患者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警惕DTICH的发生,及时作出诊断、治疗.DTICH多出现于颅脑损伤后72 h内或清除其它颅内血肿后突然出现,高峰期是伤后24 h.

    作者:林其昌;林少华;陈信康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骨瓣漂浮硬膜减张缝合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本组24例,男22例,女2例,年龄20~46岁.GCS评分3~5分13例,5~8分11例.硬膜下血肿16例,脑内血肿8例.血肿均位于幕上.血肿量30~40 ml 17例,大于40 ml 7例.

    作者:李亚捷;雷永德;代成国;宋晓斌;庄永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颅骨钻孔负压引流术治疗急性硬脑膜外血肿32例报告

    我院自1999年3月至2001年6月采用小切口颅骨钻孔抽吸负压引流术治疗急性硬脑膜外血肿32例.局麻下操作,手术简单易行省时,创伤小,病人恢复良好,无其它并发症发生.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培勇;李松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硬脊膜外血管畸形出血致截瘫1例分析

    1临床资料患者男,27岁.2000年1月17日凌晨1时突发颈背疼痛,向双上肢放射,3 h后逐渐出现双下肢瘫,感觉丧失,下午7时入住我科.查体:神志清楚,胸乳头平面以下所有感觉丧失,平面以下驰缓性瘫痪.

    作者:张曙光;张方成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重型颅脑损伤中止亚低温治疗原因分析

    1998年1月至2001年4月采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74例,其中14例因病情原因中止亚低温治疗,其原因分析如下.

    作者:陈汉民;张诚华;廖圣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大脑后动脉远侧段血管病变的栓塞治疗

    目的评估血管内栓塞治疗大脑后动脉(PCA)远侧段血管病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来经血管内治疗的12例PCA远侧段血管病变(其中动脉瘤4个,血管畸形9个)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个动脉瘤采用GDC栓塞载瘤动脉,2个动脉瘤采用50%NBCA栓塞,均无偏盲等症状出现;6个AVM栓塞后造影不显影;2个P4-AVM 80%栓塞;另1个P4-AVM 95%栓塞;仅1例出现1/4象限盲,1例原有偏盲加重.临床随访平均15个月,无再出血和再通.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PCA远侧段血管病变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万杰清;李善泉;熊文浩;郑彦;潘耀华;罗其中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早期手术改善动脉瘤所致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早期手术和动脉瘤所致动眼神经麻痹神经功能恢复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过去9年我科28例颈内-后交通动脉动脉瘤所致动眼神经麻痹的手术效果.结果动眼神经麻痹后3 d内手术(0~3 d)的9例病人中有8例,4~6 d手术的6例病人中有4例,7~13 d手术的4例病人有2例,14~30 d手术的3例病人中1例,其动眼神经功能完全恢复.30 d后手术效果差,6例中仅1例完全恢复.结论为避免神经功能废损,建议动脉瘤致动眼神经麻痹好在3日内手术.

    作者:叶伟;陈政良;李永利;王社军;康军;杨立庄;刘岩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内窥镜在颅底肿瘤手术中应用的初步体会

    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颅底肿瘤6例,均经CT或/和MRI诊断.其中垂体腺瘤4例,男女各2例,年龄23~48岁,肿瘤平均直径3.25 cm;生长激素瘤3例,表现有复视、视野缺损、肢端肥大及轻度尿崩;泌乳素瘤1例,表现有性欲减退,闭经.

    作者:陶志宇;卜振富;肖龙坡;王晓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分期脑室-腹腔分流治疗结脑性脑积水(附30例报告)

    1996年以来,我科对结核性脑膜炎并发脑积水的30例病人采用分期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杨晓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三叶皮瓣转移并帽状腱膜间断切开修复大面积头皮缺损

    头皮外伤清创或头皮肿瘤切除后遗留大面积头皮缺损修复比较困难.我院从1994年7月至1999年10月,采用三叶皮瓣转移并帽状腱膜间断切开修复大面积头皮缺损,共15例,效果满意.

    作者:薛建荣;张作洪;陈世洁;刘建雄;余辉;吴明灿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主管:广州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