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创伤后bcl-2蛋白的神经保护作用

骆纯;朱诚;卢亦成;江基尧;张光霁

关键词:创伤性脑损伤, 细胞凋亡, Bcl-2, 表达
摘要:目的探讨液压脑损伤后凋亡抑制基因bcl-2的变化规律及bcl-2基因在创伤性脑损伤后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观察大鼠中型液压脑损伤伤前及伤后6 h、12 h、1 d、3 d、7 d bcl-2蛋白表达情况,应用TUNEL和电镜观察伤后细胞死亡的形态.结果免疫反应阳性细胞主要位于伤侧大脑半球皮质、皮层下白质、海马CA1、CA3及齿状回的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以海马CA3区为显著.在高倍镜下,表达Bcl-2蛋白的神经细胞胞核形态正常,很少见到凋亡或坏死的形态特征.伤后早期(6h),打击侧海马CA3区Bcl-2蛋白表达显著下降;Bcl-2早期改变出现在伤后6 h,比细胞凋亡提前表现;伤后1~3h,Bcl-2的表达下降相对缓慢.结论bcl-2蛋自在抑制脑创伤后细胞凋亡中起重要作用,bcl-2可能是一种可诱导的神经保护因子.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MRI海马特殊扫描在颞叶癫痫海马硬化诊断中的应用

    随着影像学发展和显微外科技术的进步,使颞叶癫痫外科治疗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尽管外科方法治疗颞叶癫痫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但确定癫痫病因和癫痫病灶定位对制定手术方案及判断预后至关重要[1,2].

    作者:林志国;王丹;沈红;王晓峰;阎志钧;浦松;杨富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完全胃肠外营养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附28例分析)

    重型颅脑损伤迁延性昏迷及合并有肝、脾、胃肠破裂(MODS)的病人,在稳妥处理好颅脑损伤的基础上,患者并发症的防治成为又一重点.完全胃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atrion,TPN)的应用为该类病人的治疗提供了有效的营养支持.本文就我们收治28例病人的情况总结如下.

    作者:路楷;黄建华;常兴中;王国强;李旭升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囊性脑膜瘤的诊断和治疗

    目的分析囊性脑膜瘤形成的机理、诊断及手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囊性脑膜瘤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合文献讨论术前诊断、病因以及外科治疗.结果MRI和CT常发现近硬膜的囊性病变伴或不伴囊壁强化,术中切除瘤结节及其附着的硬膜,在不损伤脑功能的情况下尽可能切除囊壁.结论准确的术前诊断和术中病理诊断是制定外科手术策略和获得良好预后的基础.

    作者:孙青芳;卞留贯;赵卫国;沈建康;丁美修;张天锡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分期脑室-腹腔分流治疗结脑性脑积水(附30例报告)

    1996年以来,我科对结核性脑膜炎并发脑积水的30例病人采用分期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杨晓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脑创伤后bcl-2蛋白的神经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液压脑损伤后凋亡抑制基因bcl-2的变化规律及bcl-2基因在创伤性脑损伤后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观察大鼠中型液压脑损伤伤前及伤后6 h、12 h、1 d、3 d、7 d bcl-2蛋白表达情况,应用TUNEL和电镜观察伤后细胞死亡的形态.结果免疫反应阳性细胞主要位于伤侧大脑半球皮质、皮层下白质、海马CA1、CA3及齿状回的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以海马CA3区为显著.在高倍镜下,表达Bcl-2蛋白的神经细胞胞核形态正常,很少见到凋亡或坏死的形态特征.伤后早期(6h),打击侧海马CA3区Bcl-2蛋白表达显著下降;Bcl-2早期改变出现在伤后6 h,比细胞凋亡提前表现;伤后1~3h,Bcl-2的表达下降相对缓慢.结论bcl-2蛋自在抑制脑创伤后细胞凋亡中起重要作用,bcl-2可能是一种可诱导的神经保护因子.

    作者:骆纯;朱诚;卢亦成;江基尧;张光霁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迟发性放射性脑坏死

    我院自1996年至2000年共收治迟发性放射性脑坏死8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辛利平;宗淼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前颅底嗜酸性肉芽肿1例

    1临床资料患者女,5岁.因头痛、左眼视力下降1个月,鼻腔流血10 d入院.查体:左眼视力0.6,右眼视力1.0,鼻腔内有血痂.CT见前颅底、蝶窦、筛窦略高密度占位性病变,左眶内侧壁、颅底骨质破坏.MRI见前颅底、蝶窦、筛窦略长T1、略长T2占位性病变,左眶内侧壁、颅底骨质破坏.

    作者:单振宇;周定标;徐龙庆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623例临床分析

    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在神经外科临床上十分常见,临床表现轻重缓急不一,延误治疗或治疗不当可直接影响病人的生命或生存质量.本文对1997年1月至1999年12月本院收治的、经CT和手术证实的623例急性颅内血肿进行临床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杨修;阙双林;陈天成;卢靖;郑锦亮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重型颅脑损伤后非酮症性高渗性高血糖昏迷5例报告

    非酮症性高渗性高血糖昏迷(NHHC)多见于重型颅脑损伤后接受高渗脱水的病例,死亡率高达75%~100%.自1996年9月以来,我院共收治疗5例NHHC病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那汉荣;冯东侠;周新民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22例巨大听神经瘤的手术治疗

    巨大听神经瘤是指肿瘤大径大于40 mm的肿瘤[1].我院自1990年1月至2001年2月共收治巨大听神经瘤22例,均经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作洪;陈世洁;刘建雄;吴明灿;余辉;李懋坤;张志文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脑肿瘤术后并发非手术区硬脑膜外血肿成因及预防

    脑肿瘤术后非手术区出现硬脑膜外血肿是一种少见的并发症.1994年1月至1997年10月我院各类脑肿瘤术后并发非手术区硬脑膜外血肿12例.现就其病因及预防分析如下.

    作者:邓斌;张承徐;王军;孙波;叶应湖;陈坚;王国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骨瓣漂浮硬膜减张缝合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本组24例,男22例,女2例,年龄20~46岁.GCS评分3~5分13例,5~8分11例.硬膜下血肿16例,脑内血肿8例.血肿均位于幕上.血肿量30~40 ml 17例,大于40 ml 7例.

    作者:李亚捷;雷永德;代成国;宋晓斌;庄永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早期手术改善动脉瘤所致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早期手术和动脉瘤所致动眼神经麻痹神经功能恢复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过去9年我科28例颈内-后交通动脉动脉瘤所致动眼神经麻痹的手术效果.结果动眼神经麻痹后3 d内手术(0~3 d)的9例病人中有8例,4~6 d手术的6例病人中有4例,7~13 d手术的4例病人有2例,14~30 d手术的3例病人中1例,其动眼神经功能完全恢复.30 d后手术效果差,6例中仅1例完全恢复.结论为避免神经功能废损,建议动脉瘤致动眼神经麻痹好在3日内手术.

    作者:叶伟;陈政良;李永利;王社军;康军;杨立庄;刘岩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糖代谢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6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32例)和常规治疗组(30例).亚低温治疗组患者于入院或急诊手术后即行亚低温治疗,持续3~5 d,并同时给予常规治疗.常规治疗组患者则行常规治疗.均于入院后第1、3、5、7天分别检测血糖浓度,观察其动态变化并分析其与预后关系.结果重型颅脑损伤后血糖明显升高,亚低温组血糖水平较常规组同一时期显著下降,死亡率亦明显下降.结论亚低温可能通过缓解机体强烈的应激反应,导致血糖下降,减轻颅脑损伤患者糖代谢紊乱,并改善预后.

    作者:郑虎林;拓磊;李军;高建忠;郝东宁;刘彦西;车震;冯小宁;郭艳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重型颅脑损伤中止亚低温治疗原因分析

    1998年1月至2001年4月采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74例,其中14例因病情原因中止亚低温治疗,其原因分析如下.

    作者:陈汉民;张诚华;廖圣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大脑后动脉远侧段血管病变的栓塞治疗

    目的评估血管内栓塞治疗大脑后动脉(PCA)远侧段血管病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来经血管内治疗的12例PCA远侧段血管病变(其中动脉瘤4个,血管畸形9个)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个动脉瘤采用GDC栓塞载瘤动脉,2个动脉瘤采用50%NBCA栓塞,均无偏盲等症状出现;6个AVM栓塞后造影不显影;2个P4-AVM 80%栓塞;另1个P4-AVM 95%栓塞;仅1例出现1/4象限盲,1例原有偏盲加重.临床随访平均15个月,无再出血和再通.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PCA远侧段血管病变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万杰清;李善泉;熊文浩;郑彦;潘耀华;罗其中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上矢状窦插管溶栓治疗颅内静脉窦闭塞性颅内压增高(附1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静脉窦插管溶栓加导丝疏通治疗颅内静脉窦闭塞性颅内压增高的治疗效果.方法经上矢状窦插入导管鞘,滴注尿激酶溶栓的同时,在DSA下用导丝机械疏通上矢状窦、左右横窦.结果12例病人颅内压增高症状全部缓解,无1例死亡,无并发症发生.有7例视力逐渐恢复,1例术前失明术后未能复明.结论在DSA下进行静脉窦插管溶栓加导丝疏通,是治疗颅内静脉窦闭塞性颅内压增高的一个安全有效、创伤较小的方法.

    作者:蔺志清;曹道俊;崔彦魁;崔建军;夏国庆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髓母细胞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髓母细胞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恶性程度高的神经上皮性肿瘤之一.好发于儿童,约占儿童颅内肿瘤的20%,多位于第四脑室顶上的小脑蚓部,生长极为迅速,手术不易全切除.

    作者:舒凯;雷霆;胡文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三叶皮瓣转移并帽状腱膜间断切开修复大面积头皮缺损

    头皮外伤清创或头皮肿瘤切除后遗留大面积头皮缺损修复比较困难.我院从1994年7月至1999年10月,采用三叶皮瓣转移并帽状腱膜间断切开修复大面积头皮缺损,共15例,效果满意.

    作者:薛建荣;张作洪;陈世洁;刘建雄;余辉;吴明灿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伴颅盖骨折的颅脑损伤的手术指征

    回顾总结14年来79例伴颅盖骨骨折的颅脑损伤的治疗情况,认为伴颅盖骨折的颅脑损伤放宽手术指征有利于降低死亡率.

    作者:陈善;常会民;林永青;姚雪峰;田喜光;刘清流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主管:广州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