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貌似椎管脓肿的白血病1例报告

吕华荣;周滨音;李钧;余向东

关键词:椎管脓肿, 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诊断
摘要:1临床资料患者男,18岁,以反复发作性腰背部放射痛伴双下肢疼痛无力1月就诊.入院前2 d高热,尿潴留伴便秘.体检:T40.6℃,神清,贫血貌,双耳听力差.膀胱充盈,腰4、5棘突压痛(+),双下肢深浅感觉存在,双侧直腿抬高试验(++),以右下肢为重.左下肢肌力Ⅳ级,右下肢肌力Ⅱ级.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引流手术的改进

    钻孔冲洗引流术是目前治疗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首选方法,但仍有一些严重并发症影响其病程和预后.笔者近五年来对该方法作了一些改进,手术40例,无1例发生并发症,报告如下.

    作者:环一雷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糖代谢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6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32例)和常规治疗组(30例).亚低温治疗组患者于入院或急诊手术后即行亚低温治疗,持续3~5 d,并同时给予常规治疗.常规治疗组患者则行常规治疗.均于入院后第1、3、5、7天分别检测血糖浓度,观察其动态变化并分析其与预后关系.结果重型颅脑损伤后血糖明显升高,亚低温组血糖水平较常规组同一时期显著下降,死亡率亦明显下降.结论亚低温可能通过缓解机体强烈的应激反应,导致血糖下降,减轻颅脑损伤患者糖代谢紊乱,并改善预后.

    作者:郑虎林;拓磊;李军;高建忠;郝东宁;刘彦西;车震;冯小宁;郭艳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脑肿瘤术后并发非手术区硬脑膜外血肿成因及预防

    脑肿瘤术后非手术区出现硬脑膜外血肿是一种少见的并发症.1994年1月至1997年10月我院各类脑肿瘤术后并发非手术区硬脑膜外血肿12例.现就其病因及预防分析如下.

    作者:邓斌;张承徐;王军;孙波;叶应湖;陈坚;王国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早期手术改善动脉瘤所致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早期手术和动脉瘤所致动眼神经麻痹神经功能恢复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过去9年我科28例颈内-后交通动脉动脉瘤所致动眼神经麻痹的手术效果.结果动眼神经麻痹后3 d内手术(0~3 d)的9例病人中有8例,4~6 d手术的6例病人中有4例,7~13 d手术的4例病人有2例,14~30 d手术的3例病人中1例,其动眼神经功能完全恢复.30 d后手术效果差,6例中仅1例完全恢复.结论为避免神经功能废损,建议动脉瘤致动眼神经麻痹好在3日内手术.

    作者:叶伟;陈政良;李永利;王社军;康军;杨立庄;刘岩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神经内窥镜手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神经内窥镜手术的应用.方法应用神经内窥镜手术治疗有颅内庄增高症状的蛛网膜囊肿5例,脑积水20例,囊性颅咽管瘤4例,脑穿通畸形1例,脑室内囊肿1例.结果所有患者术后临床症状、体征均有不同程度好转.术后影像学检查改善者30例,无明显变化1例.31例中4例术后出现并发症,发热1例,颅内感染1例,一过性外展神经麻痹1例,癫痫1例.结论神经内窥镜手术适用于颅内囊性占位病灶及脑积水的治疗,其损伤小,术后康复较快,可缩短住院时间,为神经外科的治疗方法之一.

    作者:钟东;支兴刚;唐文渊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髓母细胞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髓母细胞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恶性程度高的神经上皮性肿瘤之一.好发于儿童,约占儿童颅内肿瘤的20%,多位于第四脑室顶上的小脑蚓部,生长极为迅速,手术不易全切除.

    作者:舒凯;雷霆;胡文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22例巨大听神经瘤的手术治疗

    巨大听神经瘤是指肿瘤大径大于40 mm的肿瘤[1].我院自1990年1月至2001年2月共收治巨大听神经瘤22例,均经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作洪;陈世洁;刘建雄;吴明灿;余辉;李懋坤;张志文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623例临床分析

    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在神经外科临床上十分常见,临床表现轻重缓急不一,延误治疗或治疗不当可直接影响病人的生命或生存质量.本文对1997年1月至1999年12月本院收治的、经CT和手术证实的623例急性颅内血肿进行临床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杨修;阙双林;陈天成;卢靖;郑锦亮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三叶皮瓣转移并帽状腱膜间断切开修复大面积头皮缺损

    头皮外伤清创或头皮肿瘤切除后遗留大面积头皮缺损修复比较困难.我院从1994年7月至1999年10月,采用三叶皮瓣转移并帽状腱膜间断切开修复大面积头皮缺损,共15例,效果满意.

    作者:薛建荣;张作洪;陈世洁;刘建雄;余辉;吴明灿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微创钻孔穿刺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脑膜下血肿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是指头部外伤三周以后出现症状,位于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具有包膜的颅内血肿.我们复习了大宗经过各种手术治疗的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病例,对其中每一种方法均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采用北京朝阳医院神经外科研制的穿刺针治疗该病具有更好的效果.

    作者:李东升;李玉辉;雷国亮;张建雷;杨炯达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腰池持续引流在神经外科的应用

    腰穿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可通过脑脊液引流来进行各种检查和治疗.我科自1997年1月至2001年6月采用腰池持续引流治疗各种颅内疾患89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胜;戴学元;裴永恩;王峻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Liliequist膜的显微外科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了解Liliequist膜的解剖学特点.方法对Liliequist膜进行显微镜下的解剖和观察.结果①Liliequist膜由中脑叶、间脑叶和中间叶组成;②间脑叶分隔视交叉池、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池、后交通动脉池或颈内动脉池与脚间池和动眼神经池,中间叶分隔脚间池和动眼神经池;③间脑叶和中间叶有游离缘,中脑叶无;④Liliequist膜与下丘脑关系密切.结论Liliequist膜是鞍区及颅底手术中重要的解剖标志,熟悉其解剖学特点有助于改善术中显露,减少手术侵袭.

    作者:吕健;朱贤立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颅内结核瘤4例报告

    1临床资料例1女,52岁,因头痛、呕吐、面肌抽搐4 h来院,MRI示右额叶一直径约2.0 cm、边界欠清晰的占位性病变,T1W略低信号,T2W混杂信号,明显结节状强化,周围大片指套样水肿.

    作者:何明方;岳志健;周晓平;刘建民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重型颅脑损伤中止亚低温治疗原因分析

    1998年1月至2001年4月采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74例,其中14例因病情原因中止亚低温治疗,其原因分析如下.

    作者:陈汉民;张诚华;廖圣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骨瓣漂浮硬膜减张缝合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本组24例,男22例,女2例,年龄20~46岁.GCS评分3~5分13例,5~8分11例.硬膜下血肿16例,脑内血肿8例.血肿均位于幕上.血肿量30~40 ml 17例,大于40 ml 7例.

    作者:李亚捷;雷永德;代成国;宋晓斌;庄永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复发性脑膜瘤22例再手术的治疗体会

    我们自1985年1月至2001年1月,共收治复发性脑膜瘤22例,占同期收治209例脑膜瘤的10.53%.现将其诊断和手术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林绿标;林时松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颅骨钻孔负压引流术治疗急性硬脑膜外血肿32例报告

    我院自1999年3月至2001年6月采用小切口颅骨钻孔抽吸负压引流术治疗急性硬脑膜外血肿32例.局麻下操作,手术简单易行省时,创伤小,病人恢复良好,无其它并发症发生.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培勇;李松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囊性脑膜瘤的诊断和治疗

    目的分析囊性脑膜瘤形成的机理、诊断及手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囊性脑膜瘤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合文献讨论术前诊断、病因以及外科治疗.结果MRI和CT常发现近硬膜的囊性病变伴或不伴囊壁强化,术中切除瘤结节及其附着的硬膜,在不损伤脑功能的情况下尽可能切除囊壁.结论准确的术前诊断和术中病理诊断是制定外科手术策略和获得良好预后的基础.

    作者:孙青芳;卞留贯;赵卫国;沈建康;丁美修;张天锡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伴颅盖骨折的颅脑损伤的手术指征

    回顾总结14年来79例伴颅盖骨骨折的颅脑损伤的治疗情况,认为伴颅盖骨折的颅脑损伤放宽手术指征有利于降低死亡率.

    作者:陈善;常会民;林永青;姚雪峰;田喜光;刘清流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MRI海马特殊扫描在颞叶癫痫海马硬化诊断中的应用

    随着影像学发展和显微外科技术的进步,使颞叶癫痫外科治疗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尽管外科方法治疗颞叶癫痫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但确定癫痫病因和癫痫病灶定位对制定手术方案及判断预后至关重要[1,2].

    作者:林志国;王丹;沈红;王晓峰;阎志钧;浦松;杨富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主管:广州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