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丹;叶应湖;王国安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手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多巴胺(DA)代谢的影响,并观察其治疗效果.方法立体定向手术治疗精神分裂症;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HPLC-ECD)测定手术前后患者CSF中DA及高香草酸(HVA)水平;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和阴性与阳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手术疗效.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手术前CSF中DA、HV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DA、HVA水平显著下降(P<0.05);手术显效率为60%(15/25),有效率为100%(25/25).结论立体定向手术具有明显的DA能神经阻滞作用,是精神分裂症的一种疗效明显的治疗方法.
作者:刘建新;王晓峰;李拴德;杨来启;姜克明;刘光雄;李迎国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总结新皮质颞叶癫痫病人临床特征、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对28例新皮质颞叶癫痫病人术前行电生理学、影像学、脑磁图(MEG)定位以及术中皮层和深部电极描记,采取病灶切除加周围皮质切除术、皮质切除术、病灶切除加多处软膜下横切术以及多处软膜下横切术进行治疗,并进行3个月~2年的随访观察.结果28例颞叶新皮质癫痫经手术和病理证实,其中患胶质增生9例,胶质细胞瘤8例,血管畸形5例,新生儿缺氧性脑损害和外伤后脑膜脑瘢痕3例,灰质异位1例,无结构性病变2例.无手术致残和死亡.随访3~24个月后,根据Engel等人的标准分类,Ⅰ级16例,Ⅱ级6例,Ⅲ级4例,Ⅳ级2例.结论根据电生理学、影像学和MEG准确颞叶定位,采取不同术式治疗新皮质颞叶癫痫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张志强;李龄;华刚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总结45例晚期外伤性癫痫患者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全部病例术前进行详细评估,术中采用皮质脑电监测,手术方式包括致痫灶切除术、前颞叶切除术、前颞叶及海马切除术和皮层热灼术和胼胝体切开术.结果术后随访结果表明患者的癫痫发作改善明显,按照Engel分级,Ⅰ级23例,Ⅱ级15例,Ⅲ级7例,无Ⅳ级的患者.结论晚期外伤性癫痫的患者如果经过系统的内科治疗无效,可以考虑外科治疗.准确的术前评估、恰当的手术方式及术中皮层脑电监测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作者:张凯;张建国;孙振荣;刘秋菊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观察20Gy外照射对大鼠癫痫模型癫痫发作的影响,并着重检测该剂量照射后大鼠脑皮层内兴奋性氮基酸类递质--谷氨酸含量的变化.方法建立戊四氮慢性癫痫模型,继以用20Gy剂量对模型大鼠皮层进行垂直照射.照射后48 h,观察大鼠对致癫刺激的反应,并在接受致癫刺激后30 min,取大鼠皮层,利用高压液相检测其中谷氨酸含量.结果癫痫模型大鼠接受20 Gy照射后48 h,其癫痫发作明显受抑制.谷氨酸的检测结果显示,未接受照射的模型大鼠,受到致癫刺激后,脑内谷氨酸含量明显升高;而照射后的模型大鼠,接受相同刺激,脑内谷氨酸含量却没有明显升高.结论20 Gy外照射后48 h即可抑制模型大鼠癫痫发作,其抑制作用可能与照射降低了脑内兴奋性氨基酸类递质--谷氨酸的作用有关.
作者:刘爱军;孙伟建;丁日高;张永祥;周文霞 刊期: 2003年第06期
2002年8月31日,我院收治1例迟发性小脑幕上下骑跨硬膜外血肿并发急性脑积水患者,实属罕见.
作者:王集勇;刘太建;杜辉君 刊期: 2003年第06期
肥胖是高泌乳素(prolactin,PRL)垂体腺瘤患者的症状之一.本研究将探讨高PRL水平与体重之间的关系.
作者:罗斌;于春江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戊四氮点燃过程中海马胶质细胞增生及突触重建与慢性癫痫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非药物干预组(戊四氮35 mg/kg,腹腔注射,每日一次)和药物干预组(苯巴比妥30 mg/kg,戊四氮35 mg/kg,均为腹腔注射,每日一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神经细胞粘附分子(NCAM)表达水平.结果非药物干预组大鼠注射戊四氮后在行为学未出现惊厥,脑电图未出现痫性放电的点燃前潜伏期内,出现突触重建和胶质细胞增生,以海马CA3区、门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5);与药物干预组对应时间点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大鼠注射戊四氮后引起反应性胶质细胞增生和神经元可塑性改变,可能与形成异常神经元放电环路,终诱发癫痫发作有关,苯巴比妥可抑制异常神经网络的建立,预防癫痫发生.
作者:朱遂强;杨嘉君;王开颜;阮旭中 刊期: 2003年第06期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脑组织缺氧状态,降低昏迷病人肺部感染的发生对成功抢救十分重要,气管切开则是其有效措施[1].
作者:储呈春;曹桂龙 刊期: 2003年第06期
急性硬脑膜下血肿是常见的外伤性颅内血肿,出血来源多为脑皮质的血管撕裂,可伴有脑挫裂伤,或脑内血肿[1].伤后病情变化较大,急性硬脑膜下血肿常很快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及脑受压的体征,甚者发生脑疝.
作者:李天泉;李燕 刊期: 2003年第06期
1临床资料1.1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患者,女,59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昏、视物模糊,伴晃动感,恶心、呕吐,耳鸣,听力下降等,以右侧听神经瘤收入院.
作者:张瞿璐;姚国杰;靳桂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癫痫是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文献报道各国癫痫的年发生率为11~230/10万人,现患率为1.5~55/1000人[1].我国80年代的六省市调查结果为35/10万人.
作者:刘绍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我院从2001年5月至今应用德国蛇牌硬质内镜行各种颅内病变手术78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高晋健;廖述才;陈淳;冯文;高利民 刊期: 2003年第06期
医用生物蛋白胶已广泛应用于各手术科室,但尚未见应用于处理静脉窦破裂出血止血的报道.我科自2001年8月至今成功用它处理静脉窦破裂出血7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明灿;陈世洁;余辉;闵杰;张作洪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在脑膜瘤继发癫痫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运用SABC免疫组化方法研究了一氧化氮合酶三种亚型在继发术前癫痫的脑膜瘤标本中的表达.结果在实验组与对照组脑膜瘤的组织切片中,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内皮组织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表达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氧化氮参与了脑膜瘤继发的术前癫痫发作病理过程,iNOS是诱发脑膜瘤继发术前癫痫的内源性一氧化氮的主要合酶,nNOS可以增强iNOS的诱导作用.
作者:杨珉;陈坚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侧脑室内脑膜瘤发病率较低.随着影像学的发展和显微外科技术的提高,术前诊断率和手术全切率不断提高.本文回顾分析了我科自1992年至今的14例侧脑室内脑膜瘤,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
作者:吕正文;吴承远;朱树干;刘仍利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探索枕大孔区脑干腹侧脑膜瘤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分析8例枕大孔区脑干腹侧脑膜瘤的临床资料,包括肿瘤大小、手术方法、切除程度、颅神经损伤情况及术后的生活质量等.结果本组肿瘤均为球状,其中直径2 cm者1例,2~3 cm者5例,3~4 cm者2例,;8例均用枕下极外侧入路,其中2 cm者磨除了枕骨髁,余均未磨除;全切5例,2例次全切,1例大部分切除.术后死亡1例,4例有后组颅神经损伤症状,余3例术后未见有颅神经损伤及长束征.术后3个月随访时,4例术后有颅神损伤症状者,2例仍有咽水呛咳,余2例颅神经损伤症状好转;2例未完全切除的肿瘤,肿瘤未见明显增大.结论根据肿瘤的大小,用枕大孔极外侧入路磨除或不磨除枕骨髁可以有效地切除大部分枕大孔区脑干腹侧脑膜瘤.
作者:郭智霖;丁美修 刊期: 2003年第06期
引流是各种开颅术后的常规治疗.多年来一直沿用导管引流,术后常出现导管堵塞致残腔积血、积液,影响手术效果.为此,作者于1995年至2000年采用自行设计研制的微型电磁负压引流装置(专利号:ZL00229008.1),应用于颅脑外科术后引流98例,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刘胜;王诚;刘远新;郜宪礼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第四脑室肿瘤是颅内常见肿瘤之一,其特点是颅内压高,发展快,若处理及时恰当,预后较好,反之将危及生命[1].我院于1990年1月至2001年12月收治第四脑室肿瘤56例,现总结如下.
作者:王锐;杨卫忠;曾涛;石松生;陈建屏;倪天瑞 刊期: 2003年第06期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14岁.反复发作四肢抽动伴发作性意识障碍2年.近一次发作在20 d前,查体:神志朦胧,对答不切题,GCS 8分.左眼睑下垂,左瞳孔0.4 cm,对光反射消失,右侧03 cm,光反射灵敏.颈项强直.
作者:章月江;成侃 刊期: 2003年第06期
1995年11月至2002年11月我院共收治31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经CT诊断并按GCS分型,以入院GCS≤8分为重型诊断标准和出院时病人的状态判断结果(自动出院按死亡统计),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贺英;敖智晶;葛军 刊期: 200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