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颞叶新皮质癫痫的手术治疗

张志强;李龄;华刚

关键词:新皮质癫痫, 颞叶癫痫, 外科治疗, 病灶切除术
摘要:目的总结新皮质颞叶癫痫病人临床特征、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对28例新皮质颞叶癫痫病人术前行电生理学、影像学、脑磁图(MEG)定位以及术中皮层和深部电极描记,采取病灶切除加周围皮质切除术、皮质切除术、病灶切除加多处软膜下横切术以及多处软膜下横切术进行治疗,并进行3个月~2年的随访观察.结果28例颞叶新皮质癫痫经手术和病理证实,其中患胶质增生9例,胶质细胞瘤8例,血管畸形5例,新生儿缺氧性脑损害和外伤后脑膜脑瘢痕3例,灰质异位1例,无结构性病变2例.无手术致残和死亡.随访3~24个月后,根据Engel等人的标准分类,Ⅰ级16例,Ⅱ级6例,Ⅲ级4例,Ⅳ级2例.结论根据电生理学、影像学和MEG准确颞叶定位,采取不同术式治疗新皮质颞叶癫痫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垂体腺瘤卒中的诊断与治疗

    垂体腺瘤卒中是指垂体腺瘤因出血或梗塞引起的临床综合症.我院神经外科自1989年10月至2000年11月共收治垂体腺瘤卒中病人2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念金;王艳英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枕大孔区脑干腹侧脑膜瘤的手术治疗

    目的探索枕大孔区脑干腹侧脑膜瘤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分析8例枕大孔区脑干腹侧脑膜瘤的临床资料,包括肿瘤大小、手术方法、切除程度、颅神经损伤情况及术后的生活质量等.结果本组肿瘤均为球状,其中直径2 cm者1例,2~3 cm者5例,3~4 cm者2例,;8例均用枕下极外侧入路,其中2 cm者磨除了枕骨髁,余均未磨除;全切5例,2例次全切,1例大部分切除.术后死亡1例,4例有后组颅神经损伤症状,余3例术后未见有颅神经损伤及长束征.术后3个月随访时,4例术后有颅神损伤症状者,2例仍有咽水呛咳,余2例颅神经损伤症状好转;2例未完全切除的肿瘤,肿瘤未见明显增大.结论根据肿瘤的大小,用枕大孔极外侧入路磨除或不磨除枕骨髁可以有效地切除大部分枕大孔区脑干腹侧脑膜瘤.

    作者:郭智霖;丁美修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颅内生殖细胞瘤的诊断及综合治疗

    目的探讨颅内生殖细胞瘤的诊断及综合治疗方法与疗效.方法本组颅内生殖细胞瘤31例中,29例手术治疗(含1例行脑室-腹腔分流,3例行脑室外引流),2例未手术.此外,29例进行了放疗,8例进行了化疗.结果临床症状改善27例,无变化4例.随访27例,13例恢复正常工作;8例生活能自理;2例生活需要帮助;2例术后2年复发,经再次手术,症状缓解;死亡2例.结论颅内生殖细胞瘤手术难以根治,术后正规放疗效果好,对多发性,复发性肿瘤可放疗加化疗.

    作者:董伦;浦佩玉;王虎;彭玉平;漆松涛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的治疗体会(附57例报告)

    自1993年以来,我院收治外伤性颅内血肿538例,其中迟发性颅内血肿57例,报告如下.

    作者:罗迎春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脑软化切除治疗顽固性癫痫(150例报告)

    目的总结自1980~2002年150例脑软化并发癫痫患者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所有病例均经癫痫专科门诊,系统药物治疗无效,影响生活才考虑手术.术前对发作类型及频率作出判断,并经神经放射学检查和脑电生理检查确定致痫灶及软化脑组织,对手术、手术发现、手术病理所见及手术并发症进行分析讨论.结果本组150例,手术治疗后120例癫痫停止发作,21例发作频率及程度明显减轻,9例无改善.无手术死亡.结论外科治疗对脑软化继发性癫痫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雷霆;李龄;舒凯;朱遂强;王金祥;董芳永;李勇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脑恶性肿瘤32P内放疗研究的初步报告

    我科于1999年5月至2001年5月间采用32P放射性同位素(32P胶体磷酸铬)对37例脑恶性肿瘤患者行立体定向间质内放疗或常规开颅肿瘤切除后内放疗共45次,取得良好的近期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梁健;姬绍先;马安保;周国俊;王雷;熊左隽;王璐;何苗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颞叶新皮质癫痫的手术治疗

    目的总结新皮质颞叶癫痫病人临床特征、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对28例新皮质颞叶癫痫病人术前行电生理学、影像学、脑磁图(MEG)定位以及术中皮层和深部电极描记,采取病灶切除加周围皮质切除术、皮质切除术、病灶切除加多处软膜下横切术以及多处软膜下横切术进行治疗,并进行3个月~2年的随访观察.结果28例颞叶新皮质癫痫经手术和病理证实,其中患胶质增生9例,胶质细胞瘤8例,血管畸形5例,新生儿缺氧性脑损害和外伤后脑膜脑瘢痕3例,灰质异位1例,无结构性病变2例.无手术致残和死亡.随访3~24个月后,根据Engel等人的标准分类,Ⅰ级16例,Ⅱ级6例,Ⅲ级4例,Ⅳ级2例.结论根据电生理学、影像学和MEG准确颞叶定位,采取不同术式治疗新皮质颞叶癫痫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张志强;李龄;华刚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民族地区急性硬脑膜下血肿预后因素分析

    急性硬脑膜下血肿是常见的外伤性颅内血肿,出血来源多为脑皮质的血管撕裂,可伴有脑挫裂伤,或脑内血肿[1].伤后病情变化较大,急性硬脑膜下血肿常很快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及脑受压的体征,甚者发生脑疝.

    作者:李天泉;李燕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颅颈腹侧畸形经口咽入路显微手术6例报告

    颅颈部交界区腹侧畸形,延髓、颈髓腹侧受压成角变形向背侧移位,经口咽入路显微外科治疗为首选的方法.我科从1995年6月至2001年9月采用经口咽入路显微减压术治疗6例,效果满意.

    作者:陈军;陈覃;司宪平;吴海滨;周辉;李爱民;王富元;江伟;刘希光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脑膜转移瘤临床诊断分析(附2例报告)

    1临床资料例1男性,41岁,2年前有胃癌手术史,术后已化疗5个疗程,3个月前剑突下可触及一肿块.近半月来感头痛,呈进行性加重,伴有恶心、呕吐等颅内压高症状,头颅CT提示,右侧额颞顶部骨缘下新月形低密度影,中线结构明显左偏.诊断考虑右侧额颞顶部慢性硬膜下血肿.

    作者:辛志成;王伟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戊四氮点燃过程中大鼠海马胶质细胞增生和突触重建的研究

    目的探讨戊四氮点燃过程中海马胶质细胞增生及突触重建与慢性癫痫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非药物干预组(戊四氮35 mg/kg,腹腔注射,每日一次)和药物干预组(苯巴比妥30 mg/kg,戊四氮35 mg/kg,均为腹腔注射,每日一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神经细胞粘附分子(NCAM)表达水平.结果非药物干预组大鼠注射戊四氮后在行为学未出现惊厥,脑电图未出现痫性放电的点燃前潜伏期内,出现突触重建和胶质细胞增生,以海马CA3区、门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5);与药物干预组对应时间点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大鼠注射戊四氮后引起反应性胶质细胞增生和神经元可塑性改变,可能与形成异常神经元放电环路,终诱发癫痫发作有关,苯巴比妥可抑制异常神经网络的建立,预防癫痫发生.

    作者:朱遂强;杨嘉君;王开颜;阮旭中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迟发性骑跨于小脑幕上下硬膜外血肿并发急性脑积水1例

    2002年8月31日,我院收治1例迟发性小脑幕上下骑跨硬膜外血肿并发急性脑积水患者,实属罕见.

    作者:王集勇;刘太建;杜辉君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颅内巨大动脉瘤载瘤动脉球囊闭塞及颅内外血管搭桥术

    目的探讨颅内巨大动脉瘤的治疗方法及疗效,并对球囊闭塞载瘤动脉近段以及联合颅内外血管搭术治疗方法进行评价.方法对载瘤动脉球囊闭塞术治疗的21例巨大动脉瘤病人的资料进行分析.载瘤动脉闭塞试验(BOT)阳性者,首先行颅内外血管搭桥,再行血管球囊闭塞.结果21例巨大动脉瘤病例中,单用球囊闭塞载瘤动脉17例,联合颅内外搭桥4例.术后随访17例,6个月动脉瘤内血栓形成,2例动脉瘤缩小;2例3年后动脉瘤消失,2例颈内外动脉搭桥术随访3~4年,血管造影示吻合口通畅.结论对直接手术和填塞难以治愈的颅内巨大动脉瘤,载瘤动脉球囊闭塞以及联合颅内外搭桥术是一种有效可取的方法.

    作者:王厚忠;凌锋;王大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左额叶不典型畸胎样/横纹肌样肿瘤1例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14岁.反复发作四肢抽动伴发作性意识障碍2年.近一次发作在20 d前,查体:神志朦胧,对答不切题,GCS 8分.左眼睑下垂,左瞳孔0.4 cm,对光反射消失,右侧03 cm,光反射灵敏.颈项强直.

    作者:章月江;成侃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晚期外伤性癫痫的手术治疗

    目的总结45例晚期外伤性癫痫患者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全部病例术前进行详细评估,术中采用皮质脑电监测,手术方式包括致痫灶切除术、前颞叶切除术、前颞叶及海马切除术和皮层热灼术和胼胝体切开术.结果术后随访结果表明患者的癫痫发作改善明显,按照Engel分级,Ⅰ级23例,Ⅱ级15例,Ⅲ级7例,无Ⅳ级的患者.结论晚期外伤性癫痫的患者如果经过系统的内科治疗无效,可以考虑外科治疗.准确的术前评估、恰当的手术方式及术中皮层脑电监测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作者:张凯;张建国;孙振荣;刘秋菊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手掌多汗症和电视内镜胸2交感神经节切除术

    手掌多汗症简称手汗症是亚热带地区年轻人常见的植物神经功能性疾病,发病率在局部地区调查约为0.3%[1],病因不明.手汗症药物治疗效果多不理想,且不能持久,传统的开胸或开放式交感神经节切除疗效确切,由于创伤大,必须切除部分肋骨和胸椎横突,已由新方法取代.

    作者:林少华;陈信康;黄汉添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半侧椎板切开回植治疗椎管内肿瘤

    我院自1999年始,应用微型磨钻及气动铣刀,对15例椎管内良性肿瘤患者,采用半侧椎板切开切除椎管内肿瘤,然后再将切下的椎板回植,术后对病人的病情转归、回植的椎板X线表现进行了研究,以探讨椎管内良性肿瘤佳手术入路.

    作者:赵爱国;衡雪源;费昶;蒋洪涛;王新功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脑膜瘤摘除术55例麻醉体会

    本文就我院1994年1月到2001年12月收治的55例脑膜瘤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其麻醉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吕长兴;胡家政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颅内病变神经内镜微创手术的临床应用体会

    我院从2001年5月至今应用德国蛇牌硬质内镜行各种颅内病变手术78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高晋健;廖述才;陈淳;冯文;高利民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下丘脑错构瘤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附43例报告)

    目的探讨下丘脑错构瘤的手术治疗.方法43例下丘脑错构瘤中,男26例,女17例;首发症状为性早熟者24例(55.8%),痴笑者14例(32.6%),癫痫大发作5例(11.6%);下丘脑内型24例(55.8%),下丘脑旁型19例(44.2%);经翼点入路38例,经胼胝体穹隆间入路4例,经终板入路1例.结果本组43例,全切除19例(44.2%),近全切除1例(2.3%),大部切除12例(27.9%),部分切除11例(25.6%);19例下丘脑旁型者全切除16例(84.2%),24例下丘脑内型者仅3例(12.5%)全切除;术后动眼神经麻痹5例(11.6%),肢体轻瘫2例(4.7%),硬膜下积液1例(2.3%).所有病人随诊4至102个月,平均随诊29个月,痊愈19例(44.2%),好转22例(51.2%),无效2例.结论翼点入路对于下丘脑旁型错构瘤暴露较好,全切率高;而对于下丘脑内型错构瘤因显露不佳而全切困难,采用经胼胝体穹隆间入路手术较为合理.

    作者:罗世祺;李春德;马振宇;张玉琪;甲戈;谢坚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主管:广州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