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霆;朱遂强;李龄
70%~80%的癫痫患者经过正规的内科治疗,可以得到缓解或控制.但20%左右为难治性,这其中至少有50%的病人适合手术治疗.
作者:雷霆;朱遂强;李龄 刊期: 2003年第06期
急性硬脑膜下血肿是常见的外伤性颅内血肿,出血来源多为脑皮质的血管撕裂,可伴有脑挫裂伤,或脑内血肿[1].伤后病情变化较大,急性硬脑膜下血肿常很快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及脑受压的体征,甚者发生脑疝.
作者:李天泉;李燕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观察20Gy外照射对大鼠癫痫模型癫痫发作的影响,并着重检测该剂量照射后大鼠脑皮层内兴奋性氮基酸类递质--谷氨酸含量的变化.方法建立戊四氮慢性癫痫模型,继以用20Gy剂量对模型大鼠皮层进行垂直照射.照射后48 h,观察大鼠对致癫刺激的反应,并在接受致癫刺激后30 min,取大鼠皮层,利用高压液相检测其中谷氨酸含量.结果癫痫模型大鼠接受20 Gy照射后48 h,其癫痫发作明显受抑制.谷氨酸的检测结果显示,未接受照射的模型大鼠,受到致癫刺激后,脑内谷氨酸含量明显升高;而照射后的模型大鼠,接受相同刺激,脑内谷氨酸含量却没有明显升高.结论20 Gy外照射后48 h即可抑制模型大鼠癫痫发作,其抑制作用可能与照射降低了脑内兴奋性氨基酸类递质--谷氨酸的作用有关.
作者:刘爱军;孙伟建;丁日高;张永祥;周文霞 刊期: 2003年第06期
1995年11月至2002年11月我院共收治31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经CT诊断并按GCS分型,以入院GCS≤8分为重型诊断标准和出院时病人的状态判断结果(自动出院按死亡统计),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贺英;敖智晶;葛军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总结45例晚期外伤性癫痫患者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全部病例术前进行详细评估,术中采用皮质脑电监测,手术方式包括致痫灶切除术、前颞叶切除术、前颞叶及海马切除术和皮层热灼术和胼胝体切开术.结果术后随访结果表明患者的癫痫发作改善明显,按照Engel分级,Ⅰ级23例,Ⅱ级15例,Ⅲ级7例,无Ⅳ级的患者.结论晚期外伤性癫痫的患者如果经过系统的内科治疗无效,可以考虑外科治疗.准确的术前评估、恰当的手术方式及术中皮层脑电监测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作者:张凯;张建国;孙振荣;刘秋菊 刊期: 2003年第06期
手掌多汗症简称手汗症是亚热带地区年轻人常见的植物神经功能性疾病,发病率在局部地区调查约为0.3%[1],病因不明.手汗症药物治疗效果多不理想,且不能持久,传统的开胸或开放式交感神经节切除疗效确切,由于创伤大,必须切除部分肋骨和胸椎横突,已由新方法取代.
作者:林少华;陈信康;黄汉添 刊期: 2003年第06期
在所有致伤原因中,道路交通伤(road traffc in-jury,RTI)占50%~60%,至今仍呈上升趋势[1~3].在因RTI而致死的患者中有50%~70%为颅脑创伤,其合并胸腹腔脏器损伤时,伤情则更严重,抢救更为困难,死亡率高达40%以上[4].1995年1月~2001年6月我科救治这类伤员51例,现将其救治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刘世勤;王玉梅;董万青 刊期: 2003年第06期
我科自1987年1月至2001年6月共收治经病理证实的颅内结核瘤16例,现结合其诊治特点报告如下.
作者:王荆夫;钟春龙;罗其中 刊期: 2003年第06期
鞍结节和嗅沟脑膜瘤系颅底脑膜瘤的一部分,因与视神经、视交叉及双侧颈内动脉关系密切,术中容易造成重要结构的损伤和大出血的危险.1988年10月以来我们对17例鞍结节和嗅沟脑膜瘤进行手术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现结合文献对其手术入路、切除方法和疗效讨论分析如下.
作者:薛中南;许建平;孙云岗 刊期: 2003年第06期
我科于1999年5月至2001年5月间采用32P放射性同位素(32P胶体磷酸铬)对37例脑恶性肿瘤患者行立体定向间质内放疗或常规开颅肿瘤切除后内放疗共45次,取得良好的近期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梁健;姬绍先;马安保;周国俊;王雷;熊左隽;王璐;何苗 刊期: 2003年第06期
垂体腺瘤卒中是指垂体腺瘤因出血或梗塞引起的临床综合症.我院神经外科自1989年10月至2000年11月共收治垂体腺瘤卒中病人2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念金;王艳英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侧脑室内脑膜瘤发病率较低.随着影像学的发展和显微外科技术的提高,术前诊断率和手术全切率不断提高.本文回顾分析了我科自1992年至今的14例侧脑室内脑膜瘤,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
作者:吕正文;吴承远;朱树干;刘仍利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在脑膜瘤继发癫痫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运用SABC免疫组化方法研究了一氧化氮合酶三种亚型在继发术前癫痫的脑膜瘤标本中的表达.结果在实验组与对照组脑膜瘤的组织切片中,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内皮组织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表达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氧化氮参与了脑膜瘤继发的术前癫痫发作病理过程,iNOS是诱发脑膜瘤继发术前癫痫的内源性一氧化氮的主要合酶,nNOS可以增强iNOS的诱导作用.
作者:杨珉;陈坚 刊期: 2003年第06期
颅颈部交界区腹侧畸形,延髓、颈髓腹侧受压成角变形向背侧移位,经口咽入路显微外科治疗为首选的方法.我科从1995年6月至2001年9月采用经口咽入路显微减压术治疗6例,效果满意.
作者:陈军;陈覃;司宪平;吴海滨;周辉;李爱民;王富元;江伟;刘希光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第四脑室肿瘤是颅内常见肿瘤之一,其特点是颅内压高,发展快,若处理及时恰当,预后较好,反之将危及生命[1].我院于1990年1月至2001年12月收治第四脑室肿瘤56例,现总结如下.
作者:王锐;杨卫忠;曾涛;石松生;陈建屏;倪天瑞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对皮质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将25只大耳白兔随机分为5组:A组(空白对照组)、B组、C组、D组、E组(实验组).以脑池内血液注入法制作SAH模型.对A组动物脑枕大池内注入生理盐水,对B、C、D、E组动物注入自体鲜血.分别于术后1 d(B组)、3 d(C组)、5 d(D组)及7 d(E组)处死实验组动物及对照组动物,立即取颞叶的大脑皮质分别行光镜和电镜,观察,了解其形态学及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B组的神经元大部分保持完好,部分细胞有轻度的水肿.C组、D组、E组的神经元有明显的破坏,出现超微结构的改变,核固缩、浓染.实验组动物均有皮质细胞密度的减少,B组皮质细胞密度低于C组、D组、E组(P<0.05).结论SAH可引起迟发性神经元死亡.
作者:傅丹;叶应湖;王国安 刊期: 2003年第06期
本文就我院1994年1月到2001年12月收治的55例脑膜瘤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其麻醉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吕长兴;胡家政 刊期: 2003年第06期
引流是各种开颅术后的常规治疗.多年来一直沿用导管引流,术后常出现导管堵塞致残腔积血、积液,影响手术效果.为此,作者于1995年至2000年采用自行设计研制的微型电磁负压引流装置(专利号:ZL00229008.1),应用于颅脑外科术后引流98例,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刘胜;王诚;刘远新;郜宪礼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总结自1980~2002年150例脑软化并发癫痫患者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所有病例均经癫痫专科门诊,系统药物治疗无效,影响生活才考虑手术.术前对发作类型及频率作出判断,并经神经放射学检查和脑电生理检查确定致痫灶及软化脑组织,对手术、手术发现、手术病理所见及手术并发症进行分析讨论.结果本组150例,手术治疗后120例癫痫停止发作,21例发作频率及程度明显减轻,9例无改善.无手术死亡.结论外科治疗对脑软化继发性癫痫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雷霆;李龄;舒凯;朱遂强;王金祥;董芳永;李勇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癫痫是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文献报道各国癫痫的年发生率为11~230/10万人,现患率为1.5~55/1000人[1].我国80年代的六省市调查结果为35/10万人.
作者:刘绍明 刊期: 200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