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非痰湿型多囊卵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刘颖华;侯丽辉;徐芳;李妍

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征, 胰岛素抵抗, 心血管疾病
摘要:目的:通过比较非痰湿型PCOS IR组与非痰湿型PCOS non-IR组、对照组之间的临床生化表现,探讨非痰湿型PCOS IR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门诊和体检中心就诊的15例非痰湿型PCOS IR、50例非痰湿型PCOS non-IR患者及39例正常对照女性,分析和比较三组间的临床生化各项指标.结果:(1)非痰湿型PCOS IR组与非痰湿型PCOS non-IR组多毛评分、黑棘皮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2)非痰湿型PCOS IR与非痰湿型PCOS non-IR组LH、LH/FSH、T、FAI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SHBG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非痰湿型PCOS IR组患者的FINS、TC、TG、TG/HDL、LDL/HDL、TC/HDL、LAP显著高于非痰湿型PCOS non-IR组及对照组(P<0.05);(4)对所有PCOS患者进行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HOMA-IR与年龄、体重、TC、LDL、T无关;与BMI、TG、TG/HDL、LDL/HDL、TC/HDL、LAP正相关,与HDL呈负相关.结论:本研究发现体重指数正常的非痰湿型PCOS IR患者存在较高的血脂水平,应对非痰湿型PCOS IR患者进行血脂的检查,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加味参附汤对心阳亏虚型慢性心力衰竭BNP、CRP、TNF-a的影响

    目的:观察加味参附汤对心阳亏虚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BNP、CRP、TNF-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92例心阳亏虚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加味参附汤,B组采用西医常规抗心衰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心率、心功能、血B型脑纳肽(BNP)浓度、C反应蛋白、TNF-a的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A组在控制血压与心率,降低B型脑纳肽与C反应蛋白,降低TNF-a方面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阳亏虚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使用加味参附汤,可降低脑纳肽,有效改善心功能.可能机制是通过控制心率、下调炎症细胞因子、抑制炎症反应来实现.

    作者:俞梅;刘兆龙;马丽娟;叶玲玲;沈建成;郭航远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基于老年性聋的中医古代文献分析

    通过对中医古籍数据库中与耳聋有关的记载进行阅读、整理和分析,探讨老年性聋的中医病名源流、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以及方药治疗,为中医药防治老年性聋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周张杰;汤佳蓉;孟令怡;吴璇;董杨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肠炎康颗粒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中药肠炎康颗粒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并通过对治疗前后患者肠黏膜中ICAM-1和MMP-9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可能的治疗机理.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门诊就诊的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中药组、西药组,每组35例,中药组予肠炎康颗粒加减;西药组予美沙拉嗪缓释颗粒.8周后对比两组的症状综合疗效及肠黏膜ICAM-1、MMP-9蛋白表达水平,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终中药组28例、西药组30例完成临床观察.两组患者临床主要症状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均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较西药组明显,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黏膜表现、综合疗效治疗后较治疗前好转,其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更好,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肠黏膜ICAM-1、MMP-9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西药组1例患者(3.33%)出现恶心,余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常规,肝、肾功,心电图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肠炎康颗粒治疗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好,安全性好,其治疗机理可能与下调肠黏膜中ICAM-1、MMP-9的表达有关.

    作者:张建觅;高文艳;林一帆;王利平;于丽;王长洪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针刀方案结合中药内服外敷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顽固性肿痛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针刀联合中药内服外敷对类风湿关节炎(RA)顽固性肿痛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35例伴顽固性肿痛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治疗时间分成针刀组(A组,n=45)、联合组(B组,n =45)和对照组(C组,n=45)3组.C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方案,A组予以针刀+常规治疗方案,B组患者在上述基础上联合中药内服外敷疗法.行为期6个月随访,比对3组患者临床疗效差异,记录其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改善情况,分析其晨僵时间、消肿时间、止痛时间、疼痛评分、睡眠质量评分等指标差异,记录其治疗前后关节肿胀数量/指数、关节疼痛数量/指数、关节压痛数量/指数等治疗指标变化情况.结果:①C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2.2%,显著低于A组的80.0%,B组治疗总有效率为3组高,达到95.6%,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3组患者中医症状评分及关节肿胀、疼痛、压痛的数量、指数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其中B组降幅>A组>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B组患者晨僵时间、消肿时间、止痛时间、疼痛评分、睡眠质量评分等治疗指标均显著低于A、C两组(P<0.05);A组各治疗指标显著低于C组患者(P<0.05).结论:对伴有顽固性肿痛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予以针刀联合中药内服外敷疗法,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其晨僵、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及压痛症状,对促进患者病情转归、提高其预后质量具有积极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方勇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中药复方对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的研究进展

    艾滋病是一种多系统、多器官受损的传染性疾病,免疫功能的逐渐降低甚至丧失是艾滋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典型特征.我国自从1987年尝试用中药治疗艾滋病以来,无论是单味中药的研究还是中药复方的研究,均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其中以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具有中医特色.主要论述近年来中药复方用于治疗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的临床研究.

    作者:孙金凤;马建萍;马秀兰;张颖;曾琳;李静茹;艾合买提·阿不都热依木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异病同治理论在脑卒中后精神症状组群中的应用

    “异病同冶”是仲景辨证论治体系的精髓,也是临床诊疗疾病的指南.以脑卒中后精神症状组群为出发点,阐述“异病同治”的理论渊源,探讨益肾调气法治疗卒中后焦虑、抑郁、痴呆的理论和实验基础,并在临床实践工作中实施“异病同治”.

    作者:张雯;唐启盛;赵瑞珍;冯玉桥;卜繁龙;赵子珺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百部止咳合剂联合阿奇霉素治疗老年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百部止咳合剂联合阿奇霉素对老年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0例老年肺炎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记为治疗组(百部止咳合剂联合阿奇霉素治疗)与对照组(阿奇霉素治疗),每组40例.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检测D-二聚体、血清IFN-γ、IL-4、IL-6、IL-8.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D-二聚体与IFN-γ、IL-4、IL-6、IL-8等促炎因子的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D-二聚体与IFN-γ、IL-4、IL-6、IL-8等促炎因子的水平相比治疗前均有显著性的下降(P<0.05),且治疗组的下降趋势要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有效率(92.5%)显著性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75%)(x2=12.964,P=0.001),且治疗组的治愈数、显效数以及进步数都要高于对照组.对照组发生头晕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 (2/40);治疗组发生呕吐1例,头晕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3/4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百部止咳合剂联合阿奇霉素治疗老年肺炎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邵剑骏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基于发病进程解析中医药防治肠癌的思路

    肠癌是严重的致死性疾患之一,目前临床上对于肠癌的防治主要采用的是放射性或者化学性治疗方案,该方案尽管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症状,但由于长期应用引起的严重副反应症状而限制了其疗效的发挥,中医药防治肠癌具有确切疗效而不良反应小的特征,是防治肠癌的有效疗法;然而,目前临床中运用中医药防治肠癌缺乏系统的完整论治体系.以肠癌的发病进展为基础,结合目前中医药防治肠癌的特点,系统性的探究中医药防治肠癌的临床辨证思路,以期为临床中医药防治肠癌提供一定的思路和线索.

    作者:李卫东;花宝金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艾灸与推拿对亚健康状态脑力疲劳干预作用的临床对比观察

    目的:对比观察推拿与艾灸两种主要中医非药物疗法对亚健康状态脑力疲劳的干预作用.方法:100例亚健康脑力疲劳状态门诊就诊者被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艾灸组)、对照组(推拿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推拿疗法操作于头面部及腰背部,观察组采用艾条温和灸疗法灸印堂、神阙穴,均为每天1次,5d为1个疗程,疗程与疗程之间休息2d,共调治4个疗程.干预开始当天及完成临床干预当天各评价1次疲劳量表、工作倦怠量表得分及工作效率,并对两组的评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00例受试者均完成了临床观察.观察组与对照组干预前后比较,其疲劳量表、工作倦怠量表及工作效率评分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干预后两组间比较,上述3项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艾灸疗法与推拿疗法均能改善亚健康脑力疲劳状态的疲劳与工作倦怠症状,均能提高工作效率,且在改善疲劳与工作倦怠症状、提高工作效率方面二者并无优劣之分.

    作者:唐农;邬桂芬;雷龙鸣;粟胜勇;王开龙;唐宏亮;伦轼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UPLC法同时测定草乌中6种单酯和双酯型生物碱

    目的:建立草乌中单酯及双酯型生物碱成分的超高效液相色谱定量方法.方法:草乌粉末用氨试液浸润2h后,以异丙醇-醋酸乙酯(1∶1)混合液浸泡12 h,超声处理30 min,提取液蒸干后溶于乙腈中,经微孔滤膜滤过后进行UPLC分析.UPLC分析采用BEH shield RP18(2.1 mm×50 mm,1.7 μm)色谱柱,以乙腈(0.2%三乙胺)-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4 mL·min-1,检测波长为235 nm,柱温35℃.结果:草乌中6种单酯型和双酯型生物碱分离良好,各成分含量与峰面积在测定范围内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 >0.999),精密度高,重现性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64% ~ 100.32%,6min完成1次进样测定,工作效率高.结论:建立UPLC同时测定草乌中6种单酯型和双酯型生物碱含量的方法,该方法稳定准确,简便快速,为草乌药材质量控制及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作者:邵财;逄世峰;刘志强;张亚玉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老龄大鼠“郁证”模型NO、ET-1及主动脉超微结构改变的研究

    目的:观察慢性持续性温和刺激、间断强刺激制作的老龄大鼠“郁证”模型心血管活性物质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水平及胸主动脉超微结构的改变.方法:Wistar老龄大鼠共24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间断强刺激干预组、慢性持续性温和刺激干预组.适应性喂养后,分别给予两组刺激干预组大鼠慢性持续性温和刺激和间断高强度刺激(均包括冰水游泳、热刺激、禁食、禁水、夹尾、昼夜颠倒、高速水平摇晃、频闪灯照射等,但程度及频次不同).之后观察大鼠体重变化、糖水偏嗜度等一般情况;检测血管活性物质(NO、ET-1)水平;电镜下观察胸主动脉超微结构变化.结果:分别给予慢性持续性温和刺激、间断强刺激56 d后,两组不同刺激干预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体重上升幅度、糖水偏嗜度均有降低趋势,但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不同刺激干预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慢性持续性温和刺激干预组NO水平明显升高(P<0.05);慢性持续性温和刺激干预组ET-1水平明显升高(P<0.05).电镜下观察胸主动脉超微结构发现:空白组及慢性持续性温和刺激干预组胸主动脉超微结构未见明显变化.间断强刺激干预组胸主动脉线粒体、内皮细胞发生了改变.结论:慢性持续性温和刺激制作的“郁证”老龄大鼠模型心血管活性物质(NO、ET-1)表达的改变更明显,而间断高强度制作的“郁证”老龄大鼠模型则可出现主动脉内皮的损伤.

    作者:唐黎群;余肖琴;周宁;沈炳权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建瓴汤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临床研究

    目的:探究建瓴汤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心内科收治的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给予降低血压类的药物治疗,实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建瓴汤治疗.两组均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两个疗程.治疗结束后,检测头痛眩晕、失眠健忘、急躁易怒等症状的改善情况,对比治疗前后患者动态血压的改善情况.结果:①经治疗后,两组患者头痛眩晕、失眠健忘、急躁易怒临床症状均有所善,且实验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明显,两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经治疗后两组患者动态血压比较显示,所有指标均有所下降,且实验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两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瓴汤能够平肝潜阳、熄风安神,明显改善动态血压平均值,有效缓解眩晕、失眠等症状,并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金叶;周胜勇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芪参脑脉通胶囊对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血栓前状态的干预及血管内皮保护研究

    目的:研究芪参脑脉通胶囊对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血栓前状态的干预及血管内皮保护作用.方法:将260例慢性脑供血不足证属气血亏虚、痰瘀阻络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实际研究治疗组128例、对照组127例),治疗组在基本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芪参脑脉通胶囊口服,两组疗程为2月,检测治疗前后血栓前状态标志物FIB、t-PA、PAI-l水平及血管内皮功能指标FMD、vWF、ADMA、VE-Ca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栓前状态标志物FIB、t-PA、PAI-l水平及血管内皮功能指标FMD、vWF、ADMA、VE-Ca水平等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于对照组(P <0.05;P <0.01).结论:芪参脑脉通胶囊能有效干预气血亏虚、痰瘀阻络型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血栓前状态,并有效保护其血管内功能.

    作者:陈龙霏;焦静;高磊;牟善茂;徐延俊;张宪忠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兔急性心梗再灌注后无复流的保护作用

    目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经皮冠脉介入术后,若发生无复流则预示着更差的临床预后.研究旨在评估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兔急性心肌梗死后无复流发生的防治作用.方法:新西兰大白兔40只随机分成4组(n=10),即AMI对照组(I/R)、丹参酮再灌注治疗组(DS-201)、丹参酮冠脉结扎前治疗组(DS-201-pre)、假手术组(Sham),每组各10只.Sham组开胸不结扎,其余3组结扎左室缘支90 min,切断结扎线120 min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各组分别于结扎前5 min、结扎左心室缘支90 min、再灌注120 min时,取静脉血检测血清中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含量,终进行病理学分析,观察HE染色后的心肌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并评估缺血范围(LA/LVA)、无复流范围(NRA/LA)及梗死区心肌范围(MIA/LA).结果:(1) AMI后90 min时,CK、CK-MB水平在I/R组、DS-201组和DS-201-pre 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R组及DS-201组TNF-α水平均较DS-201-pre组高(P<0.05).再灌注120 min时,DS-201-pre组及DS-201组的血清CK、CK-MB、TNF-α水平低于I/R组(P<0.01或P<0.05);DS-201-pre组与DS-201组CK、CK-MB、TNF-α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2)各组病理染色所测的冠脉结扎区心肌范围(LA)基本一致(P>0.05).与I/R组比较,DS-201组及DS-201-pre组可以减少无复流面积(P<0.05),DS-201-pre组与DS-201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3)与I/R组比较,DS-201组及DS-201-pre组可以缩小心肌梗死面积(P<0.05),减轻心肌细胞结构损伤,DS-201-pre组与DS-201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能减轻心肌细胞结构损伤,缩小心肌梗死面积,减轻无复流的发生.其机制可能与减轻心肌炎症反应有关.

    作者:王琳莉;黄抒伟;窦丽萍;陆明;胡鹏飞;卜刚;林冬铭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中医语言隐喻特征及其翻译策略浅议

    为更好地传播和推广中医及中国文化,译者需在正确理论指导之下进行中医英译.隐喻是中医语言的一大特色,也是中医英译的一大难点,关联理论和功能对等理论能有效解决这一难题,追求“佳关联”和“佳对等”的翻译效果不仅能忠实阐述中医学概念,更能传达隐含的中国文化.通过分析中医语言隐喻特征,剖析关联理论和功能对等理论对中医隐喻翻译的指导作用,旨在探讨这两种理论指导下更高效、更科学和更准确的翻译策略.

    作者:范春祥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六味安消胶囊与莫沙必利联用对慢性功能性便秘的有效性探究

    目的:研究LAC和MC联合治疗CFC的临床有效性.方法:将医院消化内科2013年1月-2015年3月间收治的124例CFC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OBG组(63例)和COG组(61例),分别采用LAC、MC和MC进行治疗,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OBG组63例患者显效33例(x2=8.796,P=0.015),有效28例(x2=9.054,P=0.028),无效2例(x2=8.931,P=0.019),治疗有效率96.83%(x2=9.135,P=0.009)与COG组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便意少(t=8.562,P=0.019)、便次少(t=9.025,P=0.014)、粪便干结(t=8.747,P=0.026)和排便费力(t=8.637,P=0.026)等症状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COG组,两组SAS和SDS评分也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AC与MC联用治疗CFC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预后,缩短便意少、便次少、粪便干结和排便费力等临床症状的消失时间,提高患者预后,值得推广借鉴.

    作者:霍红;李艳梅;张怡;夏永丽;吴贵恺;王立新;郝丽君;刘国祥;司雁菱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李德新教授辨治肝硬化学术经验与学术思想研究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由于早期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容易失治误治,晚期又会发展成为鼓胀等难治之症,为临床难题.李德新教授在治疗肝硬化上独树一帜,从探讨李德新教授对肝硬化病因病机的认识入手,剖析李德新教授在治疗肝硬化上的辨证与治疗特色,从而总结出李德新教授在治疗肝硬化上注重培土开源,顾护后天,分期辨治,预防传变的学术经验与学术思想,希冀对目前肝硬化的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海英;孙明月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回神颗粒对中度创伤性脑损伤大鼠神经行为学及体重的影响

    目的:通过神经损伤评分(NSS)评分和体重测量,探讨回神颗粒减轻TBI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液压性脑损伤装置建立中度TBI模型,创伤压力为(170±10)kPa,作用时间为(20±2)ms,随机将大鼠分为6组: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3d组、模型7d组、治疗3d组、治疗7d组.治疗3d组和治疗7d组于创伤后即刻用2 mL药液(含回神颗粒0.27 g)灌胃一次,此后再分别于每日早晚各灌胃一次,每次2 mL药液.分别于创伤后1d、3d、7d对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7d组和治疗7d组进行NSS量表评分;分别于创伤后1d、3d对模型3d组和治疗3d组进行NSS评分.分别于造模前和取材前称取每只动物的体重.观察NSS评分和体重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3d组、模型7d组、治疗3d组、治疗7d组各时间点NSS评分明显降低(P<0.01).但与模型3d组和模型7d组的NSS评分相比较,治疗3d组和治疗7d组的NSS评分明显提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正常组体重比较,模型组动物体重下降,具有明显差异(P<0.01);治疗组动物体重无明显下降(P>0.05).比较每组动物造模前和取材前体重,发现模型组体重下降,具有明显差异(P<0.01);治疗组体重有所增加,具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回神颗粒能明显改善TBI大鼠NSS评分,改善神经功能;促进大鼠的生长发育,减轻脑损伤.

    作者:崔俊波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清热解毒化浊片对脂肪性肝病大鼠炎性损伤的影响

    目的:研究清热解毒化浊片对脂肪性肝病大鼠炎性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饮食、酒精灌胃建立脂肪性肝病大鼠模型.模型成功后,随机分为清热解毒化浊片组、非诺贝特组、模型组和正常组4组,经治疗30天后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比色法检测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HO)、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0(IL-10)和脂联素(ADP)的表达情况.结果:光镜下观察,清热解毒化浊片组大鼠肝组织脂肪蓄积、炎性浸润情况明显改善.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清TG、TCHO、ALT、AST、TNF-α明显升高(P<0.01,P<0.05),血清ADP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清热解毒化浊片组血清TG、TCHO、ALT、AST、TNF-α明显降低(P<0.01,P<0.05),血清IL-10、ADP明显升高(P<0.01,P<0.05).结论:清热解毒化浊片可减轻肝组织炎性损伤,促进肝功能的修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促炎因子TNF-α的释放,促进抑炎因子IL-10、ADP的表达有关.

    作者:毛娅男;赵国荣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金莲花总提取物人肠内菌转化前后的抗炎活性研究

    采用人肠内菌转化模型和LPS诱导RAW 264.7细胞建立的炎症细胞模型研究了金莲花总提取物人肠内菌转化前后对巨噬细胞NO、IL-6和TNF-α释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莲花总提取物及总提取物肠内菌转化产物都可抑制LPS诱导的巨噬细胞释放NO、IL-6和TNF-α,且总提取物肠内菌转化产物的抑制作用强于金莲花总提取物,说明二者都有明显的抗炎活性,肠内菌转化后总提取物的抗炎活性稍好于肠内菌转化前.

    作者:刘辰;刘莉嘉;赵灿;郭丽娜;王如峰 刊期: 2016年第03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