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016年《浙江创伤外科》杂志征订启事

关键词:浙江省, 创伤外科, 期刊数据库, 中文生物医学期刊, 中文科技资料目录, 中国, 医科大学, 期刊全文数据库, 人民医院, 学术性期刊, 文献数据库, 优秀期刊, 医药卫生, 学术期刊, 数据系统, 省教育厅, 创伤医学, 质量奖, 期刊网, 期刊群
摘要:《浙江创伤外科》杂志是由浙江省教育厅主管、温州医科大学主办、浙江省台州医院、中国医科大学绍兴医院、慈溪市人民医院协办的以创伤医学为主要内容的学术性期刊。本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系统科技期刊群”、“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等国内外知名检索期刊数据库,已被波兰哥白尼数据库文摘收录。本刊连续被评为浙江省期刊优秀奖、集体先进奖及评为优秀期刊质量奖。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会阴切开术在阴道分娩产妇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目的:探讨及比较不同会阴切开术在阴道分娩产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3月于本院进行阴道分娩且进行会阴切开术的86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会阴侧切术组)43例和B组(会阴正中切开术组)43例,然后将两组手术后不同时间的水肿程度、疼痛程度、手术前和手术后不同时间的细胞因子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手术后B组不同时间的水肿程度、疼痛程度及细胞因子指标均明显好于A组,P均<0.05,两组手术后不同时间的评估指标间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会阴正中切开术在阴道分娩产妇中的应用价值相对更高,患者术后的不适感及炎性状态控制相对更好。

    作者:罗卫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全麻手术患者瑞芬太尼镇痛效果消失前应用地佐辛肌注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究全麻手术患者瑞芬太尼镇痛效果消失前应用地佐辛肌注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10月到2015年10月接治的100例需实施麻醉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应用瑞芬太尼进行麻醉,按术后麻醉效果消失前是否应用地佐辛药物进行分组。观察组中50例患者应用瑞芬太尼麻醉后并于镇痛效果消失前应用地佐辛肌注,对照组中50例患者应用瑞芬太尼麻醉后在镇痛效果消失前不应用地佐辛肌注。分析两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气管拔管时间、恢复自主呼吸时间的差异及术后10分钟对患者VRS的评分以及麻醉期间出现不良症状的人数。结果观察组在术后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气管拔管时间、苏醒时间上都明显快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VRS评分的0分上人数有43人占82.7%,而对照组中只有8人占1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在1~4分的各个分段上的人数都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出现恶心呕吐的患者只有1例占1.9%,呼吸抑制为0例占0.0%,而对照组恶心呕吐的患者有7例占14.0%,呼吸抑制的患者有5例占10.0%,观察组不良反应人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结束前30分钟肌注地佐辛能有效的减轻瑞芬太尼复合麻醉给患者带来的痛觉过敏反应,并能有效的缩短苏醒、拔管、恢复自主呼吸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临床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吴佳瑛;陈曦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宫腹腔镜下剖宫产切口瘢痕切除修补术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剖宫产切口憩室应用宫腹腔镜下剖宫产切口疤痕切除修补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自2008年7月至2015年6月期间本院接受诊治的剖宫产切口憩室患者6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与对照组32例。观察组采用宫腹腔镜下剖宫产切口疤痕切除修补术治疗,对照组采用阴式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情况,观察项目主要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随访6个月剖宫产切口憩室愈合情况、术后随访6个月腹痛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切口憩室愈合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腹痛均取得了明显改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剖宫产切口憩室应用宫腹腔镜下剖宫产切口疤痕切除修补术的临床价值明显,具有重要研究意义,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杨雪;徐琴燕;赵敏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罗哌卡因联合氯普鲁卡因硬膜外麻醉在全程分娩镇痛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分析罗哌卡因联合氯普鲁卡因硬膜外麻醉在全程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接收的95例头位足月产妇为研究对象,将所选产妇分为观察组(n=48例)和对照组(n=47例),其中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处理,不采取硬膜外措施;观察组产妇给予罗哌卡因联合氯普鲁卡因硬膜外麻醉,观察两组产妇分娩过程中的疼痛分级、各产程分娩时间及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的疼痛分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的产程分娩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新生儿的Apgar评分对比差异并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联合氯普鲁卡因硬膜外麻醉在产妇分娩中能够起到较好的缓解作用,见效较快,药效维持的时间长,能够明显缩短产程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郑芳;章良;王均炉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腹腔镜在胰尾切除保脾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对胰体尾部良性肿瘤行保脾的胰体尾切除术的手术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4年5月间本院收治的21例行腹腔镜保脾胰尾切除术病例。结果其中17例行全腹腔镜下保脾胰尾肿瘤切除术,4例行手助腹腔镜下保脾胰尾肿瘤切除术。肿瘤切除术均顺利完成,术后有2例胰腺假性囊肿形成。保脾术后患者3个月后B超及免疫功能检查均正常。结论腹腔镜下保脾对于胰尾独立肿瘤切除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丁琼;虞武斌;高明;夏欢舞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腹腔镜和开腹手术在宫外孕治疗中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在治疗宫外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本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74例有生育要求的宫外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的长短、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近期指标,IgG以及IL-6等免疫学指标,随访两组患者的妊娠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都顺利完成了相应手术,无并发症发生。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39.25±9.17)ml,肛门排气时间(59.81±6.42)天,住院时间(4.5±3.8)天,同开腹组相比相对较少,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较开腹组稍长,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开腹组术后3天外周血免疫球蛋白IgG (13.93±1.98)g/L,IL-6(215.32±145.21)mg/dL,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腔镜组患者术后共发生流产事件共计4人次,发生率为10.81%,术后成功妊娠18例,妊娠率48.64%,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治疗宫外孕较传统开腹手术有明显的优势,其创伤较小、患者术后恢复较快,具有很大的临床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祝栋;杨帆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药物结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在输尿管上段结石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药物结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在输尿管上段结石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本院自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78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对照组(37例,给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与观察组(41例,给予萘哌地尔胶囊与体外冲击波碎石术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结石清除率、平均排石时间及其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结石清除率(85.37%)高于对照组(67.57%),有显著差异(χ2=21.012,P<0.05);观察组患者排石时间(5.25±3.52)天低于对照组(7.58±3.04)天,有显著差异(t=16.541,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9.76%)低于对照组(24.32%),有显著差异(χ2=21.458,<0.05)结论萘哌地尔胶囊与体外冲击波碎石术联合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可取得显著疗效,可提高结石清除率,缩短排石时间,降低肾绞痛、腰酸、感染及梗阻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嗣平;林友岳;蔡邦联;王玉珠;翁志梁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早期乳腺癌行保乳手术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行保乳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本院收治的128例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所行术式,分为保乳组和根治组,随访患者术后5年的生存状况,观察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总生存率、无病生存率、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死亡率。结果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保乳组术中出血量(186.04±9.22)ml、手术时间(168.44±26.37)分钟、住院时间(6.16±0.796)天明显少于根治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4%(2/45)、远处转移率2.2%(1/45)明显低于根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的总生存率及局部复发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保乳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手术方式,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应严格、充分掌握保乳手术的适应征情况下采用,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作者:陈小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脑外科急诊手术麻醉药物的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舒芬太尼、丙泊酚及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药物在脑外科急诊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进而为临床脑外科手术麻醉方案的改进、完善、提供有效地实验依据。方法本文的研究对象选用的是本院急诊中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共150例,按随机数字评分表将其随机分为3组,即舒芬太尼组、丙泊酚组及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组。所有患者均在常规麻醉药物麻醉的基础上,根据组别不同给予相应麻醉药物进行麻醉诱导。一段时间后,比较3组患者经不同麻醉药物麻醉前、后的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以及拔管时间、患者苏醒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进而评价不同药物的麻醉效果。结果3组患者经不同药物麻醉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与麻醉前比较时均有明显变化(P<0.05),其中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值较其他两组患者稳定(P<0.05);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组患者麻醉后的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其他两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而舒芬太尼组与丙泊酚组患者的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时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药物在脑外科急诊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显著,可稳定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并缩短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及降低麻醉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李洋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颅脑损伤开颅术前凝血功能与伤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脑颅脑损伤急诊开颅手术前患者的凝血功能与伤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颅脑损伤急诊行开颅手术的患者120例,根据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Glasgow Cowa Scale,GCS),将患者分为轻型、中型、重型三组,对比三组之间的凝血功能指标,然后再根据患者在伤后3个月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对比两组患者质检的凝血功能指标,后对可能引起颅脑损伤性凝血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在本组研究中凝血功能障碍发生率为35.83%;与对照组对比,研究组(A组、B组、C组)的PT、APTT、INR的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78, P=0.003<0.01);并且重型损伤组和中型损伤组的PT、APTT的水平显著高于轻型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630,P<0.001)。与预后不良组对比,预后良好组患者的PT、APTT、INR的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颅脑损伤患者的 PT、APTT、INR水平与其预后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1)。结论颅脑损伤急诊开颅术前凝血功能发生率较高,其中凝血指标 PT、APTT、INR的水平对评估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及其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王诚;张红金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超声心动图诊断新生儿一过性肺动脉高压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随访观察新生儿期发现的一过性肺动脉高压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在本院出生的新生儿23例,超声心动图排除除小的动脉导管未闭和卵圆孔未闭外无其他先天性心脏病后发现肺动脉压力轻度增高,经适当处理,7~15天后复查1次或2次。结果23例首次检查肺动脉压力轻度增高的新生儿复查后发现肺动脉压力恢复正常。结论通过超声心动图随访新生儿期一过性肺动脉高压的患儿可以评估肺动脉压力程度,与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相鉴别。

    作者:寿列军;沈晓燕;解左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罗哌卡因联合地佐辛对子宫肌瘤切除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疗效研究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罗哌卡因联合地佐辛对子宫肌瘤切除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2月到2015年3月收治的择期行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90例,术中均采用负荷剂量联合PCA方式。治疗医师根据双盲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平分为两组,即对照组镇痛液为0.05%吗啡、0.15%罗哌卡因、0.005%氟哌利多,观察组镇痛液为0.05%地佐辛、0.15%罗哌卡因、0.005%氟哌利多,记录两组患者术后1、3、5、10、16、24、48小时的平均动脉、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的检测指标,记录两组患者术后1、3、5、10、16、24、48小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2、6、12、24、48小时的镇静评分、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1、3、5、10、16、24、48小时的平均动脉、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的检测指标比较,两组间无显著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段两组患者的 VAS评分进行比较,观察组在术后6、12、24小时的VA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而两组术后48小时的VAS评分无显著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各时间段镇静评分比较中,观察组的术后2、6、48小时的镇静评分明显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小时的镇静评分无显著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麻醉后的不良反应比较,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镇痛液中罗哌卡因可阻断神经钠离子通道,阻断痛觉和交感神经传到,提高副交感神经敏感性,术后恢复较好。地佐辛联合罗哌卡因用于子宫肌瘤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安全可靠,其中以0.05%地佐辛、0.15%罗哌卡因、0.005%氟哌利多行镇痛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适合临床医师广泛应用。

    作者:严红亮;陈美红;樊向燕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贝复舒滴眼液联合典必殊滴眼液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水肿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贝复舒滴眼液联合典必殊滴眼液滴眼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水肿临床效果观察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本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且术后出现不同程度角膜水肿的白内障患者128例(213眼),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68例(112眼)、对照组60例(101眼),对照组给予典必殊滴眼液治疗、观察组联合运用贝复舒滴眼液,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0天临床疗效,并比较两组患者角膜水肿消退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10天后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患者治疗2周后总有效率为85.1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角膜水肿消退时间比较,在1级角膜水肿消退时间上,两组患者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级、3级角膜水肿患者,观察组消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用药期间均未见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论贝复舒滴眼液联合典必殊滴眼液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水肿其疗效疗效显著、且用药安全,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王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Ⅰ~Ⅱ期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Ⅰ~Ⅱ期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本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82例Ⅰ~Ⅱ期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病历资料,其中41例行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为对照组;另41例行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为观察组。统计与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变化。结果围手术期间,两组患者均无死亡病例,观察组术后切口长度、术后胸管引流量>100 ml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与对照组比较,P>0.05。术前两组患者各实验室指标(GLU、WBC及PA)比较,P>0.05;术后两组患者各项实验室指标均较术前显著增加或下降,然观察组变化程度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相比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来说,应用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Ⅰ~Ⅱ期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效果显著且安全,值得推荐。

    作者:黄华奇;闻剑波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与经十二指肠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联合治疗肝外胆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与经十二指肠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联合治疗肝外型肝胆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自2014年1月至2015年11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肝外肝胆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62例作为观察组。回顾性分析选择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1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肝外胆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62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中患者均采用传统的开腹手术;而观察中的患者采用LC联合ERCP的微创手术方式。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对其整个手术时间、手术中的出血量、中专开腹比例以及术后并发症,以及结石残留的情况进行统计记录分析。然后对其术后卧床时间、整体的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等情况进行统计记录。结果两组患者整个的手术过程中其手术指标均具有较大的差异,其中观察组中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但是其手术过程中的失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具有显著的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具有较大的差异,其中观察组中的患者其上述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患者的结石残留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相比起来没有显著差异,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统计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手术后发生的并发症主要有术后出血、急性胰腺炎、胆漏以及术后感染等情况,但是就发生率来讲两组相比不具有显著差异,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与经十二指肠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联合治疗肝外胆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虽然对手术熟练程度要求较高,但是患者能够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俞学军;陈方志;张举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超声乳化与囊外摘除术治疗年龄相关性硬核白内障的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分析超声乳化术和囊外摘除术治疗年龄相关性硬核白内障的疗效和安全性,为其临床治疗方式的合理选择提供数据支撑。方法选取年龄相关性硬核白内障患者49例,随机两组:囊外组(24例,38眼)采用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超声组(25例,36眼)采用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进行治疗。对比分析其术后视力、散光度、角膜内皮细胞密度(CECD)、六角形细胞比例(HCP)、平均细胞面积(MGCA)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患者的裸眼视力不受手术方式的影响(P 组别>0.05),而受到时间的影响(P 时间<0.05),组别和时间因素无交互作用(P 交互>0.05)。患者的角膜散光度即受到手术方式的影响(P 组别<0.05),也受到检测时间的影响(P 时间<0.05),组别和时间因素无交互作用(P 交互>0.05)。患者的HCP不受手术方式的影响(P 组别>0.05),CECD与MGCA受手术方式的影响(P 组别<0.05);CECD、HCP及 MGCA均受到时间的影响(P 时间<0.05);组别和时间因素无交互作用(P 交互>0.05)。两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31.6%vs 25.0%,P>0.05),但囊外组角膜水肿发生率明显低于超声组(2.63%vs 16.7%,P<0.05)。结论对于年龄相关性硬核白内障而言,囊外摘除术能够更好的保护患者角膜组织,比超声乳化术适用性更高。

    作者:蒋伟鹏;金益;卢珊珊;蒋能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分析

    目的:分析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本院收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共计7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根据病情严重程度给予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听阈值、THI评分及血清C-反应蛋白情况,同时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听阈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接受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听阈值均有明显下降,其中观察组下降较对照组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的THI评分和C-反应蛋白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HI评分和C-反应蛋白均有明显下降,且观察组的下降范围较对照组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接受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71.79%,明显高于对照组接受治疗后的总有效率35.90%,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μ=1.9730, P<0.05)。两组患者在入院治疗后不良反应(头痛、头晕、肝肾功能损害等)的发生率较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副作用相对较小,因此患者的预后较好,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徐隽彦;刘春丽;倪丽群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多层螺旋CT的重建算法在诊断肋软骨骨折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20排40层螺旋CT平扫体部光滑算法重建和体部锐利算法重建在肋软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7例肋软骨骨折患者CT图像,采用体部光滑算法重建(kerner=B31f,window:mediastinum)和体部锐利算法重建(kerner=B70f,window:osteo),由2位影像医师采用“双盲法”在PACS网上软拷贝上阅片,并分别记录两种算法图像的肋软骨骨折部位和数目。结果20排40层螺旋 CT体部光滑算法重建和体部锐利算法重建共发现21处骨折,其中未钙化肋软骨骨折8处,钙化肋软骨骨折13处,14例为单发骨折,3例为多发骨折。结论20排40层螺旋CT体部光滑算法重建对未钙化肋软骨骨折显示优于体部锐利算法重建,体部锐利算法重建对钙化肋软骨骨折显示优于体部光滑算法重建。20排40层螺旋CT体部光滑算法重建联合体部锐利算法重建能有效诊断肋软骨骨折。

    作者:杨慧强;王永仁;虞晓丽;吴俊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与传统开腹手术在早期子宫恶性肿瘤治疗中的比较

    目的:对比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和传统开腹手术在早期子宫恶性肿瘤中的效果。方法对70例确诊子宫内膜癌的患者,分别通过经腹腔镜和开腹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腹腔镜组无中转开放手术患者。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失血量319.3±5.2ml,清除淋巴结个数18.2±3.9个,首次肠胃排气时间28.1±4.7小时,术后疼痛评分2.4±2.1分,术后住院天数9.8±0.6天,术后3天外周IL-17.23±2.87 pg/ml,IL-65.68±2.06 pg/ml,TNF-α7.12±2.15pg/ml,PCT 26.8±13.7 mg/dL,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具有创伤小,围手术期安全性高,术后肠道恢复快,机体免疫反应轻,可以缩短住院时间的特点,具有临床实践推广价值。

    作者:周绿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胸腔镜下行食管癌根治与传统食管癌根治术的疗效比较分析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行食管癌根治术的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108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所行术式分为两组,观察组(胸腔镜下行食管癌根治、食管胃颈部吻合术)68例,对照组(常规开放手术)40例,观察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胸部手术时间(109.8±47.1)分钟、胸部术中出血量(114.3±51.8)ml、术后住院时间(19.4±7.3)天、术后第1天引流量(183.9±101.2)ml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9%(4/68)明显更小(P<0.05),淋巴结清扫数目(17.2±8.3)更多,而两组患者的住院总费用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下行食管癌根治术能取得理想的疗效,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翁贤武;梁诚之;林培锋;张建海;缪寿式;吴海帆 刊期: 2016年第01期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

主管: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温州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