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慧强;王永仁;虞晓丽;吴俊峰
目的:探讨改良切开扩创手术治疗Ⅱ、Ⅲ期陈旧性肛裂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73例Ⅱ、Ⅲ期陈旧性肛裂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后位内括约肌切断术、观察组采用改良切口扩创术进行治疗,对比临床疗效;并记录伤口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肛门功能和疼痛程度。结果两组患者的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观察组痊愈率和显效率明显偏高,临床整体疗效也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患者的切口愈合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观察组疼痛程度较低,肛门功能更好,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良切开扩创手术治疗Ⅱ、Ⅲ期陈旧性肛裂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作者:叶慧林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内外侧联合入路多钢板固定微创治疗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6月至2015年2月期间49例获得6个月以上时间随访的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内外侧联合入路多钢板微创手术治疗,术后循序功能锻炼。术后定期复查并记录患者骨折愈合情况、关节活动度、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所有患者骨折的临床愈合时间为3~8个月,平均(4.9±1.2)个月。术后6个月患者屈膝达80°~120°,平均(94.2±8.7)°;伸膝为0°~20°,平均(4.2±2.1)°;所有患者术后双侧肢体长度差值小于1cm,下肢力线均恢复正常;术后出现骨折畸形愈合4例,出现手术切口感染或坏死2例。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显示治疗有效率为87.8%。结论采用内外侧联合入路多钢板固定微创治疗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能够更好地获得视野,恢复下肢长度、力线和关节面的平整,能够有效地提高术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长韦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究分析罗哌卡因联合氯普鲁卡因硬膜外麻醉在全程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接收的95例头位足月产妇为研究对象,将所选产妇分为观察组(n=48例)和对照组(n=47例),其中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处理,不采取硬膜外措施;观察组产妇给予罗哌卡因联合氯普鲁卡因硬膜外麻醉,观察两组产妇分娩过程中的疼痛分级、各产程分娩时间及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的疼痛分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的产程分娩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新生儿的Apgar评分对比差异并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联合氯普鲁卡因硬膜外麻醉在产妇分娩中能够起到较好的缓解作用,见效较快,药效维持的时间长,能够明显缩短产程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郑芳;章良;王均炉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总结急诊无痛胃镜取上消化道尖锐异物的经验,探讨尖锐异物麻醉内镜下取出操作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上消化道尖锐异物在急诊无痛胃镜下取出的临床资料。结果85例上消化道尖锐异物均在急诊无痛胃镜下成功取出,操作成功率达100%,无1例出现出血、穿孔、外科手术等严重并发症和麻醉意外。术中视野清晰,容易发现尖锐异物并顺利取出,手术时间10~32分钟,术后3~8分钟苏醒,清醒后对手术过程均无记忆,且无不适反应。结论急诊无痛胃镜取上消化道尖锐异物是一种安全有效、及时准确、操作简便、成功率高,患者易于接受的好方法,无痛胃镜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姚海芳;毛吉波;陈永兴;邓江红;黄秀芬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拉力螺钉联合微型钛板在成人髁突囊内骨折中的应用。方法对26例成人下颌骨髁突囊内骨折应用拉力螺钉联合微型钛板进行内固定手术,术后辅以适当的颌间牵引及张口训练。结果90%以上的患者6个月内即能恢复正常的咬合关系,开口度达35mm以上;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永久性面瘫和关节强直。结论拉力螺钉联合微型钛板能对成人下颌骨髁突囊内骨折进行较好的内固定,并能提高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咬合功能的早期恢复。
作者:王凡;杨庆福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后,改良股骨隧道技术对关节镜下重建 ACL的手术意义。方法收集本院自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单纯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30例,采用改良股骨隧道技术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随访24~36个月,临床疗效评价按照IKDC和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进行检查。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4~36个月,平均30.7个月。患者的前抽屉试验及Lachman试验均为阴性,IKDC和LYsholm评分情况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股骨隧道技术是理想的股骨隧道定位方法,患者的关节稳定性与功能均得到显著改善。
作者:潘寒松;洪正华;程朝辉;王敏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究免疫抑制剂注射治疗与口服药物治疗对76例弥漫性甲状腺炎合并甲亢病人的临床疗效及应用安全性。方法将入笔者医院就诊的76例患有弥漫性甲状腺炎合并甲亢的女性病人平分成4组,并分别给予地塞米松(Dex)、环磷酰胺(CTX)、Dex+CTX以及口服常规抗甲亢药物治疗。通过对4组病人甲状腺体积、甲状腺功能指标以及自身抗体指标等方面进行比较,观察并分析不同治疗手段对甲状腺炎合并甲亢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情况。结果使用Dex的A组和采用Dex+CTX联合注射的 C组经治疗后甲状腺体积变化明显超过 B、D两组且其中C组病人体积缩小明显;Dex+CTX联合注射的C组病人甲状腺功能指标总体改善为突出;采用口服药物治疗的 D组病人在TRAb和TMAb指标改善上明显落后于使用免疫抑制剂的A、B、C 3组且采用联合注射治疗的C组病人抗体指标改善情况优。结论甲状腺内注射免疫抑制剂总体治疗效果优于口服药物治疗,且地塞米松与环磷酰胺联合应用时效果佳,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徐迎春;孟利伟;胡珊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髋部骨折术后谵妄和脑脊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乳酸(Lactate)水平高低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研究老年人髋部骨折采取脊髓麻醉并手术治疗共138例,采集术前脑脊液样本并测定其NSE、Lactate的水平。并通过对患者家属或照顾者的老年人认知功能减退问卷(IQCODE-SF)[1]评估骨折前的认知功能水平。术后急性期谵妄诊断标准是谵妄评定方法(Confusion Assessment Method,CAM)[2],并以此分为谵妄组和非谵妄组。结果老年人髋部骨折术后急性期发生谵妄的发生率为40.6%。谵妄组病人脑脊液的NSE、Lactate的水平要明显高于非谵妄组(P<0.05)。结论老年人髋部骨折术后急性期谵妄和脑脊液的 NSE呈负相关,与 Lactate水平呈正相关。
作者:陈芒芒;高宏梁;黄力鹏;金洁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可吸收止血微球在内镜下消化道息肉摘除术中的止血作用。方法选取2011年11月至2014年11月本院收治的消化道息肉患者3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都行内镜下电凝电切术切除消化道息肉。对照组采取常规止血法,观察组采用可吸收止血微球。结果对行电凝电切术的消化道息肉患者辅以可吸收止血微球可有效地将手术时间从(26.7±5.1)分钟缩短至(23.1±4.8)分钟,术中出血及术后再出血的发生也显著减少(P<0.05)。除此之外,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也出现了下降。结论针对胃肠镜下消化道息肉摘除术,采用可吸收止血微球止血操作更加容易,可以更好地控制术中及术后出血,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利民;童裳越;方晓红;方敏;王巨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复合全身麻醉对老年髋关节骨折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行髋关节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并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后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术中骚动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中输液量、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及总住院时间。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呼吸恢复时间(5.9±2.17)分钟、睁眼时间(13.2±2.91)分钟、拔管时间(14.9±3.28)分钟及定向力恢复时间(20.6±5.91)分钟明显更短,术中骚动发生率(1.7%(1/60))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3/60))明显更低,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复合全身麻醉用于髋关节骨折患者麻醉效果可靠,安全性高,预后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朱正宁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对比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和传统开腹手术在早期子宫恶性肿瘤中的效果。方法对70例确诊子宫内膜癌的患者,分别通过经腹腔镜和开腹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腹腔镜组无中转开放手术患者。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失血量319.3±5.2ml,清除淋巴结个数18.2±3.9个,首次肠胃排气时间28.1±4.7小时,术后疼痛评分2.4±2.1分,术后住院天数9.8±0.6天,术后3天外周IL-17.23±2.87 pg/ml,IL-65.68±2.06 pg/ml,TNF-α7.12±2.15pg/ml,PCT 26.8±13.7 mg/dL,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具有创伤小,围手术期安全性高,术后肠道恢复快,机体免疫反应轻,可以缩短住院时间的特点,具有临床实践推广价值。
作者:周绿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年龄女性人群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血液检查和临床特征及治疗等情况,从而可更好地了解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规律,为临床防治宫颈癌提供参考。方法截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2126例门诊体检妇女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结果2126例体检者HPV阳性率为14.91%(317/2126),其中确诊为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82例。按照癌前病变患者年龄分组为对照组(≤45岁)与观察组(>45岁),各41例。结果观察组患者主要表现为接触性出血,且以宫颈 CINⅢ级为主,占56.1%(23/41);而对照组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主要以CINΙ、CINⅡ级为主,分别占43.9%(18/41)、31.7%(13/41)。两组病理学分级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均采用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宫颈锥切人数较多;而对照组大多采用LEEP刀手术治疗。观察组高危型感染率,而对照组低危型和多重感染率较高。结论正确了解及掌握不同年龄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临床病理特点,从而可为患者临床诊断及预后判断提供重要价值。
作者:孙蕾蕾;李绍条;金芙蓉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不典型脑膜瘤的影像表现,以提高对其的认识和术前诊断准确率。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不典型脑膜瘤10例,均行CT及MRI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多发脑膜瘤2例,侧脑室脑膜瘤1例,完全钙化性脑膜瘤1例,脑实质内脑膜瘤1例,嗅区脑膜瘤1例,囊性脑膜瘤2例,颅底脑膜瘤2例。结论不典型性脑膜瘤仍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仔细寻找肿瘤的脑外生长征象是不典型脑膜瘤定位诊断的重要依据,充分认识脑膜瘤的不典型影像表现对定性诊断有重要的补充作用,以提高不典型脑膜瘤的诊断的准确性、减少误诊。
作者:娄纪祥;沈江潮;鲁君敏;屠传建;鲁家贤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分析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行保胆取石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胆囊结石患者78例。治疗医师根据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平分为双镜组和单镜组,双镜组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单镜组行纤维胆道镜治疗;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6、12个月的胆囊壁厚度平均值、胆囊收缩功能及FACT-G生活质量评估;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医师通过门诊方式对所有患者行12~24个月随访,平均(15.39±3.85)个月。根据结果显示,双镜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单镜组,而双镜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却明显少于单镜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无显著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镜组术后1、6、12个月的胆囊壁厚度平均值显著低于单镜组,双镜组术后1、6、12个月的胆囊收缩功能明显优于单镜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术前FACT-G生活质量评分无显著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镜组术后1、6、12个月的FACT-G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单镜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胆道镜联合保胆治疗胆囊结石具有明显的临床效果,可有效保存胆囊完整、逐渐恢复胆囊功能、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等优点,适合临床医师在严格遵循其适应症和禁忌症的条件下广泛应用。
作者:杨一唯;鲁斌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分析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高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自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本院ICU收治的62例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的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诊治与防控专家共识的诊断标准,且经痰培养病原学确认),采用双盲、随机的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1例。采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进行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采用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进行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结束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细菌清除率及不良反应率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经过治疗之后,对两组患者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治疗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痊愈率、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u=3.5101,P=0.0004),两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细菌清除率情况比较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细菌率为,对照组的细菌清除率为,观察组的细菌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细菌替换和再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均较轻,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13%,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3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u=0.1878,P=0.8511),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治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进行治疗时,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可以有效的提高治疗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方案治疗高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的较为理想的选择。
作者:蓝大波;吴晓梁;徐良志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药物结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在输尿管上段结石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本院自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78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对照组(37例,给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与观察组(41例,给予萘哌地尔胶囊与体外冲击波碎石术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结石清除率、平均排石时间及其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结石清除率(85.37%)高于对照组(67.57%),有显著差异(χ2=21.012,P<0.05);观察组患者排石时间(5.25±3.52)天低于对照组(7.58±3.04)天,有显著差异(t=16.541,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9.76%)低于对照组(24.32%),有显著差异(χ2=21.458,<0.05)结论萘哌地尔胶囊与体外冲击波碎石术联合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可取得显著疗效,可提高结石清除率,缩短排石时间,降低肾绞痛、腰酸、感染及梗阻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嗣平;林友岳;蔡邦联;王玉珠;翁志梁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联合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所致黄斑水肿的临床改善作用,并观察和分析其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84例97只眼,均合并黄斑水肿。随机分为研究组(42例49只眼)和对照组(42例48只眼),对照组患者应用激光光凝治疗;研究组患者应用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联合激光光凝治疗。3周后进行评估,主要评估治疗前、后视力、黄斑中心凹厚度、黄斑水肿的变化及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平均视力(4.69±0.70),高于对照组治疗后(4.37±0.81),两组治疗后不同视力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黄斑中心凹厚度为(292.61±19.36)μm,低于对照组治疗后(338.49±18.53)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水肿减轻91.84%(45/49),高于对照组75.00%(36/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眼部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研究组患者眼底出血8.16%(4/49),低于对照组,研究组眼部高压24.49%(12/49),高于对照组14.58%(7/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联合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所致黄斑水肿能够促进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黄斑水肿的吸收,提高患者视力,减少视网膜出血,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作者:周纯;牛佳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微创术与开腹切除术治疗胆囊及胆总管结石的疗效,以确定腹腔镜微创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将本院2010年2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56例术前经B超、CT及MRCP诊断明确为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传统开腹切除术(对照组,n=26)和腹腔镜微创切除术(实验组,n=30)进行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药物用量,术后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两组患者的胃肠道生活质量(GIQLI)评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药物用量,术后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及术后16周,两组患者胃肠道生活质量指数(GIQLI)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2周,4周,8周,实验组患者胃肠道生活质量指数(GIQL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好,创伤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林胜红;吴伟梁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和探讨急性阑尾炎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选择于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64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2例患者。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阑尾切除术,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进行时间、手术中出血量、手术后排气时间、手术后住院时间,临床并发症及镇痛药物使用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进行时间、手术中出血量、手术后排气时间、手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并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无并发症出现,对照组有5例并发症,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并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有6例使用镇痛药物,对照组有20例患者使用镇痛药物,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并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相对于开腹阑尾切除术,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的手术进行时间、手术中出血量、手术后排气时间、手术后住院时间更短,镇痛药物的使用量、并发症等都更少,治疗效果和安全性都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江四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对胸腰椎手术治疗后发生感染的治疗及细菌学进行相关分析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本院对骨外科胸腰椎手术后怀疑出现的感染并送检培养的350例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显示60例为阳性结果,290例为阴性结果,按照阳性患者的阳性结果进行分析研究。观察患者发生感染后的临床症状、记录生化检查结果及细菌培养相关数据。讨论起治疗策略并进行随访。结果28例为切口浅层感染者,表现为切口红肿热痛,有脓性液体渗出,将切口打开后,有渗出液积聚存在,体温均大于38.0°C,血常规检查结果显示,患者白细胞计数为(13~19)×109/L,平均(16.79±2.17)×109/L,血沉为31~92mm/h,平均(59.37±18.64)mm/h,CRP为41~192mg/L,平均(99.28±54.74)mg/L。34例切口深部感染患者中,15例首先表现为体温上升,术后2~4天,体温大于39°C,切口初无显著的红肿热痛及农业渗出表现,但可有轻度按压同,采用抗生素治疗体温未见好转,切口区疼痛未改善。13例患者在术后第8天切口处有波动感。6例患者与术后10天后有神经功能障碍表现,下肢疼痛或伴有麻木感,血常规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为(14~25)×109/L,平均(19.42±3.89)×109/L,血沉为58~101mm/h,平均(68.21±33.49)mm/h,CRP为71~136mg/L,平均(92.81±39.42)mg/L。讨论胸腰椎后路手术治疗后如果发现感染,需对患者整体状态进行评估,准确判断是早期感染还是远期感染,根据细菌学检查选择有效的抗生药物治疗,对于手术清理患者要扩创冲洗引流,对内固定感染者要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将内固定取出,均可得到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徐娇君;沈晓震 刊期: 201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