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典型脑膜瘤影像诊断与误诊分析

娄纪祥;沈江潮;鲁君敏;屠传建;鲁家贤

关键词:脑膜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诊断, 误诊
摘要:目的:探讨不典型脑膜瘤的影像表现,以提高对其的认识和术前诊断准确率。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不典型脑膜瘤10例,均行CT及MRI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多发脑膜瘤2例,侧脑室脑膜瘤1例,完全钙化性脑膜瘤1例,脑实质内脑膜瘤1例,嗅区脑膜瘤1例,囊性脑膜瘤2例,颅底脑膜瘤2例。结论不典型性脑膜瘤仍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仔细寻找肿瘤的脑外生长征象是不典型脑膜瘤定位诊断的重要依据,充分认识脑膜瘤的不典型影像表现对定性诊断有重要的补充作用,以提高不典型脑膜瘤的诊断的准确性、减少误诊。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糖皮质激素不同给药途径治疗低频型特发性突聋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甲泼尼龙耳后局部、鼓室注射地塞米松、地塞米松全身用药3种不同给药途径对低频型特发性突聋的治疗效果。方法对A组37例单耳低频型特发性突聋患者进行耳后乳突区甲泼尼龙部注射治疗,40mg/次,次/3天,至听力恢复正常或15天;对 B组31例单耳低频型特发性突聋患者采用鼓室注射地塞米松治疗,地塞米松(5g/L)1ml,每日注射1次,7为1个疗程,治疗1~2个疗程;对 C组34例单耳低频型特发性突聋患者采用地塞米松静脉推注治疗,10mg静脉推注,1次/天,连用3天,后续5mg静脉推注,1次/天,连用4天。3组患者的其他治疗(改善微循环,神经营养类药物,高压氧治疗)完全相同。随访观察30天,对3组患者的听力疗效进行分组统计分析。结果耳后注射组,A组,总有效率86%(32/37);鼓室注射组,B组,总有效率87.09%(27/31);全身激素组,C组,总有效率64.70%(22/34)。A、B组分别与C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4.616,P<0.05;t=4.381,P<0.05)。 A、B组间疗效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0.005,P>0.05)。结论耳后乳突区局部注射甲泼尼龙与鼓室注射地塞米松两种局部给药途径较全身应用地塞米松治疗低频型特发性突聋更有效。耳后注射甲龙泼尼龙与鼓室注射地塞米松治疗低频型特发性突聋有效性比较无差异,推荐耳后注射甲龙泼尼龙作为治疗低频型特发性突聋首选给药途径。

    作者:郑国君;王艳;杜慧慧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硬膜外自控镇痛对剖宫产产妇产后舒适度与胃肠功能的影响观察

    目的:观察及分析硬膜外自控镇痛对剖宫产产妇产后舒适度与胃肠功能的影响程度。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于本院进行剖宫产的66例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将66例产妇根据镇痛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肌内注射哌替啶组)33例和观察组(硬膜外自控镇痛组)33例,然后将两组产妇产后不同时间点的BCS评分与手术前后的胃肠功能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产后不同时间的BCS评分均明显好于对照组,正常慢波节律比、胃电频率及血清GAS、MTL水平也均显著地好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硬膜外自控镇痛对剖宫产产妇产后舒适度与胃肠功能的影响更为积极,更有助于患者术后不适感的缓解及胃肠功能的尽快改善。

    作者:杨国庆;武鹤立;宋少波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374例甲状腺手术抗生素使用情况调查及分析

    目的:调查分析本院甲状腺手术的抗生素使用情况及其合理性。方法回顾调查本院2012年、2013年两年内共374例甲状腺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情况,分析其使用的合理性。结果374例甲状腺手术病例,均为气管插管全麻,未使用抗生素有272例,包括高龄(>70岁)患者6例,伴发糖尿病患者18例,未发生切口感染;使用抗生素的有102例,发生切口感染1例。102例中,不合理应用的有77例,不合理之处有:无适应症使用72例,药物选择不当69例,给药时机及次数不当25例,无超剂量或联合使用等违规行为。结论甲状腺手术原则上无需使用抗生素。如有使用指征,需在品种选择、用药时机及次数上严格把关。

    作者:施书强;徐贤绸;陈秀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眼球内异物手术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玻璃体手术治疗眼球内异物伤患者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5月至2015年5月62例眼球内异物(异物直径≤3 mm,62眼)患者临床病例资料,其中1例患者采用扁平部巩膜切口,并采用磁铁吸出异物,其余均采用玻璃体手术治疗。统计患者术后视力改善及手术成功情况;统计患者术后所发生并发症情况。结果本次研究,患者均一次性完成手术,其中眼内炎患者10例,占16.13%;非眼内炎组患者视力恢复情况明显优于眼内炎患者,P<0.05。此次研究结果显示,手术治疗成功率为80.65%(50/62),其中非眼内炎患者手术成功率明显高于眼内炎组,P<0.05。62例患者脱盲为53.23%(33/62),其中非眼内炎组脱盲率明显高于眼内炎组,P<0.05。本次术后总并发症率为14.52%(9/62),眼内炎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率为50.00%(5/10)明显高于非眼内炎组7.69%(4/52),P<0.05。结论玻璃体切割术可较好地治疗眼球内异物损伤患者,同时还需及时实施手术或采取药物针对性治疗,以更好地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何锐;胡美君;叶响荣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分析

    目的:分析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本院收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共计7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根据病情严重程度给予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听阈值、THI评分及血清C-反应蛋白情况,同时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听阈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接受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听阈值均有明显下降,其中观察组下降较对照组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的THI评分和C-反应蛋白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HI评分和C-反应蛋白均有明显下降,且观察组的下降范围较对照组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接受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71.79%,明显高于对照组接受治疗后的总有效率35.90%,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μ=1.9730, P<0.05)。两组患者在入院治疗后不良反应(头痛、头晕、肝肾功能损害等)的发生率较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副作用相对较小,因此患者的预后较好,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徐隽彦;刘春丽;倪丽群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血液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缺血性中风患者溶栓胶囊治疗效果的评价

    目的:探讨缺血性中风患者溶栓胶囊治疗对血液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分析。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4年11月本院接诊的120例缺血性中风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统计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全血中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比率、全血中超敏蛋白的水平,并对两组患者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定(CSS)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BI)。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在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比率的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血液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分析比较中,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超敏蛋白水平的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比较分析中,观察组血液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与本组治疗前后的比较分析中,治疗前 CSS评分、BI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在治疗后CSS评分、B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来看,观察组不良情况的发生率较低,总发生率仅为6.67%,而对照组中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总发生率为36.67%,两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溶栓胶囊可以有效降低缺血性中风患者体内超敏蛋白的水平,可使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降低,生活能力评分得到改善。

    作者:王健;邵晓莉;洪文忠;赖卫强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右美托咪定对微创腰椎手术麻醉中的血流动力学影响和唤醒试验的观察

    目的:评价DEX(右美托咪定)对微创腰椎外科手术麻醉中的血流动力学和唤醒试验的临床观察。方法择期行微创腰椎后路手术患者114例,参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患者分为丙泊酚-瑞芬太尼组(A组-对照组)和丙泊酚-瑞芬太尼-DEX组(B组-实验组),各组57例。两组患者进行麻醉诱导均为静注丙泊酚、芬太尼、咪达唑仑、顺式阿曲库铵。气管插管完成后,B组患者持续泵注DEX至手术结束,A组患者则泵注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余麻醉用药及方法两组患者相同。观察记录唤醒实验开始前即刻(即唤醒前10分钟)(T0)、唤醒时即刻(T1)、唤醒后10分钟(T2),患者的SBP、DBP、MAP和HR,在唤醒开始前记录瑞芬太尼、丙泊酚的用量及追加芬太尼的情况,随访患者对唤醒过程和术中情况的回忆,唤醒开始的时间、唤醒的时间及唤醒的质量。结果两组患者均实施唤醒试验成功,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用量 B组患者较 A组显著减少,两组患者唤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B组患者唤醒质量较A组显著提高。两组患者术后随访唤醒试验回忆率均为0,追加芬太尼的几率B组患者小于A组患者。结论本研究证实DEX作为手术麻醉的辅助药物,不但不影响唤醒的时间,而且能有效提高唤醒质量,可以安全用于唤醒实验。

    作者:涂兵权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腹腔镜微创与开腹切除术治疗胆囊及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微创术与开腹切除术治疗胆囊及胆总管结石的疗效,以确定腹腔镜微创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将本院2010年2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56例术前经B超、CT及MRCP诊断明确为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传统开腹切除术(对照组,n=26)和腹腔镜微创切除术(实验组,n=30)进行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药物用量,术后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两组患者的胃肠道生活质量(GIQLI)评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药物用量,术后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及术后16周,两组患者胃肠道生活质量指数(GIQLI)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2周,4周,8周,实验组患者胃肠道生活质量指数(GIQL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好,创伤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林胜红;吴伟梁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绝经前Luminal 型乳腺癌患者血清生殖激素水平与内分泌治疗后血管舒缩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绝经前Luminal型乳腺癌患者使用他莫昔芬内分泌治疗前后血清生殖激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表现为潮热等症状的血管舒缩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动态检测本院2013年3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39例绝经前Luminal型乳腺癌患者的血清生殖激素水平,分析血清生殖激素水平的动态变化与内分泌治疗前后表现为潮热等症状的血管舒缩功能障碍的关系。结果139例绝经前 Luminal型乳腺癌患者的血清孕酮、促黄体生成素、睾酮、卵泡刺激素和泌乳素检测值明显高于绝经前健康女性(P<0.05),血清雌二醇检测值无明显差异(P>0.05);139例患者接受内分泌治疗后的血清P、E2、LH和PRL检测值明显高于内分泌治疗前(P<0.05),而血清 T检测值明显则低于内分泌治疗前(P<0.05),血清FSH检测值内分泌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139例患者中入院或就诊时32(23.0%)例主诉有潮热症状,其中53.1%(17/32)为下午潮热,34.4%(11/32)为前半夜潮热,12.5%(4/32)为其它时间潮热;绝经前Luminal型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后出现潮热症状的百分率明显增高,与入院或就诊时和辅助放化疗后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下午潮热和前半夜潮热的百分率低于入院就诊时和辅助放化疗后(P<0.05),但辅助放化疗后和内分泌治疗后出现的其它时间潮热的百分率较入院或就诊时明显升高(P<0.01);139例绝经前 Luminal型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后血清P和T检测值与其它时间潮热症状的出现密切相关(P=0.006,0.0001)。结论绝经前 Luminal型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后表现为潮热等症状的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可能与血清P检测值的升高和血清T检测值的降低有关,血清生殖激素水平的动态变化可作为潮热辨证分型和中医药治疗的重要依据。

    作者:杨慧芬;罗华;杨欧欧;胡祖健;何俊玲;徐海滨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预防子宫全切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

    目的:观察与分析子宫全切术后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预防下肢静脉血栓(DVT)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40例子宫全切术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抽签法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统计与比较两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拔尿管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费用、下肢DVT发生率等。结果术前,观察组患者 D-二聚体水平与对照组比较(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D-二聚体水平与对照组比较(P<0.05)。观察组术后发生下肢疼痛和肿胀及浅静脉曲张与与对照组比较(P<0.05)。观察组术后下肢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于子宫全切术后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可减少下肢DVT形成,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余亚君;孙秀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拉力螺钉联合微型钛板在成人髁突囊内骨折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拉力螺钉联合微型钛板在成人髁突囊内骨折中的应用。方法对26例成人下颌骨髁突囊内骨折应用拉力螺钉联合微型钛板进行内固定手术,术后辅以适当的颌间牵引及张口训练。结果90%以上的患者6个月内即能恢复正常的咬合关系,开口度达35mm以上;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永久性面瘫和关节强直。结论拉力螺钉联合微型钛板能对成人下颌骨髁突囊内骨折进行较好的内固定,并能提高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咬合功能的早期恢复。

    作者:王凡;杨庆福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改良切开扩创术治疗陈旧性肛裂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改良切开扩创手术治疗Ⅱ、Ⅲ期陈旧性肛裂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73例Ⅱ、Ⅲ期陈旧性肛裂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后位内括约肌切断术、观察组采用改良切口扩创术进行治疗,对比临床疗效;并记录伤口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肛门功能和疼痛程度。结果两组患者的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观察组痊愈率和显效率明显偏高,临床整体疗效也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患者的切口愈合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观察组疼痛程度较低,肛门功能更好,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良切开扩创手术治疗Ⅱ、Ⅲ期陈旧性肛裂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作者:叶慧林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小剂量重组人凝血因子Ⅶa治疗单纯性颅脑创伤性凝血功能障碍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小剂量重组人凝血因子Ⅶa治疗单纯性颅脑创伤性凝血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筛选本院2010年2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单纯性颅脑创伤患者80例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筛选后对其进行小剂量的重组人凝血因子Ⅶa对其进行治疗,分析比较用药前后的血清指标变化。结果患者在进行重组凝血因子Ⅶa给药操作后,TEG的各项参数(MA、r、α、k、LY60)与用药前均没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其结果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患者给予重组凝血因子Ⅶa后,凝血指标中的Fg、plt与APPT计数含量与给药前的指数情况没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但是给药后PT的水平与给药前相比明显的降低了,两者具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单纯性颅脑创伤性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实施小剂量重组人凝血因子Ⅶa可以有效的改善并治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和推广意义。

    作者:陈奇翰;周键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高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分析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高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自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本院ICU收治的62例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的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诊治与防控专家共识的诊断标准,且经痰培养病原学确认),采用双盲、随机的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1例。采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进行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采用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进行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结束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细菌清除率及不良反应率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经过治疗之后,对两组患者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治疗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痊愈率、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u=3.5101,P=0.0004),两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细菌清除率情况比较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细菌率为,对照组的细菌清除率为,观察组的细菌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细菌替换和再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均较轻,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13%,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3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u=0.1878,P=0.8511),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治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进行治疗时,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可以有效的提高治疗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方案治疗高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的较为理想的选择。

    作者:蓝大波;吴晓梁;徐良志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改良股骨隧道技术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后,改良股骨隧道技术对关节镜下重建 ACL的手术意义。方法收集本院自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单纯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30例,采用改良股骨隧道技术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随访24~36个月,临床疗效评价按照IKDC和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进行检查。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4~36个月,平均30.7个月。患者的前抽屉试验及Lachman试验均为阴性,IKDC和LYsholm评分情况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股骨隧道技术是理想的股骨隧道定位方法,患者的关节稳定性与功能均得到显著改善。

    作者:潘寒松;洪正华;程朝辉;王敏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顺式阿曲库胺在超高龄患者髋部骨折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目的:探析顺式阿曲库胺在超高龄患者髋部骨折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入本院接受治疗的72例超高龄髋部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按患者手术麻醉用顺式阿曲库胺的剂量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血常规、肝、肾功能、胸片、心电图等常规检查外,还给予心超、动脉血气分析检查。麻醉方法均选择气管插管全麻。入室常规EKG、HR、NBP、SPO2后,予右颈内静脉穿刺测CVP,对侧桡动脉穿刺直接测压,常规尿量检测。麻醉诱导:咪唑安定1~2mg、依托咪酯3~6mg、舒芬太尼15~20μg、待患者意识消失入睡后,启动肌松检测仪进行监测,于5秒内给予观察组患者静脉注射0.1mg/kg的顺式阿曲库胺,给予对照组静脉注射0.15mg/kg的顺式阿曲库胺。当4个成串刺激(TOF)的的第1个刺激T1消失时,由富有经验的麻醉时行经口明视气管插管,并接麻醉机控制呼吸。麻醉维持:给予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吸入七氟醚,丙泊酚、瑞芬太尼、顺式阿曲库胺微泵注入。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气管插管条件的优良率为97.22%,高于观察组的91.67%,但两组间的气管插管条件优良率比较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的阻滞起效时间较观察组的起效时间明显缩短,阻滞维持时间延长,组间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和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对照组的麻醉剂量较观察组大,但对照组的TOF无反应期、体内起作用时间、肌松恢复时间均稍有延长,两组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前后两组患者的心率、收缩压及舒张压的组间比较与组内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顺式阿曲库胺用于超高龄患者髋部骨折手术麻醉中能有效缩短麻醉诱导起效时间,气管插管条件良好,不影响血流动力学指标。并且在咪唑安定、依托咪酯、舒芬太尼麻醉诱导下,剂量为0.15mg/kg顺式阿曲库胺的肌松效果更为显著,值得推广至临床应用。

    作者:胡晓萍;邵军进;郑益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早期乳腺癌行保乳手术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行保乳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本院收治的128例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所行术式,分为保乳组和根治组,随访患者术后5年的生存状况,观察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总生存率、无病生存率、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死亡率。结果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保乳组术中出血量(186.04±9.22)ml、手术时间(168.44±26.37)分钟、住院时间(6.16±0.796)天明显少于根治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4%(2/45)、远处转移率2.2%(1/45)明显低于根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的总生存率及局部复发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保乳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手术方式,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应严格、充分掌握保乳手术的适应征情况下采用,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作者:陈小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药物流产后加用雌激素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究药物流产后加用雌激素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本院接收药物流产者2000例。按就诊先后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前1000例作为对照组,给予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进行治疗;后1000例作为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雌激素。记录两组阴道出血时间、排除胚胎时间、月经恢复时间及阴道流血量,并且记录流产成功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阴道出血时间、排除胚胎时间、月经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而阴道流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流产成功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流产成功率70.0%。观察组出现感染、子宫粘连、其他并发症的患者例数要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8%,对照组为8.3%,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用药安全可靠。结论药物流产后加用雌激素能够缩短阴道出血时间、排除胚胎时间及月经恢复时间,减少阴道流血,可明显减少患者的痛苦,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黄伟燕;应光红;蒋丽华;严美丽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3种治疗方案用于外伤性恒前牙脱落固定效果比较分析

    目的:探讨直丝片段弓、光敏树脂粘合夹板及成品牙弓夹板3种治疗方案用于外伤性恒前牙脱落固定临床效果差异。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收治外伤性恒前牙脱落行固定治疗患儿3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A组(100例)、B组(100例)、C组(100例),分别采用光敏树脂夹板、成品牙弓夹板及直丝片段弓治疗;比较3组患儿临床疗效,临床治疗满意度,治疗前后牙龈指数(Gingival index,GI)和龈沟出血指数(sulcus bleeding index,SBI)水平。结果 C组患儿临床疗效显著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儿临床治疗满意度显著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儿治疗后2个月GI和SBI水平均显著低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丝片段弓用于外伤性恒前牙脱落固定可有效提高临床效果和治疗满意度,改善牙周相关指标水平,效果优于光敏树脂粘合夹板和成品牙弓夹板。

    作者:周岐;林海升;顾卫燕;徐亮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老年人髋部骨折术后急性期谵妄和脑脊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乳酸水平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老年人髋部骨折术后谵妄和脑脊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乳酸(Lactate)水平高低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研究老年人髋部骨折采取脊髓麻醉并手术治疗共138例,采集术前脑脊液样本并测定其NSE、Lactate的水平。并通过对患者家属或照顾者的老年人认知功能减退问卷(IQCODE-SF)[1]评估骨折前的认知功能水平。术后急性期谵妄诊断标准是谵妄评定方法(Confusion Assessment Method,CAM)[2],并以此分为谵妄组和非谵妄组。结果老年人髋部骨折术后急性期发生谵妄的发生率为40.6%。谵妄组病人脑脊液的NSE、Lactate的水平要明显高于非谵妄组(P<0.05)。结论老年人髋部骨折术后急性期谵妄和脑脊液的 NSE呈负相关,与 Lactate水平呈正相关。

    作者:陈芒芒;高宏梁;黄力鹏;金洁 刊期: 2016年第01期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

主管: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温州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