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伟燕;应光红;蒋丽华;严美丽
目的:探究分析罗哌卡因联合氯普鲁卡因硬膜外麻醉在全程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接收的95例头位足月产妇为研究对象,将所选产妇分为观察组(n=48例)和对照组(n=47例),其中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处理,不采取硬膜外措施;观察组产妇给予罗哌卡因联合氯普鲁卡因硬膜外麻醉,观察两组产妇分娩过程中的疼痛分级、各产程分娩时间及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的疼痛分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的产程分娩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新生儿的Apgar评分对比差异并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联合氯普鲁卡因硬膜外麻醉在产妇分娩中能够起到较好的缓解作用,见效较快,药效维持的时间长,能够明显缩短产程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郑芳;章良;王均炉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切口憩室应用宫腹腔镜下剖宫产切口疤痕切除修补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自2008年7月至2015年6月期间本院接受诊治的剖宫产切口憩室患者6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与对照组32例。观察组采用宫腹腔镜下剖宫产切口疤痕切除修补术治疗,对照组采用阴式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情况,观察项目主要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随访6个月剖宫产切口憩室愈合情况、术后随访6个月腹痛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切口憩室愈合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腹痛均取得了明显改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剖宫产切口憩室应用宫腹腔镜下剖宫产切口疤痕切除修补术的临床价值明显,具有重要研究意义,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杨雪;徐琴燕;赵敏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在腹腔镜辅助下应用空气灌肠复位治疗小儿肠套叠的效果及体会。方法本研究中的180例肠套叠患儿均于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间在本院接受相关治疗,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本研究中的180例肠套叠患儿在腹腔镜辅助下空气灌肠复位均获得成功,其中一次性复位成功174例,成功率为96.67%,二次复位成功6例。本研究全部病例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在腹腔镜辅助下应用空气灌肠复位婴幼儿肠套叠成功率较高,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的优势,是诊疗小儿肠套叠的科学方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孙志南;胡东来;陈俊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究全麻手术患者瑞芬太尼镇痛效果消失前应用地佐辛肌注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10月到2015年10月接治的100例需实施麻醉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应用瑞芬太尼进行麻醉,按术后麻醉效果消失前是否应用地佐辛药物进行分组。观察组中50例患者应用瑞芬太尼麻醉后并于镇痛效果消失前应用地佐辛肌注,对照组中50例患者应用瑞芬太尼麻醉后在镇痛效果消失前不应用地佐辛肌注。分析两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气管拔管时间、恢复自主呼吸时间的差异及术后10分钟对患者VRS的评分以及麻醉期间出现不良症状的人数。结果观察组在术后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气管拔管时间、苏醒时间上都明显快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VRS评分的0分上人数有43人占82.7%,而对照组中只有8人占1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在1~4分的各个分段上的人数都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出现恶心呕吐的患者只有1例占1.9%,呼吸抑制为0例占0.0%,而对照组恶心呕吐的患者有7例占14.0%,呼吸抑制的患者有5例占10.0%,观察组不良反应人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结束前30分钟肌注地佐辛能有效的减轻瑞芬太尼复合麻醉给患者带来的痛觉过敏反应,并能有效的缩短苏醒、拔管、恢复自主呼吸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临床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吴佳瑛;陈曦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究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后疼痛患者PVP与PKP的临床治疗效果,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意义。方法随机的选择于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共6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治疗方式的不同将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进行治疗的4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将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进行治疗的2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情况以及治疗效果,对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期前的VAS评分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而经过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疼痛改善情况明显低于观察组,对两组患者VAS评分进行比较后显示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进行手术前,椎体后凸高度比较显示无明显的差别,在对患者进行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椎体后凸角度恢复情况明显低于观察组,对两组患者术后椎体恢复情况进行比较显示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患者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治疗后显示,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低于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进行治疗的患者治疗后效果更佳明显,患者术后疼痛情况得到明显改善。
作者:林成尧;杨平山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对采用不同双镜联合微创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研究,为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治疗方法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基础。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3月本院收治的76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治疗医师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对照组(36例)行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手术治疗。治疗后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禁食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1、3、5天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术后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所有患者均行6~12个月随访,平均7.93±1.68个月。观察组手术时间略长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而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禁食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无显著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术后1、3、5天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无显著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中,对照组术后24小时血清淀粉酶增高发生率多于观察组(P<0.05),而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通过两种双镜联合微创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进行比较研究,其均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创伤小、患者恢复时间短、住院时间短等优点,疗效显著,在临床选用治疗方法方面,需要治疗医师严格掌握治疗适应条件,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
作者:吴国法;张群伟;陈伟达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并总结分析儿童患者切除腺样体、扁桃体术后所出现并发症的原因,并针对做出的处理进行相应的分析。方法对近1年在本院进行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的450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患儿并发症发生的原因。结果在腺样体及扁桃体切除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患儿各有20例、25例,其发生率各为9.52%、11.63%,腺样体切除术后并发症的有病情复发、鼻咽部反流和术后出血及分泌性中耳炎等症状,而在扁桃体切除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有发热、出血及感染等症状。腺样体刮除术及经鼻内镜下腺样体吸切术两种腺样体切除术患儿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剥离法及挤切法两种扁桃体切除术患儿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儿童施行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应作出有效、精准的预防措施,并通过加强患儿的临床观察积极对症处理,以降低患儿并发症的出现。
作者:朱永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年龄女性人群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血液检查和临床特征及治疗等情况,从而可更好地了解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规律,为临床防治宫颈癌提供参考。方法截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2126例门诊体检妇女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结果2126例体检者HPV阳性率为14.91%(317/2126),其中确诊为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82例。按照癌前病变患者年龄分组为对照组(≤45岁)与观察组(>45岁),各41例。结果观察组患者主要表现为接触性出血,且以宫颈 CINⅢ级为主,占56.1%(23/41);而对照组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主要以CINΙ、CINⅡ级为主,分别占43.9%(18/41)、31.7%(13/41)。两组病理学分级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均采用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宫颈锥切人数较多;而对照组大多采用LEEP刀手术治疗。观察组高危型感染率,而对照组低危型和多重感染率较高。结论正确了解及掌握不同年龄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临床病理特点,从而可为患者临床诊断及预后判断提供重要价值。
作者:孙蕾蕾;李绍条;金芙蓉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药物结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在输尿管上段结石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本院自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78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对照组(37例,给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与观察组(41例,给予萘哌地尔胶囊与体外冲击波碎石术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结石清除率、平均排石时间及其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结石清除率(85.37%)高于对照组(67.57%),有显著差异(χ2=21.012,P<0.05);观察组患者排石时间(5.25±3.52)天低于对照组(7.58±3.04)天,有显著差异(t=16.541,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9.76%)低于对照组(24.32%),有显著差异(χ2=21.458,<0.05)结论萘哌地尔胶囊与体外冲击波碎石术联合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可取得显著疗效,可提高结石清除率,缩短排石时间,降低肾绞痛、腰酸、感染及梗阻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嗣平;林友岳;蔡邦联;王玉珠;翁志梁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宫腔粘连时宫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4月共140例于本院进行治疗的宫腔粘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其宫腔镜手术治疗效果。结果妊娠期宫腔手术操作次数越多,发生严重宫腔粘连的可能性越大(P<0.05),术后月经恢复情况:80例患者恢复正常月经,治愈率为57.1%,较术前明显增多,但仍有54例患者未恢复正常月经,总有效率为80.7%;术后87例患者治愈,治愈率为62.1%,有效者为31例,总有效率为84.3%。135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5例患者发生并发症。结论宫腔镜手术可有效地分离粘连,提高患者术后妊娠率,改善宫腔粘连患者的月经情况,是宫腔粘连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周燕;叶静婉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棘板螺钉内固定系统(Laminar screw dynamic system,LS)对腰椎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采用9具新鲜成人的尸体标本,取腰椎(L1~L5节段)作为研究对象。将标本固定于生物力学试验机。手术节段为L4-5,两个椎体植入金属标记体,记录运动范围。根据标本的先后的不同处理方法分为完整组(NS组:保留关节突及韧带)、失稳组(IS组:切除双侧黄韧带及小关节内侧1/2部分)、棘板螺钉固定组(LS组:即L4双侧下关节突内侧1/2切除,黄韧带切除+L4、L5棘板螺钉固定)、Coflex固定组(CS组:L4双侧下关节突内侧1/2切除,黄韧带切除+Coflex植入)和坚强固定组(PS组:L4双侧下关节突内侧1/2切除,黄韧带切除+椎弓根螺钉植入)等5组,各在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左右旋转6个方向加载生理载荷,测试椎体(或椎间盘)的刚度、强度以及各个方向的运动范围。结果 LS组和CS组的椎体(或椎间盘)强度无显著差异(P>0.05),两者均高于IS组(P<0.05)。 LS、CS、NS组垂直位移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NS相比,LS和CS组的轴向和剪切刚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PS组刚度显著增高(P<0.05)。结论棘板螺钉内固定和Coflex能够良好的恢复腰椎的即刻稳定性并保留活动度。
作者:林军;钟玉平;胡正平;吴云刚;袁健东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总结急诊无痛胃镜取上消化道尖锐异物的经验,探讨尖锐异物麻醉内镜下取出操作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上消化道尖锐异物在急诊无痛胃镜下取出的临床资料。结果85例上消化道尖锐异物均在急诊无痛胃镜下成功取出,操作成功率达100%,无1例出现出血、穿孔、外科手术等严重并发症和麻醉意外。术中视野清晰,容易发现尖锐异物并顺利取出,手术时间10~32分钟,术后3~8分钟苏醒,清醒后对手术过程均无记忆,且无不适反应。结论急诊无痛胃镜取上消化道尖锐异物是一种安全有效、及时准确、操作简便、成功率高,患者易于接受的好方法,无痛胃镜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姚海芳;毛吉波;陈永兴;邓江红;黄秀芬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及比较不同子宫次全切除术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程度。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5年4月于本院进行子宫次全切除术治疗的6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33例,A组以开腹子宫次全切除术进行治疗,B组则以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进行治疗,然后将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2周及4周的生存质量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量表)及医院焦虑抑郁情绪测量表(HAD量表)进行评估,然后将两组不同时间的两个量表评估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WHOQOL-BREF量表及HAD量表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术后1周、2周及4周B组两个量表均好于A组,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对患者造成的手术性创伤相对更小,因此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相对更好。
作者:吴筱花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20排40层螺旋CT平扫体部光滑算法重建和体部锐利算法重建在肋软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7例肋软骨骨折患者CT图像,采用体部光滑算法重建(kerner=B31f,window:mediastinum)和体部锐利算法重建(kerner=B70f,window:osteo),由2位影像医师采用“双盲法”在PACS网上软拷贝上阅片,并分别记录两种算法图像的肋软骨骨折部位和数目。结果20排40层螺旋 CT体部光滑算法重建和体部锐利算法重建共发现21处骨折,其中未钙化肋软骨骨折8处,钙化肋软骨骨折13处,14例为单发骨折,3例为多发骨折。结论20排40层螺旋CT体部光滑算法重建对未钙化肋软骨骨折显示优于体部锐利算法重建,体部锐利算法重建对钙化肋软骨骨折显示优于体部光滑算法重建。20排40层螺旋CT体部光滑算法重建联合体部锐利算法重建能有效诊断肋软骨骨折。
作者:杨慧强;王永仁;虞晓丽;吴俊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胃肠道破裂的早期影像表现,提高早期破裂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分析46例经手术证实胃肠道破裂的表现及分布情况。结果本组46例,胃溃疡穿孔8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4例,外伤引起小肠破裂穿孔32例,小肠憩室内异物穿孔2例,乙状结肠异物穿孔1例,腹股沟嵌顿疝后小肠绞窄破裂穿孔1例,其中小肠多段穿孔5例。结论综合应用多层螺旋 CT的薄层重建、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的后处理技术,分析各种征象对胃肠道破裂的总诊断正确率达86.9%(39/46)。腹膜腔游离气体是诊断胃肠道破裂的可靠依据,“哨兵”气泡症是早期诊断胃肠道穿孔的重要征象。
作者:高智琴;占敏;楼江华;徐亦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分析3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2月到2015年2月本院收治的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30例,治疗医师根据手术治疗方法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A组、B组、C组。其中 A组36例,行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B组62例,行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内固定治疗,C组32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在对患者随访期间的的第1、4、8、12个月进行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治疗医通过门诊或上门方式对所有患者进行8~16个月随访,平均(13.94±3.27)个月。结果记录显示,A组(DHS)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显著多于B组(PFN)、C组(关节置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PFN)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显著多于C组(关节置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DHS)术后1个月、4个月、8个月的 Harris评分明显小于B组(PFN)、C组(关节置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PFN)术后1个月、4个月、8个月的 Harris评分明显小于 C组(关节置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力髋螺钉(DHS)、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内固定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均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方法,因此需要临床医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应用。而对于大于75岁且伴有严重骨折疏松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关节置换术可更有效的缩短患者卧床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疗效更好。
作者:郑建平;付格深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后,改良股骨隧道技术对关节镜下重建 ACL的手术意义。方法收集本院自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单纯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30例,采用改良股骨隧道技术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随访24~36个月,临床疗效评价按照IKDC和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进行检查。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4~36个月,平均30.7个月。患者的前抽屉试验及Lachman试验均为阴性,IKDC和LYsholm评分情况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股骨隧道技术是理想的股骨隧道定位方法,患者的关节稳定性与功能均得到显著改善。
作者:潘寒松;洪正华;程朝辉;王敏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续骨活血汤治疗肾虚血瘀型肘关节术后关节僵硬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本院2013年1月至2015年4月住院患肘关节僵硬行关节松解术的患者104例,中医辨证分型为肾虚血瘀型,按照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2人,其中对照组给予非甾体抗炎药物塞来昔布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续骨活血汤治疗,共服药3个月,随访48个月,采用 Mayo评分以及关节活动度评定,采用SAS评分、SDS评分、VAS评分对其疗效进行观察。结果术后肘关节活动度观察组要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据Mya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观察组患者治疗总优良为97.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3%(χ2=13.303,P=0.000);治疗后观察组的SAS评分、SDS评分、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8.359,P=0.000;t=12.288,P=0.000;t=5.198,P=0.000);经3个月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和物质生活等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t=9.200,P=0.000;t=9.804,P=0.000;t=7.787,P=0.000;t=4.920,P=0.000)。结论续骨活血汤促进肾虚血瘀型肘关节僵硬的术后恢复,并改善肘关节功能。
作者:周玲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缺血性中风患者溶栓胶囊治疗对血液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分析。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4年11月本院接诊的120例缺血性中风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统计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全血中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比率、全血中超敏蛋白的水平,并对两组患者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定(CSS)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BI)。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在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比率的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血液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分析比较中,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超敏蛋白水平的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比较分析中,观察组血液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与本组治疗前后的比较分析中,治疗前 CSS评分、BI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在治疗后CSS评分、B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来看,观察组不良情况的发生率较低,总发生率仅为6.67%,而对照组中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总发生率为36.67%,两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溶栓胶囊可以有效降低缺血性中风患者体内超敏蛋白的水平,可使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降低,生活能力评分得到改善。
作者:王健;邵晓莉;洪文忠;赖卫强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应用于小儿心脏手术麻醉对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的影响研究。方法抽取2014年4月至2015年7月期间来本院治疗的小儿心脏病患儿64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麻醉中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另一组为对照组,静脉泵注生理盐水。对比两组患儿静脉置管后(T1)、切皮后(T2)、体外循环前(T3)、体外循环后(T4)、拔管时(T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糖、皮质醇及醛固酮水平。结果实验组T1、 T2、T3、T4、T5的MAP、HR、血糖、皮质醇及醛固酮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明显有意义。结论在小儿心脏麻醉中使用右美托咪定,使循环更加稳定,可抑制应激反应,适合临床推广。
作者:叶松 刊期: 201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