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续骨活血汤治疗肾虚血瘀型肘关节术后关节僵硬的临床疗效观察

周玲

关键词:续骨活血汤, 肘关节僵硬, 肾虚血瘀型, 肘关节功能
摘要:目的:探讨续骨活血汤治疗肾虚血瘀型肘关节术后关节僵硬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本院2013年1月至2015年4月住院患肘关节僵硬行关节松解术的患者104例,中医辨证分型为肾虚血瘀型,按照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2人,其中对照组给予非甾体抗炎药物塞来昔布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续骨活血汤治疗,共服药3个月,随访48个月,采用 Mayo评分以及关节活动度评定,采用SAS评分、SDS评分、VAS评分对其疗效进行观察。结果术后肘关节活动度观察组要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据Mya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观察组患者治疗总优良为97.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3%(χ2=13.303,P=0.000);治疗后观察组的SAS评分、SDS评分、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8.359,P=0.000;t=12.288,P=0.000;t=5.198,P=0.000);经3个月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和物质生活等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t=9.200,P=0.000;t=9.804,P=0.000;t=7.787,P=0.000;t=4.920,P=0.000)。结论续骨活血汤促进肾虚血瘀型肘关节僵硬的术后恢复,并改善肘关节功能。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与经十二指肠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联合治疗肝外胆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与经十二指肠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联合治疗肝外型肝胆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自2014年1月至2015年11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肝外肝胆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62例作为观察组。回顾性分析选择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1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肝外胆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62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中患者均采用传统的开腹手术;而观察中的患者采用LC联合ERCP的微创手术方式。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对其整个手术时间、手术中的出血量、中专开腹比例以及术后并发症,以及结石残留的情况进行统计记录分析。然后对其术后卧床时间、整体的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等情况进行统计记录。结果两组患者整个的手术过程中其手术指标均具有较大的差异,其中观察组中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但是其手术过程中的失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具有显著的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具有较大的差异,其中观察组中的患者其上述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患者的结石残留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相比起来没有显著差异,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统计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手术后发生的并发症主要有术后出血、急性胰腺炎、胆漏以及术后感染等情况,但是就发生率来讲两组相比不具有显著差异,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与经十二指肠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联合治疗肝外胆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虽然对手术熟练程度要求较高,但是患者能够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俞学军;陈方志;张举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胸腰椎手术治疗后发生感染的治疗及细菌学分析

    目的:对胸腰椎手术治疗后发生感染的治疗及细菌学进行相关分析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本院对骨外科胸腰椎手术后怀疑出现的感染并送检培养的350例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显示60例为阳性结果,290例为阴性结果,按照阳性患者的阳性结果进行分析研究。观察患者发生感染后的临床症状、记录生化检查结果及细菌培养相关数据。讨论起治疗策略并进行随访。结果28例为切口浅层感染者,表现为切口红肿热痛,有脓性液体渗出,将切口打开后,有渗出液积聚存在,体温均大于38.0°C,血常规检查结果显示,患者白细胞计数为(13~19)×109/L,平均(16.79±2.17)×109/L,血沉为31~92mm/h,平均(59.37±18.64)mm/h,CRP为41~192mg/L,平均(99.28±54.74)mg/L。34例切口深部感染患者中,15例首先表现为体温上升,术后2~4天,体温大于39°C,切口初无显著的红肿热痛及农业渗出表现,但可有轻度按压同,采用抗生素治疗体温未见好转,切口区疼痛未改善。13例患者在术后第8天切口处有波动感。6例患者与术后10天后有神经功能障碍表现,下肢疼痛或伴有麻木感,血常规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为(14~25)×109/L,平均(19.42±3.89)×109/L,血沉为58~101mm/h,平均(68.21±33.49)mm/h,CRP为71~136mg/L,平均(92.81±39.42)mg/L。讨论胸腰椎后路手术治疗后如果发现感染,需对患者整体状态进行评估,准确判断是早期感染还是远期感染,根据细菌学检查选择有效的抗生药物治疗,对于手术清理患者要扩创冲洗引流,对内固定感染者要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将内固定取出,均可得到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徐娇君;沈晓震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血液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缺血性中风患者溶栓胶囊治疗效果的评价

    目的:探讨缺血性中风患者溶栓胶囊治疗对血液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分析。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4年11月本院接诊的120例缺血性中风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统计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全血中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比率、全血中超敏蛋白的水平,并对两组患者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定(CSS)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BI)。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在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比率的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血液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分析比较中,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超敏蛋白水平的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比较分析中,观察组血液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与本组治疗前后的比较分析中,治疗前 CSS评分、BI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在治疗后CSS评分、B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来看,观察组不良情况的发生率较低,总发生率仅为6.67%,而对照组中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总发生率为36.67%,两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溶栓胶囊可以有效降低缺血性中风患者体内超敏蛋白的水平,可使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降低,生活能力评分得到改善。

    作者:王健;邵晓莉;洪文忠;赖卫强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罗哌卡因联合氯普鲁卡因硬膜外麻醉在全程分娩镇痛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分析罗哌卡因联合氯普鲁卡因硬膜外麻醉在全程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接收的95例头位足月产妇为研究对象,将所选产妇分为观察组(n=48例)和对照组(n=47例),其中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处理,不采取硬膜外措施;观察组产妇给予罗哌卡因联合氯普鲁卡因硬膜外麻醉,观察两组产妇分娩过程中的疼痛分级、各产程分娩时间及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的疼痛分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的产程分娩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新生儿的Apgar评分对比差异并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联合氯普鲁卡因硬膜外麻醉在产妇分娩中能够起到较好的缓解作用,见效较快,药效维持的时间长,能够明显缩短产程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郑芳;章良;王均炉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颈椎后路单开门centerpiece内固定结合单侧侧块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无骨折脱位脊髓损伤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颈后路单开门centerpiece内固定结合单侧侧块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无骨折脱位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年6月至2014年2月绍兴市中心医院脊柱外科应用颈后路单开门centerpiece内固定结合单侧侧块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成人无骨折脱位脊髓损伤7例,其中男5例,女2例;年龄36~61岁,平均年龄48.6岁。其中6例在伤后1周内进行手术,1例在伤后1月内进行手术。术前术后神经功能评价均采用ASIA即美国脊柱损伤学会制定的神经损伤ASIA标准分级。结果对7例病例都进行了短至1个月、多至1年的随访,随访时间平均半年,治疗后1年进行X线及CT检查:颈椎曲度均存在比例不等的趋向生理曲度的改变,没有任何病例存在开门推板向原位复位或者颈椎不稳,病人出现的神经压迫征象也随之获得解除,有一些在治疗后接受MRI检查的患者其结果显示椎管有效矢状径明显增加,硬膜囊不再处于受压状态。6例患者都实现多少不等的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有效率占85.7%。结论颈后路单开门centerpiece内固定结合单侧侧块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无骨折脱位脊髓损伤,避免术后颈椎失稳及关门及轴性疼痛等并发症,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作者:路磊;朱大安;方斌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腰椎棘板螺钉动态内固定系统的生物力学研究

    目的:探讨棘板螺钉内固定系统(Laminar screw dynamic system,LS)对腰椎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采用9具新鲜成人的尸体标本,取腰椎(L1~L5节段)作为研究对象。将标本固定于生物力学试验机。手术节段为L4-5,两个椎体植入金属标记体,记录运动范围。根据标本的先后的不同处理方法分为完整组(NS组:保留关节突及韧带)、失稳组(IS组:切除双侧黄韧带及小关节内侧1/2部分)、棘板螺钉固定组(LS组:即L4双侧下关节突内侧1/2切除,黄韧带切除+L4、L5棘板螺钉固定)、Coflex固定组(CS组:L4双侧下关节突内侧1/2切除,黄韧带切除+Coflex植入)和坚强固定组(PS组:L4双侧下关节突内侧1/2切除,黄韧带切除+椎弓根螺钉植入)等5组,各在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左右旋转6个方向加载生理载荷,测试椎体(或椎间盘)的刚度、强度以及各个方向的运动范围。结果 LS组和CS组的椎体(或椎间盘)强度无显著差异(P>0.05),两者均高于IS组(P<0.05)。 LS、CS、NS组垂直位移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NS相比,LS和CS组的轴向和剪切刚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PS组刚度显著增高(P<0.05)。结论棘板螺钉内固定和Coflex能够良好的恢复腰椎的即刻稳定性并保留活动度。

    作者:林军;钟玉平;胡正平;吴云刚;袁健东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18例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中急性脑膨出诊治分析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和救治方法。方法对2008年8月至2013年4月18例术中出现急性脑膨出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Ⅰ级(死亡)4例,Ⅱ级(植物生存)4例,Ⅲ级(重残)3例,Ⅳ级(中残)3例,Ⅴ级(良好)4例。结论如何尽早寻找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如何去除病因,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

    作者:傅佳峰;杨国芳;廖锋;黄汉昌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超声乳化与囊外摘除术治疗年龄相关性硬核白内障的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分析超声乳化术和囊外摘除术治疗年龄相关性硬核白内障的疗效和安全性,为其临床治疗方式的合理选择提供数据支撑。方法选取年龄相关性硬核白内障患者49例,随机两组:囊外组(24例,38眼)采用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超声组(25例,36眼)采用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进行治疗。对比分析其术后视力、散光度、角膜内皮细胞密度(CECD)、六角形细胞比例(HCP)、平均细胞面积(MGCA)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患者的裸眼视力不受手术方式的影响(P 组别>0.05),而受到时间的影响(P 时间<0.05),组别和时间因素无交互作用(P 交互>0.05)。患者的角膜散光度即受到手术方式的影响(P 组别<0.05),也受到检测时间的影响(P 时间<0.05),组别和时间因素无交互作用(P 交互>0.05)。患者的HCP不受手术方式的影响(P 组别>0.05),CECD与MGCA受手术方式的影响(P 组别<0.05);CECD、HCP及 MGCA均受到时间的影响(P 时间<0.05);组别和时间因素无交互作用(P 交互>0.05)。两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31.6%vs 25.0%,P>0.05),但囊外组角膜水肿发生率明显低于超声组(2.63%vs 16.7%,P<0.05)。结论对于年龄相关性硬核白内障而言,囊外摘除术能够更好的保护患者角膜组织,比超声乳化术适用性更高。

    作者:蒋伟鹏;金益;卢珊珊;蒋能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出血的早期预防策略严重创伤患者重症监护室应激性溃疡

    目的:针对严重创伤患者重症监护室应激性溃疡出血的早期预防策略进行研究。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12月至2015年7月本院收治的严重创伤患者12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综合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治疗加用早期预防策略。针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复苏达标率、以及不同早期复苏时间下患者的胃液潜血发生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48小时内复苏达标率为96.67%,对照组患者48小时内的复苏达标率为85.0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48小时胃液潜血发生率为80.00%,对照组的发生率为76.92%,P>0.05,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24小时胃液潜血发生率为40.00%,对照组的发生率为75.00%,P>0.05,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12小时胃液潜血发生率为7.89%,对照组的发生率为30.0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是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48小时胃液潜血和24小时胃液潜血发生率与12小时胃液潜血发生率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总胃液潜血发生率为22.41%,对照组患者的总发生率为42.37%,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严重创伤患者,实施早期应激性溃疡出血的预防,给予早期预防治疗,可以有效的降低应激反应的发生。

    作者:叶瑞;李幼鹏;莫晓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的研究

    目的:探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对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以探究其临床疗效和优势。方法将本院2012年1月至2015年2月间收治的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患者共72例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对照组, n=35)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实验组,n=37)进行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术后住院天数,术后疼痛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肠鸣音、排气、排便恢复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术后住院天数,术后疼痛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肠鸣音、排气、排便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41%。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2.86%。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41%vs 22.86%,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良好,临床优势明显,值得推广。

    作者:徐啸;叶成刚;陈立波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预防子宫全切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

    目的:观察与分析子宫全切术后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预防下肢静脉血栓(DVT)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40例子宫全切术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抽签法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统计与比较两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拔尿管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费用、下肢DVT发生率等。结果术前,观察组患者 D-二聚体水平与对照组比较(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D-二聚体水平与对照组比较(P<0.05)。观察组术后发生下肢疼痛和肿胀及浅静脉曲张与与对照组比较(P<0.05)。观察组术后下肢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于子宫全切术后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可减少下肢DVT形成,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余亚君;孙秀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老年Ⅱ度烧伤创面应用纳米银医用抗菌敷料与血必净联合治疗疗效分析

    目的:通过观察纳米银医用抗菌敷料联合血必净治疗老年Ⅱ度烧伤创面临床疗效,从而可为烧伤创面患者临床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130例老年Ⅱ度烧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待清创后应用纳米银医用抗菌敷料治疗,65例;治疗组于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血必净治疗,65例。比较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及愈合率、创面细菌检出情况、不良反应。结果①浅Ⅱ度:治疗组平均愈合时间为(9.25±1.31)天明显短于对照组(14.97±2.74)天,P<0.05;深Ⅱ度:治疗组平均愈合时间为(17.67±3.17)天明显短于对照组(22.74±4.89)天,P<0.05。②浅Ⅱ度:治疗组治疗7天时愈合率为50.8%明显高于对照组9.2%,P<0.05;而治疗14、21天时创面愈合率比较,P>0.05;深Ⅱ度:治疗组于治疗7、14、21天时创面愈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③两组患者浅Ⅱ度、深Ⅱ度创面细菌检出率比较,P>0.05;④治疗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应用纳米银医用抗菌敷料联合血必净治疗老年Ⅱ度烧伤创面疗效显著且安全。

    作者:汪乐;林雪松;项雪燕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胸腔镜下行食管癌根治与传统食管癌根治术的疗效比较分析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行食管癌根治术的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108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所行术式分为两组,观察组(胸腔镜下行食管癌根治、食管胃颈部吻合术)68例,对照组(常规开放手术)40例,观察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胸部手术时间(109.8±47.1)分钟、胸部术中出血量(114.3±51.8)ml、术后住院时间(19.4±7.3)天、术后第1天引流量(183.9±101.2)ml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9%(4/68)明显更小(P<0.05),淋巴结清扫数目(17.2±8.3)更多,而两组患者的住院总费用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下行食管癌根治术能取得理想的疗效,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翁贤武;梁诚之;林培锋;张建海;缪寿式;吴海帆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与联合十二指肠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对采用不同双镜联合微创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研究,为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治疗方法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基础。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3月本院收治的76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治疗医师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对照组(36例)行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手术治疗。治疗后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禁食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1、3、5天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术后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所有患者均行6~12个月随访,平均7.93±1.68个月。观察组手术时间略长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而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禁食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无显著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术后1、3、5天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无显著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中,对照组术后24小时血清淀粉酶增高发生率多于观察组(P<0.05),而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通过两种双镜联合微创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进行比较研究,其均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创伤小、患者恢复时间短、住院时间短等优点,疗效显著,在临床选用治疗方法方面,需要治疗医师严格掌握治疗适应条件,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

    作者:吴国法;张群伟;陈伟达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在车祸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对车祸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2月本院收治的车祸引发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0例,根据实施一体化护理模式前后将其分为对照组(n=28)与观察组(n=32)。对照组给予常规急救护理模式,观察组给予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院前急救时间与院内救治时间均明显缩短,而转送中意外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在救治总有效率及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方面,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车祸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既能够缩短院前急救时间与院内救治时间,提高救治总有效率,同时能够提升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桂琴;宋建文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

    目的:探究高血压脑出血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医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13年7月至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86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手术治疗组(47例)和保守治疗组(39例),手术治疗组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保守治疗组采用保守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中CRP、IL-6、TNF-α、MBP和血肿量以及血肿周围水肿量之间没有明显差别(P>0.05);治疗1周、2周两组血清中CRP、IL-6、TNF-α、MBP、血肿量以及血肿周围水肿量之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MIHSS评分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2周两组神经功能缺损MIHSS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医治的疗效确切,可以快速减少颅内血肿以及减轻血肿周围水肿,能够明显降低血清炎性因子的表达,减少大脑的损伤程度,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治疗。术后检查血清炎性指标以及髓鞘碱性蛋白的表达变化情况可以作为对病情严重程度、评价手术效果以及预测预后的重要参数。

    作者:马一骏;单华;朱岁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比较两种麻醉方式对老年髋关节骨折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复合全身麻醉对老年髋关节骨折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行髋关节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并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后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术中骚动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中输液量、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及总住院时间。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呼吸恢复时间(5.9±2.17)分钟、睁眼时间(13.2±2.91)分钟、拔管时间(14.9±3.28)分钟及定向力恢复时间(20.6±5.91)分钟明显更短,术中骚动发生率(1.7%(1/60))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3/60))明显更低,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复合全身麻醉用于髋关节骨折患者麻醉效果可靠,安全性高,预后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朱正宁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绝经前Luminal 型乳腺癌患者血清生殖激素水平与内分泌治疗后血管舒缩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绝经前Luminal型乳腺癌患者使用他莫昔芬内分泌治疗前后血清生殖激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表现为潮热等症状的血管舒缩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动态检测本院2013年3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39例绝经前Luminal型乳腺癌患者的血清生殖激素水平,分析血清生殖激素水平的动态变化与内分泌治疗前后表现为潮热等症状的血管舒缩功能障碍的关系。结果139例绝经前 Luminal型乳腺癌患者的血清孕酮、促黄体生成素、睾酮、卵泡刺激素和泌乳素检测值明显高于绝经前健康女性(P<0.05),血清雌二醇检测值无明显差异(P>0.05);139例患者接受内分泌治疗后的血清P、E2、LH和PRL检测值明显高于内分泌治疗前(P<0.05),而血清 T检测值明显则低于内分泌治疗前(P<0.05),血清FSH检测值内分泌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139例患者中入院或就诊时32(23.0%)例主诉有潮热症状,其中53.1%(17/32)为下午潮热,34.4%(11/32)为前半夜潮热,12.5%(4/32)为其它时间潮热;绝经前Luminal型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后出现潮热症状的百分率明显增高,与入院或就诊时和辅助放化疗后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下午潮热和前半夜潮热的百分率低于入院就诊时和辅助放化疗后(P<0.05),但辅助放化疗后和内分泌治疗后出现的其它时间潮热的百分率较入院或就诊时明显升高(P<0.01);139例绝经前 Luminal型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后血清P和T检测值与其它时间潮热症状的出现密切相关(P=0.006,0.0001)。结论绝经前 Luminal型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后表现为潮热等症状的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可能与血清P检测值的升高和血清T检测值的降低有关,血清生殖激素水平的动态变化可作为潮热辨证分型和中医药治疗的重要依据。

    作者:杨慧芬;罗华;杨欧欧;胡祖健;何俊玲;徐海滨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微创双镜联合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比较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行保胆取石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胆囊结石患者78例。治疗医师根据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平分为双镜组和单镜组,双镜组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单镜组行纤维胆道镜治疗;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6、12个月的胆囊壁厚度平均值、胆囊收缩功能及FACT-G生活质量评估;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医师通过门诊方式对所有患者行12~24个月随访,平均(15.39±3.85)个月。根据结果显示,双镜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单镜组,而双镜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却明显少于单镜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无显著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镜组术后1、6、12个月的胆囊壁厚度平均值显著低于单镜组,双镜组术后1、6、12个月的胆囊收缩功能明显优于单镜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术前FACT-G生活质量评分无显著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镜组术后1、6、12个月的FACT-G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单镜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胆道镜联合保胆治疗胆囊结石具有明显的临床效果,可有效保存胆囊完整、逐渐恢复胆囊功能、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等优点,适合临床医师在严格遵循其适应症和禁忌症的条件下广泛应用。

    作者:杨一唯;鲁斌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老年人髋部骨折术后急性期谵妄和脑脊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乳酸水平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老年人髋部骨折术后谵妄和脑脊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乳酸(Lactate)水平高低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研究老年人髋部骨折采取脊髓麻醉并手术治疗共138例,采集术前脑脊液样本并测定其NSE、Lactate的水平。并通过对患者家属或照顾者的老年人认知功能减退问卷(IQCODE-SF)[1]评估骨折前的认知功能水平。术后急性期谵妄诊断标准是谵妄评定方法(Confusion Assessment Method,CAM)[2],并以此分为谵妄组和非谵妄组。结果老年人髋部骨折术后急性期发生谵妄的发生率为40.6%。谵妄组病人脑脊液的NSE、Lactate的水平要明显高于非谵妄组(P<0.05)。结论老年人髋部骨折术后急性期谵妄和脑脊液的 NSE呈负相关,与 Lactate水平呈正相关。

    作者:陈芒芒;高宏梁;黄力鹏;金洁 刊期: 2016年第01期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

主管: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温州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