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预防子宫全切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

余亚君;孙秀娟

关键词:快速康复外科理念, 子宫全切术, DVT
摘要:目的:观察与分析子宫全切术后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预防下肢静脉血栓(DVT)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40例子宫全切术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抽签法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统计与比较两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拔尿管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费用、下肢DVT发生率等。结果术前,观察组患者 D-二聚体水平与对照组比较(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D-二聚体水平与对照组比较(P<0.05)。观察组术后发生下肢疼痛和肿胀及浅静脉曲张与与对照组比较(P<0.05)。观察组术后下肢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于子宫全切术后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可减少下肢DVT形成,减轻患者痛苦。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拉力螺钉联合微型钛板在成人髁突囊内骨折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拉力螺钉联合微型钛板在成人髁突囊内骨折中的应用。方法对26例成人下颌骨髁突囊内骨折应用拉力螺钉联合微型钛板进行内固定手术,术后辅以适当的颌间牵引及张口训练。结果90%以上的患者6个月内即能恢复正常的咬合关系,开口度达35mm以上;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永久性面瘫和关节强直。结论拉力螺钉联合微型钛板能对成人下颌骨髁突囊内骨折进行较好的内固定,并能提高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咬合功能的早期恢复。

    作者:王凡;杨庆福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老年Ⅱ度烧伤创面应用纳米银医用抗菌敷料与血必净联合治疗疗效分析

    目的:通过观察纳米银医用抗菌敷料联合血必净治疗老年Ⅱ度烧伤创面临床疗效,从而可为烧伤创面患者临床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130例老年Ⅱ度烧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待清创后应用纳米银医用抗菌敷料治疗,65例;治疗组于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血必净治疗,65例。比较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及愈合率、创面细菌检出情况、不良反应。结果①浅Ⅱ度:治疗组平均愈合时间为(9.25±1.31)天明显短于对照组(14.97±2.74)天,P<0.05;深Ⅱ度:治疗组平均愈合时间为(17.67±3.17)天明显短于对照组(22.74±4.89)天,P<0.05。②浅Ⅱ度:治疗组治疗7天时愈合率为50.8%明显高于对照组9.2%,P<0.05;而治疗14、21天时创面愈合率比较,P>0.05;深Ⅱ度:治疗组于治疗7、14、21天时创面愈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③两组患者浅Ⅱ度、深Ⅱ度创面细菌检出率比较,P>0.05;④治疗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应用纳米银医用抗菌敷料联合血必净治疗老年Ⅱ度烧伤创面疗效显著且安全。

    作者:汪乐;林雪松;项雪燕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急性阑尾炎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疗效的对比

    目的:观察和探讨急性阑尾炎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选择于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64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2例患者。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阑尾切除术,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进行时间、手术中出血量、手术后排气时间、手术后住院时间,临床并发症及镇痛药物使用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进行时间、手术中出血量、手术后排气时间、手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并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无并发症出现,对照组有5例并发症,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并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有6例使用镇痛药物,对照组有20例患者使用镇痛药物,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并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相对于开腹阑尾切除术,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的手术进行时间、手术中出血量、手术后排气时间、手术后住院时间更短,镇痛药物的使用量、并发症等都更少,治疗效果和安全性都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江四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药物流产后加用雌激素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究药物流产后加用雌激素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本院接收药物流产者2000例。按就诊先后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前1000例作为对照组,给予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进行治疗;后1000例作为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雌激素。记录两组阴道出血时间、排除胚胎时间、月经恢复时间及阴道流血量,并且记录流产成功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阴道出血时间、排除胚胎时间、月经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而阴道流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流产成功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流产成功率70.0%。观察组出现感染、子宫粘连、其他并发症的患者例数要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8%,对照组为8.3%,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用药安全可靠。结论药物流产后加用雌激素能够缩短阴道出血时间、排除胚胎时间及月经恢复时间,减少阴道流血,可明显减少患者的痛苦,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黄伟燕;应光红;蒋丽华;严美丽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

    目的:探究高血压脑出血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医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13年7月至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86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手术治疗组(47例)和保守治疗组(39例),手术治疗组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保守治疗组采用保守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中CRP、IL-6、TNF-α、MBP和血肿量以及血肿周围水肿量之间没有明显差别(P>0.05);治疗1周、2周两组血清中CRP、IL-6、TNF-α、MBP、血肿量以及血肿周围水肿量之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MIHSS评分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2周两组神经功能缺损MIHSS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医治的疗效确切,可以快速减少颅内血肿以及减轻血肿周围水肿,能够明显降低血清炎性因子的表达,减少大脑的损伤程度,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治疗。术后检查血清炎性指标以及髓鞘碱性蛋白的表达变化情况可以作为对病情严重程度、评价手术效果以及预测预后的重要参数。

    作者:马一骏;单华;朱岁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出血的早期预防策略严重创伤患者重症监护室应激性溃疡

    目的:针对严重创伤患者重症监护室应激性溃疡出血的早期预防策略进行研究。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12月至2015年7月本院收治的严重创伤患者12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综合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治疗加用早期预防策略。针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复苏达标率、以及不同早期复苏时间下患者的胃液潜血发生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48小时内复苏达标率为96.67%,对照组患者48小时内的复苏达标率为85.0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48小时胃液潜血发生率为80.00%,对照组的发生率为76.92%,P>0.05,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24小时胃液潜血发生率为40.00%,对照组的发生率为75.00%,P>0.05,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12小时胃液潜血发生率为7.89%,对照组的发生率为30.0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是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48小时胃液潜血和24小时胃液潜血发生率与12小时胃液潜血发生率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总胃液潜血发生率为22.41%,对照组患者的总发生率为42.37%,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严重创伤患者,实施早期应激性溃疡出血的预防,给予早期预防治疗,可以有效的降低应激反应的发生。

    作者:叶瑞;李幼鹏;莫晓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血液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缺血性中风患者溶栓胶囊治疗效果的评价

    目的:探讨缺血性中风患者溶栓胶囊治疗对血液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分析。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4年11月本院接诊的120例缺血性中风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统计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全血中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比率、全血中超敏蛋白的水平,并对两组患者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定(CSS)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BI)。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在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比率的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血液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分析比较中,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超敏蛋白水平的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比较分析中,观察组血液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与本组治疗前后的比较分析中,治疗前 CSS评分、BI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在治疗后CSS评分、B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来看,观察组不良情况的发生率较低,总发生率仅为6.67%,而对照组中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总发生率为36.67%,两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溶栓胶囊可以有效降低缺血性中风患者体内超敏蛋白的水平,可使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降低,生活能力评分得到改善。

    作者:王健;邵晓莉;洪文忠;赖卫强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B超与卵巢癌相关抗原CA125在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研究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疾病临床特点,并探讨B超及血清CA125诊断价值,从而为临床鉴别和诊断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疾病提供一定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6月到2014年6月期间90例子宫疾病临床病历及诊断资料。结果经分析发现,两种疾病临床表现较为相似,但相比子宫肌瘤来说,子宫腺肌患者痛经症状更为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子宫肌瘤采用 B超诊断符合者为37例,诊断符合率为61.7%明显低于CA125诊断56例,占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子宫腺肌瘤采用 B超诊断符合者为19例,诊断符合率为63.3%明显低于CA125诊断28例,占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子宫腺肌者血清CA125水平较子宫肌瘤者升高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可通过检测血清CA125来鉴定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疾病,但需结合两者临床表现特点及B超检查才可提高临床诊断准确性,从而避免误诊及漏诊发生。

    作者:王红艳;莫春燕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高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分析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高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自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本院ICU收治的62例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的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诊治与防控专家共识的诊断标准,且经痰培养病原学确认),采用双盲、随机的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1例。采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进行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采用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进行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结束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细菌清除率及不良反应率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经过治疗之后,对两组患者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治疗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痊愈率、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u=3.5101,P=0.0004),两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细菌清除率情况比较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细菌率为,对照组的细菌清除率为,观察组的细菌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细菌替换和再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均较轻,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13%,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3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u=0.1878,P=0.8511),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治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进行治疗时,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可以有效的提高治疗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方案治疗高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的较为理想的选择。

    作者:蓝大波;吴晓梁;徐良志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祛痰剂静脉滴注辅助肺泡灌洗对行气管插管脑外伤患者术后肺部感染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祛痰剂静脉滴注辅助肺泡灌洗对行气管插管脑外伤患者术后肺部感染水平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行气管插管脑外伤患者共62例,以随机区组法分为对照组(31例)和试验组(31例),分别采用单纯肺泡灌洗和在此基础上加用祛痰剂氨溴索静脉滴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呼吸道感染发生率和控制率,术后不同时间点白细胞与多形核细胞计数等。结果试验组患者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呼吸道感染控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3、5及7天白细胞与多形核细胞计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祛痰剂静脉滴注辅助肺泡灌洗用于行气管插管脑外伤患者可有效预防呼吸道感染发生,提高肺部感染水平,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孙钒;张美彪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儿童切除腺样体、扁桃体术后的并发症和相关处理分析

    目的:研究并总结分析儿童患者切除腺样体、扁桃体术后所出现并发症的原因,并针对做出的处理进行相应的分析。方法对近1年在本院进行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的450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患儿并发症发生的原因。结果在腺样体及扁桃体切除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患儿各有20例、25例,其发生率各为9.52%、11.63%,腺样体切除术后并发症的有病情复发、鼻咽部反流和术后出血及分泌性中耳炎等症状,而在扁桃体切除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有发热、出血及感染等症状。腺样体刮除术及经鼻内镜下腺样体吸切术两种腺样体切除术患儿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剥离法及挤切法两种扁桃体切除术患儿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儿童施行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应作出有效、精准的预防措施,并通过加强患儿的临床观察积极对症处理,以降低患儿并发症的出现。

    作者:朱永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罗哌卡因联合地佐辛对子宫肌瘤切除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疗效研究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罗哌卡因联合地佐辛对子宫肌瘤切除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2月到2015年3月收治的择期行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90例,术中均采用负荷剂量联合PCA方式。治疗医师根据双盲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平分为两组,即对照组镇痛液为0.05%吗啡、0.15%罗哌卡因、0.005%氟哌利多,观察组镇痛液为0.05%地佐辛、0.15%罗哌卡因、0.005%氟哌利多,记录两组患者术后1、3、5、10、16、24、48小时的平均动脉、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的检测指标,记录两组患者术后1、3、5、10、16、24、48小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2、6、12、24、48小时的镇静评分、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1、3、5、10、16、24、48小时的平均动脉、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的检测指标比较,两组间无显著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段两组患者的 VAS评分进行比较,观察组在术后6、12、24小时的VA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而两组术后48小时的VAS评分无显著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各时间段镇静评分比较中,观察组的术后2、6、48小时的镇静评分明显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小时的镇静评分无显著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麻醉后的不良反应比较,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镇痛液中罗哌卡因可阻断神经钠离子通道,阻断痛觉和交感神经传到,提高副交感神经敏感性,术后恢复较好。地佐辛联合罗哌卡因用于子宫肌瘤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安全可靠,其中以0.05%地佐辛、0.15%罗哌卡因、0.005%氟哌利多行镇痛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适合临床医师广泛应用。

    作者:严红亮;陈美红;樊向燕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嵊州市颅脑创伤患者2370例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目的:统计嵊州市3年来颅脑创伤的住院病历资料,以了解其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防治颅脑创伤提供依据。方法抽取全市所有入住脑外科的创伤病例进行颅脑创伤流行病学调查统计和分析。结果3年来嵊州市共有2370例颅脑创伤住院患者,年均发病率为116.21/10万·年;年病死率为9.22/10万·年(按2010年常住人口统计全市67.98万人);平均年龄41.12岁,交通意外占58.27%;平均住院日15.62天;平均住院费用15507.47元人民币。结论颅脑创伤是创伤中严重的损伤,交通事故是第一位原因,青中年男性是易发生伤害的人群。

    作者:章国海;张铖;过宓;杨松斌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3种治疗方案用于外伤性恒前牙脱落固定效果比较分析

    目的:探讨直丝片段弓、光敏树脂粘合夹板及成品牙弓夹板3种治疗方案用于外伤性恒前牙脱落固定临床效果差异。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收治外伤性恒前牙脱落行固定治疗患儿3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A组(100例)、B组(100例)、C组(100例),分别采用光敏树脂夹板、成品牙弓夹板及直丝片段弓治疗;比较3组患儿临床疗效,临床治疗满意度,治疗前后牙龈指数(Gingival index,GI)和龈沟出血指数(sulcus bleeding index,SBI)水平。结果 C组患儿临床疗效显著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儿临床治疗满意度显著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儿治疗后2个月GI和SBI水平均显著低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丝片段弓用于外伤性恒前牙脱落固定可有效提高临床效果和治疗满意度,改善牙周相关指标水平,效果优于光敏树脂粘合夹板和成品牙弓夹板。

    作者:周岐;林海升;顾卫燕;徐亮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多层螺旋CT在胃肠道破裂的早期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胃肠道破裂的早期影像表现,提高早期破裂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分析46例经手术证实胃肠道破裂的表现及分布情况。结果本组46例,胃溃疡穿孔8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4例,外伤引起小肠破裂穿孔32例,小肠憩室内异物穿孔2例,乙状结肠异物穿孔1例,腹股沟嵌顿疝后小肠绞窄破裂穿孔1例,其中小肠多段穿孔5例。结论综合应用多层螺旋 CT的薄层重建、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的后处理技术,分析各种征象对胃肠道破裂的总诊断正确率达86.9%(39/46)。腹膜腔游离气体是诊断胃肠道破裂的可靠依据,“哨兵”气泡症是早期诊断胃肠道穿孔的重要征象。

    作者:高智琴;占敏;楼江华;徐亦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免疫抑制剂局部注射治疗与口服药物治疗对弥漫性甲状腺炎合并甲亢患者临疗疗效对比研究

    目的:探究免疫抑制剂注射治疗与口服药物治疗对76例弥漫性甲状腺炎合并甲亢病人的临床疗效及应用安全性。方法将入笔者医院就诊的76例患有弥漫性甲状腺炎合并甲亢的女性病人平分成4组,并分别给予地塞米松(Dex)、环磷酰胺(CTX)、Dex+CTX以及口服常规抗甲亢药物治疗。通过对4组病人甲状腺体积、甲状腺功能指标以及自身抗体指标等方面进行比较,观察并分析不同治疗手段对甲状腺炎合并甲亢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情况。结果使用Dex的A组和采用Dex+CTX联合注射的 C组经治疗后甲状腺体积变化明显超过 B、D两组且其中C组病人体积缩小明显;Dex+CTX联合注射的C组病人甲状腺功能指标总体改善为突出;采用口服药物治疗的 D组病人在TRAb和TMAb指标改善上明显落后于使用免疫抑制剂的A、B、C 3组且采用联合注射治疗的C组病人抗体指标改善情况优。结论甲状腺内注射免疫抑制剂总体治疗效果优于口服药物治疗,且地塞米松与环磷酰胺联合应用时效果佳,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徐迎春;孟利伟;胡珊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全麻手术患者瑞芬太尼镇痛效果消失前应用地佐辛肌注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究全麻手术患者瑞芬太尼镇痛效果消失前应用地佐辛肌注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10月到2015年10月接治的100例需实施麻醉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应用瑞芬太尼进行麻醉,按术后麻醉效果消失前是否应用地佐辛药物进行分组。观察组中50例患者应用瑞芬太尼麻醉后并于镇痛效果消失前应用地佐辛肌注,对照组中50例患者应用瑞芬太尼麻醉后在镇痛效果消失前不应用地佐辛肌注。分析两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气管拔管时间、恢复自主呼吸时间的差异及术后10分钟对患者VRS的评分以及麻醉期间出现不良症状的人数。结果观察组在术后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气管拔管时间、苏醒时间上都明显快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VRS评分的0分上人数有43人占82.7%,而对照组中只有8人占1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在1~4分的各个分段上的人数都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出现恶心呕吐的患者只有1例占1.9%,呼吸抑制为0例占0.0%,而对照组恶心呕吐的患者有7例占14.0%,呼吸抑制的患者有5例占10.0%,观察组不良反应人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结束前30分钟肌注地佐辛能有效的减轻瑞芬太尼复合麻醉给患者带来的痛觉过敏反应,并能有效的缩短苏醒、拔管、恢复自主呼吸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临床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吴佳瑛;陈曦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顺式阿曲库胺在超高龄患者髋部骨折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目的:探析顺式阿曲库胺在超高龄患者髋部骨折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入本院接受治疗的72例超高龄髋部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按患者手术麻醉用顺式阿曲库胺的剂量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血常规、肝、肾功能、胸片、心电图等常规检查外,还给予心超、动脉血气分析检查。麻醉方法均选择气管插管全麻。入室常规EKG、HR、NBP、SPO2后,予右颈内静脉穿刺测CVP,对侧桡动脉穿刺直接测压,常规尿量检测。麻醉诱导:咪唑安定1~2mg、依托咪酯3~6mg、舒芬太尼15~20μg、待患者意识消失入睡后,启动肌松检测仪进行监测,于5秒内给予观察组患者静脉注射0.1mg/kg的顺式阿曲库胺,给予对照组静脉注射0.15mg/kg的顺式阿曲库胺。当4个成串刺激(TOF)的的第1个刺激T1消失时,由富有经验的麻醉时行经口明视气管插管,并接麻醉机控制呼吸。麻醉维持:给予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吸入七氟醚,丙泊酚、瑞芬太尼、顺式阿曲库胺微泵注入。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气管插管条件的优良率为97.22%,高于观察组的91.67%,但两组间的气管插管条件优良率比较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的阻滞起效时间较观察组的起效时间明显缩短,阻滞维持时间延长,组间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和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对照组的麻醉剂量较观察组大,但对照组的TOF无反应期、体内起作用时间、肌松恢复时间均稍有延长,两组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前后两组患者的心率、收缩压及舒张压的组间比较与组内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顺式阿曲库胺用于超高龄患者髋部骨折手术麻醉中能有效缩短麻醉诱导起效时间,气管插管条件良好,不影响血流动力学指标。并且在咪唑安定、依托咪酯、舒芬太尼麻醉诱导下,剂量为0.15mg/kg顺式阿曲库胺的肌松效果更为显著,值得推广至临床应用。

    作者:胡晓萍;邵军进;郑益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急诊无痛胃镜取上消化道尖锐异物85例体会

    目的:总结急诊无痛胃镜取上消化道尖锐异物的经验,探讨尖锐异物麻醉内镜下取出操作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上消化道尖锐异物在急诊无痛胃镜下取出的临床资料。结果85例上消化道尖锐异物均在急诊无痛胃镜下成功取出,操作成功率达100%,无1例出现出血、穿孔、外科手术等严重并发症和麻醉意外。术中视野清晰,容易发现尖锐异物并顺利取出,手术时间10~32分钟,术后3~8分钟苏醒,清醒后对手术过程均无记忆,且无不适反应。结论急诊无痛胃镜取上消化道尖锐异物是一种安全有效、及时准确、操作简便、成功率高,患者易于接受的好方法,无痛胃镜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姚海芳;毛吉波;陈永兴;邓江红;黄秀芬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Ⅰ~Ⅱ期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Ⅰ~Ⅱ期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本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82例Ⅰ~Ⅱ期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病历资料,其中41例行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为对照组;另41例行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为观察组。统计与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变化。结果围手术期间,两组患者均无死亡病例,观察组术后切口长度、术后胸管引流量>100 ml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与对照组比较,P>0.05。术前两组患者各实验室指标(GLU、WBC及PA)比较,P>0.05;术后两组患者各项实验室指标均较术前显著增加或下降,然观察组变化程度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相比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来说,应用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Ⅰ~Ⅱ期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效果显著且安全,值得推荐。

    作者:黄华奇;闻剑波 刊期: 2016年第01期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

主管: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温州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