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智琴;占敏;楼江华;徐亦生
目的:针对严重创伤患者重症监护室应激性溃疡出血的早期预防策略进行研究。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12月至2015年7月本院收治的严重创伤患者12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综合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治疗加用早期预防策略。针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复苏达标率、以及不同早期复苏时间下患者的胃液潜血发生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48小时内复苏达标率为96.67%,对照组患者48小时内的复苏达标率为85.0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48小时胃液潜血发生率为80.00%,对照组的发生率为76.92%,P>0.05,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24小时胃液潜血发生率为40.00%,对照组的发生率为75.00%,P>0.05,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12小时胃液潜血发生率为7.89%,对照组的发生率为30.0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是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48小时胃液潜血和24小时胃液潜血发生率与12小时胃液潜血发生率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总胃液潜血发生率为22.41%,对照组患者的总发生率为42.37%,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严重创伤患者,实施早期应激性溃疡出血的预防,给予早期预防治疗,可以有效的降低应激反应的发生。
作者:叶瑞;李幼鹏;莫晓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贝复舒滴眼液联合典必殊滴眼液滴眼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水肿临床效果观察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本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且术后出现不同程度角膜水肿的白内障患者128例(213眼),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68例(112眼)、对照组60例(101眼),对照组给予典必殊滴眼液治疗、观察组联合运用贝复舒滴眼液,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0天临床疗效,并比较两组患者角膜水肿消退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10天后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患者治疗2周后总有效率为85.1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角膜水肿消退时间比较,在1级角膜水肿消退时间上,两组患者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级、3级角膜水肿患者,观察组消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用药期间均未见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论贝复舒滴眼液联合典必殊滴眼液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水肿其疗效疗效显著、且用药安全,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王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和探讨急性阑尾炎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选择于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64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2例患者。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阑尾切除术,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进行时间、手术中出血量、手术后排气时间、手术后住院时间,临床并发症及镇痛药物使用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进行时间、手术中出血量、手术后排气时间、手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并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无并发症出现,对照组有5例并发症,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并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有6例使用镇痛药物,对照组有20例患者使用镇痛药物,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并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相对于开腹阑尾切除术,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的手术进行时间、手术中出血量、手术后排气时间、手术后住院时间更短,镇痛药物的使用量、并发症等都更少,治疗效果和安全性都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江四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玻璃体手术治疗眼球内异物伤患者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5月至2015年5月62例眼球内异物(异物直径≤3 mm,62眼)患者临床病例资料,其中1例患者采用扁平部巩膜切口,并采用磁铁吸出异物,其余均采用玻璃体手术治疗。统计患者术后视力改善及手术成功情况;统计患者术后所发生并发症情况。结果本次研究,患者均一次性完成手术,其中眼内炎患者10例,占16.13%;非眼内炎组患者视力恢复情况明显优于眼内炎患者,P<0.05。此次研究结果显示,手术治疗成功率为80.65%(50/62),其中非眼内炎患者手术成功率明显高于眼内炎组,P<0.05。62例患者脱盲为53.23%(33/62),其中非眼内炎组脱盲率明显高于眼内炎组,P<0.05。本次术后总并发症率为14.52%(9/62),眼内炎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率为50.00%(5/10)明显高于非眼内炎组7.69%(4/52),P<0.05。结论玻璃体切割术可较好地治疗眼球内异物损伤患者,同时还需及时实施手术或采取药物针对性治疗,以更好地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何锐;胡美君;叶响荣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切口憩室应用宫腹腔镜下剖宫产切口疤痕切除修补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自2008年7月至2015年6月期间本院接受诊治的剖宫产切口憩室患者6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与对照组32例。观察组采用宫腹腔镜下剖宫产切口疤痕切除修补术治疗,对照组采用阴式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情况,观察项目主要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随访6个月剖宫产切口憩室愈合情况、术后随访6个月腹痛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切口憩室愈合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腹痛均取得了明显改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剖宫产切口憩室应用宫腹腔镜下剖宫产切口疤痕切除修补术的临床价值明显,具有重要研究意义,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杨雪;徐琴燕;赵敏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阿托伐他汀保守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方法选取本科于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收治考虑不能耐受麻醉手术或及手术后复发害怕再次手术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共42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高压氧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CSS评分。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CS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C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有明显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宋大刚;屠传建;顾志伟;柳建生;郑刚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总结急诊无痛胃镜取上消化道尖锐异物的经验,探讨尖锐异物麻醉内镜下取出操作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上消化道尖锐异物在急诊无痛胃镜下取出的临床资料。结果85例上消化道尖锐异物均在急诊无痛胃镜下成功取出,操作成功率达100%,无1例出现出血、穿孔、外科手术等严重并发症和麻醉意外。术中视野清晰,容易发现尖锐异物并顺利取出,手术时间10~32分钟,术后3~8分钟苏醒,清醒后对手术过程均无记忆,且无不适反应。结论急诊无痛胃镜取上消化道尖锐异物是一种安全有效、及时准确、操作简便、成功率高,患者易于接受的好方法,无痛胃镜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姚海芳;毛吉波;陈永兴;邓江红;黄秀芬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对车祸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2月本院收治的车祸引发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0例,根据实施一体化护理模式前后将其分为对照组(n=28)与观察组(n=32)。对照组给予常规急救护理模式,观察组给予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院前急救时间与院内救治时间均明显缩短,而转送中意外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在救治总有效率及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方面,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车祸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既能够缩短院前急救时间与院内救治时间,提高救治总有效率,同时能够提升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桂琴;宋建文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脑颅脑损伤急诊开颅手术前患者的凝血功能与伤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颅脑损伤急诊行开颅手术的患者120例,根据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Glasgow Cowa Scale,GCS),将患者分为轻型、中型、重型三组,对比三组之间的凝血功能指标,然后再根据患者在伤后3个月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对比两组患者质检的凝血功能指标,后对可能引起颅脑损伤性凝血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在本组研究中凝血功能障碍发生率为35.83%;与对照组对比,研究组(A组、B组、C组)的PT、APTT、INR的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78, P=0.003<0.01);并且重型损伤组和中型损伤组的PT、APTT的水平显著高于轻型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630,P<0.001)。与预后不良组对比,预后良好组患者的PT、APTT、INR的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颅脑损伤患者的 PT、APTT、INR水平与其预后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1)。结论颅脑损伤急诊开颅术前凝血功能发生率较高,其中凝血指标 PT、APTT、INR的水平对评估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及其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王诚;张红金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与分析子宫全切术后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预防下肢静脉血栓(DVT)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40例子宫全切术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抽签法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统计与比较两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拔尿管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费用、下肢DVT发生率等。结果术前,观察组患者 D-二聚体水平与对照组比较(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D-二聚体水平与对照组比较(P<0.05)。观察组术后发生下肢疼痛和肿胀及浅静脉曲张与与对照组比较(P<0.05)。观察组术后下肢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于子宫全切术后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可减少下肢DVT形成,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余亚君;孙秀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及比较不同子宫次全切除术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程度。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5年4月于本院进行子宫次全切除术治疗的6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33例,A组以开腹子宫次全切除术进行治疗,B组则以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进行治疗,然后将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2周及4周的生存质量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量表)及医院焦虑抑郁情绪测量表(HAD量表)进行评估,然后将两组不同时间的两个量表评估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WHOQOL-BREF量表及HAD量表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术后1周、2周及4周B组两个量表均好于A组,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对患者造成的手术性创伤相对更小,因此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相对更好。
作者:吴筱花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改良切开扩创手术治疗Ⅱ、Ⅲ期陈旧性肛裂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73例Ⅱ、Ⅲ期陈旧性肛裂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后位内括约肌切断术、观察组采用改良切口扩创术进行治疗,对比临床疗效;并记录伤口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肛门功能和疼痛程度。结果两组患者的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观察组痊愈率和显效率明显偏高,临床整体疗效也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患者的切口愈合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观察组疼痛程度较低,肛门功能更好,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良切开扩创手术治疗Ⅱ、Ⅲ期陈旧性肛裂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作者:叶慧林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后,改良股骨隧道技术对关节镜下重建 ACL的手术意义。方法收集本院自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单纯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30例,采用改良股骨隧道技术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随访24~36个月,临床疗效评价按照IKDC和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进行检查。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4~36个月,平均30.7个月。患者的前抽屉试验及Lachman试验均为阴性,IKDC和LYsholm评分情况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股骨隧道技术是理想的股骨隧道定位方法,患者的关节稳定性与功能均得到显著改善。
作者:潘寒松;洪正华;程朝辉;王敏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妈富隆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预后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本院诊治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腹腔镜手术治疗;治疗组应用腹腔镜联合妈富隆治疗,评估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复发率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复发率为2.27%(1/44),低于对照组11.36%(5/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月经量恢复时间和月经周期恢复时间分别为(54.60±5.46)天和(86.21±8.07)天,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妈富隆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缩短月经量和月经周期的恢复时间,且复发率较低,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建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双钢板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手术的临床效果,以提高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纳入本院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确诊为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患者192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其中双钢板组96例,术中采用双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锁定钢板组96例,手术采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分别于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指标,包括手术用时、术中的出血量、切口长度、下地负重的时间、术后膝关节功能、骨折愈合时间等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后所有患者均进行了1年随访,锁定钢板组的住院时间及负重时间短于双钢板组,组间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双钢板组的骨折延迟愈合、关节强直、针道感染等并发症多于锁定钢板组,组间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膝关节不稳、切口感染、固定松动断裂、皮肤坏死、骨坏死等并发症,组间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1年,对两组患者进行Rasmussen分级,双钢板组优于锁定钢板组,但组间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两种内固定治疗方法对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均取得良好的疗效,锁定钢板内固定的临床疗效较优于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生物力学稳定性更好。
作者:赵尹松;刘云海;黄伟;籍剑飞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年龄女性人群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血液检查和临床特征及治疗等情况,从而可更好地了解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规律,为临床防治宫颈癌提供参考。方法截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2126例门诊体检妇女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结果2126例体检者HPV阳性率为14.91%(317/2126),其中确诊为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82例。按照癌前病变患者年龄分组为对照组(≤45岁)与观察组(>45岁),各41例。结果观察组患者主要表现为接触性出血,且以宫颈 CINⅢ级为主,占56.1%(23/41);而对照组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主要以CINΙ、CINⅡ级为主,分别占43.9%(18/41)、31.7%(13/41)。两组病理学分级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均采用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宫颈锥切人数较多;而对照组大多采用LEEP刀手术治疗。观察组高危型感染率,而对照组低危型和多重感染率较高。结论正确了解及掌握不同年龄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临床病理特点,从而可为患者临床诊断及预后判断提供重要价值。
作者:孙蕾蕾;李绍条;金芙蓉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20排40层螺旋CT平扫体部光滑算法重建和体部锐利算法重建在肋软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7例肋软骨骨折患者CT图像,采用体部光滑算法重建(kerner=B31f,window:mediastinum)和体部锐利算法重建(kerner=B70f,window:osteo),由2位影像医师采用“双盲法”在PACS网上软拷贝上阅片,并分别记录两种算法图像的肋软骨骨折部位和数目。结果20排40层螺旋 CT体部光滑算法重建和体部锐利算法重建共发现21处骨折,其中未钙化肋软骨骨折8处,钙化肋软骨骨折13处,14例为单发骨折,3例为多发骨折。结论20排40层螺旋CT体部光滑算法重建对未钙化肋软骨骨折显示优于体部锐利算法重建,体部锐利算法重建对钙化肋软骨骨折显示优于体部光滑算法重建。20排40层螺旋CT体部光滑算法重建联合体部锐利算法重建能有效诊断肋软骨骨折。
作者:杨慧强;王永仁;虞晓丽;吴俊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对胰体尾部良性肿瘤行保脾的胰体尾切除术的手术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4年5月间本院收治的21例行腹腔镜保脾胰尾切除术病例。结果其中17例行全腹腔镜下保脾胰尾肿瘤切除术,4例行手助腹腔镜下保脾胰尾肿瘤切除术。肿瘤切除术均顺利完成,术后有2例胰腺假性囊肿形成。保脾术后患者3个月后B超及免疫功能检查均正常。结论腹腔镜下保脾对于胰尾独立肿瘤切除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丁琼;虞武斌;高明;夏欢舞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激素替代疗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效果观察及对血清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的影响。方法本组266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治疗组,各133例。对照组给予谷维素联合维生素B6治疗;治疗组给予激素替代疗法。两组患者疗程均为3周。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疗程结束后疗效,治疗前后E2、FSH、LH变化及子宫内膜厚度和Kupperman症状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2.48%)显著高于对照组(78.20%),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 E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FSH、LH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厚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Kupperman症状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为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激素替代疗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效果明显,有效地改善患者症状,改善患者激素水平,保护子宫内膜,且不良反应少,具有重要临床研究价值。
作者:沈雪华;蔡艳悦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康艾注射液辅助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毒性反应。方法搜集并分析自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接受本院治疗的17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资料,将其进行整理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康艾辅助化疗治疗86例,对照组为不用康艾辅助化疗84例。对两组患者连续治疗3个疗程(21天为一个疗程),在疗程结束后观察患者的近期的疗效及其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完全缓解人数(11.6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完全缓解人数,观察组的的新进展人数(37.21%)比对照组的新进展人数(52.38%)低,且观察组的临床获益率(62.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7.62%),且P<0.05,具有统计学的意义。观察组的生活质量治疗改善人数(60.47%)明显的高于对照组(45.24%),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生活质量治疗改善有效率(93.02%)明显的高于对照组(64.29%),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毒副反应发生人数较对照组的低,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康艾注射液辅助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能够明显的改善患者的肺癌症状,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且能够较好的减轻化疗中减轻毒性作用。
作者:孙乐天;卢凯 刊期: 201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