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颅脑损伤开颅术前凝血功能与伤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王诚;张红金

关键词:颅脑损伤, 急诊, 凝血功能, 预后
摘要:目的:探讨脑颅脑损伤急诊开颅手术前患者的凝血功能与伤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颅脑损伤急诊行开颅手术的患者120例,根据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Glasgow Cowa Scale,GCS),将患者分为轻型、中型、重型三组,对比三组之间的凝血功能指标,然后再根据患者在伤后3个月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对比两组患者质检的凝血功能指标,后对可能引起颅脑损伤性凝血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在本组研究中凝血功能障碍发生率为35.83%;与对照组对比,研究组(A组、B组、C组)的PT、APTT、INR的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78, P=0.003<0.01);并且重型损伤组和中型损伤组的PT、APTT的水平显著高于轻型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630,P<0.001)。与预后不良组对比,预后良好组患者的PT、APTT、INR的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颅脑损伤患者的 PT、APTT、INR水平与其预后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1)。结论颅脑损伤急诊开颅术前凝血功能发生率较高,其中凝血指标 PT、APTT、INR的水平对评估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及其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牙周脓肿采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疗效及对牙周指标改善效果的影响

    目的:观察牙周脓肿应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临床疗效及对牙周各项指标的改善效果,为临床牙周疾病患者规范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截选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60例牙周脓肿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对照组(传统切开术+碘甘油)与观察组(于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1、2周牙周袋深度(PD)和出血指数(BI)及附着丧失(AL)值,同时统计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第1、2周时BI和PD值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然观察组第1周时 BI、PD值与对照组比较,P<0.05;而第2周时BI与对照组比较,P>0.05;PD值与对照组比较,P<0.05。两组患者于治疗后第1周时AL值较治疗前比较,P>0.05,且组间比较,P>0.05;治疗后第2周,对照组AL值与治疗前比较,P>0.05;观察组与治疗前比较,P<0.05,组间比较,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73.3%,P<0.05;治疗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应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辅助治疗牙周脓肿疗效显著且安全。

    作者:张媛媛;王薇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脑外科急诊手术麻醉药物的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舒芬太尼、丙泊酚及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药物在脑外科急诊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进而为临床脑外科手术麻醉方案的改进、完善、提供有效地实验依据。方法本文的研究对象选用的是本院急诊中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共150例,按随机数字评分表将其随机分为3组,即舒芬太尼组、丙泊酚组及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组。所有患者均在常规麻醉药物麻醉的基础上,根据组别不同给予相应麻醉药物进行麻醉诱导。一段时间后,比较3组患者经不同麻醉药物麻醉前、后的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以及拔管时间、患者苏醒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进而评价不同药物的麻醉效果。结果3组患者经不同药物麻醉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与麻醉前比较时均有明显变化(P<0.05),其中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值较其他两组患者稳定(P<0.05);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组患者麻醉后的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其他两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而舒芬太尼组与丙泊酚组患者的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时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药物在脑外科急诊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显著,可稳定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并缩短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及降低麻醉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李洋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不同子宫次全切除术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比较

    目的:观察及比较不同子宫次全切除术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程度。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5年4月于本院进行子宫次全切除术治疗的6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33例,A组以开腹子宫次全切除术进行治疗,B组则以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进行治疗,然后将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2周及4周的生存质量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量表)及医院焦虑抑郁情绪测量表(HAD量表)进行评估,然后将两组不同时间的两个量表评估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WHOQOL-BREF量表及HAD量表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术后1周、2周及4周B组两个量表均好于A组,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对患者造成的手术性创伤相对更小,因此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相对更好。

    作者:吴筱花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早期乳腺癌行保乳手术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行保乳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本院收治的128例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所行术式,分为保乳组和根治组,随访患者术后5年的生存状况,观察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总生存率、无病生存率、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死亡率。结果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保乳组术中出血量(186.04±9.22)ml、手术时间(168.44±26.37)分钟、住院时间(6.16±0.796)天明显少于根治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4%(2/45)、远处转移率2.2%(1/45)明显低于根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的总生存率及局部复发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保乳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手术方式,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应严格、充分掌握保乳手术的适应征情况下采用,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作者:陈小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与联合十二指肠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对采用不同双镜联合微创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研究,为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治疗方法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基础。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3月本院收治的76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治疗医师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对照组(36例)行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手术治疗。治疗后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禁食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1、3、5天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术后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所有患者均行6~12个月随访,平均7.93±1.68个月。观察组手术时间略长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而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禁食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无显著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术后1、3、5天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无显著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中,对照组术后24小时血清淀粉酶增高发生率多于观察组(P<0.05),而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通过两种双镜联合微创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进行比较研究,其均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创伤小、患者恢复时间短、住院时间短等优点,疗效显著,在临床选用治疗方法方面,需要治疗医师严格掌握治疗适应条件,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

    作者:吴国法;张群伟;陈伟达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腹腔镜和开腹手术在宫外孕治疗中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在治疗宫外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本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74例有生育要求的宫外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的长短、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近期指标,IgG以及IL-6等免疫学指标,随访两组患者的妊娠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都顺利完成了相应手术,无并发症发生。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39.25±9.17)ml,肛门排气时间(59.81±6.42)天,住院时间(4.5±3.8)天,同开腹组相比相对较少,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较开腹组稍长,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开腹组术后3天外周血免疫球蛋白IgG (13.93±1.98)g/L,IL-6(215.32±145.21)mg/dL,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腔镜组患者术后共发生流产事件共计4人次,发生率为10.81%,术后成功妊娠18例,妊娠率48.64%,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治疗宫外孕较传统开腹手术有明显的优势,其创伤较小、患者术后恢复较快,具有很大的临床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祝栋;杨帆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下颌骨骨折患者的早期心理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早期心理护理干预对下颌骨骨折患者的作用。方法选取45例下颌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早期心理护理干预组)与对照组(常规护理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后24小时内与出院前24小时内SCL-90得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入院后24小时内与出院前24小时内比较SCL-90得分均明显下降;出院前24小时内,实验组患者 SCL-90得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特别是强迫、人际关系、抑郁、偏执4个因子,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下颌骨骨折患者的负面情绪,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护理方法。

    作者:张晓玲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后疼痛患者PVP与PKP的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探究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后疼痛患者PVP与PKP的临床治疗效果,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意义。方法随机的选择于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共6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治疗方式的不同将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进行治疗的4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将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进行治疗的2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情况以及治疗效果,对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期前的VAS评分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而经过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疼痛改善情况明显低于观察组,对两组患者VAS评分进行比较后显示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进行手术前,椎体后凸高度比较显示无明显的差别,在对患者进行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椎体后凸角度恢复情况明显低于观察组,对两组患者术后椎体恢复情况进行比较显示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患者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治疗后显示,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低于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进行治疗的患者治疗后效果更佳明显,患者术后疼痛情况得到明显改善。

    作者:林成尧;杨平山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药物结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在输尿管上段结石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药物结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在输尿管上段结石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本院自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78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对照组(37例,给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与观察组(41例,给予萘哌地尔胶囊与体外冲击波碎石术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结石清除率、平均排石时间及其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结石清除率(85.37%)高于对照组(67.57%),有显著差异(χ2=21.012,P<0.05);观察组患者排石时间(5.25±3.52)天低于对照组(7.58±3.04)天,有显著差异(t=16.541,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9.76%)低于对照组(24.32%),有显著差异(χ2=21.458,<0.05)结论萘哌地尔胶囊与体外冲击波碎石术联合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可取得显著疗效,可提高结石清除率,缩短排石时间,降低肾绞痛、腰酸、感染及梗阻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嗣平;林友岳;蔡邦联;王玉珠;翁志梁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诊治分析·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治疗AO-C3型Pilon骨折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治疗AO-C3型 Pilon 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52例 AO-C3型 Pilon骨折患者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术治疗组(观察组)和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组(对照组),对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率、踝关节功能及术后早期并发症情况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踝关节功能评分及踝关节功能优良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术的临床效果满意,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少,骨折愈合时间短,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可作为治疗AO-C3型Pilon骨折的理想术式。

    作者:王臻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18例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中急性脑膨出诊治分析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和救治方法。方法对2008年8月至2013年4月18例术中出现急性脑膨出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Ⅰ级(死亡)4例,Ⅱ级(植物生存)4例,Ⅲ级(重残)3例,Ⅳ级(中残)3例,Ⅴ级(良好)4例。结论如何尽早寻找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如何去除病因,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

    作者:傅佳峰;杨国芳;廖锋;黄汉昌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的研究

    目的:探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对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以探究其临床疗效和优势。方法将本院2012年1月至2015年2月间收治的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患者共72例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对照组, n=35)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实验组,n=37)进行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术后住院天数,术后疼痛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肠鸣音、排气、排便恢复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术后住院天数,术后疼痛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肠鸣音、排气、排便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41%。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2.86%。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41%vs 22.86%,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良好,临床优势明显,值得推广。

    作者:徐啸;叶成刚;陈立波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不典型脑膜瘤影像诊断与误诊分析

    目的:探讨不典型脑膜瘤的影像表现,以提高对其的认识和术前诊断准确率。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不典型脑膜瘤10例,均行CT及MRI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多发脑膜瘤2例,侧脑室脑膜瘤1例,完全钙化性脑膜瘤1例,脑实质内脑膜瘤1例,嗅区脑膜瘤1例,囊性脑膜瘤2例,颅底脑膜瘤2例。结论不典型性脑膜瘤仍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仔细寻找肿瘤的脑外生长征象是不典型脑膜瘤定位诊断的重要依据,充分认识脑膜瘤的不典型影像表现对定性诊断有重要的补充作用,以提高不典型脑膜瘤的诊断的准确性、减少误诊。

    作者:娄纪祥;沈江潮;鲁君敏;屠传建;鲁家贤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桡骨远端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手术内固定治疗的疗效。方法对18例 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行手术切开复位,T型钢板内固定。结果18例均获随访,时间4~16个月。平均8.5个月。骨折均愈合,13例术后4周愈合。无感染,无内固定松动、断裂,无骨折移位,无骨折不愈合等不良并发症。锁骨外形正常,肩关节活动正常,无疼痛,根据Rockwood肩关节功能评分进行疗效评定。总分13~15分为优,10~12分为良,7~9分为可,<7分为差。本组优13例,良3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88.9%。结论采用桡骨远端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可获得牢固内固定,恢复其正常的力学关系,术后并发症少,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黄宁;史景超;蒋海勇;黄常福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小剂量重组人凝血因子Ⅶa治疗单纯性颅脑创伤性凝血功能障碍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小剂量重组人凝血因子Ⅶa治疗单纯性颅脑创伤性凝血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筛选本院2010年2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单纯性颅脑创伤患者80例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筛选后对其进行小剂量的重组人凝血因子Ⅶa对其进行治疗,分析比较用药前后的血清指标变化。结果患者在进行重组凝血因子Ⅶa给药操作后,TEG的各项参数(MA、r、α、k、LY60)与用药前均没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其结果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患者给予重组凝血因子Ⅶa后,凝血指标中的Fg、plt与APPT计数含量与给药前的指数情况没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但是给药后PT的水平与给药前相比明显的降低了,两者具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单纯性颅脑创伤性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实施小剂量重组人凝血因子Ⅶa可以有效的改善并治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和推广意义。

    作者:陈奇翰;周键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宫腹腔镜下剖宫产切口瘢痕切除修补术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剖宫产切口憩室应用宫腹腔镜下剖宫产切口疤痕切除修补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自2008年7月至2015年6月期间本院接受诊治的剖宫产切口憩室患者6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与对照组32例。观察组采用宫腹腔镜下剖宫产切口疤痕切除修补术治疗,对照组采用阴式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情况,观察项目主要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随访6个月剖宫产切口憩室愈合情况、术后随访6个月腹痛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切口憩室愈合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腹痛均取得了明显改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剖宫产切口憩室应用宫腹腔镜下剖宫产切口疤痕切除修补术的临床价值明显,具有重要研究意义,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杨雪;徐琴燕;赵敏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硬膜外自控镇痛对剖宫产产妇产后舒适度与胃肠功能的影响观察

    目的:观察及分析硬膜外自控镇痛对剖宫产产妇产后舒适度与胃肠功能的影响程度。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于本院进行剖宫产的66例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将66例产妇根据镇痛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肌内注射哌替啶组)33例和观察组(硬膜外自控镇痛组)33例,然后将两组产妇产后不同时间点的BCS评分与手术前后的胃肠功能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产后不同时间的BCS评分均明显好于对照组,正常慢波节律比、胃电频率及血清GAS、MTL水平也均显著地好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硬膜外自控镇痛对剖宫产产妇产后舒适度与胃肠功能的影响更为积极,更有助于患者术后不适感的缓解及胃肠功能的尽快改善。

    作者:杨国庆;武鹤立;宋少波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胸腰椎手术治疗后发生感染的治疗及细菌学分析

    目的:对胸腰椎手术治疗后发生感染的治疗及细菌学进行相关分析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本院对骨外科胸腰椎手术后怀疑出现的感染并送检培养的350例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显示60例为阳性结果,290例为阴性结果,按照阳性患者的阳性结果进行分析研究。观察患者发生感染后的临床症状、记录生化检查结果及细菌培养相关数据。讨论起治疗策略并进行随访。结果28例为切口浅层感染者,表现为切口红肿热痛,有脓性液体渗出,将切口打开后,有渗出液积聚存在,体温均大于38.0°C,血常规检查结果显示,患者白细胞计数为(13~19)×109/L,平均(16.79±2.17)×109/L,血沉为31~92mm/h,平均(59.37±18.64)mm/h,CRP为41~192mg/L,平均(99.28±54.74)mg/L。34例切口深部感染患者中,15例首先表现为体温上升,术后2~4天,体温大于39°C,切口初无显著的红肿热痛及农业渗出表现,但可有轻度按压同,采用抗生素治疗体温未见好转,切口区疼痛未改善。13例患者在术后第8天切口处有波动感。6例患者与术后10天后有神经功能障碍表现,下肢疼痛或伴有麻木感,血常规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为(14~25)×109/L,平均(19.42±3.89)×109/L,血沉为58~101mm/h,平均(68.21±33.49)mm/h,CRP为71~136mg/L,平均(92.81±39.42)mg/L。讨论胸腰椎后路手术治疗后如果发现感染,需对患者整体状态进行评估,准确判断是早期感染还是远期感染,根据细菌学检查选择有效的抗生药物治疗,对于手术清理患者要扩创冲洗引流,对内固定感染者要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将内固定取出,均可得到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徐娇君;沈晓震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老年Ⅱ度烧伤创面应用纳米银医用抗菌敷料与血必净联合治疗疗效分析

    目的:通过观察纳米银医用抗菌敷料联合血必净治疗老年Ⅱ度烧伤创面临床疗效,从而可为烧伤创面患者临床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130例老年Ⅱ度烧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待清创后应用纳米银医用抗菌敷料治疗,65例;治疗组于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血必净治疗,65例。比较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及愈合率、创面细菌检出情况、不良反应。结果①浅Ⅱ度:治疗组平均愈合时间为(9.25±1.31)天明显短于对照组(14.97±2.74)天,P<0.05;深Ⅱ度:治疗组平均愈合时间为(17.67±3.17)天明显短于对照组(22.74±4.89)天,P<0.05。②浅Ⅱ度:治疗组治疗7天时愈合率为50.8%明显高于对照组9.2%,P<0.05;而治疗14、21天时创面愈合率比较,P>0.05;深Ⅱ度:治疗组于治疗7、14、21天时创面愈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③两组患者浅Ⅱ度、深Ⅱ度创面细菌检出率比较,P>0.05;④治疗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应用纳米银医用抗菌敷料联合血必净治疗老年Ⅱ度烧伤创面疗效显著且安全。

    作者:汪乐;林雪松;项雪燕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急诊无痛胃镜取上消化道尖锐异物85例体会

    目的:总结急诊无痛胃镜取上消化道尖锐异物的经验,探讨尖锐异物麻醉内镜下取出操作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上消化道尖锐异物在急诊无痛胃镜下取出的临床资料。结果85例上消化道尖锐异物均在急诊无痛胃镜下成功取出,操作成功率达100%,无1例出现出血、穿孔、外科手术等严重并发症和麻醉意外。术中视野清晰,容易发现尖锐异物并顺利取出,手术时间10~32分钟,术后3~8分钟苏醒,清醒后对手术过程均无记忆,且无不适反应。结论急诊无痛胃镜取上消化道尖锐异物是一种安全有效、及时准确、操作简便、成功率高,患者易于接受的好方法,无痛胃镜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姚海芳;毛吉波;陈永兴;邓江红;黄秀芬 刊期: 2016年第01期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

主管: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温州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