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玲
目的对车祸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2月本院收治的车祸引发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0例,根据实施一体化护理模式前后将其分为对照组(n=28)与观察组(n=32)。对照组给予常规急救护理模式,观察组给予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院前急救时间与院内救治时间均明显缩短,而转送中意外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在救治总有效率及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方面,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车祸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既能够缩短院前急救时间与院内救治时间,提高救治总有效率,同时能够提升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桂琴;宋建文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对胰体尾部良性肿瘤行保脾的胰体尾切除术的手术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4年5月间本院收治的21例行腹腔镜保脾胰尾切除术病例。结果其中17例行全腹腔镜下保脾胰尾肿瘤切除术,4例行手助腹腔镜下保脾胰尾肿瘤切除术。肿瘤切除术均顺利完成,术后有2例胰腺假性囊肿形成。保脾术后患者3个月后B超及免疫功能检查均正常。结论腹腔镜下保脾对于胰尾独立肿瘤切除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丁琼;虞武斌;高明;夏欢舞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与经十二指肠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联合治疗肝外型肝胆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自2014年1月至2015年11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肝外肝胆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62例作为观察组。回顾性分析选择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1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肝外胆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62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中患者均采用传统的开腹手术;而观察中的患者采用LC联合ERCP的微创手术方式。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对其整个手术时间、手术中的出血量、中专开腹比例以及术后并发症,以及结石残留的情况进行统计记录分析。然后对其术后卧床时间、整体的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等情况进行统计记录。结果两组患者整个的手术过程中其手术指标均具有较大的差异,其中观察组中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但是其手术过程中的失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具有显著的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具有较大的差异,其中观察组中的患者其上述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患者的结石残留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相比起来没有显著差异,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统计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手术后发生的并发症主要有术后出血、急性胰腺炎、胆漏以及术后感染等情况,但是就发生率来讲两组相比不具有显著差异,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与经十二指肠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联合治疗肝外胆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虽然对手术熟练程度要求较高,但是患者能够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俞学军;陈方志;张举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内外侧联合入路多钢板固定微创治疗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6月至2015年2月期间49例获得6个月以上时间随访的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内外侧联合入路多钢板微创手术治疗,术后循序功能锻炼。术后定期复查并记录患者骨折愈合情况、关节活动度、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所有患者骨折的临床愈合时间为3~8个月,平均(4.9±1.2)个月。术后6个月患者屈膝达80°~120°,平均(94.2±8.7)°;伸膝为0°~20°,平均(4.2±2.1)°;所有患者术后双侧肢体长度差值小于1cm,下肢力线均恢复正常;术后出现骨折畸形愈合4例,出现手术切口感染或坏死2例。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显示治疗有效率为87.8%。结论采用内外侧联合入路多钢板固定微创治疗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能够更好地获得视野,恢复下肢长度、力线和关节面的平整,能够有效地提高术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长韦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本院收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共计7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根据病情严重程度给予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听阈值、THI评分及血清C-反应蛋白情况,同时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听阈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接受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听阈值均有明显下降,其中观察组下降较对照组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的THI评分和C-反应蛋白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HI评分和C-反应蛋白均有明显下降,且观察组的下降范围较对照组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接受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71.79%,明显高于对照组接受治疗后的总有效率35.90%,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μ=1.9730, P<0.05)。两组患者在入院治疗后不良反应(头痛、头晕、肝肾功能损害等)的发生率较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副作用相对较小,因此患者的预后较好,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徐隽彦;刘春丽;倪丽群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后,改良股骨隧道技术对关节镜下重建 ACL的手术意义。方法收集本院自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单纯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30例,采用改良股骨隧道技术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随访24~36个月,临床疗效评价按照IKDC和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进行检查。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4~36个月,平均30.7个月。患者的前抽屉试验及Lachman试验均为阴性,IKDC和LYsholm评分情况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股骨隧道技术是理想的股骨隧道定位方法,患者的关节稳定性与功能均得到显著改善。
作者:潘寒松;洪正华;程朝辉;王敏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不典型脑膜瘤的影像表现,以提高对其的认识和术前诊断准确率。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不典型脑膜瘤10例,均行CT及MRI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多发脑膜瘤2例,侧脑室脑膜瘤1例,完全钙化性脑膜瘤1例,脑实质内脑膜瘤1例,嗅区脑膜瘤1例,囊性脑膜瘤2例,颅底脑膜瘤2例。结论不典型性脑膜瘤仍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仔细寻找肿瘤的脑外生长征象是不典型脑膜瘤定位诊断的重要依据,充分认识脑膜瘤的不典型影像表现对定性诊断有重要的补充作用,以提高不典型脑膜瘤的诊断的准确性、减少误诊。
作者:娄纪祥;沈江潮;鲁君敏;屠传建;鲁家贤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针对严重创伤患者重症监护室应激性溃疡出血的早期预防策略进行研究。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12月至2015年7月本院收治的严重创伤患者12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综合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治疗加用早期预防策略。针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复苏达标率、以及不同早期复苏时间下患者的胃液潜血发生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48小时内复苏达标率为96.67%,对照组患者48小时内的复苏达标率为85.0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48小时胃液潜血发生率为80.00%,对照组的发生率为76.92%,P>0.05,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24小时胃液潜血发生率为40.00%,对照组的发生率为75.00%,P>0.05,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12小时胃液潜血发生率为7.89%,对照组的发生率为30.0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是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48小时胃液潜血和24小时胃液潜血发生率与12小时胃液潜血发生率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总胃液潜血发生率为22.41%,对照组患者的总发生率为42.37%,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严重创伤患者,实施早期应激性溃疡出血的预防,给予早期预防治疗,可以有效的降低应激反应的发生。
作者:叶瑞;李幼鹏;莫晓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行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对肺癌根治开胸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炎性反应及效果影响。方法病例来源于2013年2月至2015年8月期间本院收治择期行肺癌根治开胸手术患者6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行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治疗,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治疗。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炎性因子指标及应激反应指标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不同时刻MAP和HR均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T1和T2时刻MAP、HR显著低于T0时刻和同期观察组(P<0.05);两组术后3、24、48小时血清炎症因子IL-6和IL-10水平均明显增加,观察组术后3、24、48小时水平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3、24、48小时应激反应指标Cor和NE水平均明显增加,观察组术后3、24、48小时水平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行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应用于肺癌根治开胸手术,可减轻患者应激反应,减轻患者炎性反应,且血流动力学稳定。
作者:刘胜强;徐珂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宫腔粘连时宫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4月共140例于本院进行治疗的宫腔粘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其宫腔镜手术治疗效果。结果妊娠期宫腔手术操作次数越多,发生严重宫腔粘连的可能性越大(P<0.05),术后月经恢复情况:80例患者恢复正常月经,治愈率为57.1%,较术前明显增多,但仍有54例患者未恢复正常月经,总有效率为80.7%;术后87例患者治愈,治愈率为62.1%,有效者为31例,总有效率为84.3%。135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5例患者发生并发症。结论宫腔镜手术可有效地分离粘连,提高患者术后妊娠率,改善宫腔粘连患者的月经情况,是宫腔粘连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周燕;叶静婉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分析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行保胆取石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胆囊结石患者78例。治疗医师根据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平分为双镜组和单镜组,双镜组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单镜组行纤维胆道镜治疗;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6、12个月的胆囊壁厚度平均值、胆囊收缩功能及FACT-G生活质量评估;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医师通过门诊方式对所有患者行12~24个月随访,平均(15.39±3.85)个月。根据结果显示,双镜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单镜组,而双镜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却明显少于单镜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无显著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镜组术后1、6、12个月的胆囊壁厚度平均值显著低于单镜组,双镜组术后1、6、12个月的胆囊收缩功能明显优于单镜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术前FACT-G生活质量评分无显著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镜组术后1、6、12个月的FACT-G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单镜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胆道镜联合保胆治疗胆囊结石具有明显的临床效果,可有效保存胆囊完整、逐渐恢复胆囊功能、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等优点,适合临床医师在严格遵循其适应症和禁忌症的条件下广泛应用。
作者:杨一唯;鲁斌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贝复舒滴眼液联合典必殊滴眼液滴眼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水肿临床效果观察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本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且术后出现不同程度角膜水肿的白内障患者128例(213眼),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68例(112眼)、对照组60例(101眼),对照组给予典必殊滴眼液治疗、观察组联合运用贝复舒滴眼液,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0天临床疗效,并比较两组患者角膜水肿消退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10天后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患者治疗2周后总有效率为85.1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角膜水肿消退时间比较,在1级角膜水肿消退时间上,两组患者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级、3级角膜水肿患者,观察组消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用药期间均未见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论贝复舒滴眼液联合典必殊滴眼液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水肿其疗效疗效显著、且用药安全,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王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究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后疼痛患者PVP与PKP的临床治疗效果,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意义。方法随机的选择于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共6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治疗方式的不同将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进行治疗的4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将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进行治疗的2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情况以及治疗效果,对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期前的VAS评分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而经过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疼痛改善情况明显低于观察组,对两组患者VAS评分进行比较后显示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进行手术前,椎体后凸高度比较显示无明显的差别,在对患者进行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椎体后凸角度恢复情况明显低于观察组,对两组患者术后椎体恢复情况进行比较显示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患者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治疗后显示,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低于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进行治疗的患者治疗后效果更佳明显,患者术后疼痛情况得到明显改善。
作者:林成尧;杨平山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玻璃体手术治疗眼球内异物伤患者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5月至2015年5月62例眼球内异物(异物直径≤3 mm,62眼)患者临床病例资料,其中1例患者采用扁平部巩膜切口,并采用磁铁吸出异物,其余均采用玻璃体手术治疗。统计患者术后视力改善及手术成功情况;统计患者术后所发生并发症情况。结果本次研究,患者均一次性完成手术,其中眼内炎患者10例,占16.13%;非眼内炎组患者视力恢复情况明显优于眼内炎患者,P<0.05。此次研究结果显示,手术治疗成功率为80.65%(50/62),其中非眼内炎患者手术成功率明显高于眼内炎组,P<0.05。62例患者脱盲为53.23%(33/62),其中非眼内炎组脱盲率明显高于眼内炎组,P<0.05。本次术后总并发症率为14.52%(9/62),眼内炎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率为50.00%(5/10)明显高于非眼内炎组7.69%(4/52),P<0.05。结论玻璃体切割术可较好地治疗眼球内异物损伤患者,同时还需及时实施手术或采取药物针对性治疗,以更好地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何锐;胡美君;叶响荣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髋部骨折术后谵妄和脑脊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乳酸(Lactate)水平高低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研究老年人髋部骨折采取脊髓麻醉并手术治疗共138例,采集术前脑脊液样本并测定其NSE、Lactate的水平。并通过对患者家属或照顾者的老年人认知功能减退问卷(IQCODE-SF)[1]评估骨折前的认知功能水平。术后急性期谵妄诊断标准是谵妄评定方法(Confusion Assessment Method,CAM)[2],并以此分为谵妄组和非谵妄组。结果老年人髋部骨折术后急性期发生谵妄的发生率为40.6%。谵妄组病人脑脊液的NSE、Lactate的水平要明显高于非谵妄组(P<0.05)。结论老年人髋部骨折术后急性期谵妄和脑脊液的 NSE呈负相关,与 Lactate水平呈正相关。
作者:陈芒芒;高宏梁;黄力鹏;金洁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析顺式阿曲库胺在超高龄患者髋部骨折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入本院接受治疗的72例超高龄髋部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按患者手术麻醉用顺式阿曲库胺的剂量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血常规、肝、肾功能、胸片、心电图等常规检查外,还给予心超、动脉血气分析检查。麻醉方法均选择气管插管全麻。入室常规EKG、HR、NBP、SPO2后,予右颈内静脉穿刺测CVP,对侧桡动脉穿刺直接测压,常规尿量检测。麻醉诱导:咪唑安定1~2mg、依托咪酯3~6mg、舒芬太尼15~20μg、待患者意识消失入睡后,启动肌松检测仪进行监测,于5秒内给予观察组患者静脉注射0.1mg/kg的顺式阿曲库胺,给予对照组静脉注射0.15mg/kg的顺式阿曲库胺。当4个成串刺激(TOF)的的第1个刺激T1消失时,由富有经验的麻醉时行经口明视气管插管,并接麻醉机控制呼吸。麻醉维持:给予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吸入七氟醚,丙泊酚、瑞芬太尼、顺式阿曲库胺微泵注入。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气管插管条件的优良率为97.22%,高于观察组的91.67%,但两组间的气管插管条件优良率比较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的阻滞起效时间较观察组的起效时间明显缩短,阻滞维持时间延长,组间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和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对照组的麻醉剂量较观察组大,但对照组的TOF无反应期、体内起作用时间、肌松恢复时间均稍有延长,两组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前后两组患者的心率、收缩压及舒张压的组间比较与组内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顺式阿曲库胺用于超高龄患者髋部骨折手术麻醉中能有效缩短麻醉诱导起效时间,气管插管条件良好,不影响血流动力学指标。并且在咪唑安定、依托咪酯、舒芬太尼麻醉诱导下,剂量为0.15mg/kg顺式阿曲库胺的肌松效果更为显著,值得推广至临床应用。
作者:胡晓萍;邵军进;郑益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分析罗哌卡因联合地佐辛对子宫肌瘤切除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2月到2015年3月收治的择期行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90例,术中均采用负荷剂量联合PCA方式。治疗医师根据双盲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平分为两组,即对照组镇痛液为0.05%吗啡、0.15%罗哌卡因、0.005%氟哌利多,观察组镇痛液为0.05%地佐辛、0.15%罗哌卡因、0.005%氟哌利多,记录两组患者术后1、3、5、10、16、24、48小时的平均动脉、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的检测指标,记录两组患者术后1、3、5、10、16、24、48小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2、6、12、24、48小时的镇静评分、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1、3、5、10、16、24、48小时的平均动脉、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的检测指标比较,两组间无显著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段两组患者的 VAS评分进行比较,观察组在术后6、12、24小时的VA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而两组术后48小时的VAS评分无显著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各时间段镇静评分比较中,观察组的术后2、6、48小时的镇静评分明显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小时的镇静评分无显著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麻醉后的不良反应比较,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镇痛液中罗哌卡因可阻断神经钠离子通道,阻断痛觉和交感神经传到,提高副交感神经敏感性,术后恢复较好。地佐辛联合罗哌卡因用于子宫肌瘤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安全可靠,其中以0.05%地佐辛、0.15%罗哌卡因、0.005%氟哌利多行镇痛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适合临床医师广泛应用。
作者:严红亮;陈美红;樊向燕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Carlson入路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方骨折的手术入路、手术效果。方法2011年8月至2014年8月采用Carl-son后内侧或后外侧入路内固定治疗25例胫骨平台后方骨折进行分析。男16例,女9例;年龄25~67岁,平均42.7岁。11例后外侧骨折采用膝关节Carlson后外侧入路;14例后内侧骨折采用Carlson后内侧入路,关节面塌陷者采用人工骨或髂骨植骨。结果随访10个月至2年,平均1.5年。全部病例均获得影像学上的骨性愈合,骨折愈合后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73~95分,平均85.9分。结论胫骨平台后方骨折采用Carlson后内侧或后外侧入路,骨折端能得到充分暴露,直视下复位内固定,术后膝关节恢复功能满意。
作者:余春华;杜俊锋;朱仰义;林炯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和救治方法。方法对2008年8月至2013年4月18例术中出现急性脑膨出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Ⅰ级(死亡)4例,Ⅱ级(植物生存)4例,Ⅲ级(重残)3例,Ⅳ级(中残)3例,Ⅴ级(良好)4例。结论如何尽早寻找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如何去除病因,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
作者:傅佳峰;杨国芳;廖锋;黄汉昌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研究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在光棒引导气管插管子痫前期剖宫产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6月本院接诊的78例子痫前期并需要行剖宫产术的产妇的资料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进行治疗。对照组为采用丙泊酚复合氯胺酮进行治疗。观察记录并比较两组产妇在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前(T1)、插管后(T2)、气管插管后3分钟(T3)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CVP、MAP数值和各时间点的去甲肾上腺素(NE)及血管紧张素Ⅱ(ATⅡ)浓度变化水平,结束手术时的血压、心率,并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用药后,两组产妇的麻醉效果差异明显,观察组产妇的肌肉松弛度(92.3%)明显优于对照组(71.8%),观察组产妇的疼痛效果(92.3%)明显优于对照组(6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DBP、SBP、CVP、MAP、NE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脐动脉的血气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能够显著改善光棒引导气管插管子痫前期行剖宫产术产妇的血管痉挛状态,能够明显维护产妇的心输出量,而且对产妇的血流动力学干扰较小,安全性较好,值得推广。
作者:王成湖;郭最华;肖素华 刊期: 201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