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诊无痛胃镜取上消化道尖锐异物85例体会

姚海芳;毛吉波;陈永兴;邓江红;黄秀芬

关键词:急诊, 无痛胃镜, 上消化道异物
摘要:目的:总结急诊无痛胃镜取上消化道尖锐异物的经验,探讨尖锐异物麻醉内镜下取出操作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上消化道尖锐异物在急诊无痛胃镜下取出的临床资料。结果85例上消化道尖锐异物均在急诊无痛胃镜下成功取出,操作成功率达100%,无1例出现出血、穿孔、外科手术等严重并发症和麻醉意外。术中视野清晰,容易发现尖锐异物并顺利取出,手术时间10~32分钟,术后3~8分钟苏醒,清醒后对手术过程均无记忆,且无不适反应。结论急诊无痛胃镜取上消化道尖锐异物是一种安全有效、及时准确、操作简便、成功率高,患者易于接受的好方法,无痛胃镜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颈动脉超声检查在农村老年人体检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评价颈动脉超声检查在农村老年人健康检查和健康风险评估中的应用。方法采用高频线层探头对老年体检人群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采用二维超声观察颈动脉血管内径、血管壁和血管内异常回声情况,采用彩色多谱勒血流及频谱成像进行可疑血管腔内超声回声区确定,并进行血流速率的测量和记录,分析老年人群中颈动脉血管病变情况及与老年慢性病之间的关系。结果慢性病组颈动脉内径增宽、内-中膜厚度(IMT)增厚、斑块形成明显增多,与非慢性病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颈动脉超声能客观反映颈部血管病变情况,还可间接分析冠状动脉硬化进展情况,对老年人健康风险评估及临床早期干预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叶少军;王建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宫腹腔镜下剖宫产切口瘢痕切除修补术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剖宫产切口憩室应用宫腹腔镜下剖宫产切口疤痕切除修补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自2008年7月至2015年6月期间本院接受诊治的剖宫产切口憩室患者6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与对照组32例。观察组采用宫腹腔镜下剖宫产切口疤痕切除修补术治疗,对照组采用阴式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情况,观察项目主要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随访6个月剖宫产切口憩室愈合情况、术后随访6个月腹痛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切口憩室愈合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腹痛均取得了明显改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剖宫产切口憩室应用宫腹腔镜下剖宫产切口疤痕切除修补术的临床价值明显,具有重要研究意义,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杨雪;徐琴燕;赵敏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血液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缺血性中风患者溶栓胶囊治疗效果的评价

    目的:探讨缺血性中风患者溶栓胶囊治疗对血液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分析。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4年11月本院接诊的120例缺血性中风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统计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全血中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比率、全血中超敏蛋白的水平,并对两组患者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定(CSS)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BI)。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在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比率的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血液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分析比较中,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超敏蛋白水平的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比较分析中,观察组血液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与本组治疗前后的比较分析中,治疗前 CSS评分、BI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在治疗后CSS评分、B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来看,观察组不良情况的发生率较低,总发生率仅为6.67%,而对照组中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总发生率为36.67%,两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溶栓胶囊可以有效降低缺血性中风患者体内超敏蛋白的水平,可使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降低,生活能力评分得到改善。

    作者:王健;邵晓莉;洪文忠;赖卫强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脑外科急诊手术麻醉药物的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舒芬太尼、丙泊酚及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药物在脑外科急诊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进而为临床脑外科手术麻醉方案的改进、完善、提供有效地实验依据。方法本文的研究对象选用的是本院急诊中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共150例,按随机数字评分表将其随机分为3组,即舒芬太尼组、丙泊酚组及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组。所有患者均在常规麻醉药物麻醉的基础上,根据组别不同给予相应麻醉药物进行麻醉诱导。一段时间后,比较3组患者经不同麻醉药物麻醉前、后的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以及拔管时间、患者苏醒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进而评价不同药物的麻醉效果。结果3组患者经不同药物麻醉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与麻醉前比较时均有明显变化(P<0.05),其中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值较其他两组患者稳定(P<0.05);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组患者麻醉后的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其他两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而舒芬太尼组与丙泊酚组患者的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时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药物在脑外科急诊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显著,可稳定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并缩短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及降低麻醉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李洋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高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分析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高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自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本院ICU收治的62例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的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诊治与防控专家共识的诊断标准,且经痰培养病原学确认),采用双盲、随机的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1例。采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进行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采用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进行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结束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细菌清除率及不良反应率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经过治疗之后,对两组患者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治疗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痊愈率、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u=3.5101,P=0.0004),两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细菌清除率情况比较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细菌率为,对照组的细菌清除率为,观察组的细菌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细菌替换和再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均较轻,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13%,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3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u=0.1878,P=0.8511),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治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进行治疗时,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可以有效的提高治疗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方案治疗高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的较为理想的选择。

    作者:蓝大波;吴晓梁;徐良志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超声乳化与囊外摘除术治疗年龄相关性硬核白内障的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分析超声乳化术和囊外摘除术治疗年龄相关性硬核白内障的疗效和安全性,为其临床治疗方式的合理选择提供数据支撑。方法选取年龄相关性硬核白内障患者49例,随机两组:囊外组(24例,38眼)采用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超声组(25例,36眼)采用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进行治疗。对比分析其术后视力、散光度、角膜内皮细胞密度(CECD)、六角形细胞比例(HCP)、平均细胞面积(MGCA)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患者的裸眼视力不受手术方式的影响(P 组别>0.05),而受到时间的影响(P 时间<0.05),组别和时间因素无交互作用(P 交互>0.05)。患者的角膜散光度即受到手术方式的影响(P 组别<0.05),也受到检测时间的影响(P 时间<0.05),组别和时间因素无交互作用(P 交互>0.05)。患者的HCP不受手术方式的影响(P 组别>0.05),CECD与MGCA受手术方式的影响(P 组别<0.05);CECD、HCP及 MGCA均受到时间的影响(P 时间<0.05);组别和时间因素无交互作用(P 交互>0.05)。两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31.6%vs 25.0%,P>0.05),但囊外组角膜水肿发生率明显低于超声组(2.63%vs 16.7%,P<0.05)。结论对于年龄相关性硬核白内障而言,囊外摘除术能够更好的保护患者角膜组织,比超声乳化术适用性更高。

    作者:蒋伟鹏;金益;卢珊珊;蒋能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高压氧联合阿托伐他汀保守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阿托伐他汀保守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方法选取本科于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收治考虑不能耐受麻醉手术或及手术后复发害怕再次手术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共42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高压氧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CSS评分。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CS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C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有明显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宋大刚;屠传建;顾志伟;柳建生;郑刚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改良切开扩创术治疗陈旧性肛裂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改良切开扩创手术治疗Ⅱ、Ⅲ期陈旧性肛裂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73例Ⅱ、Ⅲ期陈旧性肛裂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后位内括约肌切断术、观察组采用改良切口扩创术进行治疗,对比临床疗效;并记录伤口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肛门功能和疼痛程度。结果两组患者的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观察组痊愈率和显效率明显偏高,临床整体疗效也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患者的切口愈合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观察组疼痛程度较低,肛门功能更好,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良切开扩创手术治疗Ⅱ、Ⅲ期陈旧性肛裂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作者:叶慧林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亚低温配合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亚低温配合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亚低温配合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对照组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对比两组术后疗效、颅内压级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观察组术后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后24、48及72小时的颅内压均显著低于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亚低温配合标准大骨瓣减压术能有效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颅内压,改善神经功能,降低死亡率,临床疗效优于单纯标准大骨瓣减压术。

    作者:周雪华;余功建;徐伟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嵊州市颅脑创伤患者2370例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目的:统计嵊州市3年来颅脑创伤的住院病历资料,以了解其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防治颅脑创伤提供依据。方法抽取全市所有入住脑外科的创伤病例进行颅脑创伤流行病学调查统计和分析。结果3年来嵊州市共有2370例颅脑创伤住院患者,年均发病率为116.21/10万·年;年病死率为9.22/10万·年(按2010年常住人口统计全市67.98万人);平均年龄41.12岁,交通意外占58.27%;平均住院日15.62天;平均住院费用15507.47元人民币。结论颅脑创伤是创伤中严重的损伤,交通事故是第一位原因,青中年男性是易发生伤害的人群。

    作者:章国海;张铖;过宓;杨松斌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全髋关节置换术和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对比分析

    目的:观察并对比全髋关节置换术和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30例为A组,行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术的30例为B组,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等手术指标,临床疗效、Harris 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A、B两组的优良率、Harri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A组,但B组术后下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长于 A组,并发症发生率大于A组,两组以上指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和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虽然前者手术时间长、出血量多,但该术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更适合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

    作者:钱文志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多层螺旋CT的重建算法在诊断肋软骨骨折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20排40层螺旋CT平扫体部光滑算法重建和体部锐利算法重建在肋软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7例肋软骨骨折患者CT图像,采用体部光滑算法重建(kerner=B31f,window:mediastinum)和体部锐利算法重建(kerner=B70f,window:osteo),由2位影像医师采用“双盲法”在PACS网上软拷贝上阅片,并分别记录两种算法图像的肋软骨骨折部位和数目。结果20排40层螺旋 CT体部光滑算法重建和体部锐利算法重建共发现21处骨折,其中未钙化肋软骨骨折8处,钙化肋软骨骨折13处,14例为单发骨折,3例为多发骨折。结论20排40层螺旋CT体部光滑算法重建对未钙化肋软骨骨折显示优于体部锐利算法重建,体部锐利算法重建对钙化肋软骨骨折显示优于体部光滑算法重建。20排40层螺旋CT体部光滑算法重建联合体部锐利算法重建能有效诊断肋软骨骨折。

    作者:杨慧强;王永仁;虞晓丽;吴俊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与传统开腹手术在早期子宫恶性肿瘤治疗中的比较

    目的:对比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和传统开腹手术在早期子宫恶性肿瘤中的效果。方法对70例确诊子宫内膜癌的患者,分别通过经腹腔镜和开腹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腹腔镜组无中转开放手术患者。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失血量319.3±5.2ml,清除淋巴结个数18.2±3.9个,首次肠胃排气时间28.1±4.7小时,术后疼痛评分2.4±2.1分,术后住院天数9.8±0.6天,术后3天外周IL-17.23±2.87 pg/ml,IL-65.68±2.06 pg/ml,TNF-α7.12±2.15pg/ml,PCT 26.8±13.7 mg/dL,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具有创伤小,围手术期安全性高,术后肠道恢复快,机体免疫反应轻,可以缩短住院时间的特点,具有临床实践推广价值。

    作者:周绿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的研究

    目的:探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对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以探究其临床疗效和优势。方法将本院2012年1月至2015年2月间收治的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患者共72例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对照组, n=35)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实验组,n=37)进行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术后住院天数,术后疼痛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肠鸣音、排气、排便恢复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术后住院天数,术后疼痛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肠鸣音、排气、排便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41%。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2.86%。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41%vs 22.86%,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良好,临床优势明显,值得推广。

    作者:徐啸;叶成刚;陈立波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2016年《浙江创伤外科》杂志征订启事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是由浙江省教育厅主管、温州医科大学主办、浙江省台州医院、中国医科大学绍兴医院、慈溪市人民医院协办的以创伤医学为主要内容的学术性期刊。本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系统科技期刊群”、“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等国内外知名检索期刊数据库,已被波兰哥白尼数据库文摘收录。本刊连续被评为浙江省期刊优秀奖、集体先进奖及评为优秀期刊质量奖。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康艾辅助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毒性反应

    目的:研究康艾注射液辅助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毒性反应。方法搜集并分析自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接受本院治疗的17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资料,将其进行整理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康艾辅助化疗治疗86例,对照组为不用康艾辅助化疗84例。对两组患者连续治疗3个疗程(21天为一个疗程),在疗程结束后观察患者的近期的疗效及其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完全缓解人数(11.6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完全缓解人数,观察组的的新进展人数(37.21%)比对照组的新进展人数(52.38%)低,且观察组的临床获益率(62.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7.62%),且P<0.05,具有统计学的意义。观察组的生活质量治疗改善人数(60.47%)明显的高于对照组(45.24%),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生活质量治疗改善有效率(93.02%)明显的高于对照组(64.29%),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毒副反应发生人数较对照组的低,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康艾注射液辅助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能够明显的改善患者的肺癌症状,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且能够较好的减轻化疗中减轻毒性作用。

    作者:孙乐天;卢凯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下颌骨骨折患者的早期心理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早期心理护理干预对下颌骨骨折患者的作用。方法选取45例下颌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早期心理护理干预组)与对照组(常规护理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后24小时内与出院前24小时内SCL-90得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入院后24小时内与出院前24小时内比较SCL-90得分均明显下降;出院前24小时内,实验组患者 SCL-90得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特别是强迫、人际关系、抑郁、偏执4个因子,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下颌骨骨折患者的负面情绪,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护理方法。

    作者:张晓玲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宫腔粘连宫腔镜诊治14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宫腔粘连时宫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4月共140例于本院进行治疗的宫腔粘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其宫腔镜手术治疗效果。结果妊娠期宫腔手术操作次数越多,发生严重宫腔粘连的可能性越大(P<0.05),术后月经恢复情况:80例患者恢复正常月经,治愈率为57.1%,较术前明显增多,但仍有54例患者未恢复正常月经,总有效率为80.7%;术后87例患者治愈,治愈率为62.1%,有效者为31例,总有效率为84.3%。135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5例患者发生并发症。结论宫腔镜手术可有效地分离粘连,提高患者术后妊娠率,改善宫腔粘连患者的月经情况,是宫腔粘连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周燕;叶静婉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双钢板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双钢板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手术的临床效果,以提高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纳入本院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确诊为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患者192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其中双钢板组96例,术中采用双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锁定钢板组96例,手术采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分别于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指标,包括手术用时、术中的出血量、切口长度、下地负重的时间、术后膝关节功能、骨折愈合时间等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后所有患者均进行了1年随访,锁定钢板组的住院时间及负重时间短于双钢板组,组间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双钢板组的骨折延迟愈合、关节强直、针道感染等并发症多于锁定钢板组,组间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膝关节不稳、切口感染、固定松动断裂、皮肤坏死、骨坏死等并发症,组间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1年,对两组患者进行Rasmussen分级,双钢板组优于锁定钢板组,但组间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两种内固定治疗方法对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均取得良好的疗效,锁定钢板内固定的临床疗效较优于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生物力学稳定性更好。

    作者:赵尹松;刘云海;黄伟;籍剑飞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不同会阴切开术在阴道分娩产妇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目的:探讨及比较不同会阴切开术在阴道分娩产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3月于本院进行阴道分娩且进行会阴切开术的86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会阴侧切术组)43例和B组(会阴正中切开术组)43例,然后将两组手术后不同时间的水肿程度、疼痛程度、手术前和手术后不同时间的细胞因子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手术后B组不同时间的水肿程度、疼痛程度及细胞因子指标均明显好于A组,P均<0.05,两组手术后不同时间的评估指标间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会阴正中切开术在阴道分娩产妇中的应用价值相对更高,患者术后的不适感及炎性状态控制相对更好。

    作者:罗卫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

主管: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温州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