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四平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对胰体尾部良性肿瘤行保脾的胰体尾切除术的手术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4年5月间本院收治的21例行腹腔镜保脾胰尾切除术病例。结果其中17例行全腹腔镜下保脾胰尾肿瘤切除术,4例行手助腹腔镜下保脾胰尾肿瘤切除术。肿瘤切除术均顺利完成,术后有2例胰腺假性囊肿形成。保脾术后患者3个月后B超及免疫功能检查均正常。结论腹腔镜下保脾对于胰尾独立肿瘤切除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丁琼;虞武斌;高明;夏欢舞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对比分析微创螺钉和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骨盆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2月至2013年6月间收治的32例骨盆骨折患者,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6例,其中观察组采用微创螺钉内固定,对照组采用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C臂照射次数、术后恢复时间等均低于对照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1);对照组的术后功能恢复优良率明显低于观察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Majeed评分、术后骨折复位及并发症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微创螺钉内固定治疗骨盆骨折较微创钢板治疗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失血量少、术后功能恢复良好等优点,能更好地帮助骨盆环快速恢复和提升愈后稳定性,但由于该方法对手术医师的技术要求较高,在术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
作者:叶海超;路磊;冯明录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髋部骨折术后谵妄和脑脊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乳酸(Lactate)水平高低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研究老年人髋部骨折采取脊髓麻醉并手术治疗共138例,采集术前脑脊液样本并测定其NSE、Lactate的水平。并通过对患者家属或照顾者的老年人认知功能减退问卷(IQCODE-SF)[1]评估骨折前的认知功能水平。术后急性期谵妄诊断标准是谵妄评定方法(Confusion Assessment Method,CAM)[2],并以此分为谵妄组和非谵妄组。结果老年人髋部骨折术后急性期发生谵妄的发生率为40.6%。谵妄组病人脑脊液的NSE、Lactate的水平要明显高于非谵妄组(P<0.05)。结论老年人髋部骨折术后急性期谵妄和脑脊液的 NSE呈负相关,与 Lactate水平呈正相关。
作者:陈芒芒;高宏梁;黄力鹏;金洁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评价颈动脉超声检查在农村老年人健康检查和健康风险评估中的应用。方法采用高频线层探头对老年体检人群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采用二维超声观察颈动脉血管内径、血管壁和血管内异常回声情况,采用彩色多谱勒血流及频谱成像进行可疑血管腔内超声回声区确定,并进行血流速率的测量和记录,分析老年人群中颈动脉血管病变情况及与老年慢性病之间的关系。结果慢性病组颈动脉内径增宽、内-中膜厚度(IMT)增厚、斑块形成明显增多,与非慢性病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颈动脉超声能客观反映颈部血管病变情况,还可间接分析冠状动脉硬化进展情况,对老年人健康风险评估及临床早期干预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叶少军;王建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比较舒芬太尼、丙泊酚及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药物在脑外科急诊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进而为临床脑外科手术麻醉方案的改进、完善、提供有效地实验依据。方法本文的研究对象选用的是本院急诊中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共150例,按随机数字评分表将其随机分为3组,即舒芬太尼组、丙泊酚组及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组。所有患者均在常规麻醉药物麻醉的基础上,根据组别不同给予相应麻醉药物进行麻醉诱导。一段时间后,比较3组患者经不同麻醉药物麻醉前、后的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以及拔管时间、患者苏醒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进而评价不同药物的麻醉效果。结果3组患者经不同药物麻醉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与麻醉前比较时均有明显变化(P<0.05),其中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值较其他两组患者稳定(P<0.05);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组患者麻醉后的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其他两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而舒芬太尼组与丙泊酚组患者的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时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药物在脑外科急诊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显著,可稳定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并缩短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及降低麻醉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李洋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祛痰剂静脉滴注辅助肺泡灌洗对行气管插管脑外伤患者术后肺部感染水平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行气管插管脑外伤患者共62例,以随机区组法分为对照组(31例)和试验组(31例),分别采用单纯肺泡灌洗和在此基础上加用祛痰剂氨溴索静脉滴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呼吸道感染发生率和控制率,术后不同时间点白细胞与多形核细胞计数等。结果试验组患者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呼吸道感染控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3、5及7天白细胞与多形核细胞计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祛痰剂静脉滴注辅助肺泡灌洗用于行气管插管脑外伤患者可有效预防呼吸道感染发生,提高肺部感染水平,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孙钒;张美彪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治疗AO-C3型 Pilon 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52例 AO-C3型 Pilon骨折患者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术治疗组(观察组)和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组(对照组),对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率、踝关节功能及术后早期并发症情况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踝关节功能评分及踝关节功能优良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术的临床效果满意,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少,骨折愈合时间短,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可作为治疗AO-C3型Pilon骨折的理想术式。
作者:王臻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缺血性中风患者溶栓胶囊治疗对血液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分析。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4年11月本院接诊的120例缺血性中风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统计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全血中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比率、全血中超敏蛋白的水平,并对两组患者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定(CSS)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BI)。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在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比率的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血液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分析比较中,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超敏蛋白水平的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比较分析中,观察组血液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与本组治疗前后的比较分析中,治疗前 CSS评分、BI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在治疗后CSS评分、B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来看,观察组不良情况的发生率较低,总发生率仅为6.67%,而对照组中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总发生率为36.67%,两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溶栓胶囊可以有效降低缺血性中风患者体内超敏蛋白的水平,可使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降低,生活能力评分得到改善。
作者:王健;邵晓莉;洪文忠;赖卫强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颈后路单开门centerpiece内固定结合单侧侧块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无骨折脱位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年6月至2014年2月绍兴市中心医院脊柱外科应用颈后路单开门centerpiece内固定结合单侧侧块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成人无骨折脱位脊髓损伤7例,其中男5例,女2例;年龄36~61岁,平均年龄48.6岁。其中6例在伤后1周内进行手术,1例在伤后1月内进行手术。术前术后神经功能评价均采用ASIA即美国脊柱损伤学会制定的神经损伤ASIA标准分级。结果对7例病例都进行了短至1个月、多至1年的随访,随访时间平均半年,治疗后1年进行X线及CT检查:颈椎曲度均存在比例不等的趋向生理曲度的改变,没有任何病例存在开门推板向原位复位或者颈椎不稳,病人出现的神经压迫征象也随之获得解除,有一些在治疗后接受MRI检查的患者其结果显示椎管有效矢状径明显增加,硬膜囊不再处于受压状态。6例患者都实现多少不等的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有效率占85.7%。结论颈后路单开门centerpiece内固定结合单侧侧块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无骨折脱位脊髓损伤,避免术后颈椎失稳及关门及轴性疼痛等并发症,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作者:路磊;朱大安;方斌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对比分析超声乳化术和囊外摘除术治疗年龄相关性硬核白内障的疗效和安全性,为其临床治疗方式的合理选择提供数据支撑。方法选取年龄相关性硬核白内障患者49例,随机两组:囊外组(24例,38眼)采用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超声组(25例,36眼)采用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进行治疗。对比分析其术后视力、散光度、角膜内皮细胞密度(CECD)、六角形细胞比例(HCP)、平均细胞面积(MGCA)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患者的裸眼视力不受手术方式的影响(P 组别>0.05),而受到时间的影响(P 时间<0.05),组别和时间因素无交互作用(P 交互>0.05)。患者的角膜散光度即受到手术方式的影响(P 组别<0.05),也受到检测时间的影响(P 时间<0.05),组别和时间因素无交互作用(P 交互>0.05)。患者的HCP不受手术方式的影响(P 组别>0.05),CECD与MGCA受手术方式的影响(P 组别<0.05);CECD、HCP及 MGCA均受到时间的影响(P 时间<0.05);组别和时间因素无交互作用(P 交互>0.05)。两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31.6%vs 25.0%,P>0.05),但囊外组角膜水肿发生率明显低于超声组(2.63%vs 16.7%,P<0.05)。结论对于年龄相关性硬核白内障而言,囊外摘除术能够更好的保护患者角膜组织,比超声乳化术适用性更高。
作者:蒋伟鹏;金益;卢珊珊;蒋能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微创术与开腹切除术治疗胆囊及胆总管结石的疗效,以确定腹腔镜微创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将本院2010年2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56例术前经B超、CT及MRCP诊断明确为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传统开腹切除术(对照组,n=26)和腹腔镜微创切除术(实验组,n=30)进行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药物用量,术后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两组患者的胃肠道生活质量(GIQLI)评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药物用量,术后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及术后16周,两组患者胃肠道生活质量指数(GIQLI)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2周,4周,8周,实验组患者胃肠道生活质量指数(GIQL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好,创伤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林胜红;吴伟梁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对胸腰椎手术治疗后发生感染的治疗及细菌学进行相关分析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本院对骨外科胸腰椎手术后怀疑出现的感染并送检培养的350例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显示60例为阳性结果,290例为阴性结果,按照阳性患者的阳性结果进行分析研究。观察患者发生感染后的临床症状、记录生化检查结果及细菌培养相关数据。讨论起治疗策略并进行随访。结果28例为切口浅层感染者,表现为切口红肿热痛,有脓性液体渗出,将切口打开后,有渗出液积聚存在,体温均大于38.0°C,血常规检查结果显示,患者白细胞计数为(13~19)×109/L,平均(16.79±2.17)×109/L,血沉为31~92mm/h,平均(59.37±18.64)mm/h,CRP为41~192mg/L,平均(99.28±54.74)mg/L。34例切口深部感染患者中,15例首先表现为体温上升,术后2~4天,体温大于39°C,切口初无显著的红肿热痛及农业渗出表现,但可有轻度按压同,采用抗生素治疗体温未见好转,切口区疼痛未改善。13例患者在术后第8天切口处有波动感。6例患者与术后10天后有神经功能障碍表现,下肢疼痛或伴有麻木感,血常规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为(14~25)×109/L,平均(19.42±3.89)×109/L,血沉为58~101mm/h,平均(68.21±33.49)mm/h,CRP为71~136mg/L,平均(92.81±39.42)mg/L。讨论胸腰椎后路手术治疗后如果发现感染,需对患者整体状态进行评估,准确判断是早期感染还是远期感染,根据细菌学检查选择有效的抗生药物治疗,对于手术清理患者要扩创冲洗引流,对内固定感染者要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将内固定取出,均可得到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徐娇君;沈晓震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研究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在治疗宫外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本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74例有生育要求的宫外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的长短、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近期指标,IgG以及IL-6等免疫学指标,随访两组患者的妊娠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都顺利完成了相应手术,无并发症发生。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39.25±9.17)ml,肛门排气时间(59.81±6.42)天,住院时间(4.5±3.8)天,同开腹组相比相对较少,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较开腹组稍长,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开腹组术后3天外周血免疫球蛋白IgG (13.93±1.98)g/L,IL-6(215.32±145.21)mg/dL,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腔镜组患者术后共发生流产事件共计4人次,发生率为10.81%,术后成功妊娠18例,妊娠率48.64%,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治疗宫外孕较传统开腹手术有明显的优势,其创伤较小、患者术后恢复较快,具有很大的临床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祝栋;杨帆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究高血压脑出血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医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13年7月至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86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手术治疗组(47例)和保守治疗组(39例),手术治疗组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保守治疗组采用保守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中CRP、IL-6、TNF-α、MBP和血肿量以及血肿周围水肿量之间没有明显差别(P>0.05);治疗1周、2周两组血清中CRP、IL-6、TNF-α、MBP、血肿量以及血肿周围水肿量之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MIHSS评分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2周两组神经功能缺损MIHSS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医治的疗效确切,可以快速减少颅内血肿以及减轻血肿周围水肿,能够明显降低血清炎性因子的表达,减少大脑的损伤程度,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治疗。术后检查血清炎性指标以及髓鞘碱性蛋白的表达变化情况可以作为对病情严重程度、评价手术效果以及预测预后的重要参数。
作者:马一骏;单华;朱岁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分析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高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自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本院ICU收治的62例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的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诊治与防控专家共识的诊断标准,且经痰培养病原学确认),采用双盲、随机的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1例。采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进行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采用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进行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结束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细菌清除率及不良反应率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经过治疗之后,对两组患者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治疗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痊愈率、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u=3.5101,P=0.0004),两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细菌清除率情况比较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细菌率为,对照组的细菌清除率为,观察组的细菌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细菌替换和再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均较轻,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13%,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3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u=0.1878,P=0.8511),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治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进行治疗时,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可以有效的提高治疗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方案治疗高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的较为理想的选择。
作者:蓝大波;吴晓梁;徐良志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不典型脑膜瘤的影像表现,以提高对其的认识和术前诊断准确率。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不典型脑膜瘤10例,均行CT及MRI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多发脑膜瘤2例,侧脑室脑膜瘤1例,完全钙化性脑膜瘤1例,脑实质内脑膜瘤1例,嗅区脑膜瘤1例,囊性脑膜瘤2例,颅底脑膜瘤2例。结论不典型性脑膜瘤仍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仔细寻找肿瘤的脑外生长征象是不典型脑膜瘤定位诊断的重要依据,充分认识脑膜瘤的不典型影像表现对定性诊断有重要的补充作用,以提高不典型脑膜瘤的诊断的准确性、减少误诊。
作者:娄纪祥;沈江潮;鲁君敏;屠传建;鲁家贤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手术内固定治疗的疗效。方法对18例 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行手术切开复位,T型钢板内固定。结果18例均获随访,时间4~16个月。平均8.5个月。骨折均愈合,13例术后4周愈合。无感染,无内固定松动、断裂,无骨折移位,无骨折不愈合等不良并发症。锁骨外形正常,肩关节活动正常,无疼痛,根据Rockwood肩关节功能评分进行疗效评定。总分13~15分为优,10~12分为良,7~9分为可,<7分为差。本组优13例,良3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88.9%。结论采用桡骨远端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可获得牢固内固定,恢复其正常的力学关系,术后并发症少,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黄宁;史景超;蒋海勇;黄常福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并对比全髋关节置换术和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30例为A组,行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术的30例为B组,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等手术指标,临床疗效、Harris 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A、B两组的优良率、Harri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A组,但B组术后下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长于 A组,并发症发生率大于A组,两组以上指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和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虽然前者手术时间长、出血量多,但该术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更适合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
作者:钱文志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直丝片段弓、光敏树脂粘合夹板及成品牙弓夹板3种治疗方案用于外伤性恒前牙脱落固定临床效果差异。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收治外伤性恒前牙脱落行固定治疗患儿3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A组(100例)、B组(100例)、C组(100例),分别采用光敏树脂夹板、成品牙弓夹板及直丝片段弓治疗;比较3组患儿临床疗效,临床治疗满意度,治疗前后牙龈指数(Gingival index,GI)和龈沟出血指数(sulcus bleeding index,SBI)水平。结果 C组患儿临床疗效显著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儿临床治疗满意度显著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儿治疗后2个月GI和SBI水平均显著低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丝片段弓用于外伤性恒前牙脱落固定可有效提高临床效果和治疗满意度,改善牙周相关指标水平,效果优于光敏树脂粘合夹板和成品牙弓夹板。
作者:周岐;林海升;顾卫燕;徐亮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康艾注射液辅助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毒性反应。方法搜集并分析自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接受本院治疗的17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资料,将其进行整理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康艾辅助化疗治疗86例,对照组为不用康艾辅助化疗84例。对两组患者连续治疗3个疗程(21天为一个疗程),在疗程结束后观察患者的近期的疗效及其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完全缓解人数(11.6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完全缓解人数,观察组的的新进展人数(37.21%)比对照组的新进展人数(52.38%)低,且观察组的临床获益率(62.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7.62%),且P<0.05,具有统计学的意义。观察组的生活质量治疗改善人数(60.47%)明显的高于对照组(45.24%),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生活质量治疗改善有效率(93.02%)明显的高于对照组(64.29%),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毒副反应发生人数较对照组的低,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康艾注射液辅助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能够明显的改善患者的肺癌症状,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且能够较好的减轻化疗中减轻毒性作用。
作者:孙乐天;卢凯 刊期: 201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