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皖生;周开宇;徐道剑;卢翔
目的 探讨CT用于钝性腹部空腔脏器穿孔及肠系膜损伤患者中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钝性腹部创伤患者177例,按照其损伤情况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观察组患者经手术证实仅存在钝性实质性脏器损伤,但无空腔脏器、肠系膜损伤,共110例;对照组为手术证实为钝性肠道、肠系膜损伤,共67例.两组患者均行CT检查,并对其CT征象进行分析. 结果 经分析发现,两组患者腹腔或腹膜后积气、系膜增厚、肠管壁增厚、系膜密度增高、腹腔脂肪间隙密度增高模糊及腹膜增厚CT征象敏感度及特异度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应用CT诊断钝性腹部空腔脏器穿孔及肠系膜损伤,可根据患者肠管壁增厚和腹腔或腹膜后积气等CT征象来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从而可有助于提高临床判断空腔脏器及肠系膜损伤.
作者:李静静;王和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究耳内镜下大蒜膜贴补术在创伤性鼓膜穿孔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8月期间于本院进行治疗的80例鼓膜穿孔患者为研究对象,将80例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保守治疗组)40例和观察组(耳内镜下大蒜膜贴补术组)40例,然后将两组患者中不同穿孔大小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穿孔愈合时间、治疗前后的纯音听阈检测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 观察组中不同穿孔大小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穿孔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的纯音听阈检测结果均好于对照组,P均<0.05,比较结果间均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 耳内镜下大蒜膜贴补术在创伤性鼓膜穿孔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相对较高,对于听力改善及穿孔愈合时间的缩短均有更为意义的临床意义.
作者:汪文轩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锁定钢板固定对肱骨骨折患者的肘肩关节功能的影响以及疗效. 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肱骨骨折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他们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锁定钢板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钢板固定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住院时间、临床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完全负重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MS评分以及Neer评分变化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情况以及治疗后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临床愈合时间以及完全负重时间(7.45±2.13天、7.68±2.19周、12.68±3.02周)都明显的短于对照组患者(10.23±2.78天、9.87±2.50周、15.45±2.78周),两组进行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71.23±15.42ml)低于对照组(92.13±16.78ml),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MS、Neer评分都有所升高,观察组(93.12±2.12、88.45±3.78分)高于对照组(85.12±3.09、72.45±3.96分),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出现术后感染、肱骨头坏死、螺钉松动以及骨畸形愈合等并发症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优良率为95.56%,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优良率为77.78%,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结论 应用锁定钢板固定可以有效的治疗肱骨骨折患者,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能够有效的恢复患者的肩关节功能.
作者:翟波;汪瑜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双源CT(DSCT)双能量扫描在足踝部痛风首次发作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次双足踝关节疼痛就诊后临床确诊为痛风的双足踝部DSCT资料40例,并选取25例非痛风的足踝部急性关节炎作对照. 结果 40例患者中36例DSCT发现尿酸盐结晶共127处,其中位于足躁部关节附近29例共95处,深部肌腱或韧带周围14例共32处.血尿酸增高34例,发现有尿酸盐结晶30例;6例血尿酸正常者中有4例发现有尿酸盐结晶. 结论 DSCT可以直观、无创地显示首次发作的足踝部痛风尿酸盐结晶,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周希明;杨光钊;刘海龙;傅田甜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跟腱内侧入路治疗后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10年12月至2014年3月采用跟腱内侧入路治疗后pilon骨折患者16例,其中男9例,女7例;年龄25~68岁,平均40.5岁.交通伤8例,高处坠落伤5例,摔伤3例.均为闭合性骨折,均无合并血管及神经损伤.采用跟腱内侧入路,直视下复位后,用支撑钢板或拉力螺钉固定. 结果 本组1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5~36个月,平均23.5个月.无神经损伤,无皮肤坏死,无切口感染.术后X线片均示胫骨远端关节面移位<1mm,踝穴增宽<1mm,骨折达到或者近似解剖复位.骨折均获愈合,愈合时间为12~16周,平均14周;踝关节功能接美国足踝外科医师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优12例,良4例. 结论 跟腱内侧入路治疗后pilon骨折,在一个皮肤切口内可充分显露整个后踝,具有显露清楚、复位方便、内固定可靠、切口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王松柏;周梧节;刘东旭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分析腹腔镜结合内镜对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采用腹腔镜结合内镜手术治疗的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43例,作为观察组.选取该时期内因萎缩性胆囊炎、上腹部手术史、粘连较多等而不宜进行腹腔镜结合内镜手术治疗的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43例,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情况、手术指标、治疗费用、术后并发症情况等指标. 结果 在本次试验中,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不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术中术后禁食时间、出血量、术后排便时间和手术时间显著多于观察组(P<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比观察组长(P<0.05),住院费用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组间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组间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结论 腹腔镜联合内镜手术对胆囊结石伴随肝外胆管结石患者治疗为一种安全、微创的治疗方法,具有术中出血量低、手术创伤小、患者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
作者:许建听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胫骨远端骨折行经皮钢板固定联合锁定加压钢板治疗的治疗效果与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研究. 方法 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胫骨远端骨折患者9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人.对照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观察组行经皮钢板固定联合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资料,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1年后踝关节功能优良率. 结果 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年踝关节功能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胫骨远端骨折行经皮钢板固定联合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能够促进患者术后骨折愈合,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踝关节功能优良率,具有临床推广的重要意义.
作者:吴镇泉;俞新樟;杨鑫;徐道纯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负压封闭辅助愈合治疗术应用于中小面积烧伤植皮术后,尤其是植皮部位难以普通加压包扎和(或)传统打包包扎不适的植皮部位,探讨其使用价值. 方法 对2013年9月至2015年3月住院患者植皮后使用负压封闭辅助愈合治疗术,观察植皮区皮肤生长状况.在清创后创面细菌定性培养,大张断层皮移植,打洞引流,覆盖细纱布凡士林油纱或优拓,再放置VAC.○R敷料,调节机器数值.6~7天后去除敷料后再次做细菌培养. 结果 所有患者植皮术后观察均未见皮片移位,覆盖区无贴膜过敏,肉芽创面大张薄中厚植皮无花斑,1例手热压伤全厚皮植皮少许花斑,电击伤患者全厚皮花斑明显,无积血积液,覆盖区1例出现张力性水泡.首次植皮存活率100%,术中清创后创面细菌培养阴性者,拆除敷料后培养仍为阴性,慢性创面术中培养阳性者,拆除敷料后培养仍为同一细菌,且血象无特殊,创面观察无明显红肿及其边缘锐利等感染征象.舒适度评分6分. 结论 特殊部位背部、面部、颈部、会阴部、臀部、手指创面的加压固定略困难.打包包扎容易引起压力不均,敷料易污染,植皮后负压封闭愈合治疗术可缓解或避免上诉诸多不利因素,植皮成活率100%,但电击伤热轧伤等使用的压力仍需要进一步观察.
作者:李小奇;金汉宏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空芯针活检(CNB)对乳腺肿物良恶性的鉴别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并行手术切除的乳腺肿物患者176例,术前均行超声引导下CNB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NAC),以术后病理为金标准,分析两种诊断方法对乳腺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能力. 结果 经术后病理结果证实,本组193处肿物共含恶性病变114处,分别为原位癌28处和浸润癌86处;良性病变79例,分别为纤维腺瘤34例、不典型增生21例和炎症性增生24例.超声引导下CNB鉴别恶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误诊率、漏诊率和准确性分别为92.1%、100%、0、7.9%、95.3%,FNAC分别为75.4%、96.2%、3.8%、24.6%、83.9%,CNB敏感性和准确性高于FNAC,漏诊率低于FNAC,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超声引导下CNB对乳腺肿物良恶性的鉴别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利于发现恶性病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林伟;周余旺;柯飞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揭示血浆S100B蛋白浓度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伤情程度及长期死亡的关系. 方法 收集10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及108例健康体检者,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S100B蛋白浓度,统计学分析血浆S100B蛋白浓度的变化及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个月死亡及GCS评分的关系. 结果 t检验显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浆S100B蛋白浓度较健康体检者显著升高;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血浆S100B蛋白浓度与GCS评分呈显著负相关性;经Logistic回归分析,血浆S100B蛋白浓度是脑外伤后6个月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ROC分析显示,血浆S100B蛋白浓度预测脑外伤后6个月内死亡有显著预测价值;经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血浆S100B蛋白浓度是脑外伤后6个月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升高的血浆S100B蛋白浓度与伤情程度及长期死亡密切相关.
作者:黄杭斌;杨松斌;沈良军;吕庆伟;周晶;章国海;李赵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应用凯纷联合布托啡诺的镇痛、镇静效果. 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剖宫产分娩产妇26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31例)和观察组(131例),手术完成时均给予负荷量布托啡诺1mg,静脉注射,两组术后均采用自控静脉镇痛(PCIA),其中观察组术毕时静脉注射50mg凯纷(氟比洛芬酯注射液),每8小时注射1次,共2次,然后行PCIA,4 ug/(kg·h)氟比洛芬酯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4mg布托啡诺,两组均采用0.9%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分别于术后3、12、24、48小时采用视觉模拟法(VAS)、Ramsay镇静评分法评价两组疼痛、镇静程度,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于麻醉前(T0)、术毕(T1)、术后12小时(T2)、术后1天(T3)、术后3天(T4)检测两组细胞免疫功能指标及血清炎症介质指标,并记录两组用药期间不良反应. 结果 两组术后不同时点时VAS评分及Ramsay镇静评分比较,P>0.05;两组产妇术后T1、T2、T3时各免疫细胞功能指标较T0时明显下降,P<0.05;但对照组下降较观察组显著,P<0.05.对照组T3时IL-2水平较T0时明显下降,而T4时IL-10水平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各时点血清学炎症介质指标水平相比较,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3.53%明显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9.92%,x2=5.095,P=0.024. 结论 剖宫产术后采用凯纷联合布托啡诺自控静脉镇痛具有较好的镇痛、镇静效果,同时还可减轻患者术后炎症反应及免疫功能抑制状态.
作者:沈雪华;赵燕;谈勤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急诊腹部外科手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及危险因素,为其临床防治提供思路. 方法 回顾性分院收治的752例急诊腹部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6例发生术后切口感染,纳入感染组,其余患者纳入未感染组,统计分析其临床资料. 结果 本组急性腹部外科手术的术后切口感染率为6.1%;多数感染发生在术后3天~1周,占67.4%(31/46);感染菌以大肠埃希菌为多见,占39.2% (31/7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体质量指数、手术室空气菌落数、切口类型、手术时间、术前是否使用抗生素、吸烟、糖尿病及低蛋白血症均能够影响急诊腹部外科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手术室菌落数≧200、切口类型Ⅱ、Ⅲ型、吸烟、糖尿病和低蛋白血症为导致急诊腹部外科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OR>1,P<0.05). 结论 针对腹部外科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和危险因素给予适当干预,利于降低其发生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吴剑锋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分析髋关节置换术行单侧腰部麻醉与全身麻醉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 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在本院进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随机数字表方法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全身麻醉,观察组行单侧腰部麻醉.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术后镇痛剂用量、拔管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出院时间,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2、4、8、24小时)VAS评分,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在本次试验中,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术后镇痛剂用量、拔管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出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8、24小时观察组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髋关节置换术行单侧腰部麻醉麻醉,手术麻醉效果好,有效降低患者术后疼痛,术后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作者:许晓齐;潘路平;任志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腓肠神经滋养皮瓣治疗足背皮肤缺损患者临床疗效. 方法 将76例是背皮肤缺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腓肠神经滋养血管皮瓣治疗.统计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情况,采用美国矫行足踝协会评分系统评价两组足部功能,统计术后并发症及皮瓣存活情况. 结果 观察组术后皮瓣存活率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78.9%,P<0.05;观察组伤口Ⅰ期愈合率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81.6%,P<0.05;观察组足部功能优良率94.7%,明显高于对照组71.1%,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应用腓肠神经滋养皮瓣治疗足背皮肤缺损疗效显著且安全,有利于促进患者足部功能改善.
作者:周明客;林天旭;曾云记;谢作完;朱瑾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颅内血肿尿激酶灌注治疗过程中尿激酶用量-作用时间与溶解效果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113例钻孔或微创引流并尿激酶灌注治疗的颅内血肿病例,分组对照研究:一组不以血肿量为依据,分别采用2~4~6万U尿激酶灌注;另一组以每10ml血肿用1万u尿激酶的剂量灌注,尿激酶灌注保留时间分别2小时、4小时组、6小时组.统计分析每例患者血肿量减少30%~50%~80%以上的时间.结果2万U与4~6万U尿激酶治疗组,效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4万U和6万U尿激酶相同作用时间内作用效果无统计学差异.60ml以上血肿尿激酶灌注效果和60ml以下血肿灌注效果比较血肿减少50%时间分别为43天和3.4天.30~60ml血肿尿激酶灌注保留时间2~4~6小时的血肿减少50%时间分别是3.9~3.2~3.1天. 结论 尿激酶灌注以每10ml血肿灌注1万u尿激酶为指导剂量.时间以3~4小时左右效果佳.血肿CT值越低,作用效果越佳.
作者:高喜春;谢武表;刘中元;励宇翔;赵剑峰;王铮铮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对胆囊结石患者给予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治疗,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及可行性. 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4月本院收治的胆囊结石患者168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n=84)与对照组(n=84),给予对照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采取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对观察组进行治疗.术后对两组治疗效果、并发症及复发情况进行统计比较. 结果 术中出血量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在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方面,观察组总发生率4.8%与对照组总发生率28.6%比较显著降低(P<0.05);术后对两组随访6个月,经B超复查均无结实复发. 结论 对胆囊结石患者给予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治疗临床疗效安全可靠,且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在临床上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章富良;管贤生;沈玲燕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锁骨远端锁定解剖钢板治疗NeerⅡ型锁骨肩峰端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对28例NeerⅡ型锁骨肩峰端骨折患者应用锁骨远端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后采用Constant and Murley肩关节评分系统进行疗效分析. 结果 2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15个月,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均良好,优19例,良7例,可2例,差0例. 结论 锁骨远端锁定解剖钢板治疗NeerⅡ型锁骨肩峰端骨折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烽;范春芳;袁建迪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后路短节段与长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影像学和临床疗效. 方法 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28例单节段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分为Ⅰ组(17例)与Ⅱ组(11例),所有患者为创伤性胸腰椎骨折,男女比例为19:9,平均年龄38岁(20~76岁),AO骨折分型:A(29%),B(50%)和C(21%).两组患者分别行后路短节段与长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平均术后随访时间14个月(4~41个月),结如果发生内固定器械断裂或者螺钉拔出需要手术干预定义为结构性失效.术后随访两名独立的影像学专家评估脊柱后凸Cobb角.结果 两组资料在年龄分布、AO骨折分型以及术前TLICS评分、住院时间方面无显著性差异.结构性失败发生在短节段固定组,共有3例(术后3~14个月),同时伴有复位丢失;术后第6个月随访时,与长节段固定组比较(配对t-ted,P=0.157),短节段组的Cobb角显著增大(配对t-test,P=0.049). 结论 后路短节段与长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均为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有效手段,但长节段固定在后期椎体恢复及矫正丢失方面更为理想.
作者:冯兴兵;洪正华;王章富;陈海啸;董仁斌;洪盾;章文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锬定钢板内固定术后实施持续被动训练(CPM)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3例,对照组43例,两组患者均接受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术后行常规主动训练,观察组术后实施CPM训练,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不同阶段膝关节功能、活动度变化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术后1周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及活动度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2周、术后1个月所有患者AKS评分、膝关节屈曲角度、膝关节伸直角度呈渐进式改善,各阶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周、术后1个月上述指标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98%,与对照组23.26%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后结合CPM训练治疗,可有效促进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值得推广.
作者:王威;程凤敏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体外冲击波治疗颞下颌关节慢性损伤导致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以及对预后情况. 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颞下颌关节慢性损伤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他们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冲击波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颞下颌功能改善情况、SF-36量表评估生活质量、临床疗效以及疼痛值、开口度以及侧向运动改善情况. 结果 两组患者的疼痛值有所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开口度、侧向运动都有所升高,观察组(30.12±7.12、7.56±1.03mm)高于对照组(27.89±3.02、5.98±0.99mm),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CMI、DI、JP、JN、MP以及MM都有所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进行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CMI、DI、JP、JN、MP以及MM都有所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进行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为95.00%高于对照组患者80.0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结论 应用体外冲击波治疗颞下颌关节慢性损伤功能障碍患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下颌关节功能障碍,效果显著.
作者:徐斌;方忠朝;石宇远;徐明 刊期: 201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