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后路短节段与长节段螺钉固定单节段胸腰椎骨折临床和影像学结果比较研究

冯兴兵;洪正华;王章富;陈海啸;董仁斌;洪盾;章文杰

关键词:
摘要:目的 比较后路短节段与长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影像学和临床疗效. 方法 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28例单节段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分为Ⅰ组(17例)与Ⅱ组(11例),所有患者为创伤性胸腰椎骨折,男女比例为19:9,平均年龄38岁(20~76岁),AO骨折分型:A(29%),B(50%)和C(21%).两组患者分别行后路短节段与长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平均术后随访时间14个月(4~41个月),结如果发生内固定器械断裂或者螺钉拔出需要手术干预定义为结构性失效.术后随访两名独立的影像学专家评估脊柱后凸Cobb角.结果 两组资料在年龄分布、AO骨折分型以及术前TLICS评分、住院时间方面无显著性差异.结构性失败发生在短节段固定组,共有3例(术后3~14个月),同时伴有复位丢失;术后第6个月随访时,与长节段固定组比较(配对t-ted,P=0.157),短节段组的Cobb角显著增大(配对t-test,P=0.049). 结论 后路短节段与长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均为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有效手段,但长节段固定在后期椎体恢复及矫正丢失方面更为理想.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经跟腱内侧入路治疗后pilon骨折

    目的 探讨跟腱内侧入路治疗后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10年12月至2014年3月采用跟腱内侧入路治疗后pilon骨折患者16例,其中男9例,女7例;年龄25~68岁,平均40.5岁.交通伤8例,高处坠落伤5例,摔伤3例.均为闭合性骨折,均无合并血管及神经损伤.采用跟腱内侧入路,直视下复位后,用支撑钢板或拉力螺钉固定. 结果 本组1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5~36个月,平均23.5个月.无神经损伤,无皮肤坏死,无切口感染.术后X线片均示胫骨远端关节面移位<1mm,踝穴增宽<1mm,骨折达到或者近似解剖复位.骨折均获愈合,愈合时间为12~16周,平均14周;踝关节功能接美国足踝外科医师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优12例,良4例. 结论 跟腱内侧入路治疗后pilon骨折,在一个皮肤切口内可充分显露整个后踝,具有显露清楚、复位方便、内固定可靠、切口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王松柏;周梧节;刘东旭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阴道超声诊断早期异位妊娠及两种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早期异位妊娠患者经阴道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并对比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的治疗效果. 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经病理证实的早期异位妊娠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术前均行阴道超声检查,经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30例,B组30例.A组行腹腔镜手术治疗,B组行开腹手术治疗.观察术前阴道超声诊断准确率,患者围术期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输卵管通畅率. 结果 术前经阴道超声检查诊断异位妊娠57例,3例因腹腔内气体掩盖或包块较小而漏诊,诊断准确率为95.00%.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A组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B组,术后自主排气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较B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3.33%,20.00%,输卵管通畅率分别为86.67%,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经阴道超声检查在早期异位妊娠诊断中具有较高准确性,可为临床治疗方案制定提供重要指导;早期异位妊娠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可有效减少创伤,缩短康复时间,提高输卵管通畅率,且具有更高安全性,治疗效果优于开腹手术.

    作者:曾娟慧;毛雪芬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腓肠神经滋养血管皮瓣治疗足背皮肤缺损的应用

    目的 探讨腓肠神经滋养皮瓣治疗足背皮肤缺损患者临床疗效. 方法 将76例是背皮肤缺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腓肠神经滋养血管皮瓣治疗.统计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情况,采用美国矫行足踝协会评分系统评价两组足部功能,统计术后并发症及皮瓣存活情况. 结果 观察组术后皮瓣存活率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78.9%,P<0.05;观察组伤口Ⅰ期愈合率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81.6%,P<0.05;观察组足部功能优良率94.7%,明显高于对照组71.1%,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应用腓肠神经滋养皮瓣治疗足背皮肤缺损疗效显著且安全,有利于促进患者足部功能改善.

    作者:周明客;林天旭;曾云记;谢作完;朱瑾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子宫次全切术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安全性对比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下不同术式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价值. 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有子宫保留意愿分为A、B两组,A组54例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B组46例行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术.观察两组患者围术期情况、手术前后卵巢功能变化、并发症及复发情况. 结果 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乃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卵巢功能无显著差异(P>0.05),A组患者术后3个月各指标无明显变化,B组患者术后3个月黄体生成激素(LH)、卵泡生成激素(FSH)明显高于术前,雌二醇(E2)明显低于术前,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卵巢功能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70%、15.22%,A组显著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随访期间未见复发病例. 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显著治疗效果,且相比于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术具有更高安全性,更值得推广.

    作者:丁伟平;金芙蓉;全晓瑜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显微外科与传统外科根尖术治疗慢性根尖周炎的比较

    目的 观察显微外科与传统外科根尖术治疗慢性根尖周炎的临床效果,并比较其临床优势,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在本院诊治的慢性根尖周炎患者82例117颗牙,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1例.治疗组59颗牙,应用显微外科治疗;对照组58颗牙,应用传统外科根尖术治疗.应用数字评分法(VAS)观察两组患者术后7天疼痛情况及症状好转时间,跟踪随访评估患者一年后治疗效果. 结果 治疗组患者术后7天VAS评分和症状好转时间分别为(2.96±0.31)分和(5.45±0.94)天,均低于对照组(4.23±0.40)分和(8.73±1.12)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牙治愈率为93.22%(55/59),高于对照组77.59% (45/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与传统外科根尖术治疗慢性根尖周炎比较,显微外科治疗效果较好,患者术后疼痛减轻,恢复时间显著缩短.

    作者:黄颖晖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血浆S100B蛋白浓度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长期死亡的相关分析

    目的 揭示血浆S100B蛋白浓度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伤情程度及长期死亡的关系. 方法 收集10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及108例健康体检者,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S100B蛋白浓度,统计学分析血浆S100B蛋白浓度的变化及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个月死亡及GCS评分的关系. 结果 t检验显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浆S100B蛋白浓度较健康体检者显著升高;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血浆S100B蛋白浓度与GCS评分呈显著负相关性;经Logistic回归分析,血浆S100B蛋白浓度是脑外伤后6个月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ROC分析显示,血浆S100B蛋白浓度预测脑外伤后6个月内死亡有显著预测价值;经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血浆S100B蛋白浓度是脑外伤后6个月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升高的血浆S100B蛋白浓度与伤情程度及长期死亡密切相关.

    作者:黄杭斌;杨松斌;沈良军;吕庆伟;周晶;章国海;李赵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双源CT双能量扫描在足踝部痛风首次发作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评价双源CT(DSCT)双能量扫描在足踝部痛风首次发作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次双足踝关节疼痛就诊后临床确诊为痛风的双足踝部DSCT资料40例,并选取25例非痛风的足踝部急性关节炎作对照. 结果 40例患者中36例DSCT发现尿酸盐结晶共127处,其中位于足躁部关节附近29例共95处,深部肌腱或韧带周围14例共32处.血尿酸增高34例,发现有尿酸盐结晶30例;6例血尿酸正常者中有4例发现有尿酸盐结晶. 结论 DSCT可以直观、无创地显示首次发作的足踝部痛风尿酸盐结晶,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周希明;杨光钊;刘海龙;傅田甜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颅脑损伤后大鼠脑组织中Nogo-A、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表达变化及意义

    目的 研究颅脑损伤后大鼠脑组织内Nogo-A、GFAP及IGF-1表达的变化,探讨实验性颅脑损伤大鼠的神经修复机制. 方法 对照组仅切开顶部头皮去除颅骨,模型组建立大鼠中度脑挫裂伤模型.通过免疫组化检测大鼠病灶周围组织Nogo-A、GFAP及IGF-1表达水平. 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对照组中Nogo-A、GFAP和IGF-1在各个时间点均有表达,变化幅度较小.模型组各时间点脑组织Nogo-A、GFAP和IGF-1表达均高于假手术组(P<0.05),GFAP在3天时达峰值,Nogo-A和IGF-1在7天时达峰值,随后逐渐下降,28天时接近正常 水平. 结论 颅脑损伤后大鼠脑组织中Nogo-A、GFAP以及IGF-1表达均增高,通过减轻轴突生长的抑制因素和减少胶质疤痕屏障形成,并能促进相关神经营养因子表达,能改善颅脑损伤预后.

    作者:邵波;滕灵方;彭余江;陈慧慧;何玺君;段虹宇;杨鹏翔;陈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影响慢性硬膜下血肿复发的相关因素

    目的 评估影响慢性硬膜下血肿复发的相关因素. 方法 本院从2008年3月至2016年5月,共收治105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患者入院时,对其所有病史以及术前潜在疾病进行评估,并行钻孔引流术,术前以及术后通过CT进行评估,所有患者随访1个月. 结果 105例患者中,11例患者出现血肿复发,整体术后复发率为10.5%.有3个因素与血肿的复发相关,包括性别(P=0.039),是否具有恶性肿瘤相关病史(P=0.001),以及血肿分层(P=0.026). 结论 钻孔引流术对于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疗效确切.男性、具有恶性肿瘤病史以及CT提示血肿为单层者,具有更高的血肿复发率.

    作者:陈亮;沈峥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右美托咪定在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在小儿斜疝手术中的麻醉效果. 方法 行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患儿60例,随机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D组静脉泵注0.5μg/kg右美托咪定,C组静脉泵注相同容量的生理盐水.静脉泵注时间均为10分钟.记录各时间点SpO2、HR及手术时间、苏醒时间、不良反应和术后躁动发生率. 结果 两组患儿SpO2、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诱导后,与C组相比,D组HR下降(P<0.05),术后躁动发生率D组低于C组(P<0.05). 结论 右美托咪定在小儿斜疝手术中能降低术后躁动发生率.

    作者:朱利君;王慧君;王红珠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甲状腺单侧部分切除患者行低位小切口入路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甲状腺单侧部分切除患者行低位小切口入路手术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在本院进行甲状腺单侧部分切除的甲状腺单发结节患者55例.行低位小切口入路甲状腺手术,记录患者手术资料、住院资料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 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疼痛以及皮肤麻木感的发生率相比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皮肤瘀斑以及皮下积液的发病率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甲状腺单侧部分切除患者行低位小切口入路手术,需把握适应症与禁忌症,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且住院花费少,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应智慧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胆道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难取性肝胆管结石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胆道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难取性肝胆管结石的疗效. 方法 收集本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难取性肝胆管结石患者96例,随机分为激光组和液电组,两组各48例,比较两种碎石方法的临床疗效. 结果 与液电组患者相比,激光组患者术中出血量(16.9±7.1)ml、手术时间(29.3±11.2)分钟、住院时间(4.8±2.5)天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1%(1/48))明显更低,住院费用(5624.6±572.2)明显更高,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在碎石成功率、结石取净率、再次手术率及1年后复发率方面,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胆道镜下行钬激光碎石和液电碎石治疗难取性肝胆管结石均能取得理想的临床疗效,但钬激光碎石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及安全性高等优势,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罗顺仔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严重腹部创伤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与控制措施

    目的 探讨严重的腹部创伤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感染措施. 方法 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5月期间本院进行严重腹部创伤外科手术患者186例,根据有无发生术后切口感染将其分成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并可能影响术后切口感染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186例腹部创伤手术患者中,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4.52%;经过单因素分析,年龄、低蛋白血症、术前抗菌药物、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以及切口类型与严重腹部创伤手术后切口感染有关系(P<0.05);多因素分析,年龄≥60岁、低蛋白血症、术前未使用抗菌药物、手术时间>4小时、切口类型为Ⅲ型等,均是严重腹部创伤外科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 年龄≥60岁、低蛋白血症、术前未使用抗菌药物、手术时间>4小时、切口类型为Ⅲ型均是严重腹部创伤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方骏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的临床有效性

    目的 探讨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的临床有效性. 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患者68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钢板螺钉内固定组(n=34)和带锁髓内针固定组(n=34)两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钢板螺钉内固定组患者治疗的优良率94.1%(32/34)显著高于带锁髓内针固定组61.8%(21/34)(P<0.05),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带锁髓内针固定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8.8%(3/34)显著低于带锁髓内针固定组14.7% (5/34) (P<0.05). 结论 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较带锁髓内针固定更能有效提升对患者治疗的优良率,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张颉锋;何翔;谭俊铭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联合阻滞用于高龄和危重症患者股骨骨折手术麻醉效果观察

    目的 评估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联合阻滞用于高龄和危重症患者股骨骨折手术麻醉效果. 方法 选择高龄(≥75岁)和危重症股骨骨折支架外固定或钢板内固定患者32例,男23例,女9例,均应用0.5%罗哌卡因1.0%利多卡因混合液40ml行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位点阻滞,待患者疼痛消失行手术,麻醉效果欠佳者,辅以静脉镇静镇痛以完成手术;并以1例49岁乳腺癌术后全身转移患者为例说明此类手术麻醉实施和处理. 结果 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联合阻滞下均顺利完成32例高龄和危重症患者股骨骨折支架外固定或钢板内固定手术,6例因局部肿胀等原因在神经刺激器辅助下行神经阻滞,3例患者手术麻醉过程中因镇痛不全辅以静脉镇静镇痛,患者均未发生药物毒性或不良反应. 结论 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联合阻滞对高龄和危重症患者股骨骨折支架外固定或钢板内固定手术麻醉效果安全确切,利于临床应用.

    作者:杨雪芬;徐春红;柳子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腹腔镜改良术式行子宫全切术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腹腔镜下改良术式行子宫全切术的临床疗效观察. 方法 选择子宫增大超过12周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改良腹腔镜组(观察组)25例和未改良腹腔镜组(对照组)25例.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恢复、住院时间等情况. 结果 50例患者中对照组有两例患者中转开腹,其余患者均在腹腔镜下完成.平均手术时间,观察组(102±31)分钟,对照组(130±29)分钟,术中平均出血量,观察组(100±30)ml,对照组(150±23)ml,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腹腔镜改良后的术式在手术时间、出血量中较未改良的腹腔镜组具有明显优势,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手术方式.

    作者:陈丹;周丽红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耳内镜下大蒜膜贴补术在创伤性鼓膜穿孔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探究

    目的 探究耳内镜下大蒜膜贴补术在创伤性鼓膜穿孔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8月期间于本院进行治疗的80例鼓膜穿孔患者为研究对象,将80例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保守治疗组)40例和观察组(耳内镜下大蒜膜贴补术组)40例,然后将两组患者中不同穿孔大小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穿孔愈合时间、治疗前后的纯音听阈检测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 观察组中不同穿孔大小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穿孔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的纯音听阈检测结果均好于对照组,P均<0.05,比较结果间均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 耳内镜下大蒜膜贴补术在创伤性鼓膜穿孔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相对较高,对于听力改善及穿孔愈合时间的缩短均有更为意义的临床意义.

    作者:汪文轩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复杂型牙列缺损60例应用种植牙联合正畸矫正治疗的远期疗效及预后分析

    目的 探究种植牙联合正畸矫正在治疗60例复杂型牙列缺损上的远期疗效及预后. 方法 将本院收治的60例复杂性牙列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33例)、对照组(27例).对照组给予单纯种植牙修复,观察组则采用种植牙联合正畸矫正进行治疗.于修复后3、6、12个月就两组患者的种植体骨吸收量及牙龈指数(GI指数)进行比较,并于修复1年对两组患者的牙齿松动程度以及整体修复效果进行对比性评价. 结果 两组患者在修复后的种植体骨吸收量及GI指数逐渐降低,观察组在各时间点的种植体骨吸收量及GI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修复1年后,两组患者在0度、Ⅱ度、Ⅲ度上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观察组患者的牙齿松动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总合格率为96.97%,明显高于对照组(81.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种植牙联合正畸矫正治疗在治疗复杂型牙列缺损上的效果优于单纯种植牙治疗,更好地满足了患者对牙列缺损修复的要求,值得在临床上积极推广.

    作者:赖林锋;余晓武;吴毓萍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脂肪细胞炎症因子在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中的表达

    目的 了解不同程度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中脂肪炎症因子表达是否有所不同. 方法 以性别、年龄和体重指数逐一匹配的方式入组患者的病例配对研究,分成3组,分别为对照组(正常甲状腺组)、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组和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组.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和血脂等,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ELISA)的方式测定脂肪细胞炎症因子网膜素及内脂素. 结果 3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指数构成上没有区别;3组之间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组相对对照组及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组网膜素的水平降低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5)而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组内脂素升高相对对照组及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组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01,P<0.001). 结论 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中存在脂肪炎症细胞因子网膜素的下调及内脂素的上调.

    作者:钱掩映;邢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围手术期功能锻炼对老年骨关节炎全髋置换术后短期功能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究围手术期功能锻炼对老年骨关节炎全髋置换术后短期功能水平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6年6月于本院接受全髋置换术的105例老年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5例于术前行围手术期功能锻炼到术后12周;对照组50例仅接受常规护理.于不同时间点对两组的疼痛情况、髋关节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进行对比. 结果 两组术前、术后3、7、10、14天VAS评分对比(P>0.05);观察组术后14天、4周、8周、12周髋关节功能评分为(62.74±11.64)分、(69.36±12.48)分、(74.93±12.82)分、(84.50±12.04)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2周总体健康评分为(59.77±19.47)分、情感职能评分为(72.84±9.26)分、精神健康评分为(50.62±17.03)分、活力评分为(63.95±16.84)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围手术期功能锻炼可显著改善老年骨关节炎患者全髋置换术后髋关节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采用.

    作者:王玲华;谢利军 刊期: 2016年第06期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

主管: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温州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