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威;周跃;潘旭炎;邱晟;王建华;李晓斌
目的 探讨干预措施预防住院患者跌倒的实效.方法 建立住院患者防跌工作计划,成立院防跌管理小组,分层次施行防跌工作知识培训,实施规范防跌护理程序,防跌干预措施启用和评定标准及指标以达到干预措施防跌的实效.结果 全院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由7.55 /万人下降到2.82/万人,严重伤害率由82.98%下降到63.42%;患者由宣教前平均掌握人次8.1%提高到76.6%,未掌握人次由51.9%下降到6.5%.护理人员能掌握相关知识由培训前30%提高到培训后82%,未掌握下降到0,陪护人员掌握防跌相关知识与年龄无关,但与学历和工龄有关联,培训前后有明显关联.结论 综合性医院住院患者防跌采用干预措施降低了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和严重伤害率,宣教和指导是住院患者防跌回报率高的措施,提高护理人员防跌意识和技能是降低跌倒发生率的关键,加强陪护人员教育培训和管理是住院患者防跌的保证.
作者:王谊;林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损伤治疗体会.方法 对收治的11例十二指肠损伤的临床质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治愈10例,治愈率90.91%,术后并发症1例9.09%,无死亡.结论 掌握十二指肠损伤的临床特点,提高术中探查的确诊率,根据伤情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建立有效的十二指肠引流减压及术后足量抗酸药物及生长抑素的应用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作者:彭小根;王晓年;邹萍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报道临床应用非气腹腹腔镜在儿童剖腹术后并发症诊治中的体会.方法 本院2008年8月至2012年1月应用非气腹腹腔镜诊断和治疗30例儿童剖腹术后并发症病例.结果 30例按手术设计完成诊治,阴性探查2例,术后无1例并发症.结论 非气腹腹腔镜在治疗儿童剖腹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具有积极、微创、准确、安全、少并发症、患儿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詹汉柽;沈方敏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锁骨钩钢板联合韧带锚钉重建治疗肩锁关节TossyⅢ型脱位和锁骨远端Neer Ⅱ型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4年1月至2008年10月锁骨钩钢板内固定及韧带重建治疗肩锁关节Tossy Ⅲ型脱位21例、锁骨远端Neer Ⅱ型骨折30例.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 49例获得随访,时间6~18月,平均10月.骨折全部愈合.术后2~3周肩关节活动基本恢复正常,根据Lazzcano标准,优41例,良8例.患者恢复工作和劳动为2~5月,平均为3月.内固定取出时间为5~12月,平均为8月.术后无切口感染、内固定松动断裂、肩锁关节再脱位、再骨折等并发症.结论 锁骨钩钢板联合韧带锚钉重建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TossyⅢ脱位及锁骨远端Neer Ⅱ骨折疗效肯定,术后肩关节可早期活动,功能恢复较快.
作者:章慧斌;郑慷;应弋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根管治疗期间急症影响因素及防治方法.方法 对265例根管治疗病例进行临床观察,分析根管急症发生的原因,从而进行策略研究.结果 根管治疗期间急症发生率为11%~14%,EIAE发生率与根管预备超出根尖孔,有无瘘管,上下颌牙位、及根管内药物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管预备长度,牙位及有无瘘管与EIEA发作有显著关系,预备前消毒,根管预备后开放引流等措施可能减少EIEA的发作.
作者:杨沛蕾;蒋勇联;刘泽洪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 收集2000年3月至2007年8月间,本院收治的78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资料及预后相关因素.结果 78例TNBC患者的中位年龄为51岁(32~73岁),发病年龄≤35岁者9例(11.5%);绝经前患者47例(60.3%);有乳腺癌家族史(≥1个Ⅰ级亲属患乳腺癌)6例(7.7%),淋巴结阳性患者49例(62.8%),肿瘤大径≥5cm者12例(15.4%),浸润性导管癌66例(85%);病理分级Ⅰ级12例(15.4%),Ⅱ级48例(61.5%),Ⅲ级18例(23.15%);病理分期Ⅰ期11例(14.1%),Ⅱ期40例(51.3%),Ⅲ期22例(28.2%),Ⅳ期5例(6.4%).术后3年内复发转移者37例(78.7%),3年总生存率69.4%,3年无疾病进展生存率为48.6%.结论 三阴性乳腺癌具有确诊时原发肿瘤较大、病理分期较晚、病理分级较高、淋巴结转移数目较多、术后早期复发转移率较高等特征,淋巴结转移数目是三阴性乳腺癌预后的独立指标.
作者:任伟丽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调查多发伤合并腹部损伤患者腹腔室隔综合征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82例多发伤合并腹部损伤患者,计算腹腔室隔综合征的发生率,多因素分析腹腔室隔综合征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23例 (28.1%) 患者并发腹腔室隔综合征,多因素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和创伤严重程度评分是腹腔室隔综合征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多发伤合并腹部损伤患者腹腔室隔综合征发生率较高,APACHEⅡ评分和创伤严重程度评分是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陈盛;郑旭东;季宪晚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对孕妇不同妊娠时期血清总胆汁酸(TBA)的测定,探讨其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第5代循环酶法定量检测150例健康未孕妇女(对照组)和450例不同妊娠期正常孕妇血清TBA浓度.结果 血清TBA浓度:对照组(3.6±1.6)μmol/L,妊娠早孕组(4.2±1.9)μmol/L,妊娠中孕组(5.6±2.3)μmol/L,妊娠晚孕组(7.5±2.7)μmol/L.各组间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50例不同妊娠期正常孕妇中有35例TBA浓度大于正常值,异常率为7.8%.结论 妊娠过程中血清TBA浓度有持续升高的趋势,在妊娠期间定期检测血清总胆汁酸,有利于早期发现妊娠性肝内胆汁瘀积症(ICP),对减少围产儿的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晓岚;马红松;潘辉;范淑欢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在异位妊娠治疗方法选择应用.方法 选择超声诊断80例异位妊娠病例分为保守和手术治疗两种方案.结果 经超声诊断为异位妊娠患者80例,53例患者采取保守治疗,其中包含25例患者保守治疗失败转为手术治疗,余28例患者采取药物保守治疗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52例患者采取手术治疗,其中27例患者超声诊断立即手术治疗,25例患者为保守治疗失败转为手术治疗.结论 经超声诊断在异位妊娠治疗的选择应用对临床治疗方案选择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陈伟军;洪尚仁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早期康复的方法及其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例成人下肢骨折患者采用内固定等手术治疗后,采取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措施.结果 早期系统合理的康复治疗使住院期间60%~75%下肢关节功能得到恢复,出院后继续进行院外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后期锻炼,基本达到正常水平.结论 下肢骨折病人内固定术后应早期合理积极康复功能锻炼,同时定期随访和复诊,避免错过康复时间,从而使患肢获得大程度的恢复.
作者:张洪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创伤致急性肺栓塞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明确诊断的27例创伤后急性肺栓塞的易患因素、临床特点及辅助检查.结果 27例创伤后急性肺栓塞患者占总患者的0.8%,经过治疗后死亡6例,占22%.结论 年龄大于50岁,长期吸烟,有高血压病史,创伤合并骨折与肺栓塞发病相关;D-二聚体检查可以作为肺栓塞的筛选检查,增强CT肺动脉造影检查是诊断的金标准.
作者:王雪峰;张楼伟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老年人脑对冲伤致急性脑肿胀的预后不良因素.方法 将本院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脑挫伤并发急性脑肿胀手术病人51例中的老年16例作为分析对象,了解处理与预后的关系,并将GOS作为生存指标与35例非老年人比较.结果 Ⅰ~Ⅲ级为预后不佳,Ⅳ~Ⅴ级为治疗有效,将其进行组间比较,老年人与17~40岁预后比价χ2=4.69,P<0.05,有显著差异;40~60岁与17~40岁比较χ2=3.38,P>0.05,差异不显著.结论 老年人脑挫伤致急性脑肿胀手术后患者死亡率高,预后不佳,临床上应早期观察、早期治疗,手术后处理全面及时,提高生存质量及生存率.
作者:贾丛林;张斌;管国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改良臂丛阻滞在手部手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180例拟行手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E、F组,每组90例.E组采用肌间沟、外加腕部正中神经、尺神经阻滞;F组为对照组,行肌间沟阻滞加腋路阻滞.比较两组患者感觉、运动神经阻滞起效及维持时间,有无局麻药毒性反应,麻醉效果评定(按完全、基本完全、部分阻滞和失败4级标准评定).结果 感觉、运动阻滞维持时间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E组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快于F组(P<0.05),局麻药毒性反应E组少于F组(P<0.01),E组阻滞效果完全率高于F组(P<0.01).结论 肌间沟阻滞加腕部正中神经、尺神经阻滞,麻醉起效时间迅速,效果完全,局麻药毒性反应少,是手部手术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作者:郦萍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持续泵入等热量不同糖成分营养制剂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 60 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普通肠内营养制剂组(30例)和糖尿病专用型肠内营养制剂组(30例),在相等非蛋白热量(104.6 kJ/Kg·d) 摄入条件下,进行14天不同糖成分的肠内营养制剂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糖影响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结果 两组患者2 周内每日平均血糖水平及每日平均胰岛素剂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8天生存率和改良Rankin评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持续肠内泵入普通肠内营养制剂和糖尿病专用型肠内营养制剂对血糖影响差异不明显,重型颅脑损伤并发高血糖患者可选择该制剂.
作者:黄建江;施小燕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全额骨瓣入路大脑镰切开治疗双额叶脑挫裂伤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2003年1月至2011年6月共32例双侧额叶脑挫裂伤并脑内血肿的患者,采用全额瓣开颅和大脑臁下切开清除对侧脑内血肿的术式,并随访6个月~9年(平均56个月).结果 28例恢复良好且无精神及行为异常,2例中残,1例重残,1例死亡.结论 对于双侧额叶挫裂伤合并血肿病人选择全额骨瓣开颅和大脑臁下切开等改良手术方式可以减少手术创伤、改善病人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王威;周跃;潘旭炎;邱晟;王建华;李晓斌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本文旨在回顾性分析空心钉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横行骨折的疗效.方法 23例髌骨横行骨折随访12个月以上,予空心钉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术后均不用石膏及支具外固定止动.定期行影像学及功能随访,评价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用空心钉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方法治疗髌骨横行骨折,愈合时间9~14个月,疗效优的19例,占82.6%,良3例,占13.0%,可1例,占4.3%,差0例,愈合优良率达95.6%.22例术后9~14个月行内固定拆除.1例术后1个月时发现空心钉偏长,钢丝在髌骨下端空心钉头处断裂,但未出现骨折移位.结论 髌骨横行骨折用空心钉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方法治疗,并发症少,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该术式不推荐应用于严重的粉碎性骨折.
作者:潘家平;朱秀宝;郑业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处理外伤性肝破裂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合适的外伤性肝破裂病例,在腹腔镜下吸引腹腔积血,确定肝破裂部位、深度,有无合并伤的前提下,行电凝、钳夹、缝扎、氩气凝血器(Argon beam coagulator ABC)等止血及修补裂口.结果 22例修补成功,3例因伴胆管损伤、大血管裂伤及伴胰腺损伤中转开腹手术,术后无死亡病例.结论 选择合适病例,对肝损伤不严重、无胆瘘及其他严重合并伤的患者,可行腹腔镜下修补.
作者:马国峰;吴志明;孙伟军;孙玲国;胡德杨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为了解创伤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以便为有效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常规方法对创伤部位标本作细菌和真菌培养,药敏试验采用K-B法,ESBLs检测采用纸片扩散确证法,MRSA和MRCNS检测采用头孢西丁纸片法.结果 共检出病原菌163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分别占57.1%和41.7%;ECO中ESBLs检出率42.6%; MRSA检出率73.5%;SEP中MRCNS的检出率64.3%.结论 创伤部位感染的病原体主要是ECO,SAU,PAE和SEP;这些细菌的耐药性普遍较强,临床应加强预防措施,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有效的抗生素,保证创伤治疗的及时愈合.
作者:赵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旨在探索儿童少年牙源性颏瘘早期诊断、减少误诊、保留患牙的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X线下颌前部咬合片或牙片对病源牙及瘘道检查,明确诊断.确诊后行开髓扩根疏通、瘘管通过术、根管治疗术、瘘道搔刮术、颏部皮瘘切除缝合术等方法联合治疗颏瘘.结果 经过对23例患者保留患牙的个性化治疗,有22例痊愈,有1例半年后复发.复发者经过X线片检查发现,根管内充填不完全,作再治疗后痊愈.23例经过1.5~5年追踪观察,均无复发.结论 牙源性颏瘘多发生于儿童少年时期,恒前牙外伤所致,多有误诊误治史.对病源牙与瘘道的联合根治和严密完整的根管治疗是,保留患牙治愈牙源性颏瘘的关键.由于儿童、少年时期,身体各部还处在生长发育期,下颌骨还处在改建期,牙列和咬合关系尚处于动态调整期,拔牙后可影响颌面部、牙列、牙合关系的协调性,保存患牙对恒牙列的完整和正常牙合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胡丙耀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总结可吸收肋骨钉内固定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的方法、优点及注意事项.方法 96例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采用可吸收肋骨钉在全麻下行手术内固定,随访评价效果.结果 96例均获随访,平均时间7(1~15)个月.骨折于3~6月内均获骨性愈合.2例胸廓稍有不对称,其余均未发现有胸廓塌陷或畸形,胸部无明显疼痛,恢复良好.90例恢复受伤前体力劳动,余6例可生活自理.结论 对于多发性肋骨骨折可考虑行内固定治疗;采用可吸收肋骨钉进行复位固定,方法简单易行,效果满意.
作者:王欢;陈志军 刊期: 201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