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宏观与微观辨证辨病相结合诊治功血例析

张慧娟;张信伟

关键词:宏观与微观, 辨证与辨病, 结合, 诊治功血
摘要:宏观辨证与微观辨病相结合,就是取中西医诊治功血之长,因人、因期进行治疗的方法.它不但改变了以往单纯注重宏观辨证,忽视微观辨病所造成的盲目性诊疗,也纠正了中西医各自治疗功血的弊端,从而使治疗周期缩短,治愈率也明显提高.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偏头痛50例分析

    偏头痛是一种反复发作的血管性头痛,其发病机制可概括为血管源学说和神经源学说.采用疼痛程度分级法及量表测定法评定.养血清脑颗粒,具有滋阴补血、平肝潜阳、活血通络作用.治疗50例,其中显效13例,有效30例,无效7例.

    作者:路文革;许培荣;谢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猪蹄甲与穿山甲片中化学元素和氨基酸的分析比较

    本文对猪蹄甲、穿山甲以常规的砂炒、醋炒、挫碎进行化学元素分析和氨基酸检测.结果表明:两者的化学元素一致,氨基酸的种类相同,除个别氨基酸差异明显外,大部分含量基本相同而无明显差异,从而为猪蹄甲替代穿山甲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罗宪堂;钱进;李瑛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石菖蒲的药理作用研究集要

    从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对消化系统的作用、抗癌和致癌作用、平喘作用及毒性等对石菖蒲的药理作用作了综述.指出,应加强对其水溶性部分有部位的药理作用研究.

    作者:孙桂波;张小虎;李锐;周莉玲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寻常性痤疮的辨证分型及其证治

    痤疮是青春期常见的一种毛囊皮脂腺炎症,临床辨证分为肺经风热、肠胃湿热,痰瘀互结三型.肺经风热型治疗泻肺清热,凉血解毒;肠胃湿热型,治宜清热解毒,通腑利湿;痰瘀互结型,治宜化痰散结,活血祛瘀.同时应在饮食、情志、护肤加以注意.

    作者:高立岩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研究

    小儿脑性瘫痪是儿童期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我国发生率为1.4‰~4‰,其临床诊治越来越受到重视,作者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小儿脑瘫,同单纯西药组严格对照,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陈四文;邓吉华;汪受传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仲景妙用水诊临证运用特色

    水诊是指通过审察对饮水的不同反应,判断疾病的方法.水诊的作用是揭示病机、诊断病证、据水论治、预测病势.水诊的内容:察水之是否喜咽、观饮后有否呕吐、审饮之喜寒喜热、看饮水数量多寡、问饮后小便利否、询饮后伴随症状.指出,水诊作为诊法的一种,必须与他法同时使用,方能提供准确、有效的诊断依据.

    作者:王建康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脾气虚与脾阳虚大鼠肝脾组织蛋白激酶C活性变化的研究

    目的:探讨脾气虚证与脾阳虚证肝、脾组织蛋白激酶C活性变化的异同,揭示脾气虚和脾阳虚的现代生物学基础.方法:采用复合因素塑造大白鼠脾气虚证与脾阳虚证模型;采用底物磷酸化法检测模型肝、脾组织蛋白激酶C活性.结果:脾气虚证与脾阳虚证大鼠脾组织细胞膜PKC活性明显降低(P<0.01),脾气虚证脾组织细胞浆PKC活性无明显变化,脾阳虚证脾组织细胞浆PKC活性明显升高(P<0.01),而且脾组织细胞浆PKC活性变化两模型组之间存在差异(P<0.01),脾组织细胞膜PKC活性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除脾气虚证肝组织细胞膜PKC活性无明显变化外,脾气虚证肝组织细胞浆PKC活性与脾阳虚证大鼠肝组织细胞膜和细胞浆PKC活性均明显升高(P<0.01),肝组织细胞膜和细胞浆PKC活性组之间药存在明显差异.健脾益气和温运脾阳中药对脾组织细胞膜无明显作用,对脾组织细胞浆、肝组织两个模型细胞膜和细胞浆PKC活性均有明显的降低作用(P<0.01),其中,温运脾阳药对肝、脾组织细胞浆PKC活性的影响尤为明显,可使其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脾气虚证与脾阳虚证肝、脾组织细胞PKC活性变化存在一定的差异,同肝组织细胞膜和细胞浆以及脾组织细胞浆PKC活性变化密切相关;健脾益气和温运脾阳中药能够调节脾气虚与脾阳虚的病理变化与现代医学肝、脾组织的功能相关;健脾益气和温运脾阳中药能够调节脾气虚与脾阳虚大鼠肝、脾组织PKC活性,其中温运脾阳中药的作用靶点在肝、脾组织细胞浆.

    作者:易杰;李德新;易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小针刀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74例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又称第三腰椎横突周围炎,是腰腿痛病人中常见的一种疾病,在青少年体力劳动者中发病率较高,多系慢性劳损所致,症状严重者,针灸,按摩,理疗方法很难取效,需手术治疗切除腰三横突尖端1~2cm,方可彻底治愈,笔者自1995年以来,用小针刀治疗此病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作者:曹岱;于泓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rRNA基因内转录间隔区测序分析在中草药鉴定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rRNA基因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transcribded spacer,ITS)PCR扩增及碱基测序分析对中草药进行鉴定的方法,并探讨该方法的科学性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应用PCR-碱基测序法对所提取的植物性中药材DNA中的rRNA基因内转录间隔区进行PCR扩增和序列测定,以获得不同植物性中药材rRNA基因内转录间隔区扩增产物电泳图谱和碱基序列,以此作为中药材的分子鉴定标记.结果:不同中草药rRNA基因内转录间隔区电泳条带,碱基序列组成,长度各不相同.结论:不同植物性中药材rRNA基因内转录间隔区可作为分子生物学水平鉴定中草药的靶基因之一.

    作者:姬可平;李啸红;李应东;刘丽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方剂学》(六版教材)药物计量换算献疑

    新编的<方剂学>六版教材,在选方、论理、鉴别等各方面较前几版教材有所改进,读来颇具启发性.但是在药物剂量方面似乎存在一些问题,因为一方面做为教材是供教学之用的,必须做到准确和规范,以免给初学者造成错误概念;另一方面药物剂量关乎方剂疗效,如果剂量不准确,不但降低疗效,甚至可以改变其作用方向.鉴于此,有必要进行讨论.

    作者:董良杰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中药现代化基础研究应发挥传统中医药的优势与特色

    中药现代化离不开中医药理论的指导和现代科技手段,也离不开基础研究的强有力支持,而中药复方物质基础研究又贯穿于基础性研究的全过程,是中药现代化的关键和核心,中药材资源和质量研究是中药基础性研究工作的第一步.其中有许多工作要做,也有诸多难题和问题,笔者根据实践体会,谈一些看法.

    作者:黄兆胜;孙维广;廖慧丽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试论中医药学的基本学术特征

    从五个方面论述中医药学基本学术特征,即:整体观、个体化、东方思维、审机定治、自然疗法.指出,中医药学历数千年而不衰,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和强大的竞争力,就是因为它在理论体系、诊疗技术、保健效果等方面拥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事实证明,保持特色以发扬优势,是中国药学生存之本和发展之基.

    作者:成肇智;刘雁云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补肾祛邪法治疗哮喘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补肾祛邪法治疗哮喘的发作期和缓解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0例哮喘急性发作期、缓解期患者分别肌注喘可治针剂.发作期治疗2周为1个疗程,缓解期90天为1个疗程,对治疗前后的证候和肺功能检查等进行比较.结果:喘可治针剂治疗哮喘急性发作期显效率45%,有效率95%;缓解期显效率70%、有效率95%.肺功能(FEV1、FVC)有显著改善(P<0.01).结论:喘可治针剂通过补肾祛邪治疗,可有效改善哮喘发作期、缓解期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肺功能.

    作者:刘小虹;廖慧丽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周福生教授论治便秘经验摭拾

    本文较系统地总结了周福生教授对便秘之病因病机、脏腑关系及辨证论治的独到见解.其病机不不外乎虚、实两方面,实者为邪滞胃肠,壅塞不通,尤以气机郁滞多见;虚者为肠失温润,推动无力,尤以津枯失润多见,且虚实之间可相互转化.其脏腑关系:便秘的病位虽在肠,系大肠传导失常所致,但与脾胃肺肝肾等脏腑有密切关系.其治疗要点:分为虚秘与实秘两大类,虚者多而实者少,应辨证求因,主张调畅气机为主,养血润肠为辅,参以清热通下,益气温阳等法.临床上常分四型论治,分别选用疏肝理肺、导滞通便;滋阴养血,肠润通便;益气通幽,气斡通便;温阳祛寒,肠暖通便等法治疗.

    作者:黄绍刚;周福生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小针刀疗法治疗皮脂腺囊肿30例

    1临床资料在受治30例皮脂腺囊肿患者中,年龄18~30岁的10例(占33%),31~55岁的15例(占50%),56~72岁的5例(占17%);男性16例(占53%),女性14例(占47%);病程0.5年以内9例(占30%),1~3年18例(占60%),3~5年3例(占10%);瘤体大小在1×1×0.5~2×2×1cm3者21例(占70%),在2×2×1~3 × 3×2cm3者9例(占30%);发生部位在头面者15例(占50%),在肢体者9例(占30%),在下颌下、乳突、枕、腋、腰、腹股沟的淋巴结区者6例(占20%);肿块内容未经感染者21例(占70%),已经感染者9例(占30%).

    作者:吴民源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苏励教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用药特色简释

    苏励教授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审证细微,组方严谨用药灵巧,效验颇丰.从四个方面作了论述,即:疗痹止痛思路;审病势,分期权衡止痛药;妙用引经,用药部位分明;治痛习用对药,常用乌头配麻黄、青风藤配威灵仙、露蜂房配细辛、僵蚕配乌梢蛇、女贞子配白芍、羌活配独活.

    作者:曲环汝;张立艳;苏励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化痰活血通络法治疗脑梗死偏瘫及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目的:观察通脑复步汤的临床疗效及其部分作用机理.方法:对脑梗死偏瘫患者59例,治疗组采用通脑复步汤治疗,对照组32例采用尼麦角林片等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头部CT层面图中低密度灶、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沉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92%,明显高于对照组,头部CT层面图中低密度灶明显缩小,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沉不同程度改变,有统计学意义(t检验,P<0.05或0.01).结论:通脑复步汤基于痰瘀阻络立方,化痰活血通络法是治疗脑梗死偏瘫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周德生;肖志杰;吴艳玲;谭光波;胡国恒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中药化学成分对血管平滑肌离子通道的调控研究

    钙通道和钾通道是血管平滑肌细胞上重要的离子通道,二者共同维持着血管张力的平衡.阻断血管平滑肌上的电压操纵性钙通道(VOC)和(或)受体操纵性钙通道(ROC)可导致血管平滑肌的舒张,同时激活钙激活钾通道(Kca)使血管平滑肌的舒张更加明显.许多中药的有效成分均通过影响这两类通道的开放关闭来调节血管平滑肌的张力状态,发挥其扩管、降压、改善微循环的作用,从而治疗冠心病、缺血性脑病.对左旋千金藤定碱、红花提取物、三七皂甙、黄芩、川芎嗪、丹参提取物等多种中药有效成分的作用机理进行综述.

    作者:陈铁锋;任旭爱;魏向阳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化瘀伸筋液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的药效学研究

    目的:观察化瘀伸筋液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在含不同浓度化瘀伸筋液的DMEM培养液中培养1,2,4,6天,用细胞计数法和MTT法观察化瘀伸筋液对其增殖的影响.结果:本实验条件下不同浓度的化瘀伸筋液能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且抑制作用与浓度,时间量相关.

    作者:崔英先;李秋静;赵丽华;唐丽;毕静芝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风湿壮骨胶囊对小鼠免疫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通过实验考察风湿壮骨胶囊对小白鼠免疫功能的影响,进一步证实该药对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的影响;方法:有用小白鼠炭粒廓清实验,小白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的作用实验,对小白鼠溶血素影响及对刺激淋巴细胞转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风湿壮骨胶囊能有效降低小白鼠免疫功能.

    作者:刘艳菊;邴飞虹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