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祥;梁建伟
[目的]探讨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局部复发患者治疗方式的选择.[方法]对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腹部外科1999年1月~2007年12月间收治38例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局部复发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治疗方式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平均随访时间25.9±18.3个月,局部复发治疗后的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78.7%、32.8%、21.5%,行根治性手术组的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1.7%、71.3%、53.5%,姑息性治疗组的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66.0%、11.4%、0.[结论]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局部复发患者应争取再次行根治性切除术,能否行根治性手术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
作者:裴炜;周志祥;钟宇新;赵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直肠癌局部切除术在老年患者中应用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65岁以上老年直肠癌患者局部切除术,经肛门局部切除29例,经骶骨局部切除4例.术后病理Tis 8例,T1 14例,T2a5例,T2b2例,T3 4例.其中3例L3患者行术前放疗,13例患者行术后放疗.[结果]全组无手术并发症和手术死亡发生.局部复发率15.2%(5/33),其中1例伴有远处转移.远处转移率9.1%(3/33).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6.4%和86.6%.[结论]老年直肠癌患者行局部切除术有一定疗效,辅助放化疗能够降低局部复发、延长生存期.
作者:梁建伟;田艳涛;周志祥;刘骞;白晓枫;赵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总结嗅神经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2000年至2008年治疗31例嗅神经母细胞瘤,Kadish分期:A期2例、B期16例、C期13例.采用单纯手术1例,30例综合治疗,其中11例加用辅助化疗.[结果]全组总的3年累积生存率为83.5%,5年累积生存率为60.7%:Kadish's A期、B期和C期的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100%、70.3%和40.4%(P=0.03).晚期患者手术+放疗组、手术+放疗+化疗组的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28.6%、50.0%.[结论]嗅神经母细胞瘤的预后与Kadish分期相关.手术加放疗的综合治疗是有效的治疗策略,晚期患者的辅助化疗是必要的.
作者:刘明波;陈雷;王嘉陵;周其友;王荣光;黄德亮;韩东一 刊期: 2009年第01期
2007年3月至2008年6月鼻咽癌放疗后局部复发和(或)远处转移患者20例用吉西他滨1000mg/m2,d1、d8+生理盐水100ml静脉点滴30min完成;DDP 20mg/m2+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d1~d4,21d为1个周期,治疗2~6个周期后评价其近期疗效.[结果]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12例,稳定(SD)6例,无病情进展(PD),总有效率(PR+CR)为70%(14/20);临床受益率(CBR)为100%(20/20).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恶心呕吐和肝功能损害.
作者:胡胡;刘汉锋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直肠癌治疗方法的选择主要以肿瘤分期为依据,目前直肠癌治疗前分期主要依赖于各种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分期的准确性直接决定了肿瘤治疗方案的选择及其预后,但不同影像学检查又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因而掌握各种影像学检查对准确评估直肠癌病情以及随后治疗方案的制定均具有重要意义.全文介绍各种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内镜超声、CT和核磁共振等)在直肠癌研究中的进展,尤其是新技术的应用,探讨各项检查在直肠癌诊断和分期中的价值.
作者:姜军;欧阳汉;蒋力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克隆人Bax基因的启动子,插入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中,并在细胞内检测其活件.[方法]采用PCR技术从人HepG2细胞中扩增出Bax启动子,插入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pGL3-basic中,经测序确定所扩增的DNA序列,并将其转染入H1299细胞中检测其活性.[结果]测序结果表明扩增的Bax启动子序列正确,双报告基因实验检测荧光素酶活力表明构建的报告基因具有启动子活性.[结论]克隆了Bax启动子,成功构建了人Bax启动子报告基因,为p53家族凋亡通路的功能研究提供了必要的实验材料.
作者:高兴;蔡云;辛海明;张晓兵;扬新;刘泽军 刊期: 2009年第01期
近十多年来影像学和分子诊断领域用于肺癌早期诊断所取得的成绩令人鼓舞.高通量、多指标联合检测技术的发展,为在高危人群中开展普查提供了方便,为肺癌的早期诊断开辟了新的道路.全文对肺癌高危人群的确定和影像学检测技术、内镜技术和分子诊断在肺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作一评述.
作者:毛伟敏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局部晚期中低位直肠癌新辅助同步放化疗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58例局部晚期(T3-4N0-1M0)中低位直肠癌术前接受同步放化疗,放疗剂量50Gy,化疗包括奥沙利铂+卡培他滨的联合化疗组及不含铂类药物的单药化疗组.共55例患者同步放化疗结束后2~10周内完成根治性手术,依据术后病理结果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全组55例患者手术顺利,无严重手术并发症;术后病理示肿瘤完全消退8例(14.5%),重度消退11例(20.0%),中度消退20例(36.4%),轻度及无消退16例(29.1%);治疗前肿瘤(T)及淋巴结(N)临床分期与放化疗后肿瘤消退程度无关;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化疗组肿瘤完全消退与重度消退率为41.2%,不含铂类药物组为23.8%(P0.05);与术前临床分期相比,同步放化疗后原发肿瘤(T)降期率为41.8%,淋巴结(N)降期率为58.8%.[结论]新辅助同步放化疗用于局部晚期中低位直肠癌的术前治疗可使大部分肿瘤获得不同程度消退;有关直肠癌同步放化疗疗效的预测指标以及高效的化疗方案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王仲照;周志祥;毕建军;张海增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在每一位作者、读者的信赖与爱护下,在每一位编辑委员会成员以及同行评议专家的支持下,通过办刊人员的辛勤工作,<肿瘤学杂志自1995年创刊至今已走过了14载春秋.
作者:余传定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ms-样酪氨酸激酶(Fit-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和胃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计数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18例胃癌组织中Flt-1 mRNA及CD34蛋白的表达.[结果]胃癌组织中Flt-1 mRNA阳性表达率为55.9%:浸润性生长的肿瘤组织中Fit-1阳性表达率和MVD值明显高于膨胀性生长者(χ2=5.97,P<0.05,t=3.91,P<0.01),Flt-1 mRNA表达及MVD值与浸润深度(χ2=29.29,P<0.01,t=-6.41,P<0.01),血管侵犯(χ2=27.70,19<0.01,t=7.96,P<0.01),淋巴结转移(χ2=28.40,P<0.01,t=8.45,P<0.01),肝转移(χ2=21.13,P<0.01,t=7.65,P<0.01)和腹膜转移(χ2=37.38,P<0.01,t=10.46,P<0.01)显著相关;MVD值与Flt-1 mRNA的表达水平有关,Flt-1mRNA表达阴性和阳性患者的MVD值差异有显著性(t=11.24,P<0.01);Flt-1 mRNA阳性表达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和5年生存率均显著低于Flt-1 mRNA阴性表达患者(t=4.03,P<0.01,χ2=8.21.P<0.01).MVD值≥54.9个/mm2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和5年生存率亦均低于MVD值<54.9/个mm2者(t=5.31,19<0.01,χ2=7.52,P<0.01).[结论]Flt-1 mRNA阳性表达与胃癌血管生成有关,并参与肿瘤浸润转移的过程,可以作为反映胃癌生物学行为和判断预后的生物学指标及基因治疗的靶点.
作者:阮洪军;陶厚权;赵仲生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评价弧形切割吻合器和直线型闭合器在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 2005年8月至2007年8月收治的低位直肠癌病人,行直肠癌双吻合器法前切除术,按纳入与剔除标准人选60例分为弧形切割吻合器组和直线型闭合器组,每组30例.[结果]弧形切割吻合器组的手术时间(160.7±13.4min)短于直线型闭合器组(222.3±16.8min),吻合口距齿状线的距离(1.9±0.8cm)小于直线型闭合器组(2.5±0.5cm),术中出血量(190±67.5ml)少于直线型闭合器组(353±91.9ml),住院时间(16.7±2.4d)短于直线型闭合器组(21.7±1.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吻合口出血、吻合口狭窄及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与直线型闭合器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中应用弧形切割吻合器与直线型闭合器相比可以缩短手术时间,达到更低位的保肛,使用安全可靠,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杨猛;黄林平;刘质泽;裴东坡;邓周录;王岩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Bad和Bcl-xl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了70例非小细胞肺癌和40例癌旁组织中Bad和Bcl-xl蛋白的表达.[结果]Bad在癌旁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60%,明显高于NSCLC中30%(P=0.002);Bcl-xl在NSCLC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5.7%,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中45%(P=0.001).Bad蛋白缺失与组织学类型(P=0.030)和淋巴结转移(P=0.035)有关;Bcl-xl蛋白阳性表达与TNM(F=0.025)和淋巴结转移(P=0.008)有关.等级相关结果显示Bad蛋白和Bcl-xl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393,P=0.001).[结论]Bcl-xl蛋白阳性表达和Bad蛋白的缺失均与NSCLC的发生、发展有关,可作为反映NSCLC生物学行为的指标.
作者:刘建;杨建明;赵俊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通过Meta分析综合评价甲状腺冷结节99mTc-MIBI显像诊断甲状腺癌+的价值,并比较观察法与定量/半定量法的准确性.[方法]检索万方、维普、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研究甲状腺冷结节99mTc-MIBI显像诊断甲状腺癌的文献,按照循证医学诊断性试验的标准筛选文献.用MetaDisc1.4软件合并纳入的试验结果,并绘制SROC曲线.[结果]观察法组纳入病例数为803例,合并灵敏度、特异度及加权S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83.2%、78.2%、0.8904,定量/半定量法组纳入病例数为471例,上述各值分别为81.6%、90.0%、0.9273.[结论]甲状腺冷结节99mTc-MIBI显像对甲状腺癌的诊断具有较高价值.观察法和定量/半定量法灵敏度相接近,后者的特异度高,对甲状腺癌的诊断准确性更高.
作者:陆晓峰;诸葛胜忠;祝骁涛;李曙光;王蓓 刊期: 2009年第01期
介绍体部肿瘤在影像引导下的调强放疗技术及经验,供同行参考.
作者:欧光明;王运来;马林;周学海 刊期: 2009年第01期
近几年随着直肠癌外科治疗的进展,直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明显提高,生活质明显改善.全文对直肠癌外科治疗在保肛手术、腹腔镜技术、改善肛门功能方面的进展作一评述.
作者:周志祥;梁建伟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高危因素及其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9年1月至2008年7月1677例行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发生吻合口瘘后的治疗措施.[结果]共有44例患者(2.6%)术后发生吻合口瘘,其诊断发生吻合口瘘的中位时间为术后第6d.单因素分析显示.男性、肿瘤下缘距肛门小于7cm、术前肠道梗阻为术后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出现吻合口瘘后,有9例患者采取了保守治疗,19例患者立刻采取了积极手术治疗,另有16例患者在保守治疗无明显疗效后采取了手术治疗.[结论]男性、肿瘤下缘距肛门小于7cm、术前肠道梗阻的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易出现吻合口瘘,治疗方式应根据病人临床状况选择.
作者:周海涛;周志祥;张海增;毕建军;赵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整合素αVβ3受体是针对肿瘤血管生成药物设计的一个重要靶点.全文对RGD肽与整合素αVβ3受体结合的构效关系、放射性标记配体的设计、化学修饰方法及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存在问题进行综述.
作者:张春丽;杨铭;王荣福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及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临床疗效及经验.[方法]在DSA下对31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先行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了解狭窄部位和长度.如导丝不能越过狭窄段,则行外引流术;如能越过狭窄段,则行支架置入术.[结果]31例患者中4例单纯外引流,25例单支架置入,2例双支架置入.术前血清总胆红素249.6±89.1μmol/L,术后2周与1个月血清总胆红索分别下降到108.7±36.2μmol/L与55.6±16.5μmol/L(P<0.01),碱性磷酸酶与丙氨酸转氨酶下降明显(P均<0.01).4例单纯外引流中3例于术后1个月内死亡.出现并发症9例(29%).生存6个月21例,生存12个月13例,生存18个月4例.[结论]经皮胆道引流及支架置入术是姑息性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有效方法.
作者:谢亚敏;吕维富;张行明;王伟昱;张正峰;肖景坤 刊期: 2009年第01期
PET/CT显像技术在肿瘤显像中已有广泛应用.结构和代谢信息的融合提高了对肿瘤的分期及复发肿瘤探测的准确件,并改变了10%~20%肿瘤病例的治疗策略.PET/CT的融合图像还能够指导肿瘤患者的活组织检查和手术干预.
作者:王荣福;于明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新辅助放化疗已经成为Ⅱ/Ⅲ期直肠癌的标准治疗模式.全文就生存率、无病生存率及局部控制率等方面,阐述新辅助放化疗的优势,并对新辅助治疗的术前放疗剂量及对保肛手术的影响作初步探讨.
作者:姜玉良;王俊杰 刊期: 200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