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前列腺癌放射治疗进展

申文江

关键词:放射疗法, 前列腺肿瘤, 三维适形放疗, 调强放射治疗, 近距离治疗
摘要:20世纪50年代用外照射的方法广泛治疗前列腺癌,尽管放疗技术有某些改进,但常规放射治疗的剂量只是65Gy~70Gy.常规外射线治疗大程度也只能控制局限的前列腺癌.近研究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和调强放射治疗(IMRT),以及同时使用雄激素抑制剂.几个随机试验的资料认为,局部进展,具高危不利因素的前列腺癌的局部失败率明显下降.20世纪80年代,前列腺癌近距离治疗出现惊人的发展,放射源可以准确插植,并有剂量优化.2种同位素适用于低剂量持久性粒子植入,即125I和103Pd.这项技术可以充分满足前列腺癌所需剂量,且直肠和膀胱受到很小剂量照射.
肿瘤学杂志相关文献
  • 艾迪配合MV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目的]比较Aidi-MVP方案与MVP方案对初治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病人的疗效、毒性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方法]A组(34例)接受Aidi-MVP方案治疗;B组(36例)接受MVP方案治疗.两组均以4周为1个周期,重复3个周期.[结果]A、B两组(CR+PR)分别为26.5%及22.2%,P>0.05;中位生存期A组32周,B组27周(P<0.01);白细胞减少及恶心呕吐反应 B组均较 A组明显 (P<0.01);两组均未发现其他严重的毒性反应。临床受益疗效 A组高于 B组 (P<0.05)。 [结论 ]艾迪配合 MVP方案与单纯 MVP方案治疗晚期 NSCLC的客观疗效无明显差异性,但前者毒副反应小,中位生存期长,病人生活质量改善明显。

    作者:潘达超;谢忠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MVP和V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分析

    [目的]比较长春地辛、顺铂、丝裂霉素合用与长春地辛加顺铂方案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毒性.[方法]晚期非小细胞肺癌59例,用MVP方案治疗31例,用VP方案治疗28例.统计有效率、毒性,并以此来判断两组方案的优越性.[结果]有效率MVP组为38.7%,VP组为35.7%,两组比较有效率相近(P0.05).其次为胃肠道毒性和脱发,两组相仿,均为1~2级.[结论]MVP方案和VP方案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方案,但MVP组的骨髓抑制较VP组更为严重.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以VP方案更为理想.

    作者:陆军;王军;钱开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重组白细胞介素11预防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

    该文总结了重组白细胞介素11预防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作用和副反应.

    作者:王孟昭;李龙芸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鼻咽癌SPECT骨显像早期检测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SPECT骨显像对鼻咽癌颅底骨侵犯及全身骨转移早期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对72例鼻咽癌初诊患者,于放射治疗前进行全身前后位加颅底左右侧位SPECT骨显像.[结果]全身骨显像(颅底骨除外)阳性检出率23.6%(17/72).共检出41个病灶,胸部及脊柱检出率高.颅底骨显像阳性检出率62.5%(45/72),同期CT阳性检出率23.6%(17/72).颅底骨侵犯SPECT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CT(McNemar检验,P=0.0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全身骨显像阳性检出与年龄、病程、症状、体征及分期无正相关;颅底骨显像阳性检出与头痛、颅神经损害、T分期及临床分期呈正相关.Binary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临床分期是全身骨显像阳性检出的危险因素(OR=2.036);头痛及T分期是颅底骨显像阳性检出的危险因素(OR头痛=3.943,ORT分期=6.858).[结论]鼻咽癌初诊患者SPECT骨显像检测结果与临床症状、体征及分期有一定相关性,检测结果有一定可信度,可用于鼻咽癌颅底骨侵犯及全身骨转移的早期检测,其诊断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张莉;王晋川;蒲锘;宋文忠;陈明曦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儿童上颌窦癌1例

    鼻窦肿瘤在小儿较少见,恶性者更少,我院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患儿女性,12岁.左面颊部肿块4个月,明显增大伴疼痛1月于2000年11月27日转入我院.患儿于4个月前无意发现左面颊部有一蚕豆大小包块,在县医院抗炎治疗,肿块缩小.近1月来肿块明显增大伴疼痛,经抗炎及切开引流,症状无明显好转.

    作者:李作仙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妇科癌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

    [目的]探讨妇科癌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妇科癌症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对糖尿病的处理,包括饮食控制和胰岛素的运用.[结果]39例患者围手术期血糖控制理想,均择期手术,无手术死亡,无酮症酸中毒,无严重感染等并发症,所有病人均安全渡过围手术期.[结论]严格控制血糖于理想水平,合理运用胰岛素,对于妇科癌症合并糖尿病患者渡过围手术期非常重要.

    作者:王孝忠;刘富元;李艳芳;邹劲林;李玉洁;冯艳玲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血清CA125对输卵管癌的监测作用

    [目的]明确输卵管癌CA125的表达情况及监测的可行性.[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CA125,结合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输卵管癌与正常妇女及输卵管良性病变血清CA125值有显著差异,CA125值在缓解、恶化及复发病例中有不同表现.[结论]血清CA125可以对输卵管癌进行监测,CA125值变化与病情变化有依从性.

    作者:陈小祥;邵衡华;彭素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肺原发性软骨瘤1例报告

    患者女性,39岁,因体检发现右下肺肿块10天入院,查体未见阳性体征,胸部CT示右下肺占位性病变.剖胸探查见右肺下叶约3cm×2cm灰白色肿块,切除送检.巨检:右下肺叶切除标本,大小13cm×12cm×4cm,距支气管断端1cm处肺组织内见一大小为2.5cm×2.5cm×2cm肿块,呈分叶状,境界清,似有包膜,切面灰白半透明状,实质性,质偏硬,支气管旁找到米粒至赤豆大淋巴结3枚.镜检:肿瘤组织由分化成熟的软骨组织构成,瘤细胞小,圆形或星形,分布不均,胞浆淡染,核小圆形,固缩状,未见双核、多核或核分裂相.病理诊断:右下肺软骨瘤.行单纯右下肺叶加肿块切除术,术后患者恢复好,随访1年,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

    作者:魏萍;章栽良;陈云斌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下肢腱鞘巨细胞瘤12例临床分析

    通过对12例下肢腱鞘巨细胞瘤的临床诊治实践的探讨,认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即彻底的肿瘤组织切除)是防止本病复发的唯一方法.

    作者:李洪斌;鲍雪标;周文忠;张兴群;徐方斌;马国琦;郑俊;袁见华;金伟强;胡丰根;苏智峰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前列腺癌放射治疗进展

    20世纪50年代用外照射的方法广泛治疗前列腺癌,尽管放疗技术有某些改进,但常规放射治疗的剂量只是65Gy~70Gy.常规外射线治疗大程度也只能控制局限的前列腺癌.近研究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和调强放射治疗(IMRT),以及同时使用雄激素抑制剂.几个随机试验的资料认为,局部进展,具高危不利因素的前列腺癌的局部失败率明显下降.20世纪80年代,前列腺癌近距离治疗出现惊人的发展,放射源可以准确插植,并有剂量优化.2种同位素适用于低剂量持久性粒子植入,即125I和103Pd.这项技术可以充分满足前列腺癌所需剂量,且直肠和膀胱受到很小剂量照射.

    作者:申文江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HeLa细胞HSP-70多肽体外诱导免疫活性细胞及其抗瘤机理

    [目的]探讨用HeLa细胞HSP70多肽诱导免疫活性细胞(immunecompetentcells,ICC)的特异性抗肿瘤机制.[方法]用热休克处理的HeLa细胞提取的HSP70多肽剌激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剌激扩增前后测定T淋巴细胞表型,并测定扩增的免疫活性细胞对HeLa细胞的杀瘤活性.[结果]在扩增的细胞中CD3+、CD8+淋巴细胞百分率明显增高(P<0.01)。该免疫活性细胞对Hela细胞和来源于病人的宫颈癌细胞都具有较高的杀伤活性,而对经HSP70单抗封闭后的HeLa细胞的杀伤率则明显下降。[结论]HeLa细胞HSP70多肽能有效刺激PBMCs诱导活化免疫活性细胞,该免疫活性细胞具有特异性抗肿瘤作用。

    作者:韩彩芝;郑建国;李兴琴;许顺江;刘京生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支气管腺样囊性癌的诊断与治疗体会

    探讨支气管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特点、病理特征和治疗原则.总结12例支气管腺样囊性癌的治疗经验.3年生存率100%(12/12),5年生存率75%(9/12).支气管腺样囊性癌是一种少见的低度恶性肿瘤,手术切除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于大平;张毅;支修益;杨声;李世业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8例胸腺类癌的临床分析

    对上海市胸科医院1995年12月~2000年12月5年间收治8例胸腺类癌作回顾性分析.8例病人均行手术治疗,除1例一般情况差外其余7例均行术后放疗.1例病人术后常规放疗,4年后复发.认为胸腺类癌发病率很低,病理可归类为不典型类癌,治疗首选手术.

    作者:钟华;陈岗;韩宝惠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异氟醚对新斯的明拮抗维库溴铵作用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异氟醚对新斯的明拮抗维库溴铵的影响.[方法]45例患者随机分3组,对照组(A组)为静脉麻醉组,观察组中根据临近手术结束用新斯的明拮抗时,呼气末异氟醚浓度的不同,分两组:分别为1MAC(1M组)和0.3MAC(0.3M组).术中各组均连续输注维库溴铵.术毕以新斯的明0.035mg/kg拮抗,并记录以下数据:维库溴铵输注速率;从拮抗开始到T1恢复到90%、TOF恢复到0.7和0.9时间;拮抗后15分钟时的T1/TOF比值.[结果]1M组和0.3M组的维库溴铵输注率较A组降低(P<0.05)。新斯的明拮抗后,0.3M组和1M组的T1和TOF恢复达到一定指标的时间较A组延长(P<0.05和P<0.01),1M组TOF恢复到0.9的时间比0.3M组延长(P<0.05)。新斯的明拮抗后15分钟,0.3M组和1M组的T1和TOF比值均低于A组(P<0.05),1M组的TOF比值也低于0.3M组。[结论]呼气末的异氟醚浓度能影响新斯的明对维库溴铵肌松作用的拮抗,延长肌力恢复时间。应将肌松监测列为麻醉时,特别是苏醒期的常规监测,而不能仅以苏醒作为判断麻醉结束指标。

    作者:杨明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26例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对26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分段诊刮或宫腔镜下活检,术前诊断阳性率达70%.采用以手术为主、综合化疗和放射治疗,Ⅰ~Ⅱ期的5年生存率为87.5%,Ⅲ~Ⅳ期为33.3%.复发病例5年生存率在37.5%(3/8)以上.组织学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与高度恶性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与17.1%.年龄50岁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82.1%、26.7%.[结论]分段诊刮或宫腔镜下活检有助于明确诊断.治疗应以手术为主,综合运用化、放疗.预后和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治疗方法、年龄密切相关.

    作者:李玉洁;刘富元;李艳芳;邹劲林;王孝忠;冯艳玲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头颈部恶性肿瘤真菌感染23例临床分析

    通过对23例合并真菌感染的头颈部肿瘤患者的临床观察和检测,认为对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要警惕真菌感染,早期预防,早期诊断,及时选用广谱高效低毒的抗真菌药物.

    作者:李作仙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紫杉醇联合铂类周疗与月疗治疗卵巢上皮癌前瞻性研究

    [目的]探讨紫杉醇联合铂类周疗与月疗治疗卵巢上皮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2000年2月~12月,31例晚期卵巢上皮癌患者入组,其中周疗15例,Taxol60mg/m2~80mg/m2静脉滴注每周重复,连续3周,休息1周为一疗程,月疗16例,Taxol135mg/m2~175mg/m2静脉滴注4周重复,铂类用法两组相同,PDD70mg/m2或CBPAUC4~5,4周重复.初次治疗13例,手术或化疗后未控复发18例.共接受62疗程化疗,平均2疗程.[结果]总反应率58.1%,其中周疗组66.7%,月疗组50.0%.副反应以血液毒性白细胞中度下降为主,Ⅲ、Ⅳ级仅占16.1%,血红蛋白、血小板下降较轻,非血液学毒性脱发、肌肉关节痛、感觉异常常见.两组间血液毒性、非血液毒性发生率无差异,但周疗组毒性强度低.[结论]紫杉醇周疗与月疗治疗卵巢上皮癌均能取得较好疗效,而周疗组略显优势,毒性强度较低,更易于耐受.

    作者:吴令英;张蓉;章文华;王桂香;李洪君;李晓光;李淑敏;刘丽影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20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临床病理分析

    对20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临床病理分析显示,该瘤几乎均为良性,术前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组织学以瘤性脂肪、血管和平滑肌组织以不同比例组合而成.手术切除预后好.

    作者:董吉顺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子宫颈癌放疗中的几个临床问题

    该文阐述了子宫颈癌放疗时应注意的问题,如参照点的选择、消除量、宫腔剂量,阴道后装容器的使用,子宫移位对照射剂量的影响,主动脉旁淋巴区的照射,及与手术、化疗配合的问题,其目的是提高放疗疗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孙建衡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乳腺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微血管密度的分布及与预后的关系

    [目的]观察乳腺癌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density,MVD)的分布,并探讨VEGF和MVD与预后的关系.[方法]用Ⅷ因子抗体与抗VEGF多克隆抗体分别作病理切片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显微镜下判断VEGF染色程度和进行微血管计数.[结果]乳腺癌的VEGF表达阳性率为51.35%(38/74),MVD均值为(30.8±19.4)个/200倍视野.VEGF和MVD均与腋淋巴转移及复发转移有关(P<0.05),与无瘤生存率明显相关.[结论]VEGF与MVD与患者的预后相关,均可作为判断乳腺癌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

    作者:李宏江;敬静;汪静;赵扬冰;张世羽;徐卫云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肿瘤学杂志

肿瘤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浙江省肿瘤医院 浙江省抗癌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