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窝沟釉质成形封闭术2年临床观察

张光东;于金华;俞未一;孙卫斌;朱玲;梅予锋;张耀国;陆炜炜

关键词:釉质成形封闭术, 窝沟封闭术, 封闭剂保存率
摘要:目的评价窝沟釉质成形封闭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在84名儿童的第一磨牙上采用半口对照法比较窝沟釉质成形术和普通封闭术封闭剂的保存率.结果封闭后6个月和1年时,两者保存率无显著性差异;而在2年时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窝沟釉质成形术好于普通封闭术.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螺旋CT在上颌前部埋伏阻生牙定位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索三维CT成像和多层面重建技术(MPR)在骨内埋伏阻生牙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9例埋伏阻生牙患者,应用螺旋CT的图像处理功能,采用表现阴影成像法和多层面重建技术,获得单纯牙体表面图象和任意平面、任意曲面的断层像.结果能清晰的显示上颌前部埋伏阻生牙的形态、唇侧或腭侧位置、萌出方向及与邻牙的关系.结论螺旋CT三维成像和多层面重建技术是一种即能立体展示牙齿表面形态,又能精确判断牙齿位置的影像学技术,可作为骨内埋伏阻生牙外科处理和正畸治疗前的检查手段.

    作者:钟燕雷;段银钟;龚雪鹏;陈琳;胡静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鼻额筛骨复合骨折6例报告

    当鼻骨受到直接打击时,鼻额筛骨可同时发生骨折,称为鼻额筛复合骨折.此类骨折治疗上比较复杂,若处理不当有时易发生严重的并发症.我科自1992年以来,共收治6例,报告如下:

    作者:管志江;朱雪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人前磨牙牙髓牙本质复合体层粘连蛋白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目的研究层粘连蛋白受体在牙髓牙本质复合体内的表达,探讨其分布与功能的关系.方法收集新鲜健康人前磨牙60个,固定,脱钙,石蜡包埋,层粘连蛋白受体SABC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层粘连蛋白受体免疫反应物(LNR-IR)普遍存在于牙髓牙本质复合体的神经纤维膜、血管内皮细胞、成牙本质细胞及成纤维细胞上,以牙髓的神经纤维膜、血管内皮细胞为丰富.结论层粘连蛋白受体一般见于牙髓牙本质复合体的各种细胞膜上,它与层粘连蛋白一起在支持、固定牙髓牙本质复合体各结构的正常位置、形态和功能的发挥上可能起了重要作用.

    作者:薛敬玲;朱世柱;丁晓勇;孟扬;王纪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多种组织瓣在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目的总结12种组织瓣整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技术特点及适应症.方法对68例口腔颌面部大、中型组织缺损的患者,立即用带蒂肌皮瓣和游离组织瓣进行舌、口底、面颊部、腮腺区等部位的修复重建,并对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54块带蒂肌皮瓣成功率为96.3 %(52/54),使用多的是胸大肌皮瓣;17块游离组织瓣成功率为88.3%(15/17),使用多的是前臂游离皮瓣.所用各类组织瓣修复效果良好.结论用组织瓣立即整复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可及时恢复口腔颌面部功能,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起到积极作用.

    作者:郭锡久;严中福;阮兴朝;冉红兵;姜定祥;赵大勇;吴雪林;李文;马世春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悬突对牙周状态及龈下菌斑的影响

    目的从微生态学角度探讨悬突引起牙周炎的机制,揭示悬突对牙周组织的危害性. 方法检测568个有悬突牙及568个对照牙的GI和PD,采集龈下菌斑以刚果红染色,测其龈下菌群的细菌组成.结果悬突牙组的GI、PD明显高于对照牙组,其螺旋体、杆菌及球菌较对照牙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悬突改变牙周微生态环境,使龈下菌群细菌组成发生变化;临床治疗中要加强悬突的防治.

    作者:寇育荣;潘春玲;宫相芹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鸡抓伤引起的猫抓病1例报告

    猫抓病(cat scratch disease),又称猫抓热或良性网状细胞增生病,本院收治1例由鸡抓伤引起的猫抓病,报告如下.

    作者:林敬涌;刘杏杰;李云海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舌癌术前单一平阳霉素化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判断平阳霉素对舌鳞状细胞癌的疗效,以及适宜的病例,减少药物不正当使用.方法总结十年来接受平阳霉素单一化疗的53个病例,计算低显效剂量,分析在不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生长方式时的效果.结果单一平阳霉素化疗效果与病理分级、生长方式有相关性,与肿瘤大小无相关性,部分病例显示出剂量依赖性,其疗效与在低显效剂量下是否敏感有关.结论对于高分化、外生型舌鳞状细胞癌可选择平阳霉素单一化疗.52.45±17.53 mg可作为平阳霉素化疗的筛选剂量,120 mg可作为化疗的大剂量.

    作者:陈新群;翦新春;郭峰;唐瞻贵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手测法测定磨牙根管长度的临床分析

    目的通过对214个磨牙根管的测定,探讨手测法测量根管长度的准确性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手测法和Root ZX根尖定位仪测定根管长度的差值,按年龄、病种、不同类别的根管分组,应用x2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手测法和电测法符合率为38.32 %,在各年龄组无明显差异(P>0.05),不同类别根管组,第一类根管手测法与电测法符合率低于第二类根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手测法准确率为38.32 %,不同病种、不同类别的根管是影响手测法准确性的重要因素.

    作者:邵立强;原凤霞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标准纸尖吸液性能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模拟根管中标准纸尖的吸液性能.方法体外研究重力、时间、液体粘度等因素对模拟根管中标准纸尖湿润长度的影响,并比较不同测量方法对纸尖吸液体积的影响.结果重力因素不影响纸尖的湿润长度(P>0.05);纸尖吸取不同粘度液体时的湿润长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称重法和长度法所测血清体积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标准纸尖法可用于根管渗出液的定量取样研究,测量结果不受病人体位和牙位的影响,但液体的粘度对其体积测量有一定影响.

    作者:于金华;俞未一;刘卫红;孙卫斌;朱庆萍;朱玲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下丘脑-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功能与灼口综合征

    运用中西医的系统、还原相结合的认识方法剖析灼口综合征(BMS)可能病因以及临床特点,发现下丘脑-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活动增强在BMS的发病机制中起了关键性作用或信息传递作用.从局部和整体结合观点,以人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观点来简述下丘脑-交感-肾上腺髓质轴功能与BMS的关系.发现下丘脑-交感-肾上腺髓质活动增强在心理因素导致BMS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着中介作用;BMS的烧灼样疼痛可能是由交感神经维持的慢性痛;BMS可能是胃肠道伤害性刺激通过交感末梢传入信息经延髓的整合机制传递儿茶酚胺,表现为口面部疼痛及全身的一组症侯群.对BMS的治疗提出控制下丘脑-交感-肾上腺髓质轴活动的设想.

    作者:黄玉云;李秉琦;陈谦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微波消毒一次完成根管治疗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微波消毒一次完成根管治疗术的疗效.方法选择急、慢性根尖周炎患者217人,259个牙,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消毒及根充后即刻反应和一年疗效对比观察.结果微波与FC消毒根管治疗成功率分别为99.35 %、95.19 %,差异无显著性(P>0.05), 但FC组封药、根充后短期内的不适反应却明显多于微波组.结论微波消毒根管操作简单、作用快捷、效果可靠、副作用少,是一种理想的消毒方法.

    作者:张泳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游离腓骨复合瓣重建下颌骨缺损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腓骨复合瓣重建下颌骨缺损时骨块的塑形、定位和固定方法.方法 15例患者根据下颌骨六种缺损类型,对腓骨进行截骨塑形,按定位钢板定位后的下颌骨缺损形态和长度准确就位,小钛板或重建板进行坚固内固定.结果 15例腓骨复合瓣重建下颌骨缺损全部获得成功.腓骨截成二段者8例,三段者3例,4例未截断.术后面部外形恢复满意者13例,咬合关系正常者12例,张口度正常者14例,3例患者术后接受活动义齿修复,1例种植义齿修复并获得良好的咀嚼功能.结论腓骨复合瓣可根据下颌骨缺损的部位和形态进行截断塑形,定位钢板能保证移植骨块的准确就位,根据应力分布原理进行坚固内固定可保证移植骨块的良好稳定性.

    作者:万林忠;邢树忠;朱志军;吴煜农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暂时性球囊阻断结合SPECT术前评价头颈部肿瘤患者对颈动脉切除后的耐受

    目的利用球囊暂时性阻断技术结合SPECT(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术前评价颈内动脉可能在术中切除的头颈部肿瘤患者对颈动脉切除后的耐受程度.方法 27例术中可能切除颈动脉的头颈部肿瘤患者,经股动脉导入双腔球囊导管,达到患侧分叉以上的颈内动脉或颈总动脉时,注射造影剂充盈球囊阻断颈动脉45 min.观察并记录球囊阻断前后的神经系统的变化.在球囊阻断后30 min,静脉内注射25 ml 99mTe-ECD进行SPECT的扫描.结果 27例进行颈动脉阻断评价的头颈部肿瘤患者,17例阴性,10例阳性.阳性病例表现为神经功能障碍以及在SPECT上脑血流灌注不足.基于此评价,该组阳性病例术中8例行肿瘤及所及颈动脉切除的同时行人造血管重建颈动脉;7例术中切除了肿瘤及所及颈动脉,未行颈动脉重建;12例术中将肿瘤与颈动脉分离.切除或重建颈动脉的患者手术后均未出现明显的神经功能障碍.结论利用球囊暂时性阻断技术结合SPECT可以对颈内动脉可能在术中切除的头颈部肿瘤患者进行术前实验评价,以掌握其对颈动脉切除后的耐受程度.该评价不仅具有诊断价值, 还对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作者:范新东;邱蔚六;张志愿;毛青;侍行文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Kr:F准分子激光对牙体硬组织的热效应研究

    目的评价Kr:F准分子激光照射牙齿后,对牙体硬组织的影响.方法通过测量Kr:F准分子激光照射后牙齿硬组织的温度,并与Nd:YAG激光照射组进行比较.结果 10 s、60 s时,Kr:F准分子激光组牙齿硬组织的温度升高值明显低于Nd: YAG激光照射组(P<0.01).在照射10 s~60 s时间内,Kr:F准分子激光照射后牙齿硬组织的温度变化值也明显低于Nd:YAG激光照射组(P<0.01).结论 Kr:F准分子激光照射牙齿产热较少.

    作者:俞未一;朱庆萍;陆炜炜;于金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垂直静载下颊侧短固位臂美学卡环义齿基牙及鞍基位移的激光全息计量分析比较

    目的以离体下颌骨为实验对象,分析比较四种卡环对基牙及义齿鞍基位移的影响.方法设计4类卡环①近中牙合支托-颊侧短固位臂-远中邻面板固位体;②RPI卡环:③远中牙合支托-颊侧短固位臂-远中邻面板固位体;④锻丝三臂卡环.采用激光全息干涉计量术,分析比较4种卡环设计义齿在垂直静载下对基牙及义齿鞍基位移的影响.结果义齿垂直加载时,近中牙合支托-颊侧短固位臂-远中邻面板固位体对基牙及义齿鞍基的位移量大于RPI卡环,但小于锻丝三臂卡环,基牙位移方向为近中、舌向、龈向;提示近中牙合支托-颊侧短固位臂-远中邻面板固位体和RPI卡环更利于基牙健康.

    作者:杜莉;高家业;林映荷;肖茂春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不同诱导因子对大鼠破骨细胞样细胞体外形成的影响

    目的研究不同诱导因子对大鼠破骨细胞样细胞体外形成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脾细胞与成骨细胞的联合培养体系,将细胞悬液接种于预置盖玻片或牙本质片的24孔培养板内,实验组分别加入骨吸收因子1,25(OH)2D3、PTH、PGE2,对照组不加药,每3 d换培养液并加药1次.结果培养5 d后实验组可见多核细胞形成,并逐渐增多,TRAP染色阳性,电镜下见牙本质片上有吸收陷窝形成,其中以1,25(OH)2D3组结果明显.结论体外培养大鼠破骨细胞样细胞的形成需要骨吸收因子的诱导,1,25(OH)2D3的诱导作用强.

    作者:王兴强;杨富生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女性灼口综合征的性激素水平检测

    目的探讨女性灼口综合征(BMS)患者体内性激素和皮质激素水平的改变与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对60例女性BMS患者血清中的8种性激素及皮质激素水平进行测定,并以20例正常女性对照.结果 BMS组睾酮、雄烯二酮、硫酸脱氢表雄酮均高于对照组(P<0.01);雌二醇、孕酮、泌乳素、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无明显变化(P>0.05);睾酮/雌二醇的比值明显升高.结论睾酮/雌二醇的比值明显升高表明雄激素的相对升高或者是雌激素的相对减少.提示在临床考虑BMS的治疗方案时可以给患者服用一定量的雌激素以维持睾酮/雌二醇比值平衡,减轻临床症状.

    作者:汪喻忠;徐学义;周刚;陈汉正;陈军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牙槽脓肿引发多间隙感染及纵膈脓肿1例报告

    患者,男,41岁,彝族.因双侧下后牙疼痛10天伴面部肿痛张口受限6天就诊.检查见:双侧嚼肌区,颞区,颌下区均肿胀.表面皮肤紧张、发红,发亮,皮温高,压痛明显,有凹陷性水肿,无波动感.张口受限,张口度1.0 cm,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6.3×109/L,中性粒细胞80%,淋巴细胞17%,单核细胞3%.诊断:牙槽脓肿伴嚼肌间隙感染,收入院给予全身抗感染治疗.入院3天,行双侧嚼肌间隙脓肿切开引流,分别引流出15 ml及10 ml脓液.颜面部肿痛略减轻,但仍发热,咳嗽及吞咽困难.入院后第6天复查,白细胞计数26.0×109/L,中性粒细胞87%,淋巴细胞10%.改用氧哌嗪青霉素,氯霉素,红霉素静脉滴注.颜面部肿胀消退,但仍感吞咽困难,咽喉部检查未见异常.

    作者:张承影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甲醛甲酚过敏反应1例报告

    甲醛甲酚是口腔科常用根管消毒剂,有较好的消毒防腐作用,作者接诊1例因使用甲醛甲酚消毒根管而引起广泛血管神经性水肿的过敏反应病例,报告如下:患者,女,20岁,因|6深龋,穿髓,伴急性牙髓炎就诊,给予根管治疗,首诊置樟脑酚棉捻开放根管,3天后复诊,自觉症状消失.去除樟脑酚棉捻,进一步扩管,冲洗,拭干后置甲醛甲酚棉捻牙胶封洞,嘱5天复诊.次日见整个面部肿胀,发红,上达眶下缘,下至颈上部,上下唇水肿突起,诊断为过敏反应,立即去除暂封物,生理盐水冲洗后用丁香油棉捻消毒根管,同时给予异丙嗪,地塞米松等药物治疗,2天后肿胀消退,完成根管充填.为证实甲醛甲酚过敏,经甲醛甲酚斑贴试验为阳性.

    作者:朱国喜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窝沟釉质成形封闭术2年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窝沟釉质成形封闭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在84名儿童的第一磨牙上采用半口对照法比较窝沟釉质成形术和普通封闭术封闭剂的保存率.结果封闭后6个月和1年时,两者保存率无显著性差异;而在2年时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窝沟釉质成形术好于普通封闭术.

    作者:张光东;于金华;俞未一;孙卫斌;朱玲;梅予锋;张耀国;陆炜炜 刊期: 2002年第02期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黏膜病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武汉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