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安徽安庆农村地区532例男性高血压人群糖代谢异常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

张靳冬;毛广运;蒋善群;徐希平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 糖代谢异常, 危险因素
摘要:目的:原发性高血压人群常伴发糖代谢紊乱,而高血压合并糖代谢异常后可加速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观察安庆农村地区高血压人群血糖代谢异常情况,并探讨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①试验对象:试验从2005-06/2006-02安徽安庆农村地区开展高血压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中选择调查对象532人,均为男性,年龄50~75岁.纳入标准:患者的血压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高血压诊断标准,排除继发性高血压,严重心血管疾病及肝肾功能不全,严重胃肠疾病,糖尿病,甲亢,肿瘤及其他疾患,所有调查对象均自愿参加,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②试验方法:对所有受试者进行问卷调查并收集相关体检资料.③试验评估:运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探讨影响糖代谢的因素.结果:纳入调查对象532人,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该高血压人群中共有122人空腹血糖异常,总检出率为22.68%;除舒张压和总胆固醇外,血糖正常者与血糖异常者之间相比较,其他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P<0.05).②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教育程度、吃肉习惯等是血糖代谢异常的危险因素.③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体质量指数、吸烟、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吃肉习惯、烹饪用油、腌制品摄入、甜食摄入与血糖代谢异常有关.结论:高血压人群血糖代谢异常检出率较高,提示在治疗血压的同时需要注意血糖的控制,提倡合理膳食,从而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大剂量免疫球蛋白预防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随机对照

    目的:肾移植术后半年内发生的并发症主要为感染,尤以肺部感染为重.静脉注射大剂量免疫球蛋白预防肾移植术后早期肺部感染的效果值得临床应用中予以总结提高.方法:①实验对象及分组:选择2002-01/2006-12于海南省人民医院肾内科就诊的肾移植术后半年内患者40例,对实验及治疗方案均知情同意,且得到医院伦理道德委员会批准.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免疫球蛋白组、对照组各20例.②实验分组:免疫球蛋白组在应用免疫抑制剂基础上用0.4 g/(kg·d)免疫球蛋白治疗;对照组应用免疫抑制剂.③实验评估:观察两组患者普通肺炎、重症肺炎发生率及血清IgG和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结果:40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免疫球蛋白组患者的普通肺炎感染率及重症肺炎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②免疫球蛋白组患者血IgG、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用免疫球蛋白治疗未见副作用.结论:随机对照结果显示,肾移植术后早期应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能明显减少肺部感染发生,减少并发症,提高肾移植患者生存率.

    作者:黄云;龙田彪;黄烈城;詹峰;陈道军 刊期: 2007年第51期

  • 肾移植前后实施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与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调查

    背景:在接受肾移植前后的终末期肾衰竭患者大多要做血液透析治疗,此时患者的不依从现象是比较常见的,不依从行为与患者的死亡率密切相关,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有益于改善生存率,并提高生活质量.目的:调查分析护理干预对实施肾移植前后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和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对比分析.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护理部和血液透析室.对象:选择2006-02/04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透析室因肾功能衰竭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48例,其中男29例,女19例;年龄22~77岁.均能读懂问卷并愿意参加;患者对治疗和调查项目知情同意;实验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采用随机抽签法将患者分为2组: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4例.方法:干预组给予6个月的护理干预,即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用发放健康宣传材料、个别指导、集中指导等多种形式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主要观察指标:分别在护理干预前和干预3,6个月后采用自我管理行为问卷和简明健康调查问卷评估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和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结果:血液透析患者48例均进入结果分析.护理干预前和干预3个月后干预组和对照组的自我管理行为问卷和简明健康调查问卷总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两组的自我管理行为问卷评分和简明健康调查问卷总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0.05).干预组干预6个月后的自我管理行为问卷总分较干预前有显著提高(P<0.01).结论:护理干预明显改善了肾移植前后血液透析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提高健康相关生活质量.

    作者:王爱平;詹娇阳 刊期: 2007年第51期

  • 构建影响免疫功能的慢性心理应激动物模型:不同应激源刺激差异比较

    目的:为了解心理应激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对影响免疫功能的多种心理应激动物模型进行比较分析,以寻找合理可行的慢性情绪应激动物模型.方法:实验于2004-09/10在江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运动生理实验室完成,动物实验方法符合动物伦理学要求.①实验材料及分组:选用雄性SD大鼠32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8),即对照组、空瓶组、束缚组及灯光加电击组.②实验方法:对照组大鼠正常饲养,其余各组建立相应的心理应激刺激模型.各组大鼠在正式实验之前适应性生活1周,不同强度情绪刺激为期2周.③实验评估:实验期间观察各组大鼠体质量变化.情绪应激后24 h应用放免法测定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6含量,应用脲酶-Berthelot比色法测定血尿素氮含量.结果:32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实验期间各组大鼠体质量呈上升趋势,实验结束时,空瓶组大鼠体质量低于对照组(P<0.05).②各组大鼠的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6含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空瓶组、束缚组白细胞介素2含量有下降趋势,白细胞介素6含量有上升趋势.③空瓶组大鼠血尿素氮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他各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体质量和血尿素氮是心理应激较为敏感的指标.空瓶、束缚及灯光加电击3种心理应激模型比较,空瓶刺激效果较好.

    作者:黄文英;周萍;杨晓艇;张媛;徐亨屹 刊期: 2007年第51期

  • 强胰降糖胶囊对糖尿病模型大鼠糖代谢与饮水量和进食量的影响

    背景:目前对糖尿病的治疗,新的药物和剂型不断问世,但均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和禁忌证或不适症状,尤其是不能完全阻断糖尿病的自然进程.在传承中医药理论和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药理、药化的方法,开发出高效低毒、机制清楚的纯中药制剂已成为当代糖尿病研究的焦点之一.目的:验证复方中药强胰降糖胶囊对高脂饲料与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模型大鼠的药效作用.设计:对比观察的动物实验.单位:云南中医学院药理教研室.材料:选用Wistar大鼠100只,鼠龄2个月,普通级,雌雄各半,体质量(180±25)g.从100只大鼠中按随机数字表法选出14只作为空白对照组,其余86只进行造模.实验过程中对实验动物的处置均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方法:实验于2004-03/04在云南中医学院药理教研室完成.采用高脂饲料和链脲佐菌素诱导制作糖尿病模型.将造模成功的54只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及高剂量、中剂量和低剂量给药组.高、中、低剂量给药组分别按2.0,1.2,0.4 g/kg的剂量灌胃给与强胰降糖胶囊(医院处方制剂),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与等体积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按0.5 g/kg灌胃给与二甲双胍.给药1个月后检测血糖、血清果糖胺和糖化血红蛋白;于给药第2和4周测定大鼠的饮水量和进食量.主要观察指标:各组大鼠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清果糖胺、饮水量、进食量的检测结果.结果:实验共纳入Wistar大鼠100只,32只由于造模失败而脱落,其余68只进入结果分析.高、中、低剂量给药组治疗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血清果糖胺均低于模型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高、中、低剂量组治疗第2周和第4周的饮水量均低于模型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进食量也均低于模型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0.01).结论:强胰降糖胶囊能显著降低该动物模型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清果糖胺、饮水量和进食量,是具有进一步开发、研制前景的中药复方制剂.

    作者:李旋珠;熊洪艳;林青 刊期: 2007年第51期

  • 肝脏可溶性复合物不同剂量、不同途径移植对肿瘤细胞增殖抑制的体内外实验

    目的:肝脏可溶性复合物具有保护肝脏、刺激肝组织再生等生物学活性,观察天然物质肝脏可溶性复合物对肿瘤细胞生长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实验于2006-05/2007-02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肿瘤研究室完成.①分离人胚胎、成年及新生小鼠肝脏组织,生理盐水清洗、剪碎、筛网过滤,用生理盐水制备混悬液,3 000 r/min离心,收集上清,制备肝脏可溶性复合物.②体外实验:用上述不同来源的肝脏可溶性复合物体外处理肿瘤细胞,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测定其对乳腺癌细胞EMT6增殖的影响.③体内实验:观察成年鼠肝脏可溶物质对乳腺癌细胞EMT6体内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对荷瘤鼠生存状况的影响,包括不同给药剂量及不同给药途径两个实验,给药途径包括在接种肿瘤细胞部位的对侧腋下、同侧腋下、腹腔注射及灌胃等.结果:①体外实验显示不同来源的肝脏可溶性复合物能明显抑制肿瘤细胞EMT6增殖率,肿瘤增殖抑制率均显著高于血清白蛋白处理组(P<0.05),并呈剂量依赖性.②成年鼠肝脏可溶物质8mg/L组抑瘤率高于2,4 mg/L组(P<0.05),未观察到明显毒副效应.③比较不同给药途径,成年鼠肝脏可溶物质同侧注射组的抑瘤率较其他3组的抑瘤率高(P<0.05),各成年鼠肝脏可溶物质给予组的体质量增长率比相应生理盐水对照组高(P<0.05).④与相应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在同侧腋下注射成年鼠肝脏可溶物质的小鼠生存期明显延长(P<0.05).结论:肝脏可溶性复合物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并且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不同的给药途径中,在接种肿瘤细胞部位的同侧腋下给药抑瘤效果好.

    作者:杨洪亮;张洁;刘战培;林苹;王修杰;任婧婧;熊竹娟;宁其志 刊期: 2007年第51期

  • 亲体肾及造血干细胞联合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并发慢性肾功能衰竭

    目的:肾功能不全是多发性骨髓瘤并发肾脏疾病的主要表现且决定其预后,探讨1例多发性骨髓瘤并发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行肾及造血干细胞联合移植的治疗体会.方法: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于2005-04采用肾及造血干细胞联合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并发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1例,男性,46岁,经严格的配型及常规检查,发现其胞兄为适合的亲体供者,经供、受者双方同意,结合病情资料并复习文献,先制订出详细治疗方案,然后行亲体肾及造血干细胞联合移植.结果:①供者术后恢复顺利,术后第7天拆线出院,肾功能正常.②受者肾移植术后第3天,血肌酐降至98.2μmol/L,肌酐清除率为45.7μmL/min,肾功能恢复正常;干细胞移植术后第13天,查血红蛋白为54 g/L、白细胞为4.0×109L-1、中性粒细胞为1.92×109L-1、血小板为30×109L-1,受者造血功能逐步重建,同时抽血行短片段串联重复的嵌合体监测证实受者造血干细胞基因型为完全供者型,说明受者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重建.结论:肾及造血干细胞联合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并发慢性肾功能衰竭是一种可行、有效的方法;供、受者的良好配型是移植进行的必备基本条件;另外,术后初期患者处于完全性免疫缺陷状态,故手术后的消毒、隔离措施和抗感染治疗是移植成功的关键.

    作者:朱清毅;顾晓箭;殷立平;徐彦;袁琳;黄卫周 刊期: 2007年第51期

  • 吗啡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目的:缺血再灌注是肝脏手术和肝移植术中不可避免的病理过程,吗啡对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以及对抗心肌细胞凋亡等方面已有了很大的研究进展.观察吗啡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并分析其可能作用途径.方法:实验于2006-08/2007-03在辽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外科实验室完成,动物实验方法符合动物伦理学要求.①实验分组及方法:选用Wistar大鼠6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4组(n=15),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及缺血再灌注+吗啡干预组,缺血再灌注组建立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再灌注+吗啡组于缺血再灌注前给予0.3 mg/kg盐酸吗啡注射液腹腔内注射.②实验评估:于再灌注90 min后,各组大鼠经左心室取血,测定血浆中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取肝脏组织,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肝细胞凋亡率,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半胱氨酸蛋白酶3的表达变化.结果:60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血浆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缺血再灌注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0.01),吗啡+缺血再灌注组显著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1).②肝细胞凋亡率:缺血再灌注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0.01),吗啡+缺血再灌注组显著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1).③肝脏组织半胱氨酸蛋白酶3的表达:缺血再灌注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0.01),吗啡+缺血再灌注组显著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1).结论:吗啡可抑制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肝细胞的凋亡,减轻肝脏的损伤,从而起到保护肝脏的作用.

    作者:唐博;李扬;王振冉 刊期: 2007年第51期

  • 雄性大鼠去睾丸后心内神经节雄激素受体蛋白及其mRNA表达的变化

    背景:国内外对雄激素受体在心血管方面的研究多局限于心肌,忽视了心内神经系统,而心内神经系统在心脏的功能调节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目的:观察雄激素受体蛋白及其mRNA在睾丸切除后大鼠心内神经节的表达及其是否受雄激素的影响,并与正常及睾丸切除后睾酮替代大鼠比较.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解剖学系.材料:实验于2003-01/05在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完成.选用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60只,体质量150~250 g,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提供.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①对照组:不切除睾丸.②睾丸切除组:切除大鼠双侧睾丸.③睾酮替代组:大鼠睾丸切除后注射睾酮0.2 mg/次,1次/3 d,持续3周.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原位杂交法检测大鼠心内神经节雄激素受体阳性细胞及其mRNA的表达.主要观察指标:各组大鼠心内神经节雄激素受体阳性细胞的阳性率(阳性细胞数/总细胞数×100%)及其平均吸光度值.结果:大鼠60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3组大鼠心内神经节均存在雄激素受体阳性神经细胞;与对照组相比,睾丸切除组大鼠心内神经节雄激素受体及其mRNA表达的阳性神经细胞阳性率和平均吸光度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睾酮替代组(P<0.05),但睾酮替代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心房后壁心内神经节存在雄激素受体,并且受雄激素调节.

    作者:刘晓柳;李光千;赵小明;范玉华 刊期: 2007年第51期

  • 特警专业学生身体形态与素质的评价特征

    目的:分析特警专业学生身体形态和身体素质发展水平的关系及相关评价体系.方法:于2006-09/12抽取浙江警察学院特警专业60名男生,年龄19~22岁.纳入对象均对检测项目知情同意.严格按照2000年国民体质监测方案对学生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和专业素质这四个人体机体特征及运动能力进行测试.应用Inbody520人体成分测试仪对学生的身体成份进行测试.根据学生一般身体素质测试结果,运用体质综合评价模型建立特警身体素质指标评价模型.结果:纳入的60名学生,2名因伤病退出,58名进入结果分析.①身体形态:特警专业学生的平均身高为174.1 cm,高于一般大学男生平均身高(169.75 cm);平均体质量为68.78 kg,高于一般大学男生平均体质量(58.74 kg);平均体质量指数为22.68,接近标准(22),体质量较为标准;骨骼肌与体质量比达到50.38%,超出正常范围;平均体脂百分数为11.58%,接近正常范围的下限,体脂肪普遍正常而且含量较低;平均腰臀脂肪比例0.82%,属于正常.②身体机能:特警专业学生的平均脉搏为63.5次/min,心血管机能状况良好;平均肺活量为4 315 mL,明显高于一般大学男生平均值(3860 mL),呼吸机能比普通人更为出色;收缩压与舒张压的大值均处于正常范围内,血压正常.③特警专业学生身体素质指标评价模型:根据身体素质及专项素质建立评分标准,评价标准分=70+(x-x)×10/s(计时跑指标),评价标准分=70+(x-x)×10/s(非计时跑指标).结论:特警专业学生的身体形态及身体素质与一般大学生有明显差异,指标体系的选取也存在一定差别.应构建相应的身体形态、机能以及身体素质指标评价模型用于完成科学评估.

    作者:徐重鑫;韦益毅;钟兴龙 刊期: 2007年第51期

  • 葛根素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组织热休克蛋白70表达的影响

    目的:葛根素注射液已初步被证实具有抗氧化自由基,减轻缺血再灌注后心肌超微结构损伤的药理作用.观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热休克蛋白70的表达变化及葛根素对其的影响,寻求其新的心肌保护机制.方法:实验于2005-03/2006-04在江西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完成,动物实验方法符合动物伦理学要求.①实验材料及分组:选用健康雄性SD大鼠48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缺血再灌注模型组及葛根素组(n=24),每组再根据再灌注时间不同分为缺血20min再灌注0.5,4及8h组(n=8).②实验方法: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葛根素组在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前10min经腹腔给予葛根素注射液50mg/kg;缺血再灌注模型组则给予等容量的生理盐水.③实验评估:于再灌注后0.5,4,8h各时相点,应用链霉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法检测心肌热休克蛋白70含量;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清髓过氧化物酶活性;应用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组织超微结构.结果:48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热休克蛋白70主要在心肌细胞的胞浆表达,以细胞核的核周为明显,细胞核很少表达.②随着再灌注时间延长心肌热休克蛋白70含量表达逐渐增强,心肌缺血再灌注后0.5,4,8h葛根素组大鼠心肌热休克蛋白70含量均显著高于缺血再灌注模型组(P<0.05~0.01).③随着再灌注时间延长髓过氧化物酶活性呈现下降趋势,心肌缺血再灌注后0.5,4,8h葛根素组大鼠血清髓过氧化物酶活性均显著低于缺血再灌注模型组(P<0.01).④缺血再灌注模型组大鼠心肌纤维排列不规则,部分发生断裂、溶解;线粒体排列紊乱,明显肿胀.葛根素组大鼠心肌纤维排列规则,结构完整;线粒体排列整齐.结论:葛根素能明显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其心肌保护途径可能是通过上调热休克蛋白70表达、降低血清髓过氧化物酶活性来实现的.

    作者:唐昱;钟志英;葛郁芝;盛国太;曹平良 刊期: 2007年第51期

  • 接受肾移植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与静脉补充左旋卡尼汀的影响

    目的:血液透析患者大多存在卡尼汀尤其是游离卡尼汀的缺乏,透析后补充左旋卡尼汀能够减轻、减少并发症及住院率.观察静脉补充左旋卡尼汀对肾移植前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05-09/2006-09于柳州市人民医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30例,对治疗方案均知情同意.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左旋卡尼汀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每次透析结束后,左旋卡尼汀组静脉注射左旋卡尼汀20 mg/kg,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用药8周.用药前及用药8周时分别应用SF-36量表进行生活质量评分,由8个方面组成,每项都以0~100分计,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同时记录透析相关症状及实验室参数,比较两组间差异.结果:30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与用药前相比,用药8周后左旋卡尼汀组SF-36总体评分增加了(18.29±12.71)分,对照组总评分减少了(6.40±16.39)分.与对照组相比,左旋卡尼汀组总评分及生理功能、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评分均显著增加(P<0.05~0.01).②与对照组相比,左旋卡尼汀组血红蛋白、白蛋白含量均显著增加(P<0.01).结论:静脉补充左旋卡尼汀不仅有助于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贫血状况,而且能明显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温黎青;李建飞;王芳芳;周咏红 刊期: 2007年第51期

  •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在阿霉素致心力衰竭大鼠左室心肌中表达与罗格列酮的干预作用

    目的:研究表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配体可保护心脏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降低心肌梗死面积,促进缺血再灌注后心功能的恢复.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对实验性心力衰竭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11/2004-07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完成.①实验分组:成年雄性Wistar大鼠60只,体质量(265±43)g,随机抽签法分为心衰模型组(n=25),治疗组(n=25)和正常对照组(n=10).②实验方法:建立阿霉素致心力衰竭大鼠模型,心衰模型组:尾静脉注射阿霉素2.5 mg/kg,1次/周,连续10周;治疗组:在首次注射阿霉素前两周开始给予罗格列酮3mg/(kg·d)灌胃治疗,一直持续到第12周;正常对照组:用相同容量的生理盐水代替阿霉素,给药方法同心衰模型组.③实验评估:所有大鼠分别于第12周进行超声和血流动力学及血浆生化指标的检测;苦味酸天狼星红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心肌组织,并应用HMIAS-2000自动图像分析系统测量组织切片的胶原容积分数;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的mRNA表达;苏木精-伊红染色后显微镜下定性观察形态学改变.结果:纳入大鼠60只,心衰模型组大鼠12周累计死亡10只,死亡原因主要为充血性心力衰竭,生存率为60%,治疗组大鼠生存率为80%(P<0.01),而正常对照组全部存活.①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结果显示,心衰模型组左室心肌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的mRNA表达较正常对照组降低(P<0.01),治疗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的mRNA表达高于心衰模型组,而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②治疗组较心衰模型组相比,心功能各项指标改善;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血管紧张素Ⅱ及醛固酮水平降低(P<0.01).③苦味酸天狼星红染色显示心衰模型组左室胶原增多,心肌间质明显纤维化.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心衰模型组胶原容积分数增加,差异显著(P<0.01);而治疗组心肌纤维化程度减轻,胶原容积分数较心衰模型组降低(P<0.01).④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心衰模型组心肌组织受损,呈心肌病样改变;正常对照组肌纤维排列整齐,无心肌纤维的破坏,而治疗组部分逆转其病理损害.结论: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在充血性心力衰竭左室心肌中表达下调;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配体罗格列酮通过上调并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而部分逆转充血性心力衰竭左室重构,改善心功能.

    作者:雷健;狄鸣;李佐民;昌薇;田立群;文洪智;曹林生 刊期: 2007年第51期

  • 安徽安庆农村地区532例男性高血压人群糖代谢异常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原发性高血压人群常伴发糖代谢紊乱,而高血压合并糖代谢异常后可加速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观察安庆农村地区高血压人群血糖代谢异常情况,并探讨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①试验对象:试验从2005-06/2006-02安徽安庆农村地区开展高血压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中选择调查对象532人,均为男性,年龄50~75岁.纳入标准:患者的血压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高血压诊断标准,排除继发性高血压,严重心血管疾病及肝肾功能不全,严重胃肠疾病,糖尿病,甲亢,肿瘤及其他疾患,所有调查对象均自愿参加,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②试验方法:对所有受试者进行问卷调查并收集相关体检资料.③试验评估:运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探讨影响糖代谢的因素.结果:纳入调查对象532人,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该高血压人群中共有122人空腹血糖异常,总检出率为22.68%;除舒张压和总胆固醇外,血糖正常者与血糖异常者之间相比较,其他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P<0.05).②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教育程度、吃肉习惯等是血糖代谢异常的危险因素.③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体质量指数、吸烟、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吃肉习惯、烹饪用油、腌制品摄入、甜食摄入与血糖代谢异常有关.结论:高血压人群血糖代谢异常检出率较高,提示在治疗血压的同时需要注意血糖的控制,提倡合理膳食,从而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作者:张靳冬;毛广运;蒋善群;徐希平 刊期: 2007年第51期

  • 大鼠胸主动脉腹腔移植模型的建立及改进

    目的:移植物慢性排斥反应重要的特征是移植体动脉硬化,大鼠大动脉移植模型的血管改变非常类似于人类的移植体动脉硬化,但此模型的制作多采用显微外科血管缝合方法,既费时又需精巧的显微外科技术.采用套管技术建立大鼠胸主动脉腹腔移植模型,验证其作为慢性排斥反应简化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实验于2005-03/2006-03在卫生部器官移植重点实验室完成,动物实验方法符合动物伦理学要求.①实验材料:选用纯系Wistar大鼠120只和SD大鼠4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异系移植组(SD→Wistar)40对次,同系移植组(Wistar→Wistar)40对次.②实验方法:采用自制聚乙烯套管(内径1.5 mm,长度3 mm)将供体胸主动脉与受体腹主动脉连接,建立胸主动脉腹腔移植模型.③实验评估:分别于移植术后14,28,42,56 d取移植动脉标本,采用病理图像定量分析及电镜等检测手段,观察移植动脉病理变化.结果:同、异系胸主动脉移植模型共成功72只,成功率为90%.①手术时间40~45 min,其中移植胸主动脉冷缺血时间10~15 min,腹主动脉阻断时间4~7 min.②异系移植组动脉硬化具有血管中层细胞坏死迁移、内膜增生及炎性细胞浸润的特点,与人类慢性排斥反应动脉硬化的改变类似,早出现在术后28 d.③同系移植组无明显内膜增生,与受者自身的正常动脉差异不明显;异系移植组术后14 d内膜出现细胞增生层,术后28 d内膜出现半月形增生,增生程度直到术后56 d仍呈上升趋势.结论:采用套管技术建立大鼠胸主动脉腹腔移植模型简单易行,避免了显微血管缝合,明显缩短了腹主动脉阻断时间和移植胸主动脉的冷缺血时间,成功率高,移植后的血管改变类似于人类慢性排斥反应移植体动脉硬化,可作为分析慢性移植排斥反应的简化模型.

    作者:李平;高思海;赵金平;尹辉;王现国;孙瑜;潘铁成 刊期: 2007年第51期

  • 旋转肌皮瓣覆盖创面治疗骶臀部难治性压疮

    选择2002-06/2007-06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整形烧伤科收治的骶臀部压疮患者16例,骶尾部压疮11例,坐骨结节周围压疮5例.患者对治疗方案及实验均知情同意,且得到医院伦理道德委员会批准.将患者置于翻身床加强翻身,避免创面局部受压,并行压疮彻底清创,湿敷换药加强引流,待创面新鲜后旋转邻近合适的肌皮瓣修复创面,供皮区错位缝合.术后16例患者中有1例皮瓣贴附欠佳,加压包扎后愈合;其余15例均获得I期愈合.随访3个月~5年未见压疮复发.旋转肌皮瓣覆盖创面被证实为治疗骶尾部难治性压疮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

    作者:李正勇;岑瑛;古鸣兢;王怀胜;王耀军 刊期: 2007年第51期

  • 他克莫司替换环孢素A治疗早期慢性移植肾肾病的疗效评估

    目的:实践证明他克莫司不仅比环孢素A肾毒性较小,而且可以降低心血管风险,还能提高肾移植受者的内生肌酐清除率来改善移植肾功能.观察用他克莫司替代环孢素A减缓早期慢性移植肾肾病患者肾功能衰竭的速度,并分析其可能机制.方法:①实验对象:选择2003-03/2006-04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收治的正在服用环孢素A的慢性移植肾肾病早期患者64例,对实验及治疗方案均知情同意.②实验方法及分组:按用药情况分为2组,他克莫司组(n=31)将环孢素A改为他克莫司,剂量为0.15~0.3mg/(kg·d),其他免疫抑制剂不变;环孢素A组(n=33)环孢素A和其他免疫抑制剂均不作调整.③实验评估:分别于药物方案调整前、调整12,36个月后监测两组患者的血肌酐、血脂及抗高血压评分,抗高血压评分分数越高代表应用的抗高血压药物强度越大.结果:64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血肌酐水平:药物调整12个月后,他克莫司组血肌酐水平显著低于调整前(P<0.01);调整12,36个月后,环孢素A组血肌酐水平均显著高于调整前(P<0.01).与环孢素A组相比,他克莫司组血肌酐水平在调整12,36个月后明显降低(P=0.011,0.046).②抗高血压评分:药物调整12,36个月后,他克莫司组均显著低于环孢素A组(P<0.01).③血脂水平:药物调整12个月后,他克莫司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低于环孢素A组(P<0.01).结论:当肾移植患者出现慢性移植肾肾病时,将主要免疫抑制剂由环孢素A转换为他克莫司可以改善肾移植受者的肾功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并可减缓慢性移植肾肾病的进展,有助于提高移植肾的长期存活率.

    作者:袁刚;李黔生;靳风烁;朱方强;聂智林 刊期: 2007年第51期

  • 股骨颈骨折患者内固定方法及人工假体的选择

    目的:评价股骨颈骨折患者骨折内固定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价值和选择.方法:①试验对象:选择1999-01/2003-12本院收治的180例性别、随访时间均相仿的股骨颈骨折患者.纳入标准:①接受过随访者.②患者对治疗及试验知情同意.排除标准:排除无关死亡、失去随访或资料不全者.将180例患者分为骨折内固定组、人工股骨头置换组和全髋关节置换组,每组60例.②试验方法:根据骨折类型、患者年龄、骨质条件及伴发内科疾病情况选择内固定及假体置入.骨折内固定组采用多根加压中空螺钉固定;人工股骨头置换组采用髋关节外侧切口入路,应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全髋关节置换组根据年龄选择相应的假体进行手术.③实验评估:观察所有患者的住院情况,并对术后1,3年的骨折愈合情况进行评定.结果:纳入18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3种术式的住院时间相仿,早期并发症均较低;骨折内固定组及人工股骨头置换组的中、远期并发症、再手术率较高,全髋关节置换组手术创伤、假体费用较大,随访功能优良率较高.②术后1年骨折内固定组骨折愈合52例,髋关节功能评定为(87.31±7.12)分;人工股骨头置换组和全髋关节置换组术后1年假体无明显松动,髋关节功能评定分别为(89.31±3.43)分和(93.11±5.11)分.③术后3年骨折内固定组8例出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髋关节功能评定为(78.33±10.63)分;人工股骨头置换组和全髋关节置换组分别有7例及2例发生假体松动,髋关节功能评定为(88.72±3.17)分和(91.72±3.17)分.结论:适应证掌握正确,多根加压中空螺钉固定及人工股骨头置换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3种治疗股骨颈骨折均可达到较满意的效果.严格正确的掌握适应症可能是预防中远期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作者:高辉;吕厚山 刊期: 2007年第51期

  • 血管腔内覆膜支架和支架型人工血管置入治疗胸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及其过程中的麻醉处理

    目的:对胸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麻醉管理方法和支架置入在该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情况进行探讨.方法:检索数据库文献,然后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纳入标准:文章所述内容应与干细胞移植在缺血性下肢血管中的应用研究相关;以近5年且发表在较权威杂志者优先.排除标准: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结果:纳入29篇符合标准的文献.阐述了血管腔内覆膜支架和支架型人工血管的在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以及支架置入治疗胸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麻醉管理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结论:经皮血管内覆膜支架置入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支架置入治疗胸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麻醉管理方法已全身麻醉为主.

    作者:刘茉 刊期: 2007年第51期

  • 腺苷预适应对再灌注诱导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背景:缺血再灌注损伤除导致心肌细胞坏死,还可诱发细胞凋亡,而细胞凋亡可能是梗死早期心肌细胞死亡的主要方式,也可能是心肌梗死面积扩大的原因之一.目的:观察腺苷预适应在缺血再灌注的抗心肌细胞凋亡效应,探讨凋亡相关基因蛋白Bcl-2和Bax在其中的作用.设计:随机对照的动物实验.单位: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湖北省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心内科.材料:选用健康雄性家兔36只,清洁级,体质量2.5~3.0 kg,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实验动物学部提供.实验过程中对动物的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实验动物分为3组:对照组、腺苷预适应组和腺苷A1受体拮抗剂组,每组12只.方法:实验于2005-10/2006-10在三峡大学中心实验室完成.制备离体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将动物麻醉后,肝素抗凝,行Langendorff逆行灌注.对照组:缺血40 min,再灌注60 min;灌注结束后将其中6只家兔用于确定心肌梗死范围,另外6只用作心肌细胞凋亡、基因表达和心肌组织超微病理的分析.腺苷预适应组:在缺血前30 min给予腺苷10 μmol/L持续灌流,其余同对照组.腺苷A1受体拮抗剂组:缺血前45 min给予腺苷A1受体阻滞剂10 mmol/L.灌流15 min后,与腺苷预适应组采取相同措施.主要观察指标:①观察缺血再灌注过程中3组动物的心率和血压.②用氯化三苯基四氮唑确定心肌梗死范围.③采用末端标记法和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指数.④原位免疫组化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的表达.结果:纳入的36只家兔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心率和血压比较:在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心率和血压均持续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心肌梗死范围比较:对照组、腺苷预适应组和腺苷A1受体拮抗剂组缺血心肌范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腺苷预适应组梗死范围小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腺苷预适应可缩小家兔心肌梗死范围.腺苷A1受体拮抗剂组家兔心肌梗死范围大于腺苷预适应组,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腺苷A1受体阻断剂可部分抑制腺苷的保护作用.③心肌细胞凋亡情况比较:在非缺血心肌组织未见凋亡细胞,梗死组织和梗死边缘缺血组织中可见凋亡细胞.对照组和腺苷A1受体拮抗剂组凋亡细胞多于腺苷预适应组;细胞凋亡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④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情况比较:腺苷预适应组Bax的吸光度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腺苷A1受体拮抗剂组Bax吸光度值低于对照组,高于腺苷预适应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对照组Bcl-2/Bax 比值低于腺苷预适应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腺苷A1受体拮抗剂组Bcl-2/Bax比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低于腺苷预适应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外源性腺苷可以抑制再灌注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且部分由腺苷A1受体介导;凋亡相关蛋白Bax表达下调在外源性腺苷的抗凋亡中扮演重要角色.

    作者:丁家望;杨俊;李松;李稳慧;陈勇;李莉;童晓红;杨简 刊期: 2007年第51期

  • 人工膝关节单髁置换术36例临床应用特点:1年随访影像学及膝关节功能评估

    目的:现代人工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保留骨量、容易翻修、关节功能恢复快等优点,但其远期临床应用效果有待证实.总结人工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单间室疾病的特点及疗效,并随访全部患者术后1年以上影像学表现及膝关节功能评分.方法:选择2001-03/2006-03在解放军总医院关节置换中心治疗的36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病例,均施行了现代膝关节单髁置换术.男性8例,女性28例,年龄52~71岁,体质量56~80 kg,均为内侧胫股间室置换.采用国际上评价膝关节功能常用的HSS评分评定疗效,并对全部病例的适应证、手术方法、临床和影像学表现进行随访和总结.结果:①36例患者全部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12~72个月,平均31.5个月.②术后切口无感染、无下肢血栓、骨折等并发症.③末次随访时,HSS评分由术前65分提高至94.5分,优29膝(80%),良7膝(20%),平均关节活动范围120°(110°~135°).④影像学检查所有假体无位置不良,无松动与假体周围骨溶解的迹象,未观察到对侧间室与髌股关节间室有进行性退变.结论:经随访膝关节功能及影像学评估证实现代人工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是治疗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

    作者:于德刚;董纪元;王岩 刊期: 2007年第5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