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钡剂引起99Tcm-MDP骨显像伪影一例

罗莎;陈憬;吴华

关键词:钡剂, 全身骨显像, 亚甲基二膦酸盐, 进行性吞咽困难, 食管, 鳞状细胞癌, 术前检查, 手术治疗, 病例资料, 手术史, 病理学, 组织, 院外, 胃镜, 活检, 患者
摘要:病例资料患者,女,58岁,进行性吞咽困难6个月.曾在院外行胃镜、CT检查提示食管中下段癌,食管中下段组织行病理学活检提示食管中下段鳞状细胞癌.入院拟行手术治疗.既往无手术史.行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全身骨显像术前检查.
放射学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胫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一例

    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PNET)是一组起源于神经嵴胚胎残留的高度恶性肿瘤.目前报道较少,笔者遇见1例现结合文献资料报道如下.

    作者:杨海涛;王仁法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肝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一例

    病例资料患者,男,61岁.右上腹间断隐痛不适伴乏力、消瘦2个月.查体:一般情况尚可,右上腹可触及包块.实验室检查:AFP及乙肝表面抗原均为阴性.注意.

    作者:陆毅;任建宇;宋国勇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多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表现(附121例报告)

    目的:探讨多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表现特征.方法:回顾CT确诊的121例,259个多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的CT表现,按年龄、合并突出的椎间盘、突出的间隙、程度和类型分别分组.结果:①以L4-5合并L5-S1突出常见,85例(70.25%),其次为L3-4和L4-5,14例(11.57%).②轻、中度突出为主,194(74.90%);而重度和极重度突出主要见于L4-5和L5-S1,63/65(96.92%).③特殊类型腰椎间盘突出在上部腰椎间隙较多见,本组L2-3和L3-4占45.83%(11/24).结论:多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应密切结合临床设定检查方案.

    作者:刘涛;陈惠恩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纵隔淋巴结核侵犯食管误诊平滑肌瘤一例

    病例资料患者,男,24岁.近20余天来因进食后自觉胸部有梗阻感,并呈渐行性加重,饮干硬食物为著.既往史无特殊.农民,体格检查无异常,肝功能、血糖、血常规正常,胸部X线片正常.

    作者:易继权;易雪;谢涛;徐伟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长骨生长板损伤的MR成像

    骨骼发育异常多与生长板有关,其中长骨生长板损伤所致的骨骼发育异常尤为常见,由于长骨生长板在普通X线片上不显影,故其损伤及损伤后骨桥的形成常常为普通X线检查所遗漏.以前临床广泛应用的、依赖于传统X线检查所制定的Salter-Harris分型已显示出很大缺陷,临床需要能准确评价生长板损伤并估计其预后的影像学手段,MR成像除了能直接显示生长板外,并能进行多平面扫描及重建,因此能清楚地显示生长板损伤及损伤后骨桥的形态、范围、水平、大小,从而为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价提供客观依据[1-3].

    作者:李勇刚;王仁法;王承缘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脊柱裂并椎管内和腰骶部皮下巨大脂肪瘤一例

    病例资料患者,女,19岁.出生后10d其父母发现腰骶部有黄豆大小的包块,包块色泽与皮肤相同,随着年龄增长包块逐渐增大.近期因双下肢酸胀乏力、腰骶部包块处有酸胀感而就诊.

    作者:杨其雄;申荣;朱桂英;张兰芳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介入治疗急性髂总动脉和肢体动脉栓塞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急性髂总动脉和肢体动脉栓塞血管内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血管内尿激酶溶栓术11例,8例腘动脉狭窄9段,3例髂外动脉狭窄6段;经皮穿刺血管成形术(PTA)8例,2例髂总动脉狭窄3段,6例股动脉狭窄10段.支架置入1例为髂外动脉狭窄.共治疗患者20例28段.男16例,女4例,年龄30~83岁,平均56岁.结果:溶栓治疗成功率66.67%(10/15段),PTA治疗成功率92.31%(12/13段),支架置入术成功1例(1/1).结论:采用血管内局部溶栓和PTA、支架置入是治疗急性髂总动脉和肢体动脉栓塞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许哲;刘彦森;王涌臻;韩冰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利用体层摄影显示腰椎椎弓峡部

    对腰椎滑脱患者判断有无椎弓峡部崩裂多采用腰椎斜位的方法.但此方法易受腰椎其它结构及腹部脏器特别是肠道气体重叠而影响椎弓峡部的显示.作者通过几年来的研究和实践,认为利用体层摄影来显示腰椎椎弓峡部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作者:李伟大;陈飞进;顾新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腰椎椎板间隙的X线片测量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腰椎椎板间隙X线正位片测量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抽取存档腰椎正位片 1167份,按年龄及性别分组,分别测量L3-4、L4-5、L5~S1椎板间隙高度及宽度和L3、L4椎板下缘至同一椎体下缘的垂直距离.结果:在1167份腰椎正位片 4个年龄区组中,L3-4、L4-5和L5~S1 3个椎板间隙均依次增大,L4椎板下缘至L4椎体下缘的距离比L3椎板下缘至L3椎体下缘的距离明显减小.结论:腰椎板间隙 X线正位片的精确测量对临床实施腰椎间盘切除术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朱贵勤;王柏春;刘信礼;白正武;左金良;张有平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螺旋CT多期扫描对肝脓肿的诊断意义

    目的:探讨肝脓肿螺旋CT多期扫描表现及相关病理改变.方法:对22例患者30个病灶的螺旋CT平扫、动脉、门脉期扫描征象及相关病理改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脓肿在螺旋CT扫描征象上具有多样性,其CT征象与肝脓肿所处时期密切相关.结论:螺旋CT多期扫描有助于肝脓肿的诊断,同时,对判断肝脓肿的病理过程和指导临床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玉堂;田培林;邵国良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MR成像

    目的:探讨MR成像技术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测中的应用,及其对斑块内成份进行定性分析的可能性.方法:采用3D-TOF、Double-IR (DIR)T1WI 、T2WI、PDWI序列对11位高度疑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及9位健康志愿者进行颈动脉成像.部分患者行彩超对照.结果:11例患者中9例可见明显颈动脉粥样硬化改变.TOF上表现为管腔内高信号血流中见低信号充盈缺损.DIR T1WI、T2WI、PDWI表现为管壁增厚,斑块呈等、低均匀信号或等、低、高混杂信号.与多普勒彩超对比,MRI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检出准确率较高.结论:MRI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可达到满意的诊断,并提示MRI能分析斑块内成份,分析斑块成份及性质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及估计预后提供有力的帮助.

    作者:刘莉;冯定义;夏黎明;邹明丽;王承缘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脊柱损伤椎管受累程度的坐标分类法

    急性脊柱损伤,尤其已有严重临床症状和体征的病例,在制订治疗方案时,CT检查仍然是首选方法.CT检查时要详述椎管的受累程度,并对其进行合理的分型、分期甚为重要.此前德国学者Wolter[1]的方法稍显简单,为此我们尝试坐标分类法.现介绍该法,并对124例152个脊椎的椎管受累情况进行实际分类应用结果作一具体分析.

    作者:吴锡渊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肺鳞癌、腺癌脑转移瘤CT影像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肺鳞癌、肺腺癌脑转移瘤CT影像的差异性.方法:45例肺鳞癌和59例肺腺癌均经病理证实,104例病例均在平扫的基础上行增强扫描;从转移瘤的形态、密度、瘤周脑水肿、增强后的强化变化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全部病例的CT扫描影像结果显示肺鳞癌的脑转移瘤在平扫时密度均在稍高密度以上,密度表现为不均匀;肺腺癌的脑转移瘤平扫有10例表现为稍高密度,49例表现为低密度及囊状低密度.肺鳞癌脑转移瘤瘤周水肿有45例,肺腺癌脑转移瘤瘤周水肿有30例.两类转移瘤主要发生在幕上,共有97例,其余7例发生在幕下.结论:肺鳞癌、肺腺癌的脑转移瘤在CT影像上有明显的差别性,主要是肺鳞癌表现为平扫密度均在稍高密度以上,密度表现为不均匀,强化相对明显,脑水肿明显;肺腺癌的脑转移瘤平扫表现为低密度及囊状低密度,强化不明显,水肿相对较轻.

    作者:高德培;丁莹莹;谭静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钡剂引起99Tcm-MDP骨显像伪影一例

    病例资料患者,女,58岁,进行性吞咽困难6个月.曾在院外行胃镜、CT检查提示食管中下段癌,食管中下段组织行病理学活检提示食管中下段鳞状细胞癌.入院拟行手术治疗.既往无手术史.行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全身骨显像术前检查.

    作者:罗莎;陈憬;吴华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腹膜后巨大畸胎瘤一例

    病例资料患者,女,29岁,因腹胀 1个月余,加重伴恶心、腰腹疼痛7d入院.既往体健,24岁结婚并顺产一子.查体:全腹膨隆,可扪及一巨大肿块,上达剑突下2指,两侧达盆壁,活动差,质韧,轻压痛,叩诊呈实音.心肺无异常.

    作者:李育昌;何波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鼻骨骨折的CT扫描法

    鼻骨骨折以普通X线的鼻骨侧位摄片检查效果较理想,但对其根部骨折及侧位位置不正时效果欠佳,且左右侧重叠,容易引起漏诊.随着CT应用的普及,鼻骨骨折患者行CT检查日益增多,笔者用顺鼻骨方向扫描法对其进行CT检查,效果颇佳,特做如下介绍:

    作者:何文通;林娜;王荣靖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多层螺旋CT及曲面重建在颌骨疾病中的应用

    目的:通过对24例颌骨疾病的曲面重建图像分析,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及曲面重建在颌骨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MSCT对颌骨进行1.25mm/4i薄层扫描,扫描范围自颞颌关节至下颌骨,将原始轴位图像用曲面重建软件(panorex display)重建成平行于颌弓的曲面断层图像和垂直于颌弓的矢状断面图像.结果:12例颌骨骨折都完整地显示出骨折的部位、类型及与上颌窦、牙槽骨的关系以及颞颌关节脱位情况.明确了含牙囊肿,龋齿,根尖脓肿等病变的部位、病灶大小,及病变对上颌窦和牙槽骨的浸润程度.结论:多层面螺旋CT由于扫描速度快,时间短,因而减少了移动伪影,提高了图像质量.曲面重建能充分显示颌骨病变的全貌,展现每颗牙齿与牙槽骨、上颌窦、鼻腔底、切牙管与下颌管的关系和测量,给牙科治疗、手术及种植提供帮助.

    作者:谭光喜;鲁际;罗薇;余成新;张晓磷;王小鹏;谭一清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夹层动脉瘤的介入微创伤治疗近展

    新近发展的介入治疗技术,包括金属支架置入、覆膜支架置入、内膜片造口术(percutaneous fenestration,PF)等为治疗夹层动脉瘤开辟了新途径.其中PF和支架置入术可及时开通重要脏器动脉分支阻塞;用带膜支架封闭原发破裂口可迅速阻止假腔进一步扩大,改善缺血症状,阻止假腔破裂,可作为急诊治疗手段;另外,覆膜支架置入技术成功率高,术后假腔闭塞的比例高,可作为预防慢性夹层动脉瘤破裂的方法[1-4].本文着重对夹层动脉瘤介入微创伤治疗的方法做一介绍.

    作者:王茂强;高育璈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

    适应证:①凡能行药物、放射性碘治疗及外科手术者;②对抗甲状腺药物过敏者或经正规药物治疗不能控制者;③有放射性碘治疗禁忌者;④有手术治疗禁忌者;⑤对肿块巨大或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及抗甲状腺线粒体抗体强阳性者,作为外科手术前的辅助治疗,一般于术前2~4周内进行;⑥停药后复发者或术后复发者[1-5].

    作者:尚全良;肖恩华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积气征

    积气征是指在正常生理情况下不应存在气体的部位存在气体的征象.本文主要探讨各部位的积气征.

    作者:许有生 刊期: 2003年第07期

放射学实践杂志

放射学实践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