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肾损伤CT增强扫描10例

杨柯;龚业高;刘迪跃;曹新生;徐新民;陈水兰

关键词:肾损伤, 休克, 外伤原因, 肉眼血尿, 临床表现, 就诊时间, 镜下血尿, 疼痛, 搜集, 年龄, 腹部, 方法, 跌伤, 车祸, 材料, 病例, 包块
摘要:材料与方法搜集2001年1月~2002年9月10例肾损伤的病例,男8例,女2例,年龄12~60岁,平均36岁.外伤原因:车祸4例,跌伤2例,打伤4例.就诊时间为1h~7d.临床表现:肉眼血尿6例,镜下血尿1例,无尿3例,全组均有伤后腰腹疼痛、叩击痛,4例腹部饱满或扪及包块,2例伤后休克,1例伤后7d休克.
放射学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CT仿真支气管镜在中央型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评价螺旋CT仿真支气管镜(CTVB)在中央型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6例中央型肺癌患者行螺旋CT容积扫描,将数据重建获得CT仿真支气管镜图像,并对CTVB图像进行分析.结果:CTVB显示100%的段以上支气管和45%的亚段支气管,并可显示支气管腔内壁、腔内病变,肿瘤呈结节状隆起,表面光滑,还能显示支气管梗阻远端的情况.结论:CTVB是一种无创性观察气管、支气管的方法,酷似纤维支气管镜,是中央型肺癌诸多检查方法的一种极好补充.

    作者:赵毅凯;张玉明;刘魁中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右膝关节旁多发囊肿MRI诊断一例

    病例资料患者,女,47岁.半年前右膝关节肿胀、疼痛,发现腘窝肿块,触及质软.2个月前症状加重.体检:右膝关节肿胀并有压痛,腘窝及髌上可触及肿块.CT示右侧腘窝皮下及关节腔周围囊状水样密度影,有壁,边缘光整,周围组织受压移位.

    作者:韩新巍;吴刚;王艳丽;马南;高雪梅;李永东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周围型肺癌与支气管关系的HRCT研究

    目的:探讨支气管薄层高分辩率CT(HRCT)扫描的表现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37例周围型肺癌与23例其它孤立性良性病变的支气管HRCT表现及其相关因素.结果:周围型肺癌的支气管HR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与病灶的良恶性程度及病灶大小有关,而与病灶部位无关.结论:孤立性病灶周围支气管HRCT表现,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一定帮助.

    作者:杨浩;许持卫;肖壬川;吴震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电弧引起X线机、CT机故障检修

    粉尘、潮湿空气及高压放电后产生的杂质等中间介质,在静电或高电压的作用下,在空气或绝缘油中产生电弧,使电路发生短路引起X线机、CT机故障,3例分析如下.

    作者:林国夫;丁惠;陈新龙;钱津道;任根弟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多囊病的CT诊断(2个家族5例报告)

    多囊病又名先天性肾囊肿病、囊胞肾、双侧肾发育不全综合征、多囊肾、双肾良性多房性囊瘤、Perlmann综合征等.因其常伴有多囊肝或脾和胰的囊肿及颅内动脉瘤,故称其多囊病[1]为宜.有文献[1]统计1941年~1978年间我国共报道30例.我院自1999年6月16日~2001年4月3日应用CT诊断2个家族5个病例,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张楚和;吕怀志;林春;王甦;罗正益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肝硬化CT分级方法研究

    目的:探讨肝硬化CT分级的可行性及其在肝硬化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搜集行CT扫描的肝硬化患者 50例,由三个观察者双盲法研究肝硬化CT分级的方法,并与患者的Child-Pugh分级、疗效与预后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三个观察者双盲两两之间的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0.89、0.93和0.96(均P<0.0001),50例肝硬化CT分级与Child-Pugh分级等级相关系数RS=0.8(P<0.0001);与患者预后明显相关(双侧概率,P<0.0001);随肝硬化CT分级数的提高,门脉高压征的程度及征象种数有递增规律.结论:肝硬化CT分级对肝硬化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估计有重要价值.

    作者:涂蓉;张阳德;伍保忠;黄海伟;郑妙琼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图片读解

    病例资料患者,男,34岁,咳嗽、胸痛、发烧10d,抗生素治疗无效.近2d咳铁锈色痰,体温39~40℃,听诊左下肺呼吸音低,无干湿啰音.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16×109/l,中性粒细胞占90%,血沉60mm/h.

    作者:孔平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计算机辅助的胸部X线诊断

    在一些疾病的早期阶段,患者可无明显临床表现,常规胸部X线平片是人体结构的重叠影像,容易掩盖局部病变造成漏诊.因此,有人提出对普通胸部X线检查应用计算机辅助诊断(computer aided diagnosis,CAD).CAD在充分挖掘X线图像所提供信息的基础上,应用计算机进一步解释图像的内涵,进而得出诊断意见,帮助医师提高诊断准确率.

    作者:梁志刚;李坤成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乳腺MRI检查:乳腺外偶发病变的发生率和分布类型

    作者:潘初;徐海波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含碘对比剂在数字化全野乳腺X线摄影中的应用:初步结果

    作者:关键;徐海波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跟骨距骨桥一例

    病例资料患者,男,47岁.诉左内踝下方一包块20余年,行走或久立后隐痛3年余.20多年前该足曾疼痛(未就诊).查体:左内踝下方可扪及约3cm×3cm骨性包块,边界清晰,无活动,无压痛,足内翻活动受限.X线正位片示左跟骨载距突及距骨内结节明显向内凸出,二者之间见一窄缝.侧位片示跟骨载距突及距骨内结节密度增高,跟距关节面增浓,后关节间隙变窄,距骨头变扁,距骨后端呈鸟喙状(图1).跟骨轴位片示跟骨载距突向内凸出,边缘清晰(图2).

    作者:望运灿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原发性骨淋巴肉瘤的X线诊断四例分析

    原发性骨淋巴肉瘤临床极为罕见,我院1977年~1998年收治的4例均经手术或骨穿病理证实,结合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刘玉元;吴立德;王泉英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880例DSA冠状动脉造影分析

    目的:分析880例冠状动脉造影(CAG)诊断结果,重点探讨冠心病的CAG和左心室造影表现及其对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内支架置入术、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DSA选择性CAG证实的病变≥50%直径狭窄病例652例,依病变狭窄程度,累及冠状动脉部位、数目、形态,冠状动脉优势状况,侧支循环及心肌梗死病例左室壁运动情况和射血分数(EF)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0%狭窄或闭塞652例(74.1%),冠状动脉右优势型591例(67.2%),左优势型105例(11.9%),均衡型184例(20.9%),单支病变247例(37.9%),2支病变184例(28.2%),3支病变221例(33.9%),受累血管1075支1477处,重度狭窄及闭塞635处(占47.9%).133例(20.4%)有不同程度侧支循环形成,421例做了左心室造影射血分数(LVEF)及室壁运动缩率分析,EF≥50%的286例(67.9%),EF 40%~50%的101例(24%),<40%者34例(8.1%),经统计分析,严重冠状动脉狭窄与闭塞合并室壁瘤者与单纯狭窄病变LVEF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结论:冠状动脉循环与分布多数为右优势型;冠状动脉病变多累及前降支(LAD),其次为右冠状动脉(RCA)及左回旋支(LCF);病变程度多为严重狭窄;侧支循环形成良好者对左心室功能有保护作用;高质量的DSA设备是开展冠心病介入治疗的重要基础.

    作者:曾建华;王蜀燕;陈卫国;成官迅;段刚;侯玉清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MR波谱于脊髓创伤的应用

    1946年美国Purcell和Bloch[1,2]首次发现核磁共振现象,而后1973年~1974年Moon、Richard和Hoult开始应用MR对离体标本进行波谱测定.近年来MR波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从实验研究转入临床应用阶段.本文仅就MRS基本原理及其于脊髓创伤的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贾宁阳;常恒;肖湘生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肾损伤CT增强扫描10例

    材料与方法搜集2001年1月~2002年9月10例肾损伤的病例,男8例,女2例,年龄12~60岁,平均36岁.外伤原因:车祸4例,跌伤2例,打伤4例.就诊时间为1h~7d.临床表现:肉眼血尿6例,镜下血尿1例,无尿3例,全组均有伤后腰腹疼痛、叩击痛,4例腹部饱满或扪及包块,2例伤后休克,1例伤后7d休克.

    作者:杨柯;龚业高;刘迪跃;曹新生;徐新民;陈水兰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弥散加权MRI对急性和非急性脑梗死的鉴别诊断价值

    目的:评价弥散加权(DWI)MRI对急性和非急性脑梗死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41例脑梗死(急性12例,亚急性14例,慢性15例)患者行头颅DWI和常规MRl扫描.结果:急性和亚急性脑梗死在DWI上均表现为高信号,其中8例急性脑梗死在DWI上比常规T2WI显示的更清楚或范围更大;而慢性脑梗死在DWI上表现为等信号、混杂信号或低信号.结论:DWI可为急性和非急性脑梗死的鉴别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作者:黄海东;杨春敏;宦怡;赵海涛;葛雅丽;魏梦绮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彩色多普勒在肿瘤血管血流动力学检查上的应用

    肿瘤血管微循环的病理基础肿瘤是血管依赖性生长的,其生长经历了两个时期[1,2]:血管前期(无血管期)与血管生长期.血管前期肿瘤生长缓慢,体积小;进入血管生长期,肿瘤迅速生长,肿瘤内血管大量生成.此时肿瘤内的血管有2种[3]:一种为来自宿主延伸至肿瘤的血管以及肿瘤内残存的肿瘤化的宿主血管;另一种为在肿瘤血管生成因子(tumor angiogenesis factor,TAF)作用下而生成的肿瘤血管.

    作者:陆永萍;黄道中;邓又斌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支气管结石的CT诊断及误诊分析

    支气管结石为少见病,常误诊.为提高对其影像征象的认识,对我院1988年2月~2002年6月收治的20例进行分析.

    作者:吴贵华;颜志平;刘昌华;罗万能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子宫肌瘤栓塞治疗操作技术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对子宫肌瘤动脉栓塞治疗的操作技术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以提高技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和X线辐射.方法:对106例行子宫肌瘤动脉栓塞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设备和技术条件下的技术成功率,并比较用不同投照角度造影对子宫动脉的显示情况.结果:早期在旧设备下治疗的21例患者,有2支子宫动脉插管未成功.后在新设备下治疗 85例,全部子宫动脉插管成功.正位造影子宫动脉显示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占 9.0%和24.0%,右倾斜和左倾斜30°~40°造影分别为54.0%和29.9%,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要安全、快捷地进行子宫肌瘤动脉栓塞治疗,良好的操作技术和设备条件是基础.为清楚显示子宫动脉起始处以指导插管,取左和右倾斜造影30°~40°较正位要好.

    作者:曹满瑞;李圣峰;黄国鑫;李莹;孔建;窦永充;郑雪芬;彭芳;赵乐勇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下肢深静脉造影方法的改进(附33例分析)

    目的:探讨改进下肢深静脉造影方法的可行性.方法:33例39条下肢,在深静脉顺行造影明确下肢静脉回流通畅后,随即行经皮腘静脉穿刺插管造影,检查每一对股腘静脉瓣膜的功能.结果:38条下肢为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PDVI),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1条,均属静脉倒流性疾病.深静脉倒流程度0° 1条、2° 3条、3° 21条、4° 14条.结论:将顺行和经皮腘静脉插管造影合并进行,是一次性解决下肢深静脉诊断的可行方法.

    作者:耿坚;张安君;王菊凤;黄学菁;张闽光 刊期: 2003年第09期

放射学实践杂志

放射学实践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