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螺旋CT重建技术在颅脑外伤中的应用

李清水;袁国奇;刘海明;赖美莲

关键词:颅脑, 外伤, 软件, 螺旋CT,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重建技术在颅脑外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5例颅脑外伤患者,利用三维(3D)重建软件(SSD)、二维重建(MPR)显示颅脑外伤病灶.结果:3D软件的大密度投影(MIP)对颅顶部骨折显示良好,脑表面重建软件可清楚显示硬膜外出血的范围和与脑沟、脑回的关系.结论:螺旋CT重建技术可为临床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可充分发挥高挡CT机的作用.
放射学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胆总管-空肠吻合口巨大胆结石一例

    病例资料患者,女,52岁,一年半前曾在外院行胆囊摘除术,近半年右上腹痛,大便稀月余到我院就诊.查体:T 36.5℃,P 78次/分,R 19次/分 ,BP 13.3/9.31kPa.

    作者:宋强;于洲涛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先天性骨梅毒一例

    病例资料患儿,男,剖宫产出生1d,全身皮肤黄染,无明显皮疹,左前臂皮肤红、轻度肿胀,可触及约5cm×3cm的肿块,质软,边界不清,皮温稍高.左前臂自主活动差,被动活动时啼哭.不流涕.

    作者:庞凤国;朱学云;韩庆森;王柏春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脑灰质异位伴单腔脑室CT诊断二例

    脑灰质异位症发病率不高,现将本院2例脑灰质异位伴单腔脑室畸形报道如下.

    作者:陈学兴;杜益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智能化血管跟踪MRA在胰肾联合移植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智能化血管跟踪MRA在胰肾联合移植(SPKT)中的应用.方法:搜集我院SPKT病例5例,采用GE 1.5T MR扫描机,先行常规扫描,再行MRCP和MRU检查.在此基础上行Smart Prep MRA成像.所有智能化血管跟踪MRA的源影像均采用IVI软件包进行分析处理.结果:5例SPKT的智能化血管跟踪MRA的腹主动脉远端、髂内外动脉、主要移植动脉及其1~2级分支均清晰显示,其中3例患者血管异常被DSA证实.1例胰腺急性排斥反应者显示胰腺分支血管闭塞,另1例显示脾动脉的动脉瘤形成及血管连接处和胰十二指肠下动脉的近端狭窄.第3例为急性肾脏排斥反应伴肾梗死者显示肾动脉的近端及远端血管闭塞.结论:智能化血管跟踪MRA能显著提高动脉的信噪比,减少流动伪影,进而提高MRA的图像质量.

    作者:胡军武;朱文珍;夏黎明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螺旋CT重建技术在颅脑外伤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螺旋CT重建技术在颅脑外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5例颅脑外伤患者,利用三维(3D)重建软件(SSD)、二维重建(MPR)显示颅脑外伤病灶.结果:3D软件的大密度投影(MIP)对颅顶部骨折显示良好,脑表面重建软件可清楚显示硬膜外出血的范围和与脑沟、脑回的关系.结论:螺旋CT重建技术可为临床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可充分发挥高挡CT机的作用.

    作者:李清水;袁国奇;刘海明;赖美莲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艾滋病合并纵隔淋巴瘤(附13例报告)

    目的:为提高对艾滋病(AIDS)合并纵隔淋巴瘤的认识,探讨艾滋病与恶性淋巴瘤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AIDS合并症--纵隔恶性淋巴瘤的临床X线表现,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13例中5例在确诊AIDS前已患纵隔恶性淋巴瘤者,其瘤灶局限在纵隔一个区域,当确诊为AIDS后,见肿块扩散到2个区域以上,其中2例累及肺门、体表部位淋巴结和肺内浸润.8例先确定AIDS后患纵隔恶性淋巴瘤者,其纵隔受累部位均在2个区域以上,其中5例累及肺门、腹膜后、脾脏、体表部位淋巴结及肺内浸润.结论:AIDS易并发恶性淋巴瘤或加速恶性淋巴瘤发展,恶性淋巴瘤也可促使AIDS更快发展.

    作者:邱乾德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脑干梗死的MRI和MRA征象

    目的:探讨脑干梗死的MRI和MRA征象特点.方法:搜集我院1998年~2002年49例经MRI和MRA检查并经临床治疗证实的脑干梗死病例,其中21例行Gd-DTPA增强扫描,对比临床症状进行分析.结果:中脑梗死11例,桥脑梗死32例,延髓梗死6例.病灶直径以6~15mm为主,病灶形态主要因为不规则斑片状.病灶信号为长T1、长T2信号,行Gd-DTPA增强扫描,大部分呈斑片状或环状强化.MRA检查异常发现主要为椎动脉、基底动脉的狭窄或闭塞,基底动脉纡曲扩张.结论:脑干梗死主要因为椎-基底动脉异常,病灶部位可提示其临床意义.

    作者:张有彬;张丹彤;康江河;林清池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儿童鼻腔及鼻咽脑膨出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目的:提出儿童鼻腔及鼻咽脑膨出的特征性临床及影像学表现,以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搜集并分析近年4例表现鼻腔或鼻咽肿块的儿童先天性脑膨出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总结其具有特征性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结果:额筛脑膨出3例,患侧流清涕及鼻塞、鼻腔肿块是其重要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为筛板部分缺如,颅内容物通过该骨缺损向鼻腔延伸.经蝶窦脑膜脑膨出1例,垂体下丘脑功能紊乱及鼻咽部后鼻孔肿块是其重要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蝶骨部分缺如,颅内容物通过该缺损向鼻咽部延伸.结论:表现为鼻腔和鼻咽部肿块的脑膨出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具有特征性,MRI在显示疝囊内容物与颅内结构的关系优于CT.

    作者:李玉华;朱锦勇;薛建平;朱礼华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先天性无痛症一例

    病例资料患者,男,5岁,发现双踝关节肿胀、变形来院就诊.曾于2002年上半年左胫骨上端骨折,无痛感,尚能行走;有烫伤史,亦无疼痛反应.父母健康,非近亲结婚.

    作者:郑俊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CT导向下纵隔肿瘤穿刺活检术

    目的:评价CT导向下纵隔肿瘤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价植.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纵隔病变CT导向下纵隔穿刺活检术.穿刺针采用18G CHIBA针、18G切割针,74例均做病理组织学检查,8例作免疫组化.结果:①病变部位前纵隔62例,中纵隔8例,后纵隔4例;②63例病理诊断明确:胸腺瘤16例,恶性淋巴瘤12例,转移性腺癌7例、鳞癌4例、小细胞癌2例,畸胎瘤、恶性精原细胞瘤各5例、内胚窦癌2例,神经纤维瘤、恶性神经鞘膜瘤、节细胞神经纤维瘤各1例,3例诊断为小圆细胞恶性肿瘤,3例为异型细胞,1例诊断为结核;③11例病理诊断不确定:临床诊断为恶性淋巴瘤4例、纵隔淋巴结结核1例,经手术病理诊断为胸腺瘤、纵隔脂肪瘤、血管肉瘤、纤维肉瘤各1例,2例失访;④穿刺活检正确率为85.1%,假阴性率为14.9%,未见假阳性病例;⑤气胸发生率为5.4%,为少量气胸,3例术后痰带血丝,1例纵隔局限性血肿.结论:CT导向下纵隔肿瘤穿刺活检术是纵隔病变安全而有效的诊断方法.

    作者:庄一平;张晋;康铮;冯勇;沈文荣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鼻泪管阻塞支架介入治疗研究与进展

    鼻泪管阻塞(nasolacrimal duct obstruction,NDO)是常见眼科疾病之一,主要症状为溢泪,女性多见.治疗初主要采用泪囊鼻腔造口术(dacryocystrorhinostomy),其疗效在90%左右,但有一定损伤性,且并发症较多.后来有人采用单纯探针疏通术(single probing)与聚硅酮管插入法(silicone tube intubation)等,前者失败率高,疗效较差,后者开口较窄、易引起泪囊炎复发及周围肉芽肿形成,长期疗效也不尽人意.

    作者:袁友红;肖恩华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百草枯中毒肺损害的X线与CT表现(附14例报告)

    目的:提高对百草枯中毒肺损害的X线与CT表现的认识.方法:14例百草枯中毒患者摄胸片,并行CT扫描,随访9例(胸片4例,CT/HRCT 5例).结果:中毒后第1周:两肺纹理增多、模糊10例,伴两肺散在磨玻璃影3例,两中下肺小斑片状实变2例.第2~3周:显示磨玻璃影5例,实变3例,肺不张1例,其中伴有两侧少量胸腔积液2例、牵引性细支气管扩张1例.第4~5周:肺实变中含有牵引性细支气管扩张2例,局灶性蜂窝1例.第7周:1例CT(含HRCT)显示磨玻璃影与实变影较前缩小,肺纤维化改变明显,并有心脏轻度增大、纵隔气肿等.结论:胸片、CT尤其是HRCT能很好显示百草枯中毒肺纤维化的病理演变过程,有助于判断其临床阶段,帮助决定临床治疗过程.

    作者:韩东明;王清华;孙建明;窦文广;孙凤霞;李玉侠;李长松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下丘脑错构瘤的MRI诊断(附4例分析)

    目的:探讨下丘脑错构瘤的MRI表现,以提高对其影像学诊断的认识.方法:对4例错构瘤的MRI资料进行分析,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20岁,平均9.5岁,均行MR平扫和增强扫描,并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结果:肿瘤呈结节状或球形等T1、等T2或略长T2信号,不均匀.其中3例表现为肿块与乳头体或灰结节相连,1例表现为肿块位于视交叉前下方,紧贴乳头体,静脉注射Gd-DTPA后,所有肿块均无增强表现.结论:MRI能清晰显示肿块与乳头体或灰结节的关系,从解剖部位和典型MRI表现上提供了下丘脑错构瘤的诊断信息,对手术治疗及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书家;胡喜斌;高克克;孙蕊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口腔颌面部血管瘤或血管畸形介入治疗的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口腔颌面部血管瘤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对20例口腔颌面部血管瘤经DSA和栓塞后观察其即刻效果和1年后效果.结果:本组栓塞后即刻有效率为95%,栓塞后1年有效率为90%.结论:栓塞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是非常有效的方法之一,但一定要选好适应症.

    作者:朱声荣;漆剑频;陈卫民;陶学金;邵乐南;孙国洪;魏望萍;韩元华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磁共振腮腺管成像技术探讨

    目的:通过优化和改进磁共振腮腺管造影技术,更清晰显示腮腺导管及其分支,提高腮腺管显示效果.方法:采用几种序列显示23例腮腺部位病变患者的腮腺管,然后给患者含服200mg维生素C,于服药后3min和10min分别再次扫描,将所获图像按腮腺管及其分支显示效果进行分级,比较各种序列及其服药前后的显示效果.结果:IR-FSE序列较传统FSE扫描腮腺管的显示效果明显提高(P<0.05),而SS-FSE和SS-IR-FSE的成像时间虽然极短,但其分辨率及信噪比相对较差.服药后腮腺管的显示效果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不显著(P>0.05).结论:在相同的扫描参数下,超长TR和TE的IR FSE脂肪抑制序列较其它序列能更好的显示腮腺管及其分支.

    作者:冯定义;夏黎明;史瑞华;王承缘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贲门失弛缓症合并膈上食管巨大憩室一例

    病例资料患者,男,53岁,吞咽困难30余年,精神紧张时加重.半年来饭后平卧引起呛咳和严重胸骨后烧灼感.胃镜检查:食管距门齿约38cm处右前壁见一直径3.5cm的巨大憩室,食管粘膜粗糙,贲门呈持续收缩状,食管内有大量液体.

    作者:韩新巍;马波;李永东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两肺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一例

    病例资料患者,男,30岁,反复咳嗽、咳痰、低热1年余,反复口腔溃疡2年余.曾在云南省中越边界野外工作3年.胸部CT片示:两肺上中野大片状实变影,边缘模糊,伴有多个较大囊状影,直径1~10cm,其壁较薄,厚度0.2~0.5cm,内壁光滑,支气管通畅,未见液平(图1).CT诊断:两肺真菌感染.曾多次口腔溃疡病理活检诊断为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病理检查由甘肃省人民医院完成).经临床抗真菌和增强免疫治疗后,两肺感染和口腔溃疡痊愈.

    作者:张万强;牛倩;苏仲生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钡餐检查对食管鱼刺存留的诊断价值及疗效观察

    食管鱼刺存留在临床上较常见,患者常有明显的异物梗阻感及疼痛不适.许多经临床检查未见鱼刺的患者应行食管钡餐检查,以了解异物存在的部位、大小及有无并发症.现就40例食管鱼刺存留患者的钡餐检查结果及疗效进行统计分析、讨论如下.

    作者:吴巍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继发性血色病一例

    血色病近年来仅见1例报道[1],且为原发性.我院发现1例继发于胃溃疡慢性贫血的血色病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虎义;牛娟琴;张成龙;解肖冰;李康印;李建生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影像学检查对头颈部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

    头颈部是指颅底到胸廓入口的解剖区域,包括眼、耳、鼻、副鼻窦、咽喉、颅底及颈部结构.这些部位解剖结构复杂,病变种类多样,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X线检查、超声、CT、MRI、DSA、SPECT、PET.现简述该部不同病变的优选检查程序.

    作者:王振常;杨本涛 刊期: 2003年第11期

放射学实践杂志

放射学实践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