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世贵;徐俊彬
老年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的发生,国内资料报道其发生率为10%~30%.我院于1990~2001年共收治脑血管意外患者386例,其中老年糖尿病性脑血管病变30例(7.8%).现将临床资料报告分析如下:
作者:邓诗梅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经过20余年的临床发展和应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TCA)日趋成熟,成功率可达90%以上,但术后6个月仍有30%~50%的再狭窄(RS)率 [1],严重影响了其疗效.因此研究RS的发生机制和防治方法是当前一大热点和难点.目前研究表明RS发生机制是:①血管平滑肌细胞(SMC)的迁移和增殖;②血小板的聚集、黏附和生长因子的释放;③炎症反应;④血管弹性回缩和重构(Remodeling).因为RS发病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RS的防治应采取个体化的多维综合措施.现在对RS防治研究主要集中在全身(或局部)用药、新器材新技术的应用上,本文就这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明平良;汤岚;乔延国 刊期: 2002年第05期
小儿支气管异物是儿科常见急症.异物的及时发现和取出对抢救小儿生命,控制并发症的产生至关重要.由于小儿支气管吸入异物后,常常引起剧烈呛咳,呼吸困难,恐惧、啼哭、燥动等症状,不能很好地配合检查,造成透视观察不满意,摄片质量难保证.我院曾出现较大比例的丙级片和废片,给诊断造成一定的困难,增加了小儿不必要的照射量.因此,如何提高检查技能,是确保X线检查质量、作出快速而准确诊断的关键.我院从1997年始的5年内共收治小儿支气管异物147例,现从X线检查质量控制方面进行分析.
作者:向葵;王克明;干芸根;徐大勇;林飞飞 刊期: 2002年第05期
心房颤动时由于心房失去了有效的电机械收缩和房室同步效应,使心排血量减少15%~30%,造成患者的不适,加上其快速心室率而引发心功能不全,并且由于房颤时血液在心房内产生涡流,易形成血栓.新近发生的房颤持续72h行血管超声检查,14%左房心耳内有血栓 [1],故阵发性房颤应尽早和尽可能转复为窦性心律.当今绝大多数房颤治疗仍以药物治疗为主.本文以随机方式观察并比较静脉注射维拉帕米,毛花甙C在转复特发性阵发型心房颤动中的有效性.
作者:付文波;丁世芳;马大波 刊期: 2002年第05期
1996年月10月以来,我部收治股骨干骨折并同侧股骨颈骨折5例,其中漏诊2例.现就漏诊原因及防治措施进行分析、讨论.
作者:杨忠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现代战争的武器杀伤力增强,伤后往往致多脏器、多部位损伤.1979年我院收治8例战伤肠穿孔伤员,经多方救治无效死亡.为总结经验和教训,以利于今后的救治工作,我们对其死亡原因进行分析.
作者:何富强;朱胜利;卢立标 刊期: 2002年第05期
1991年至2001年,我们随访观察了经长期门诊,定期体检和住院观察的42例中老年高尿酸血症肾病患者,现就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刘晓虹 刊期: 2002年第05期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高新技术武器逐渐取代常规武器装备部队.技术的发展,装备的变化,引发了战争观念和作战理论的改变,决定了未来战争的战术变化.高新技术兵器,包括威力更高,射程更远,精确制导的火器;大面积搜索,跟踪手段;高性能的指挥、控制和通讯系统;保障作战部队和后勤快速运动的机动装备等的投入,使未来战争可能成为一种超远距离纵深的、空地一体的战争形式.一旦战争爆发,将出现战争正面更宽广,作战速度更快,准确度更高,纵深打击力更强的战争局面.作为战时卫勤保障工作的重要部分战时药材供应管理工作,必须研究未来战争卫勤保障对药材的需要特点和战时药材的供应特点,不断改进工作,才能适应新的战争形式,在未来战争中做到保障有力.
作者:郑延滨 刊期: 2002年第05期
近年来与静脉注射海洛因有关的心内膜感染报道有增加趋势,近四年来我院收治心内膜炎19例,有7例患者有海洛因滥用史,占总数的274%,7例患者均为高热留医治疗,申请彩色多谱勒检查,并进行记录,旨在分析探讨其彩色多谱勒超声之特点与临床的关系.
作者:朱文敏;冯志华;周艳丽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我院1997-02~2001-01采用人工血管移植救治锁骨下动脉损伤5例.报告如下:
作者:甘干达;潘剑成;朱永幸;刘银河 刊期: 2002年第05期
肺癌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门诊的诊疗过程中,在时间短、病人多的情况下,容易造成漏诊、误诊.仅此,将我们延误诊断的肺癌患者3例,报道如下.
作者:刘展平 刊期: 2002年第05期
受传统的影响,以前人们一般不认为中枢神经系统有干细胞,这是因为人们长期形成的中枢神经系统不可再生的观念.1992年,Reynolds和Weiss [1]从成年小鼠纹状体分离了能在体外不断分裂增殖,具有多种分化潜能的细胞群,并明确地提出了神经干细胞的概念.目前已经证实,这种具有自我更新、自我维持、多潜能的神经干细胞确实存在于发育中的神经系统,并持续存在于成年脑及脊髓 [2~4].近年来经过不断的努力,人们又相继地从胚胎和成年鼠的中脑、海马、室管膜下层及神经节等地方分离了类似细胞群,在人胚室管膜下层也证实了神经干细胞的存在 [5].
作者:杨勇;王振维 刊期: 2002年第05期
自Murry等 [1]首次提出了缺血预处理的概念以来,这一现象作为一种机体内源性保护措施,已在不同种属的动物和临床病人中得到证实.而且它不仅存在于心脏,也表现于其它的器官,如:肺、脑、骨骼肌、肝、肾、小肠等.目前,大量的研究显示缺血预处理对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预防有良好的效果,在外科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近年来缺血预处理的研究现状,具体如下:
作者:张晓明;殷桂林 刊期: 2002年第05期
医院感染是当前医学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影响医院医疗质量的一大障碍.为此,这项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广泛重视,有关部门已将医院感染监测和控制列为医院分级管理标准的重要指标之一.这是落实、预防、控制医院感染各种措施的重要保证.我院自1992年以来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列为重点,逐步采用持续质量管理的FADE法,即选择重点(FOCUS),分析(Analysed),提出(Developed)和实施(Execute)的原则,从医院的各个环节,各种疾病,各种人群入手,全方位的展开此项工作,通过十年的努力由医院感染控制,预防的基本调查,摸索规律到近几年和持续质量管理的相互交叉,相互配合使医院感染管理正走向正规化、标准化、管理化的方向进展,并在医院感染的持续质量管理中取得较好的成效.
作者:童琳祥;刘群 刊期: 2002年第05期
胸外伤合并支气管断裂是一种严重的损伤.早期往往不能明确诊断而延误治疗.因此,手术前后需周密的精心监护,确保呼吸道通畅.及早发现支气管断裂征象,这对抢救生命至关重要.现将2例支气管断裂患者的急救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林慧;戚纪周 刊期: 2002年第05期
近年来,立体定向放射治疗(X-刀)技术以其高精确定位,靶区高剂量,周围正常组织低剂量的优点而应用于头部、体部各种肿瘤的治疗.特别是对一些以往认为放射抗拒的器官或因周围正常组织而难以提高肿瘤区剂量的肿瘤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手段,如肝脏肿瘤、胰腺癌、腹腔肿瘤等.我院自1998-02~2001-12,应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技术,结合介入治疗、中药治疗肝脏肿瘤,现将资料完整的32例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陈辉利;赵青梅;张继青;龙松 刊期: 2002年第05期
随着内窥镜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其作用不仅在鼻及鼻窦疾病的诊治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且,还延伸到了眼,颅等相关学科.同时,对我们的护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科自1999-04至2001-07在内窥镜下经鼻进路对15例脑垂体瘤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经过精心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我们的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张桂凤;周飞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交叉反应组(CREGs)配型原则在临床肾移植中的应用及意义.方法:对传统配型原则Ⅰ类抗原错配(MM)2个以上位点的149例肾移植,采用CREGs配型原则选择供受者,观察其术后一年存活率及术后一月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情况.结果: 在不考虑DR位点的情况下, 按CREGs配型原则选择供受者,供受者HLA-Ⅰ类抗原0、1和2MM数分别为36例(24.16%),62例(41.61%)和51例(34.22%);术后一月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6.67%(6例)、27.40%(16例)和43.14%(22例);术后一年存活率分别为97.22%(35例)、93.55%(58例)和 82.35%(42例).结论: 在传统配型不满意的情况下,对HLA-Ⅰ类抗原采用CREGs配型原则选择供受者,可以获得满意的移植肾一年存活率,减少术后排斥反应发生率,为等待供肾的患者提供了更多机遇,同时亦为获得配型良好的供肾提供了机会.
作者:晏强;赵明;林民专;李留洋;刘春晓 刊期: 2002年第05期
肌肉注射是临床常用的护理操作技术之一,用于注射刺激性较强或药量较大的药物.在操作过程中,病人常表现出紧张、恐惧或疼痛难忍.伴随着舒适护理理论和模式的产生[1],要求护士在各项护理过程中,都应给予病人积极的舒适护理,以减轻病人的疼痛、恐惧等不适.我科对100例采取侧卧位行肌肉注射的病人进行观察和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杨霞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稳定期肾移植受者出现的肾功能减退,病因较术后早期更复杂,临床表现常常不典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一定困难,有时治疗较为保守、针对性不强.我们对该类肾移植受者及时穿刺活检,根据病理结果相应调整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对24例资料完整的病人回顾分析如下:
作者:谢森;唐礼功;陈云辉;潘铁军;饶作祥;陈寿松;周佩;李志雄 刊期: 2002年第05期